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音樂文化教育的重要策略

時間:2022-06-05 14:49:17

導語:傳統音樂文化教育的重要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音樂文化教育的重要策略

【摘要】民族傳統音樂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們生活的精神食糧。但目前的傳統音樂還存在著民族音樂原創性缺乏等問題,這導致傳統音樂不能有效傳播和推廣。因此,我們必須要對傳統音樂文化進行全面研究,進一步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中國;傳統音樂;教育;探究

我們要在學習傳統音樂藝術的基礎上,不斷傳承優秀文化,建立科學的傳統音樂文化研究體系,探索新的創作方法和理念。我們要從不同文化中汲取精華并使之與傳統音樂文化相融合,形成穩定的文化基礎。我們要堅持以傳統音樂文化為出發點,遵循其規律和表征,開展實踐研究,對主客觀因素進行評估,適當強調時期和地域文化的特點。我們要以傳統音樂文化主體、規律和表象為基礎,促進音樂文化的傳承與自然和社會的和諧。

一、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價值

中華民族優秀的音樂文化,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強大的凝聚力,鼓舞人們勇于拼搏。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價值主要體現在:首先,育人作用。音樂是激發情感的綜合藝術。在我國歷史中,傳統音樂一直具有很高的地位。幾千年以來,偉大的民族先輩創造了大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品,以寄托中華兒女的愛國精神和民族復興的夢想以及對真理和智慧的渴望。就歷史角度而言,藝術作品標記特定的時間,同時也承載其社會價值,反映了那個時期的主旋律,給人以動力和希望,是那個時代的先驅。除了藝術形式特點,傳統音樂文化被傳播,一個重要因素是其蘊含濃厚的道德內涵,符合社會的道德和審美。這也為社會教育體系的建設提供了內容和方向。因此,在研究過程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如《神人暢》《瀟湘水云》等音樂作品,可極大地激發人們的精神動力,并在實踐層面不斷促進其發展。其次,可以培育社會主義先進的價值觀。正確積極的世界觀、價值觀,會成為人生的指路明燈,讓人們更好地融入和服務社會。新時代背景下,全面弘揚社會主義科學價值觀,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以傳統文化之美發展核心價值觀,是中華精神的具體體現,同時也是社會價值觀的最終追求。傳統藝術文化的內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相同的出發點。因此,其可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支撐,闡述新時代的精神。傳統音樂文化教育具有獨特的優勢,通過欣賞傳統音樂作品等,揭示傳統音樂文化中蘊含的重要價值,并以科學的世界觀為指導,傳播經典的傳統音樂,可以促進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合。

二、傳統音樂文化的定義

傳統音樂文化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定義,其應該與時俱進。任何文化內涵、風格,都是在文化生態系統中演變和發展而來的。因此,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應該是在中國文化藝術史上流傳的具有生命力和巨大影響力的音樂文化。同時,廣義的傳統音樂文化,還包括在音樂文化中發揮過作用的相關背景。

三、關于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

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離不開音樂的主體性。要從優化策略、實踐策略、表現策略、創作風格以及技術實踐等多方面進行研究。為提高傳統音樂在全社會的普及度,改善當前傳統音樂文化研究的諸多不良傾向,要根據傳統音樂所繼承的主體性特征,探索創新研究思路。實踐表明,無論是音樂家還是音樂教師,都要有意識地利用音樂文化的特征,不斷傳播傳統文化,以吸引更多人了解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精神和文化精髓,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公眾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音樂文化的濃厚興趣。因此,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不是盲目而簡單的繼承,而是需要我們不斷吸收文化藝術精髓,使其產生新的功能和含義。這也是其發展的動力。

四、傳統音樂文化的不斷發展

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要在傳承基礎上深度創新,要根據文化發展的時期和不同要素,對音樂形式的傳承或變化進行研究。要從相對微觀層面探討其文化包含的中心特征以及目標,如審美目標和認知目標。要關注音樂的美感,關注音樂的主體性。傳統音樂文化的多樣性是主體研究的基礎,要注重音樂文化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互補作用,明確音樂主體之間的凝聚力、人類情感和認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理解傳統音樂文化的內涵,以多元的方式研究和創作更多優秀的音樂作品,更好地融合現代元素,滿足當代人的音樂審美需求。同時,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還要考慮其主體性及時空觀。要從“主體性”角度對傳統音樂文化進行思考,研究其理論和具體特點,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傳統音樂在多重角色欣賞中的特點,進行綜合創新。發展新的理念和藝術風格,必須體現“觀”“品”“悟”“融合”的審美發展層次,并在傳承、創造和實踐音樂文化方面不斷提升,實現音樂文化多元視角的創新和發展,將傳統音樂文化的思想融入生活。這反映了實踐與審美文化平衡的歷史進程[1]。

