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技期刊編輯人才培養路徑
時間:2022-08-16 08:36:33
導語:中文科技期刊編輯人才培養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研究背景
人才是事業發展的基本保障。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歷來重視人才,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重視培養、團結、引領、成就人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科學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高精尖成果碩果累累,中國成為世界科技創新的增長極。但是,作為科技成果交流傳播的載體,科技期刊的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中文科技期刊成長速度遠遠不能跟上中國科技發展速度。追溯科技期刊的發展歷史,我國的科技期刊要比國外科技期刊缺少積累優勢,國內學術成果評價機制,唯SCI導向機制,某些高校、科研院所把核心期刊特別是SCI期刊論文當成成果評定的硬性指標,而我國SCI收錄的期刊相對國外要少,導致優秀論文外流,中文科技期刊發展緩慢。[1]《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0)》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科技期刊總量為4958種,僅次于美國(12274種)和英國(6214種)。其中,中文科技期刊占絕大多數(4429種,89.33%)。2010—2019年,中國作者共發表SCI論文275.5萬余篇,其中2.2萬余篇發表在中國SCI收錄期刊上,占8.10%,中國作者貢獻了中國SCI收錄期刊85.06%的論文。[2]中文期刊發展有其大環境因素和機制的影響,中文科技期刊編輯人才培養的不足亦十分顯著。編輯人才作為中文科技期刊發展的重要必要條件和重要保障,是科技發展的堅實基礎。人才隊伍建設是科技期刊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造一流科技期刊的中堅力量。復合型編輯人才是科技期刊出版的第一資源,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才隊伍的高素質。在知識服務產業中,人才是科技期刊內容經營最寶貴的財富,因此快速培養符合性科技期刊編輯是重中之重。[3]
2.編輯人才培養現狀
在龐大的期刊體系中,中文科技期刊發展呈差序化的發展格局,不同領域、不同學科、不同發展方向、不同宗旨的中文科技期刊運行模式也不盡相同[4],導致編輯人才培養不足的原因也各有差異。但是總體來說,導致編輯人才缺乏的最大的原因是SCI的考核機制,高水平論文外流,讓編輯本身缺乏動力。小而散的運行模式弱化期刊人才培養的條件;編輯的邊緣化地位,難以激發編輯人才發展的自驅力;社會風氣浮躁,部分科研人員急功近利,學術不端時有發生,在破壞科研誠信的同時,也降低了科技期刊公信力,編輯人才培養產生社會阻力;期刊社運營中,工作流程繁復,缺乏擔當意識,編輯難以細細甄別論文是否失范,編輯個人的成長受限。[5]編輯人才成長速度緩慢,后備生力軍培養不足,但是建設科技強國的現實需求、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戰略選擇、中文科技期刊的自身發展要求亟需高質量的編輯人才隊伍。對科技期刊編輯應該具有什么樣的能力和素質,業界做了很多相關研究和總結。張青松認為科技期刊青年編輯應該具有編輯專業素質、學科專業素質、溝通能力、總結能力;[6]李欣欣提出科技期刊編輯應該具備“米字型”結構的能力,即一橫為專業基礎知識,一豎為編輯學知識,其余四筆為科學研究方法、信息學、計算機應用及英語知識;[7]劉德生等鑒于當前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宏觀環境,提出:不再是單一的文字處理、出版規范、外語能力,而是更需要多元化的能力,既熟悉傳統出版,又懂互聯網技術,還懂得多種手段營銷,懂得市場運作能力;[8]高峻總結出新時代科技期刊青年編輯要有“三心”“二意”:堅定的信心、胸懷匠心、不忘初心,還有法治意識和市場意識;[9]劉珊珊等提出提升編輯的四力,即腦力、腳力、眼力、筆力,從而推動科技期刊的發展;[10]邢建春等提出復合型科技期刊編輯人才分編輯力型、技術型、資源型三級分級培養的方法路徑;[11]王笑笑等提出構建結構化合理、復合型、多層次,符合時代需要的編輯隊伍,從思想上、素質上、能力上、創新性上創造一流科技期刊隊伍。[12]
