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醫學期刊編輯工作創新方法

時間:2022-07-25 11:44:56

導語:大數據時代醫學期刊編輯工作創新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數據時代醫學期刊編輯工作創新方法

醫學期刊是醫學研究成果傳遞、交流與共享的重要路徑。近年來,國內醫學界加強技術深耕,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以2021年為例,國內醫療結構、醫學專家共計發表國際性論文24086篇,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為保持良好的發展趨勢,營造濃厚的醫學研究氛圍,需要繼續發揮醫學期刊的作用與優勢,通過科技賦能,推動編輯手段創新,搭建全新醫學期刊編輯平臺。

一、大數據時代醫學期刊編輯工作的特點

系統分析大數據時代醫學期刊編輯特點,明確大數據技術對醫學期刊編輯工作的重要性,有助于從業人員快速轉換思路,建立起大數據技術與醫學期刊編輯之間的內在關聯,為后續編輯方法創新提供方向性引導。作為成熟的技術體系,大數據技術實現了數據信息的發掘、評估、處置及應用,通過技術要素集約化應用,對體量龐大的不完整數據及模糊數據進行科學處理,逐步搭建起不同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實現數據規律的完整呈現[1]。現階段,隨著應用經驗的不斷積累,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在統計分析、情報檢索、專家系統、在線分析、機器學習、模式識別等功能模塊的輔助下,可以實現數據信息合理化應用,滿足不同行業對內部數據的應用需求,對行業健康平穩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在醫學期刊編輯過程中,從業人員往往沿用傳統的編輯思路與編輯方法,開展期刊選題、內容編輯及校對出版等工作。在這一過程中,為保證醫學期刊編輯工作的有效性與針對性,保證醫學期刊符合醫學研究發展要求,幫助醫護人員準確把握科研新動向,從業人員通過與相關實驗室、專題會議等主體進行定期溝通,掌握醫學科研動態,并根據受眾群體的偏好,采取問卷調查等方式,調整選題方向,開展編輯工作[2]。這種醫學期刊編輯工作周期較長,選題與受眾群體需求之間存在差距,加之期刊表現方式較為單一,覆蓋范圍相對有限,無形之中限制了醫學期刊科研價值的發揮。大數據技術與醫學期刊編輯工作全面結合,能實現非結構性數據科學處置,提取高質量信息,如編輯人員從電子郵件、網站日志、微信平臺、微博平臺等渠道,不斷獲取系列數據信息,通過定向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式,精準把握受眾群體的信息獲取需求,進而提升選題與受眾之間的聯系性,提升期刊選題的針對性,增強期刊的社會影響力。同時,有效縮短醫學期刊編輯工作的周期,降低編輯成本,加速實現期刊編輯工作的現代化與信息化[3]。與傳統模式相比,大數據技術融入醫學科技期刊編輯工作,可以強化編輯工作的實時性,為期刊編輯提供信息支撐,更好地滿足醫學期刊轉型要求,持續發掘期刊科研價值,擴大其社會影響力與公信力。基于大數據技術對醫學期刊編輯工作的作用價值,從業人員需要切實轉換思路,通過期刊主題的界定、期刊內容的選擇及期刊發行形式的豐富,推動編輯體系轉型升級。

二、大數據時代醫學期刊編輯工作的創新方法

大數據時代醫學期刊編輯創新工作的有序開展,要求從業人員精準把握醫學期刊編輯工作總體定位,采取系列舉措,持續創新期刊編輯工作方法,全面發掘醫學期刊的科研價值與社會影響力。

