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下小學數學作業優化設計對策
時間:2022-07-14 08:32:13
導語:深度學習下小學數學作業優化設計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雙減”政策的大力實施,教師開始探究數學作業優化設計的可行性策略,力求實現數學作業的提質增效、內部挖潛、優化設計與創新發展,為小學生提供高質量、高創意、高效益、高水平的作業探究內容。深度學習理論的出現,使教師逐漸明確了數學作業優化設計的活動目標與優化依據,積極嘗試將深度學習理論應用于數學作業優化設計活動中,主動以數學作業探究活動去推動小學生的自主認知、獨立思考、全面剖析、深度學習與全面發展。
一、深度學習的內容界定
深度學習是指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作業內容或其他認知素材為探究對象,借助自身固有的生命活力以及認知能力去主動參與和積極完成教師預設的探究活動,利用辛勤的汗水與不懈的追求去培育成功之花。這樣,小學生不僅會積累大量的基礎知識與核心內容,還會高質量地理解與把握數學知識、數學思想與數學文化,更會擁有強烈的求知動機、高尚的思想情感、積極的人生態度、科學的“三觀”標準等。而且小學生還會逐漸形成強烈的自主意識、表現意識、創新意識與合作意識,從而推動小學生進入積極參與、主體交互、全面發展的良性軌道。
二、深度學習對作業設計的要求
深度學習是小學生煥發生命活力、實現高效認知、體驗快樂成長的有效途徑,因而能夠成為教師進行數學作業優化設計的活動依據。
(一)深度學習要求作業設計具有趣味性
深度學習需要激發小學生的旺盛生命活力、強大認知斗志以及主動學習情緒,沒有強大的主體狀態與認知能力的支撐,深度學習就無從談起。深度學習要求作業設計要具有突出的趣味性,能夠有效激發小學生的認知興趣與求知欲望,借助良好的生命狀態與能動作用為數學認知提供強大的主體支持。因此,作業設計要借助趣味性提升小學生的注意力與求知欲,實現小學生的積極參與、優質完成。
(二)深度學習要求作業設計具有生活性
深度學習需要小學生進入一種沉浸式、體驗式、自省式的認知狀態,這樣學生才能夠借助積極思考、深度考量,慢慢獲得一種質量高、深度大、視野廣的良好認知效果。作業設計自然要與之協調一致,利用生活化、趣味化、主體化與體驗化的作業內容,引導小學生探究作業內容、享受思維活動、沉浸自主探究。這樣,小學生的生命能動性就會得以激發與釋放,在持續探究中進入深度學習。
(三)深度學習要求作業設計具有指向性
深度學習需要小學生對探究內容進行廣泛的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提取以及信息悅納,在信息整合中逐漸成為認知的主人。作業設計要具有較高的指向性,能夠再次開啟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與獨立思考活動,能夠讓學生全身心地再次進行知識驗證與實踐應用。因此,作業設計要與教學內容高度關聯,以課堂認知結果為起點,小學生再次進行實踐探究,自然能夠進入深度學習狀態。
(四)深度學習要求作業設計具有探究性
深度學習需要小學生放松身心、展開思維、自由暢想,才能夠實現個人高質量的知識積累、能力訓練與素養提升。作業設計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與探究性,能夠持續誘導小學生去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自覺深究,這樣小學生就會進入深度學習,為個人的生命活力與認知能力找到“用武之地”。因此,作業設計要具有探究性,引導小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探究、享受探究,并形成習慣。
(五)深度學習要求作業設計具有開放性
深度學習需要小學生以課堂認知為再探究起點,借助自身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與拓展能力開啟一段發散式、開放化、自主性的自由探究過程。作業設計不能僅僅是課堂教學內容的實踐應用與復習鞏固,還要具有探究性,更要具有開放性,能夠讓小學生獲得更多、更好的新知識與新想法。因此,作業設計要具有開放性,能夠讓小學生在天馬行空的自由想象、開放探究中享受認知過程。
(六)深度學習要求作業設計具有創新性
深度學習需要小學生在開放思維、自由想象、深度探究中有所拓展、有所創新、有所提高,能夠獲得一些屬于自我、展示個性、標新立異的獨特收獲,因而難度較大。作業設計要借助教師的認知方法、思維角度、拓展探究與創新意識去喚醒與激發小學生的創新沖動,以“教師創新”助力“學生創新”。因此,作業設計要具有創新性,能夠激發小學生的拓展意識與創新意識,展示生命能動作用。
三、實現作業優化設計的教學價值