3.編輯人才培養路徑
下文根據期刊的綜合評價要求,結合期刊發展的戰略步驟,提出編輯人才培養的路徑。首先著力提高編輯個人能力,能力包括保障出版工作出版業務能力、專業技術能力、經營營銷能力、運用工具的能力,編輯人才能力結構圖見圖1。圖1編輯能力結構圖
3.1出版業務能力
編輯是出版工作的主要參與者,編輯工作也是連接作者和受眾的中間環節。出版業務能力是保障編輯出版的核心能力,也是規范出版物質量的重要保障。首先,應具備核心政治素養及政治敏銳性。中文科技期刊雖然以承載科技研究成果為主要業務,但是作為出版物的一種類型,意識形態應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編輯是否具有敏感的政治意識、敏銳的社會洞察力,能否及時準確定位敏感詞匯,語言表述是否會對社會發展造成干擾和影響,政治常識的判斷是否準確,是否涉及民族、宗教及重大主題問題。其次,要求編輯熟知各種出版法律法規、政策及技術標準,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出版管理條例》《廣告管理條例》《印刷管理條例》《著作權法》《地圖編制管理管理條例》等規范語言文字、廣告審查、地圖審查的專門法律法規,也包含規范出版流程的具體法規。另一方面熟悉編校技術標準與規范。比如GB/T16159—2012《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數字用法》、GB7714-2015《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等國家標準,CY/T122-2015《學術出版規范引文》、CY/T170-2019《學術出版規范表格》、CY/T171-2019《學術出版規范插圖》、CY/T174-2019《學術出版規范學術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節點》等行業標準,還包括《通用規范漢字表》《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等行業規范。出版技術標準與規范是編輯日常工作的主要參考規范,保障出版工作合理合規合法的基礎。編輯作為技術標準規范的主要使用者,要關注最新標準規范的發布及更新,編輯要結合實踐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尋找解決依據,不斷積累更新,靈活運用,另一方面可以查找相關學者對技術標準的解讀加深理解,提高運用標準規范的能力水平。最后,編校技能是編輯工作中的專業核心技能。編輯掌握優秀的編校技能一方面使論文的編輯符合論文出版規范,保障論文內容表述準確、完整,另一方面以《期刊編校質量差錯率計算方法》和《期刊出版形式差錯數計算方法》為計算依據的出版刊錯抽查制度也對編輯的編校能力提出了硬性要求,要求編輯熟讀技術標準規范,在實踐工作中積累提升編校水平,夯實業務基礎。對學術論文的標題、摘要、關鍵詞、引言、背景、結語的寫法是否規范,語言文字是否通順、文章結構是否合理、邏輯是否表述通順、數據是否真實可靠、文獻引用格式是否正確,能否掌握論文出版規范直接關乎論文內容表述。提升出版業務能力的方法:一是積極提倡編輯參加業務培訓。新聞出版總署規定,主編/總編輯、中級編輯、初級編輯需要每年參加繼續教育滿足90學時,課程覆蓋了出版法律法規、技術規范,編校實踐案例剖析,期刊經營等多方面的知識。相關學會、協會組織也設置了適合科技期刊出版編輯的課程。二是編輯部內部“傳幫帶”互相學習。編輯工作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工作,需要科學理論與具體實踐相結合,老編輯帶領新編輯開展業務,有利于新編輯融入編輯隊伍,傳承編輯部良好傳統,迅速提升新編輯開展業務的能力。[13]三是參加編校大賽,以賽促學。[14]四是申請課題研究,撰寫相關論文,論文寫作的過程是經驗總結的過程。[15]
3.2專業技術能力
科技期刊是科技研究成果的載體,往往是聚焦某一項或者某一方面的技術,需要編輯具備某一領域的專業基礎知識。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科學的不斷創新,衍生出新的技術分支及發展脈絡關系,編輯需要持續更新專業知識儲備。對很多學術類期刊來說,初審需要把握論文的創新性、學術性、科學性、前瞻性,因此也有人提出編輯學者化,國外很多名刊的編輯本身就是業內的專家。另一方面,如果是普刊,往往沒有外審(同行評議)環節,有些普刊甚至采編一體,這更需要編輯具有專業基礎知識。提升專業技術能力,一方面,編輯需要跟蹤技術發展動態,通過參加學術會議,閱讀相關期刊論文,關注國家重點科技實驗室研究項目不斷更新相關技術領域知識儲備;另一方面,與作者溝通稿件的過程中了解相關技術進展,研究課題等信息,還可以邀請相關技術領域專家做學術報告。
