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PPPS+對分模式混合式教學設計研究
時間:2022-07-15 11:47:40
導語:BOPPPS+對分模式混合式教學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混合式教學是當前教學的重要趨勢,《管理學原理》課程為河南省混合式一流課程,但在持續建設中依然面臨著一些核心問題:缺乏穩定的教學模式;課程內容設置與管理者崗位能力培養契合度不足;能力培養的教學評價量表匱乏。針對以上問題,本研究基于課程和學情特點,將混合式的線上線下兩階段、講授、獨學、討論和對話四模式融合到BOPPPS的六大環節中,探索出了“246”授課模式,極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關鍵詞:對分課堂;BOPPPS;混合式教學設計;《管理學原理》
1教學模式剖析
目前,課程教學實施中將對分課堂、BOPPPS和混合式教學模式相融合具有重大的意義。對分課堂從講授開始,教師精講留白,充分而不過分地引導;學生獨立學習,小組討論,全班交流。這個過程的特點是先教后學,以講授開始;把先教后學變成先學后教,然后合作探究,就是自主課堂,兩種課堂形態結合在一起,即對分課堂———強調先教后學,也強調合作探究,也就是說對分課堂是傳統課堂與自主課堂的折中融合,把課堂對半分割,一半做課程講授,一半做自主探究。對分課堂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它為學生的創新性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作為中國原創的新型教學模式,該模式引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讓”的智慧,變革“教”與“學”關系,設置專門的獨學環節和對話環節,進行合理的認知資源分配,把課堂規范化為在時間上清晰分離、不可顛倒的四個過程:講授、獨學、討論和對話,讓學習真實發生,將知識教育推進到能力教育。BOPPPS模型的一個典型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突出教學互動和學生的全方位參與。該模型是針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將教學過程分解為六個前后銜接的閉環式課程教學模型:(1)導入(Bridge-in):引起學習動機,導入主題;(2)學習目標(Objective):明確提出課堂教學目標;(3)前測(Pre-assessment):了解學生先前的知識和能力;(4)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Learning):有效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習者主動學習、積極參與;(5)后測(Post-assessment):通過有效方式測試學生的學習效果;(6)總結: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并延伸引出下一步教學內容。雖然BOPPPS教學沒有提及課前及課后的教學環節,但是在實際的教學組織過程中課前和課后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在實施BOPPPS教學時,學生參與度加大,在有限課時情況下,課堂教學內容量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需要學生課外學習來適當彌補;二是如果學生課外學習量得不到保證,就會使得課內教學活動倉促緊張。基于此,本課程的教學設計主要融合對分課堂的思想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授課,線上學習主要是達成某一章節下低階目標,然后學生通過完成實訓作品來完成內化吸收,從而訓練其高階目標,并在線下課程中的小組互助和教師指導,從而達成某一章節的整體目標。
2《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分析
2.1課程分析
《管理學原理》課程是旅游管理等經管類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和學科基礎課,承擔著專業思維和方法培養的功用。該課程的特點是“兩強”,一是理論性強,內容較抽象,對大二第一學期的學生來說,理解有一定的難度;二是實踐性強,管理學源于實踐,并最終要應用于企業管理中,核心教學目標是培訓具有創新和管理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2.2學情分析
該課程開設于旅游管理專業大二第一學期,學生學習特點主要體現在“二高二低”。“二高”學生的思想活躍度和對社會時事的關注度都較高。“二低”是學生對管理學中純理論的學習興趣低,此外,缺乏管理實踐經歷,對理論的應用能力也較低。此外,通過訪談在崗位上工作的畢業生,發現學生在實踐運用中,存在對管理方法要點掌握不足的問題。
3教學設計理念及方法
本課程的教學設計主要以提高學生線上學習的主動性和成效為目標,以OBE理念為指導,基于對分和BOPPPS的授課特點,探索出“學生中心、能力導向”的“246”授課模式,如圖1所示。“246”教學模式是將線上與線下兩階段、對分的講授、獨學、討論與對話四模式和BOPPPS的六大環節相融合。具體設計思路為:以混合式授課為指導,將教學分為線上線下兩大階段,線上課程主要是以對分課堂中講授和獨學的方式完成理論知識自學和相關作業練習,該部分也是采用BOPPPS的模式,以導入為基礎,明確目標為前提,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自學和后測;線下課程又是一個BOPPPS的操作,該過程是以學生線上課的學習成果為導入,對比本章節制定的目標與學生的達成情況,然后以小組討論和生生、師生對話的方式進行參與式學習、后測和總結。值得一提的是在實際操作中,教學中的低階目標通常可以通過線上課程完成,但高階目標更需要通過線下課程的討論參與或者實訓互動來實現。此外,課后也會根據實際需求,發布拓展作業,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和綜合素養,該部分也屬于BOPPPS中的后測和總結。