五、傳統音樂文化研究中的相關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國家政策的引導,傳統音樂文化研究工作成為當今社會文化傳承的重點,其研究方法、內容和形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但傳統音樂文化研究活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內容比較教條。對傳統音樂作品的欣賞過程缺乏有效的理解,無法給出有力的解釋和感悟,并缺乏對音樂審美的反饋。這影響了思想教育的效果,無法讓人全面理解傳統音樂的魅力。其次是研究方式過于簡化。研究方式在傳統音樂文化的研究中沒有占據比較重要的地位,人們對其價值和意義認識不足。在分配資源方面,也存在限制和不足,最終沒有達到預期的研究效果。再次是評價體系正式化。就目前的研究體系而言,傳統音樂研究活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不能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其標準也不明確,缺乏客觀性和一定的選擇性。最后,傳統音樂文化的研究形式沒有與新媒體實現全面融合。在新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媒體的普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及獲取信息的方式。互聯網成為新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成為傳統文化傳播的趨勢。目前,雖然傳統音樂也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普及,但仍缺乏足夠的傳播視野,傳播方式仍以表演為主。如果優秀的傳統音樂跟不上網絡時代的步伐,其優秀的歷史遺產就失去了廣泛傳播的機會。因此,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現代化應用模式,就必須適應新媒體的發展[2]。與音樂教育相比,教師要有深厚的中國傳統音樂底蘊,還要具備有效溝通的能力,引導學生理解中國傳統音樂,提升其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培養高素質的音樂人才。在當前的發展形勢下,部分教師不了解中國傳統音樂教育的具體內容和方向,隨意選擇教學內容,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部分教師沒有參與學生的全過程學習,只注重中國傳統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忽視了相關音樂作品背后的文化和思想感情,弱化了學生對于中國傳統音樂的理解,同時也沒有有效表達傳統音樂的能力。教師是音樂的傳播者和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要圍繞正確的方向,引導學生學習傳統音樂,加強學生對傳統音樂的感知。部分教師過分重視研究,忽視專業領域的新動向,加劇了傳統音樂教學的難度。

六、優化傳統音樂文化研究的重要策略

(一)充分發揮傳統音樂的作用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音樂文化的發展是政治、文化和社會經濟的真實寫照。好的傳統音樂能體現時代的特點。為此,我們要有效融合傳統音樂藝術文化,全面了解其深厚的文化內容,不斷改進研究方法,充分發揮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作用,增強傳統音樂文化研究的實效性,挖掘“思想因素”,激發聽眾內在動力,并把社會主義價值觀、民族復興責任融入音樂創作中,從而產生良好的研究效果。比如,俞伯牙是春秋時期著名的音樂家,在欣賞《高山流水》的過程中,首先要讓人們了解古琴知識和其深邃內涵,再通過俞伯牙撫琴遇“知己”的典故,讓其明白知己難尋的道理,從而珍惜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離騷》是詩人屈原追尋的愛國真理,是古典文學中經典的政治抒情詩。古琴歌曲《離騷》以其質樸、深沉的韻律表達了屈原的愛國熱情和拼搏精神。古琴曲《瀟湘水云》是宋代郭沔的代表作,該曲表達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憤怒以及對大美山河的熱愛之情。在欣賞兩首古琴曲的過程中,融入深切的愛國主義情懷,能使聽眾接受愛國主義的熏陶,進一步理解愛國主義的內涵[3]。

(二)加強傳統音樂研究,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

在新形勢下研究傳統音樂,必須不斷滋養傳統音樂文化的生命力,這將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要保持傳統音樂的生命力,離不開對其表現形式和內涵的探索,要充分挖掘其內在的審美價值,滿足當前人們的精神需求。要通過整合資源深入研究,促進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在新時期全球一體化的影響下,西方音樂文化走進人們的生活。在研究我國傳統音樂文化時,要不斷與西方音樂進行有效溝通。同時,網絡技術的發展為進一步研究傳統音樂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工具,這有助于傳統音樂的傳播,為其研究提供了更寬闊的思路[4]。

(三)優化音樂文化環境,造就精英隊伍

要加強中國傳統音樂藝術的教育,通過宣傳引導,使學生熱愛音樂、欣賞音樂。尊重音樂人才的良好環境形成之后,現代人的音樂素養明顯提高。要建立科學的中國傳統音樂教師團隊人才選拔和培養機制,打造具有豐富中國傳統音樂理論知識和授課經驗的精英團隊。要注重音樂人才的選拔和培養,營造中國傳統音樂精英輩出的良好發展局面。為促進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要加強學生中國傳統音樂審美能力的教育。隨著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學生會更加認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傳統音樂文化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同時還蘊含著豐富的中國精神文化。教師需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才能對傳統音樂文化進行有效詮釋。因此,加強中國傳統音樂教育,要從學校教育入手。此外,增加流行的中國傳統音樂項目,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比如,通過合適的電視節目傳播傳統音樂,將傳統音樂與古裝劇、古典歌曲等元素相結合,以此潛移默化地傳播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基于中國文化對現代人的影響,人們不再一味迷戀西方音樂,從而可以更加客觀地看待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國傳統音樂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音樂本身的魅力,還要鼓勵學生弘揚音樂背后的文化。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本質的角度詮釋中國傳統音樂之美,從而形成濃厚的人文精神。在教學中加入音樂史、音樂名人故事等,可以讓學生在演奏中感受中國傳統音樂背后的文化和差別,培養他們的創造力。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傳統音樂文化教育的深度和廣度逐漸拓展,但目前的教育理念、內容和方法等還要不斷改進。因此,要不斷完善和改進傳統音樂文化教育體系,以文化本體、相對時空和生態文明為基本原則,加強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研究,不斷優化教育方式,提升高審美水平,全面推動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亞楠.民族音樂文化在音樂教育傳承中的新思路——評〈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概觀〉[J].林產工業,2021,58(03):123.

[2]王珺.新民樂理念在中國民族傳統音樂文化教育中的影響[J].藝術評鑒,2020,(19):73-75.

[3]郎月鈴.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中國基礎音樂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中國教育學刊,2020,(S1):120-121.

[4]王穎.傳統音樂文化傳承融入高校教育模式的策略——評〈中國音樂審美的文化視野〉[J].中國高校科技,2020,(03):116.

作者:俞倩倩 單位:舟山市定海區瀝港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