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編研與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時間:2022-09-28 09:21:29
導語:校史編研與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立德樹人是目前高校育人工作的總體要求,具有獨特性的高校校史在傳承文化、引領思想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本文就校史編研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間的關系,以西南醫科大學為例,探討了校史編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價值,并就如何豐富校史編研成果,拓寬校史傳播渠道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校史編研;文化育人
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不平凡的發展史。高校的校史不僅是一所大學發展軌跡的歷史記錄,更承擔了為學校積累檔案文化財富、維護歷史真實面貌的重任,是高校發展過程中教學、科研、育人、社會服務全方位功能的綜合展現。深挖校史資源,開展專題式教育,提升愛校情懷,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因此,校史編研與思想政治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都旨在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感,并在此基礎上實現愛國情懷和愛校情懷的有機統一。近三十年來,從文化層面探討校史的育人功能是高校校史研究的大熱領域,諸多學者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入學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方面入手,探討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在校史載體方面,不僅有研究校史館、檔案館等校史“硬載體”的論著,也有研究校史課程、辦學特色等校史文化相關載體的論著出現。總的來說,校史研究呈現出軟、硬載體兼顧,多元化協同發展的趨勢。在高校歷史沿革和校史個案方面,我國高校以個案為主的校史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原“985”“211”高校,像四川大學就啟動了“四川大學校史文化工程”,著有《川大記憶:校史文獻選輯》等系列校史著作。天津大學近年來也編輯出版了《北洋大學———天津大學校史資料選編》等校史論著。在省屬高校中,對校史文化研究的重視度就相對較少,這也是因為省屬高校普遍建校時間相對較短,學校定位、生源和畢業去向相對簡單的原因,先天的不足增加了以個案為主研究校史文化的難度。不過,這也說明了在眾多的省屬高校中,結合本校特色,深挖校史文化,其實大有可為。2021年9月,西南醫科大學迎來了七十周年華誕。由于歷史、政治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僅通過學校檔案館的館藏材料記錄,并不能完整、全面的記錄學校的發展。只有通過校史編研,深挖校史資源,豐富編研成果,才能全面記錄學校歷史,拓寬文化育人陣地,凸顯校史存史資政、教化育人的作用。
一、校史編研的價值
校史無處不在,校園里的一草一木都記錄和見證了學校的發展,是可以信手拈來、獨一無二的文化寶藏。校史編研的價值,就在于“向今人呈現歷史真實的可能性。”因此,挖掘校史故事、提煉文化精神、傳承先賢文化將使校史在學校推進立德樹人,文化育人的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如何將豐富校史編研的成果,傳承校園文化與教化育人,引領學生思想相結合,就顯得十分必要,也是符合了時代背景的。醫學院校的校史編研就更特殊性,不僅有鮮明的醫學特色,還富含了相當的人文氣息。筆者所在的西南醫科大學是一所以醫學為主,近醫非醫協調發展的綜合性醫科大學,在發展過程中曾經涌現出了一批醫術精湛、品德高尚、為人師表的名醫和名師,這些杰出人物豐富的人生閱歷、艱苦創業的歷史、對病人無微不至的關懷,是很容易被廣大學子接受,能夠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化功能的。在講述這些杰出校友故事時,通常會圍繞著醫學生、醫護人員和患者等身份展開,落腳于“人”和“生命”之上。這既與學校的建校宗旨相符,又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關于教育對象的要求,“對象是人,是廣大人民群眾。”由此可見,醫學院校的校史編研和思政工作二者是能夠有機結合在一起的,都有明顯的人文情懷,都著力于引導人、教育人和激勵人。
二、充分發揮醫學院校校史編研的作用
編研,是編寫與研究二者的結合,是在整合原始材料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加工處理,使其轉化為動態的、可供利用的信息資源。以往大多數的校史,都是按照編年體或者紀傳體的體例書寫,形成了形式多樣的文本材料,比如定期匯編大事記、年鑒和教學成果,出版學校歷任領導、知名專家、杰出校友的人物志,這使得編研成果呈現出系統性、計劃性和針對性,能有效傳承校園文化。不過,這種文本材料在表現形式上還略顯單一,在育人的力度和深度方面稍顯不足。像四川大學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力求校史編研成果的多樣性,已出版了《校歌中的四川大學》,對不同歷史時期的校歌進行了收集、整理,挖掘了校歌中的文化和精神,彰顯了學校的文脈傳承。這是一種值得借鑒的新思路,不同形式的校史編研成果,可以使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校史、感知校史,從中提取適用于個人思想政治素質提升的有利因素,更能增加學生愛校榮校的歸屬感。具體到醫學院校,醫學院校以醫療服務于社會,保障地方群眾的生命安全。醫學院校的校史編研工作,通常會記錄學校或者附屬醫院的部分老領導和老專家,他們扎根基層,為基層人民的醫療衛生事業做貢獻的故事,不僅是歷史的佐證、學校發展歷程的真實再現,更是一座城市的記憶,一個時代的縮影,也是醫學生進行醫德教育的鮮活素材。故而,基于地域文化特色,利用校史編研成果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以下三種作用:其一,指明方向。這就要求醫學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有理想信念教育,能幫助學生形成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價值觀,又要有醫德教育,利用校史資源,多維度、多視角講述校史中的人和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愛校情懷。其三,明確行為。醫學院校的校史編研可以利用自身的學科優勢,開展深挖校史素材的活動,走訪地方政府、相關企事業單位等機構,著眼于從不同角度觀察學校的發展軌跡,講述與檔案館館藏材料不同角度的歷史故事。通過講述這些歷史故事,加深學生對職業的認可度和對家國的認同感。