(一)定向調整醫學期刊編輯人員的思路

醫學期刊編輯工作在與大數據技術融合的過程中,為持續發揮大數據技術優勢,加快期刊編輯體系轉型進程,編輯人員需要率先做好期刊編輯思路轉換工作,在確保期刊內容嚴謹性、新穎性的前提下,確定編輯工作重心,突出編輯核心要素,推動后續醫學期刊編輯創新工作有序開展。一方面,編輯人員需要樹立數據化思維,厘清大數據技術在醫學期刊編輯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過信息數據橫向獲取,做好期刊主題確立與期刊內容選擇,尤其在期刊主題確立過程中,要在大數據技術與研究主體選擇之間建立起穩定聯系,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內容優勢,增強受眾群體的閱讀黏性[4]。另一方面,編輯人員要樹立編輯標準,以嚴謹性為工作指南,定向評估期刊刊發內容,開展內容檢測,科學防范學術造假行為的發生。要建立健全高效工作體系,注重方式方法的創新,在確保醫學科技期刊編輯質量的前提下,壓縮編輯流程,簡化編輯方法,將期刊編輯工作周期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實現期刊內容的有效更新,適應新時代背景下,醫學知識迭代升級的基本要求,為醫學期刊科研價值的全面發揮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科學優化醫學期刊編輯流程

醫學期刊編輯工作優化環節,應當持續發揮大數據技術優勢,從多個角度出發,對期刊選題策劃、組稿過程、內容審核等流程作出相應調整,借助流程重構,提升醫學期刊編輯工作質量,確保內容編輯效率,推動編輯成果多元化呈現。具體來看,大數據技術在編輯工作中的應用,轉變了期刊選題策劃的原有方式,將編輯主導過渡為受眾需求主導,實現期刊內容供給與信息獲取需求精準對接。在較長時間內,醫學期刊主題方向主要由編委會策劃,策劃過程中,難以完全擺脫個人的主觀性、隨機性、盲目性。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有效扭轉了這種局面,數據信息深度介入,輔助編委會客觀選擇,定向完成內容選擇[5]。以《醫學信息學》為例,醫學信息工作在國內起步較晚,研究成果較為不足,為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信息獲取需求,該期刊編委會在主題確立環節,利用數據挖掘技術,通過微信公眾號、瀏覽器等渠道,分析受眾群體信息獲取需求,并進行研究熱點持續追蹤,實現學術成果溯源,全面呈現國內國際研究熱點。2020年開始,《醫學信息學》相繼進行了醫學大數據、醫學知識組織、“互聯網+”、智慧醫療等醫學信息專題介紹,持續滿足受眾群體獲取醫學信息的需求,確保期刊選題質量。期刊主題確定后,編輯人員還需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組稿過程優化系列工作,簡化編輯流程,提升編輯效率。以往醫學期刊組稿主要采取會議參與、專家評委溝通、科研信息獲取、課題持續追蹤等方式,組稿周期較長,不能準確把握當前的研究熱點。要改變這一局面,技術人員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研究主題追蹤,及時更新研究熱點及重要信息,確保期刊內容組稿水平,降低編輯人員的組稿壓力。例如,各醫學研究機構在獲取系列研究成果后,往往會發布到科研網站、閱讀平臺上供公眾閱讀。在醫學期刊組稿過程中,編輯人員通過大數據賦能,對科研網站、閱讀平臺等渠道進行數據發掘與整合分析,可實現對醫學科研熱點的全面應用,完整獲取研究課題、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等具體信息。系統掌握各項數據后,編輯人員可以制訂組稿計劃,為組稿工作提供信息支撐。在組稿過程中,要利用初審、復審、終審三個環節,在各類數據的支持下,編輯人員可以及時與相關作者進行溝通,深入交流意見,定向開展期刊組稿修改調整工作,確保終審通過率[6]。在醫學期刊編輯工作中,為保持期刊嚴謹性,避免抄襲情況的發生,在內容刊發前,需要做好內容質量把控及查重工作,借助不同學術檢測系統開展文章檢測工作。在這一過程中,醫學期刊編輯人員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規模龐大、對比高效的數據庫,便于刊發內容查重檢測工作,有效防范刊發內容抄襲、偽造及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并形成相應的檢測報告,標注抄襲位置。

(三)高效搭建醫學期刊編輯工作平臺

醫學期刊編輯平臺搭建環節,編輯人員需要做好受眾數據分析,依據分析結果,將單一紙質期刊轉化為多元化期刊承載平臺,將期刊網站、APP、微信公眾號等作為呈現路徑,通過路徑規劃,對期刊主題與內容作出調整,開展必要的學術資源整合,有側重地開展知識呈現。例如,利用大數據技術發掘讀者閱讀習慣,根據閱讀習慣對讀者進行文章推送。現階段,越來越多的醫學期刊利用微信公眾號平臺,不定期開展信息推送,發布相關信息后,可以從后臺獲取網站關注人數、關注人數變化情況、文章累積瀏覽次數等信息,根據上述數據,逐步搭建醫學期刊編輯平臺,以便更好地服務于醫學期刊編輯工作。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7%,手機仍是上網的最主要設備。編輯人員可以通過社交網絡大數據技術,完成對上述群體醫學信息獲取需求的有效采集,根據用戶信息獲取偏好,定向調整期刊主題、內容,提高醫學期刊編輯工作的動態化水平,實現期刊內容與期刊需求的有效銜接。

