縣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方案

時間:2022-09-13 09:52:03

導語:縣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方案

一、主要工作目標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他突發事件報吿的完整率和及時率均達100%;及時、規范、有效處置率達100%。

(二)突發急性傳染病疫情、中毒和其他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等重點衛生應急預案及技術方案衛生應急知識和技能培訓覆蓋率和知曉率,二級以上醫院醫務人員均達100%,鎮村衛生機構醫務人員均達100%。

(三)完善衛生應急風險溝通機制,加強衛生應急知識社會宣傳教育,實現衛生應急知識宣教覆蓋率和知曉率,縣城分別達100%和80%,農村分別達80%和60%。

二、組織機構與職責

(一)應急指揮與救援組織(見附件一)

(二)應急醫療衛生機構的職責(見附件二)

三、監測、預警與報告

(一)監測

建立統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網絡體系,包括:法定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網絡。全縣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和其他有關機構負責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日常監測工作。

(二)預警

縣衛生局根據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的監測信息,按照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發展規律和特點,及時分析其對公眾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發展趨勢,對可能發生和可以預警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作出相應級別的預警。

(三)報告

全縣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屬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責任報告單位,執行任務的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衛生人員、個體開業醫生和責任報告單位的相關工作人員均屬于責任報告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和有關單位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當在2小時內盡快向縣衛生局報告。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的縣衛生局應當在2小時內盡快向本級人民政府(縣委辦公室和縣政府辦公室)報告,同時向市衛生局報告,并應立即組織進行現場調查確認,及時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隨時報告勢態進展情況。

四、應急反應

(一)重大災害

接到重大災害報告后,縣衛生局立即組織重大災害應急處置組進行調查、確認和現場處置,及時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根據不同的災害,采取對應的救援應急措施,通知相應的應急處置組趕赴現場,分類應對和處置。同時,判定事故類別、性質和嚴重程度,分析事故的發展趨勢,及時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縣政府報告事件進展情況。

(二)醫療救援

接到醫療救援報告后,縣衛生局立即組織醫療救援應急處置組進行調查、確認和現場處置,開展病人接診、收治和轉運工作,實行重癥和普通病人分別管理,對疑似病人及時排除或確診,并做好醫院內現場控制、消毒隔離、個人防護、醫療垃圾和污水處理工作,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和污染。

(三)突發傳染病

接到突發傳染病報告后,縣衛生局立即組織突發傳染病應急處置組進行調查、確認和現場處置,根據需要組織開展應急疫苗接種、預防服藥。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對突發事件累及人群的發病情況、分布特點進行調查分析,提出并實施有針對性的預防控制措施;對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攜帶者及其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調查,查明傳播鏈。對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發傳染病做好病例分析與總結,積累診斷治療的經驗。

(四)中毒救援(食品安全)

接到中毒報告后,縣衛生局立即組織中毒救援應急處置組進行調查、確認和現場處置,及時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同時,進行現場采樣與檢測、流行病學調查與分析,判定事故類別、性質和嚴重程度,分析事故的發展趨勢,及時向市衛生局和縣政府報告事故進展情況。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現場救援、病人轉運、后續治療相結合的原則進行。

五、保障能力

(一)加強監測預警能力

建立和完善社會輿情信息收集和綜合分析機制,構建公共衛生監測網絡體系,建立延伸至全縣一級以上醫療機構的監測網絡,健全監督報告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完善應急預警制度。

(二)加強應急預案實戰能力建設

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特色鮮明、針對性強的演練活動,加強預案演練的考核評估,根據演練情況和評估結果及時修訂應急預案。

(三)加強專業隊伍能力建設

推進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標準化建設。整合現有應急救援力量,科學規劃綜合性應急隊伍規模和布局。保障經費,裝備到位。

(四)加強應急物資裝備儲備

完善應急物資儲備、調撥、緊急配送和監管機制,強化動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