三、拓寬傳播渠道,推進文化育人
校史編研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立德樹人,文化育人。通過校史編研,學校的文化精神也能得以傳承。在過去,校史編研的成果大多僅在校園內傳播,甚至只是在少數教師手中流傳,利用率低。當然,這也是和校史編研成果無法面向市場公開出版的特殊性有關。因此,為達到校史編研和文化育人的雙贏局面,就需要在傳播渠道、傳播媒介上進行創新。在此以筆者所在單位———西南醫科大學為例。作為一所以醫學為主的專業型院校,學校近年來在提高校史編研利用上也進行了多種嘗試,不單是“逢十”之年對會過往十年的辦學經驗進行總結和回顧,還結合了學校的“三全育人”工作、網上校史館建設、“五館合一”的場館教育等多種形式,推進校史編研成果在學校的傳播效率。
(一)組建校園文化宣講團,講述師生口中的校史
目前,我校正在打造“五館合一”的文化育人陣地,即以校史館、西醫文化博物館·附屬醫院院史館、中醫文化博物館·附屬中醫醫院院史館、江山平遠堂、人體生命科學館的場館建設為重點,面向全校各二級院系、各職能部門,招募師生,組建校園文化宣講團,成立校史研究會,通過校史征文大賽、校史知識競猜等活動,讓更多的師生都能知校史、愛醫大,讓校園文化真正融入師生的生活中。
(二)立足場館建設,做好新生愛校教育
目前,學校已獲批為四川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以“五館”為抓手,立足于“五館”不同的特色,將各具特色的內容壓縮在一定的空間中供學生集中學習和感受。在這種特定場館中的浸入式學習,能使學生更主動、直觀地了解自己感興趣的校史知識,這種組織學生參觀展覽館的方式,是目前最直接的校史教育模式。其中,筆者所在的檔案館,以學校七十周年華誕為契機,對所負責的校史館進行了提升完善改建,對展廳內多個板塊的內容進行調整設計,增加了增加建校元老手寫教材、學校首臺教學幻燈機等珍貴檔案的展出,為師生帶來新的參觀空間和視覺體驗,真實感受到學校的發展變化,增強他們的愛校榮校意識。
(三)專題展覽,見證學校的發展
見證學校發展的不僅只有文字材料,還有諸多聲像、實物檔案。這些珍貴的老照片、老物件,都是見證學校發展的“活化石”。作為守護學校歷史的“蘭臺人”,立足于學校本身的發展,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校園文化等方面作一新老照片對比展出,清晰、直觀地感受到學校的巨變,更能起到感染人、振奮人、教育人的宣傳教育效果。
(四)融合智慧校園建設,全面推進校史學習信息化
智慧校園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校園管理模式,能融學校的各項管理工作于一體。在智慧校園模式下,依托于固定場所,通過“文字+圖片”傳播校史的方式也在逐漸改變,校史教育的傳播進入了信息化階段。其一,開通檔案館官方微信公眾號,開設“西南醫大記憶”專欄,講述校史中的人和事,追憶過往的紅色歲月與印記。其二,線上展廳建設。以實體館為基礎,利用三維數字技術、虛擬展覽等手段,打造校史館線上展廳專欄,掛靠檔案館微信公眾號,引導校友及廣大社會人士參觀、學習,感受學校的傳承及變化。上線僅三天,訪問流量已突破2萬多人次。其三,打造新生入學的“校史空中課堂”。校史館線上展廳的二維碼將隨同印制于新生錄取通知書上。通過二維碼掃描,進入校史館線上展廳參觀,便于及時開展校史傳播工作,有利于調動受眾獲取信息的自主性和參與性,從而有效增強校史傳播的力度。
四、豐富校史編研途徑,拓寬立德樹人的途徑
開展校史教育,提升愛校情懷,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但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習記筆記的形式,又將校史教育置于高校教育教學工作中一個可有可無的地位。因此,改變校史教育的形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考試分數”為“學習體驗”,就成為一種趨勢。筆者所在的西南醫科大學檔案館也在不斷探索,開發新的校史資源,配合學校創新協同育人模式,構建具有西南醫大特色的紅色文化育人體系。其一,增加互動環節,設置校史闖關小游戲。未來,將依托于校史館線上展廳,增加互動環節,設計符合青年大學生審美的闖關小游戲,吸引參觀者邊玩邊學。其二,編撰一個紅色宣講故事。現階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不再局限于理論教學。將藝術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結合,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美育功能,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點之一。基于此,編撰一個擬人化的校史故事,打造富含醫大血脈的“開學第一課”,將有利于講好醫大故事,傳承醫大文化。其三,檔案資源的持續開發。館藏的校史檔案資源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推陳出新,就容易使受眾產生審美疲勞。未來,借助于智慧校園建設的契機,關注于利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等方式,開發檔案中的校史資源,為校史編研提供“活態性”材料。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不平凡的發展史,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藏。作為高校檔案工作者,應當借助時代優勢,順應信息化潮流,采用靈活多變的形式記錄學校歷史,傳承校園文化,實現存史資政和文化育人的共贏。
參考文獻:
[1]楊奎松.讀史求實:中國現代史讀書札記[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1.
[2]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3]李雪.試論高校音樂藝術教育對大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9,(39)24:127-128.
作者:洪懿 盧紅娟 單位:西南醫科大學檔案館
- 上一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可持續發展內涵
- 下一篇:校外音樂教育功能與創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