三、大數據時代醫學期刊編輯工作的注意事項

為消除醫學期刊編輯盲區,真正發揮大數據技術的作用優勢,探討全新編輯生態構建方法,在做好編輯工作創新的同時,還需要消除認知盲區,補齊工作短板,確保大數據技術與期刊編輯工作的融合水平。醫學期刊編輯工作與大數據技術融合環節,需要人力資源發揮優勢,組建完備的專業編輯人才隊伍,通過高素質從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持續增強人才優勢,為后續編輯創新工作的有序推進奠定堅實基礎。醫學期刊應當著眼自身發展要求,設立人才引進計劃,通過與高等院校開展編輯人才培養計劃,在專業知識引導下,持續提升人才職業素養,使其更好地服務于醫學期刊編輯工作,穩步優化編輯人員年齡結構、學歷構成,拓展醫學期刊發展潛力[7]。同時,要制訂培訓計劃,綜合各類要素,細化編輯技能培訓要求,設立培訓主題及培訓考核標準,對醫學期刊編輯人員培訓效果進行量化評估,確保培訓成效,幫助編輯人員全面掌握大數據技術應用方式,確保大數據技術在編輯工作中的合理化應用,有效消除應用盲區,降低工作不足。需要充分考慮到現階段專業隊伍建設方面存在的不足,有目標、有計劃地制定培訓方案,培訓過程中著重提升期刊編輯人員的技術能力、管理水平,確保期刊編輯人員可以更好地應用信息技術。應健全考核激勵機制,確定考核標準,開展細致考核,根據考核結果,給予編輯人員相應的物質獎勵或進行崗位晉升,從而提高專業化人才隊伍的建設速度,確保期刊編輯人員的工作能力、專業水平符合期刊編輯信息化轉型應用的相關要求。除了做好上述工作之外,醫學期刊需要投入大量資源,組建專業化運作團隊,升級硬件系統,推動大數據技術優勢全面發揮,為編輯流程的信息化奠定堅實基礎[8]。同時加強技術調研,醫學期刊可以組織人員進行技術調研,通過與技術團隊進行深入溝通交流,掌握大數據技術優勢、注意事項,從技術層面出發,設定完整的技術應用流程,確保編輯創新工作穩步開展。大部分期刊在大數據信息涉密管理工作制度上相對落后,編輯人員不夠重視,也沒有隨著時代發展更新相關規章制度。為保證期刊大數據信息涉密管理工作跟上編輯人員發展的腳步,應該及時優化調整期刊大數據信息涉密管理措施,結合編輯人員實際標準,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的期刊大數據信息涉密管理工作制度,協調好期刊編輯人員的工作職責,加強期刊編輯人員期刊大數據信息涉密撰寫的監管,保證期刊大數據信息涉密行文方式、格式正確,按照期刊大數據信息涉密的權限,對期刊大數據信息涉密進行管控,保證期刊大數據信息涉密管理制度的科學化、合理化。為推動期刊大數據信息涉密管理工作順利進行,需要對工作流程進行梳理、優化及調整,通過這種方式,確保編輯人員管理部門期刊大數據信息涉密管理的效果,有效防范數據丟失,提升信息數據管理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四、結語

醫學期刊作為醫學研究成果交流、共享的重要載體,在公共醫學領域發揮著關鍵性作用。為持續提高醫學期刊的科研水平,厚植期刊生命力與影響力,有必要綜合各項考量,厘清期刊編輯流程,優化調整編輯方案。文章著眼于實際,在大數據視域背景下,系統探討醫學期刊編輯工作的創新路徑與方法,旨在實現期刊編輯體系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