首先,實現作業優化設計能夠為小學生提供一次具有高度趣味性、探究性、開放性與創新性的再探究機會,激勵小學生興趣高昂、斗志激揚、信心滿滿地去思考、去探索、去深究、去收獲,有效煥發小學生的生命活力與能動作用。因此,作業優化設計有助于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認知能力、認知習慣以及深度學習能力。其次,實現作業優化設計能夠幫助教師積極踐行“雙減”政策、實現作業減負增效、推動教學內部挖潛、真正實現素質教育。因此,作業優化設計能夠為教師的數學教學工作指出非常明確的發展方向。尤其是作業設計方面,教師要將個人的教學藝術與教學智慧應用于作業設計中,為小學生的深度學習提供良好的支點。最后,實現作業優化設計能夠加速科學育人觀與新課程改革理念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應用與融合發展,切實提升作業設計的質量、效益、拓展性與創新性,為小學生提供最優化的“第二課堂”。因此,教師要將作業優化設計作為教書育人、立德樹人、塑造生命的工作平臺,高質量地推行小學生的深度學習。四、實現作業優化設計的策略及實踐教師不僅要深入考量作業優化設計的教學價值,還要制定切實可行的開發策略,在教學實踐中借助作業優化設計科學推進小學生的深度學習與實踐發展。
(一)設計趣味性作業,激發認知動力
作業活動是小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單兵作戰區域”,然而小學生的好奇心、關注度與求知欲又難以長時間維持,自然需要趣味元素的持久刺激,才能確保小學生高質量地完成教師預設的作業任務。因此,教師要在作業優化設計中加入一些趣味元素,有效提升作業內容的趣味性、體驗性以及誘導性,將小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作業內容中,使小學生心無旁騖地積極思考、主動深究、全面剖析,借助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深度學習與高效發展。例如,在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分蘋果”的作業設計活動中,教師可以這樣為小學生設計作業:將一個蘋果分成八塊,然后與媽媽或爸爸進行“1~5”之間的數字加法比賽,誰獲得勝利誰就吃一塊蘋果。一個蘋果不夠,還可以再切開一個蘋果,兩個蘋果吃完后,就可以休息一下了。教師還要煞有介事地告訴小學生:我們先不要與爸爸或媽媽進行“1~10”之間的數字加法比賽,家長算得快,我們先和爸爸媽媽計算“1~5”之間的數字加法,這樣,我們獲勝的幾率才大,才能夠吃到美味的蘋果。過幾天,我們再和爸爸媽媽比賽“1~10”之間的數字加法,爭取吃到更多的蘋果。這樣,小學生就會開開心心地帶著這個趣味性作業回家與爸爸媽媽進行“1~5”之間的數字加法比賽了,快快樂樂地進行數字計算、吃蘋果,也能夠借助開心快樂的良好作業氛圍實現深度學習。
(二)設計指向性作業,提升知識關聯
作業活動是數學教學的科學外延,是小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再思考、再探究、再實踐的主體認知活動,因而需要與教學內容具有非常強的指向性、關聯性與一致性,能夠將教學內容從理論層面推向實踐層面。因此,教師要創設指向性較強的作業設計活動,讓小學生以課堂探究結果為認知起點,再次進行自主學習與主體實踐。這樣,作業內容就能夠借助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生命發展潛能實現對教學內容的二次探究與深度學習,切實提升小學生的認知效果。例如,在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桌子有多長”的作業設計活動中,小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已經初步接觸并掌握了長度單位與測量方法,因而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在家中對餐桌進行測量,看看自己家的餐桌到底有多長。小學生剛剛接觸長度單位以及測量方法,能力較低,因而在家庭生活中進行桌子測量能夠得到家長的關注、幫助、糾正與提高,因而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地進行主體測量、實踐感知與實訓發展。而且小學生還會在測量桌子的長度時發現自己的直尺太短,無法一次測量出桌子的長度,因而可以采取多次測量、累加計算的方法獲得桌子的真實長度。當然,小學生也可以使用家中的普通卷尺一次測量出桌子的長度。因此,小學生能夠在作業活動中再次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再探究、再實踐、再拓展,自然非常有助于小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的良好狀態。
(三)設計生活性作業,推動主體實踐
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是自然規律的理論性總結,因而小學生能夠在生活化作業活動中更好地感知、探究、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切實進入積極思考、切身把玩、深度學習的良好認知狀態中。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內容時要注意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性與一致性,科學指導小學生在生活化、體驗化、沉浸式的認知環境中輕松快樂地進行知識探究。生活性作業活動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深度、寬度與高度,推動作業活動走向生活化而高效開展。例如,在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數一數”的作業設計活動中,本單元是小學生接觸、感知與掌握“除法”的知識學習過程,因而本節課主要是培養小學生的“平均分”觀念,以此為后續的“除法學習”奠定知識基礎。因此,教師可以為小學生這樣設定作業活動任務:準備12個金橘,以2個為一組,看看能分成幾組?以3個為一組,看看能分成幾組?以4個為一組,看看能分成幾組?以6個為一組,看看能分成幾組?這樣,小學生就會在主體實踐中慢慢感知“平均分”觀念,也初步培養了小學生的“除法意識”。然后,小學生將金橘清洗一遍,與爸爸媽媽分享金橘,看看每人能夠分到幾個金橘。因此,12個金橘為小學生提供了良好的主體實踐活動,也創設了深度學習的途徑。