3.3經營營銷能力
這里所說的科技期刊經營營銷能力有狹義和廣義上的區別。狹義上的經營營銷能力指的是編輯應該具有經營作者隊伍,保障優質稿源穩定及不斷擴大,也就是學術經營。作為編輯來說,為科技期刊提供科學性、學術性、獨創性、理論性、實踐性、規范性的論文是編輯的首要工作也是終極目的,從約稿甄選稿件作者開始已經決定了論文質量的優劣、水平的高低,所以說發掘優質作者并經營維護好優質作者隊伍,是提高科技期刊內容的重要保障。廣義上來說經營營銷能力除了學術營銷能力,期刊的廣告、會展、培訓等市場收入,提高廣義上的經營營銷能力是編輯的提高綜合業務水平必要條件。提高學術經營的方法:一是充分利用編委會,編委某種意義上是某個技術領域比較知名的專家學者,積極與編委會編委溝通聯系,鼓勵其投稿,并推薦合適的審稿專家,優化稿源,擴大高水平作者隊伍規模。二是積極參加學術講座和技術研討會。研討會或者學術講座,一般聚集了這個行業的專家,參會人員往往都是潛在作者資源,充分利用參加學術講座和技術研討會的機會,向優秀專家約稿,探討技術發展動態及技術難點,邀請審稿專家,實現學術資源的良性互動循環。
3.4運用工具的能力
運用工具的能力主要包括外語能力及使用數字技術的能力。先進的中文科技期刊與國際接軌,良好的外語溝通能力不僅是中文科技期刊編輯的基本能力,還能使編輯發掘更廣闊范圍的優質稿源,發掘最先進的科技研究成果,閱讀國際名刊的文獻資料,及時更新科技成果來源。另一方面,當前信息技術突飛猛進,融媒體時代對編輯的數字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知識圖譜等新技術提高知識服務能力,擴展表現渠道和表現形式,也是編輯需要提升的能力之一。數字化浪潮之下,科技期刊的數字化出版顛覆了以往傳統期刊生產模式下編輯業務流程、編排格式和傳播方式。各個期刊出版機構整合資源,借助各種形式的平臺實現出版業務的數字化整合,平臺集信息交互和采編功能于一體,實現采編、管理業務的數字化、網絡化、自動化。[16-17]編輯應該掌握與其發展相對應的數據庫應用、電子編排、多媒體制作等多種技能,向著中文科技期刊的融合發展邁進。提升編輯運用工具的能力:一是鼓勵編輯自身多讀、多寫、多練,不斷積累、及時查閱,并注重在實際中文科技期刊的編輯工作中靈活運用,把知識轉化為能力。二是面對融合出版的發展趨勢,出版機構也可以設置考核機制、量化目標,把每年是否使用數字產品,怎樣提高出版效率和數據統計的精確性、高效性作為考核標準。
結語
聚焦當前中國發展階段和國際競爭局勢,中國科技的發展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如何實現中文科技期刊專業化、數字化和特色化的發展,實現科技期刊自立自強與創新發展,提升科技評價影響力和話語權,相關主管部門從頂層設計到行動規劃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索。2019年,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四部委發布《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2021年,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深化開展“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相信中文科技期刊未來必然會取得長足的發展。要培育出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必須先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專業背景的專業化編輯人才。[18]作為中文科技期刊主管部門一定要結合國家的相關部署、研究科技期刊的發展規定,制定相關發展戰略,重視人才培養,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 上一篇:新能源車企網絡營銷策略比較研究
- 下一篇: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現狀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