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勘查區地質背景及聚煤特征
時間:2022-09-07 10:43:11
導語:煤礦勘查區地質背景及聚煤特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安寧煤礦勘查區隸屬貴州省普安縣樓下鎮,位于魚龍向斜和老鬼山背斜之間。構造形態較簡單,總體上為一略有起伏的單斜構造,斷層及褶皺不發育。該區地層產狀穩定,傾角較緩。勘查區內主要含煤地層為二疊系上統龍潭組,該組含煤較為穩定,煤層層數與變化不大,具有一定規律性。3層可采煤層的連續性及賦存情況較好,均為開采價值較高的煤層。
關鍵詞:聚煤特征;龍潭組;含煤性;安寧煤礦
安寧煤礦勘查區大地構造單元位于揚子陸塊(一級構造單元)、上揚子陸塊(二級構造單元)、揚子陸塊南部被動邊緣褶沖帶(三級構造單元)、六盤水復雜變形區[1]。區內發育較多斷層和褶皺,斷層走向及褶皺軸向以北東向、北西向和近東西向為主。北東向的斷層和褶皺略呈向南東突出的弧線;北西向的斷層和褶皺呈弧狀向北東突出;近東西向的斷層和褶皺呈弧狀向北突出(圖1)。區內北西—南東向擠壓應力形成北東向的褶皺和逆斷層;北東—南西向擠壓應力形成北西向的褶皺和逆斷層。前人認為該區域的構造組合總體上是受近南北向的擠壓而產生的共軛剪切形成[2]。也有觀點認為該構造組合屬南西—北東向、南東—北西向應力疊加作用的產物。本文認為該區域的構造格架主體是燕山運動形成的,區內的一系列正斷層可能是燕山運動早期及晚期構造應力方向轉變(即由擠壓變為伸展)時形成的。構造應力的變化使得先期形成的斷層和褶皺呈弧狀彎曲。同時區內正斷層的形成不排除是喜山期區域伸展作用的結果。勘查區位于老鬼山背斜與魚龍向斜之間(圖1)。
2勘查區地質特征
安寧煤礦勘查區位于貴州省普安縣樓下鎮,區內整體上為一略有起伏的單斜構造,構造形態較簡單,區內斷層及褶皺不發育。地層傾向一般為115°~195°,傾角6°~15°,平均為10°。勘查區含煤地層沿走向和傾向的產狀有一定變化,變化范圍不大。區內由新至老出露的地層有:三疊系下統飛仙關組(T1f);二疊系上統龍潭組(P3l)、峨眉山玄武巖(P3β)。本區含煤地層為二疊系上統龍潭組(P3l),含煤層9~16層,煤層總厚度為15.02~26.66m,平均為20.42m。本區可采煤層3層:19、24、26號煤層。
3含煤地層及聚煤特征
3.1含煤地層龍潭組特征
安寧煤礦勘查區含煤地層為龍潭組,是一套陸相為主的含煤沉積地層。巖性由淺灰色或灰黑色、灰色薄層狀至中層狀粉砂巖、細砂巖、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泥巖、灰巖、炭質泥巖及煤層組成,富產腕足類、瓣鰓類等動物化石及植物化石[3]。勘查區內含煤層9~16層,其中可采煤層3層。龍潭組厚度為252.26~319.17m,平均為299.71m,與下伏峨眉山玄武巖組呈假整合接觸關系。
3.2含煤性
勘查區內含可采煤層3層,其中19號煤層分布于龍潭組上部,24、26號煤層分布于龍潭組中下部。龍潭組含煤特征見表1。
3.3可采煤層特征