(四)設計探究性作業,踐行深度學習
作業活動不僅要幫助小學生重新探究教學內容,提升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效果,還要為小學生設計出探究性作業內容,能夠有效催發小學生的思維活動與探究欲望,切實引導小學生去動腦思考、多維探究、深度學習。因此,教師要在作業設計過程中注重探究性,讓小學生開心快樂地參與到作業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展示生命活力與能動作用。探究性作業活動還能夠有效培養小學生的認知習慣、思維習慣以及探究能力,自然能夠為小學生的深度學習做好準備。例如,在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小熊購物”的作業設計活動中,本單元屬于“混合運算”的第一課時部分,因而教師讓小學生完成幾個式子計算題即可。如“6+5×2=”“9-3×2=?”“9+7×2-1=?”等,讓小學生獨立面對計算題的挑戰,檢閱一下小學生對“先乘除,后加減”這一運算規則的掌握情況。“混合運算”看似容易,但能讓學生形成主體能力,需要小學生不斷地探究,在實踐中慢慢進行深度學習。
(五)設計開放性作業,倡導自主探究
教師不僅要利用作業設計活動有效培養小學生的認知習慣與思維習慣,還要注意牽引小學生的認知思維,讓學生展開自由想象與發散思維,切實提升思維能力與認知能力。數學素來被譽為“思維的體操”,因而對于培養小學生的想象能力、發散思維能力、主體思維素養特別有幫助。因此,教師要為小學生提供開放性作業,讓小學生進行開放自由、輕松快樂的深度學習。例如,在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軸對稱圖形”的作業設計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在家庭生活中觀察哪些生活用品屬于“軸對稱圖形”,讓小學生記在本子上。于是,小學生將開門冰箱、鈦鎂隔斷、機器人、玩具娃娃、茶幾、餐桌等物品記錄下來,甚至可以畫出簡圖。由于小學生家的生活物品并不完全一樣,因而本次作業屬于開放性作業,非常有助于小學生積累更多的圖形信息,更好地理解“軸對稱圖形”,實現深度學習。
(六)設計創新性作業,展現生命能動性
教師不僅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與思維能力,還要利用作業設計活動積極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切實提升小學生的思維素養,以此推動小學生的深度學習與高效發展。創新思維是一種難度較大的主體認知活動,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能力積淀與外因刺激。教師只有激發小學生的活力與能動作用以后,小學生才會萌發出創新意識。因此,教師要在作業優化設計活動中積極融入創新元素,以此為引子有效激發小學生的拓展意識與創新意識,進而實現深度學習。例如,在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有多重”的作業設計活動中,本單元要培養小學生對“重量”的認識,因此,教師可以為小學生設計稱重的任務。體重計現在已經非常普遍了,體重計稱較輕的物體時不顯示重量,因而教師可以為小學生創設一個“難題”:如何利用體重計稱較輕的東西,如你的書包。小學生會發現單獨稱書包,體重計并不顯示重量,在稱重自己的時候發現體重計上有數值,然后拿起書包,又會有另一個數值,二者之差就是書包的重量。因此,小學生就在動手實踐中慢慢開動腦筋,進行創新,也實現了深度學習。綜上所述,教師是作業優化設計的承載者、開發者與實現者,也是小學生信息積累、視野拓寬、能力訓練與素養發展的關注者、指導者與促進者。教師應立足作業優化設計,積極踐行科學育人觀與新課程改革理念,自覺借助深度學習方式確保素質教育在作業探究區域內的貫徹執行,努力提升作業設計的趣味性、生活性、指向性、探究性、開放性與創新性,切實優化小學生的作業探究活動。因此,教師要以作業優化設計為教學抓手,主動完善與優化數學教學的作業模塊,切實開發出作業設計的最大教學價值,為小學生打造積極思考、深度學習的“第二生命樂園”,加速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深度探究、快樂成長。
作者:侯雅茹 單位: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第三小學
- 上一篇:新高考背景高中政治教學策略
- 下一篇:沉默場域激活閱讀素養的生態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