4教學過程設計
《德爾菲法》是《管理學原理》課程中第五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研究以該課程的1個課時的設計來展示“246”模式的具體運用。
4.1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目標設置的明確性和可衡量性,本節課知識、能力和素養三大目標的制定如下:(1)知識目標:準確說出德爾菲法的實施步驟;正確判斷德爾菲法的優缺點;(2)能力目標:為適宜情境設計德爾菲法決策方案并運用德爾菲法開展決策;(3)素養目標:具備團隊協作及溝通素養;樹立科學的決策觀和社會責任感。根據以上教學目標的設定,本次課的教學重點為德爾菲法的實施步驟、優缺點、方案設計及運用,其中德爾菲法的方案設計及運用是難點。
4.2教學過程設計
線上學習階段,教師發布導學單,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和目標、完成微課自學和實訓作業,并將疑難點分享在討論區,該階段完成了線下課程的導入、目標和前測,為線下課堂做準備,該階段的教學主要在服務知識目標。線下課程同樣以BOPPPS開展教學,以線上自學的理論知識為基礎,開展情境實訓、小組研討等參與式教學來培養學生的高階能力和素養,具體活動開展如下:首先,基于線上學習成效進行線下授課,教師通過線上學習數據和目標自評進行課程導入,并通過線上學習困惑分析來明確線下學習目標,然后圍繞目標,組織開展參與式教學。其次,圍繞知識目標“能準確說出德爾菲法的實施步驟和優缺點”,主要通過線上課在線測驗、線下課小組研討互相闡述和教師解析與總結的當堂對分的教學方式來達成。再次,圍繞“能為適宜情境設計德爾菲法決策方案并開展實施”這一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對“疫情下,志愿服務隊隊長選拔標準制定”這一問題進行情境實訓,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情境體驗來歸納操作要點。此處教學設計融入思政元素,引導學生思考管理者的選拔標準是德才兼備,并分享責任心的重要性,教師進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升華。基于體驗,學生獨立完成德爾菲法的操作要點的歸納,然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課程思維導圖的創意總結,并通過優秀作品分享的方式,達到課程總結與思政教育的升華。最后,教師總結本節課的要點,并且進行思政教育,引導學生自覺運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提高社會責任感。課后,圍繞能力目標和素養目標的培養,以后疫情下旅游行業的復興發展為背景,布置實訓作業,進行德爾菲法的綜合運用,引導學生自覺關注行業發展,具備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的意識,以達到“育巧手”的目的,提高社會責任感和專業自信。
5過程化評價設計
5.1教學評價
課程評價主要包括對“學生”和“老師”兩方面的評價。一方面是對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度的評價。其中針對該課程中知識目標的達成度評價,主要是通過課堂中發布的隨堂小測為主;針對能力目標主要是通過“設計德爾菲法決策方案并實施”的課堂演練評價和課后的設計問題、方案并實施這兩大環節進行評價;而素養目標則是通過學習通中學生的課堂互動和課后拓展的數據進行評價。另一方面是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的評價。課堂教學評價主要從課程學習重難點清晰,內容充實;課堂教學組織合理,參與性強;課程的目標達成度和課堂教學的整體評價四大指標進行評價,以李克特五點量法,讓學生對以上指標進行打分,該調查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課堂體驗,持續改進教學方法和設計。
5.2課程考核
課程的考核成績構成為40%大作業、30%學習過程評價和30%閉卷考試。其中大作業是進行管理活動的策劃,主要考核學生對管理知識的應用能力;閉卷考試則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判斷能力。過程考核是對線上自學和課堂學習表現情況的評價,包括對微課自學、疑難點討論、課后作業、章節測驗等的評價。這些成績由線上系統導出,過程化考核充分調動了學生線上線下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張學新.對分課堂成就新型高效課堂[N].中國教師報,2019-04-24(005).
[2]陳瑞豐,張學新,趙玲玲,等.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對創新性學習的促進作用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8,(48):174-176.
[3]陳瑞豐,張學新.“學堂”or“教堂”———用對分課堂破解從知識教育轉向能力教育的困境[J].上海教育科研,2019,(12):59-64.
作者:崔霄 單位:平頂山學院
- 上一篇: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
- 下一篇:膀胱熱灌注化療對膀胱癌手術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