勘查區內含可采煤層均為較穩定煤層,總體煤層穩定程度為較穩定。19號煤層:位于龍潭組上部,上距1號標志層0~13.42m,平均為6.52m,下距24號煤90.79~121.84m,平均為104.39m;厚度為2.30~8.47m,平均為4.64m;含夾矸0~2層,一般含1層,夾矸巖性多為泥巖。勘查區內煤層厚度從東往西逐漸增厚,在南西部901孔附近區域最厚,超過8m,厚度變化不大,規律性明顯(見圖2),屬簡單結構煤。24號煤層:位于龍潭組中下部,下距26號煤32.51~46.00m,平均為37.20m;煤層厚度為0.80~2.50m,平均為1.44m;含夾矸0~1層,一般不含夾矸,零星點夾矸巖性多為泥巖。煤層勘查區中部較厚,為1.25~2.50m,由南往北減薄,厚度變化不大(見圖3),屬簡單結構煤。圖219號煤層厚度等值線圖圖324號煤層厚度等值線圖26號煤層:位于龍潭組下部,下距2號標志層1.06~10.64m,平均為4.10m;煤層厚度為0.81~7.30m,平均為3.07m;含夾矸0~3層,一般含1層夾矸,夾矸巖性多為泥巖。煤層在勘查區中部01號孔附近最厚,超過6m,厚度變化不大(見圖4),屬簡單結構煤。
3.4礦區煤層變化規律
勘查區內龍潭組含煤9~16層,平均13層左右,勘查區煤層層數從北往南逐漸增多,在南西部B2孔附近區域最多,超過14層。勘查區煤層總厚度從西南往北逐漸變薄,在西南部區域最厚,達到20m以上,西北部一帶最薄,小于17m,龍潭組煤層總厚度變化較小,大部分為17~24m。區內可采煤層總厚度變化趨勢與煤層總厚度變化趨勢大體一致,從勘查區西南往北逐漸變薄,在901鉆孔附近最厚,達到22m以上,西北部一帶最薄,小于14m,可采煤層總厚度為13.03~22.36m,平均為15.60m,厚度變化較小,一般為14~16m。
3.5可采煤層灰分、硫分變化規律
(1)灰分:原煤灰分從淺部到深部,大體上呈逐漸增加的趨勢,其中26號煤層的灰分最高。浮煤灰分相較原煤明顯減小,各煤層浮煤灰分產率差距不大。各可采煤層為中灰煤。(2)硫分:原煤硫分從淺部到深部,大體上有逐漸增加的趨勢,26號煤層硫分最大,各煤層硫分均大于3%。原煤中主要以硫鐵礦硫形式存在的硫經洗選后易脫除,浮煤硫分較原煤明顯減小,浮煤硫分小于同煤層原煤。浮煤硫分變化趨勢同原煤。各可采煤層為高硫煤。
4結論
勘查區行政區劃屬貴州省普安縣樓下鎮管轄,位于魚龍向斜和老鬼山背斜之間。構造形態較簡單,總體上為一略有起伏的單斜構造,斷層及褶皺不發育。該區地層產狀穩定,傾角較緩。勘查區含煤地層為二疊系上統龍潭組,為一套陸相為主的含煤沉積地層。該組煤層層數與厚度變化較小,為含煤較穩定地層,呈一定規律性分布。其中,可采煤層3層:19號煤層位于龍潭組上部、24號煤層位于龍潭組中下部、26號煤層位于龍潭組下部。可采煤層的連續性及賦存情況均較好,均為開采價值較高的煤層。勘查區煤層為高硫分、中灰分煤,為降低原煤中的硫含量,在煤炭加工利用時需要經過動力配煤或洗選,以減少二氧化硫對大氣造成的環境污染。
參考文獻:
[1]徐彬彬,何明德.貴州煤田地質[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3.
[2]敖仕海.糯東礦瓦斯地質規律與突出危險性預測[D].焦作:河南理工大學,2011.
[3]龐代靜,曾超,戴林,等.普安縣樓下安寧煤礦(兼并重組)資源儲量核實及勘探報告[R].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2021.
作者:龐代靜 原曉珠 單位: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地質勘察研究院
- 上一篇: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移動巡查系統研究
- 下一篇:民間印染工藝與創意設計教學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