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的滲透
時間:2022-05-06 16:04:52
導語: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的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語文是傳播傳統文化的載體。在小學語文中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能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語文綜合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針對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滲透策略進行了探討。南懷瑾先生說:“我總希望自己的國人、自己的民族,都能先行深切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在今日世界的競爭與發展中,國人的當務之急是反求諸己——研究中國文化的精要。”新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注意到傳統文化的價值,意識到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在現實的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有些學校依然注重學生對知識的單一獲取和記憶,而忽略了對學生情感、道德、人文素養等方面的培養,使學生身心不能和諧發展。其次,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對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認知欠缺、知識積累不足,本身的文化素養不足以支撐整個課堂教學。最后,這一階段的小學生好奇心旺盛,注意力容易分散,受外界新奇潮流事物的影響而對傳統文化不感興趣、知之甚少。因此,讓傳統文化真正回歸教育,讓傳統文化嵌入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語文是中國人的母語學科,小學階段更是打好基礎的階段,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是極其重要的。第一,學校和家庭生活中滲透傳統文化,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習得知識,獲得人生感悟,懂得為人處世的原則,增強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形成正確的三觀。第二,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僅能讓教學內容變得豐富多彩,還能讓學生在優美的文字中領略其中蘊涵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第三,在課外實踐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社會責任感,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二、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的滲透現狀
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的滲透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學理念并未發生轉變。應試教育對我國教育行業造成極大的影響,雖然如今倡導新課改和素質教育全面推進,但是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并未發生變化,在實際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內容較少,滲透效果并不理想。另一方面則是滲透方法不合理。小學語文教師雖然意識到傳統文化滲透的重要性,但是采用的滲透方法并不合理,在教學過程中仍舊以學科的基礎知識傳授為主,并未樹立教學理念滲透的思想,導致傳統文化的滲透過于形式化,并未與實際的教學內容相融合,滲透效果相對較差。
三、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一)在校內外環境中滲透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的教育和滲透不僅僅根植校園里、課堂中、課本上,亦要扎根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傳統文化教育在學校、班級與家庭中做到“上下貫通”“左右聯通”。在學校中利用名言警句、經典詩句布置校園、班級,開展各種主題活動,設立傳統文化知識角、宣傳欄、宣傳月等,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在家庭中,傳統文化更要貫穿在日常的生活實踐里,讓傳統文化在學生的心中積累沉淀、熠熠生輝。比如,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時,學校開展雷鋒精神宣傳月,教師在班級內舉辦“學雷鋒”活動,和學生一起識榜樣、學榜樣。教師以雷鋒的故事入手,引領學生認識雷鋒叔叔,讓學生感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雷鋒精神。教師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雷鋒”,一起討論身邊的好人好事,倡導學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弘揚雷鋒精神,繼承傳統文化。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和學生一起去社區、養老院當志愿者等,讓雷鋒精神植根學生心中,讓文明之花在校內外處處綻放。環境的有效營造對教學內容的有效輸出可以起到較大的幫助和影響。學生是較為容易受到環境影響的,在潛移默化中學生會學習更多、了解更多、收獲更多、成長更多,尤其是小學教育中學齡越低的學生受環境的感染和影響越大,因為在小學低學齡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模仿能力相對較強,但是學生缺乏相應的知識儲備和社會閱歷,導致學生在辨識能力上相對較弱,這就是小學生往往會因為所處環境的因素影響養成不好的習慣思維和觀念,而在環境創設上開展教育恰恰是迎合小學生這一特點的。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觀念態度進行有效的引導和塑造,對學生的知識儲備做出有效的擴充和豐富,相關院校要關注環境的有效引導,通過環境創設有效滲透傳統文化,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念。
(二)在閱讀教學中領略傳統文化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對低年齡階段的小學生來說,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課本中文章、詩詞所承載的傳統文化內容加以整理滲透日常語文教學,可以將經典誦讀引入課堂,亦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朗讀比賽。教師要運用多媒體、情景創設等方式將文章、漢字、詩詞等靈活生動地鋪開展,讓學生在有效的閱讀中體會其中蘊涵的情感意境和哲理。比如,古詩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座寶庫。在學習《贈汪倫》時,教師通過多媒體直觀地展示詩文及分別場景,在教師范讀、領讀,學生大聲跟讀、齊讀、自讀的反復吟誦中,幫助學生認知字詞的讀音、釋義,帶領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古詩詞的韻律之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中所表達的珍惜友情的真摯情感。教師指引學生談一談與親人或朋友分別時的場景和感受,延展到親人、同學之間要相親相愛、團結互助。課外,學生可以學習李白的其他膾炙人口的名篇,自主學習和感悟,樹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在口語交際中體悟傳統文化
新課改背景下,“說話練習”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口語交際能力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傳統文化與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結合起來,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又能有效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比如,教習《口語交際:我們去“旅游”》時,教師以本地的傳統文化景點作為選擇范圍,設計相關問題:你會選擇哪里當旅游目的地?這個景點有什么特色?讓學生借助網絡、圖書等途徑整理有關景點的古今文化知識、民間風俗等內容。課堂上,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當一名優秀的導游或游客需要注意什么?如何介紹這個景點?用具體的傳統文化情境帶領學生走進傳統文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練習,四人一組,組成旅游團。每個組員輪流充當導游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景點,回答游客的提問。最后在組內進行投票評選。這樣開放、充滿活力的課堂,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使學生在口語訓練中逐步掌握了傳統文化知識,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在課外實踐中深化傳統文化
語文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傳統文化的滲透不僅僅在課堂中,更要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深入學生的社會生活實踐。根據低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特點,課外傳統文化活動的開展要更具故事性、趣味性,讓學生在愉悅輕快的氛圍中學習。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傳統節日+傳統文化的趣味教學模式,結合春節、中秋節等節日開展活動,每個節日代表了一個故事,闡述了一個傳統文化。教師引導學生接觸和了解有關傳統節日的詩歌、故事、諺語等內容。結合學校的日常教學安排,教師帶領學生走進社區參與傳統節日的主題活動,亦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民俗紀念館、文化館等,讓傳統文化教育在時間和空間都得以延伸,使傳統文化教育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樣的課外實踐活動使傳統文化教育切實落地,拉近了課堂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讓傳統文化在學生的心里生根發芽。就小學生本身的學齡特點來看,小學生較為喜歡參加課外實踐活動,因為小學生的動手欲望和操作欲望是相對較強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實踐、分析、研究、探討的過程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知,進而有效地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念。教師可以在實踐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引入更多的實踐類活動,讓學生在歡聲笑語的實踐操作過程中對傳統文化有新的理解和新的認知,同時學生較為愿意接受傳統文化時,他們也更愿意踐行傳統文化理念,指導自身的生活實踐和社會實踐。
(五)教師積淀底蘊,提升傳統文化素養
“蒙以養正,圣功也。”小學階段是學生的啟蒙階段,小學語文更是小學中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小學語文課堂不僅具有傳遞文化知識的功能,更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對培養學生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綜合素養至為關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的傳統文化素質對學生的成長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從教師自身而言,一方面要對傳統文化樹立發自內心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作為民族文化認同的架構者,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通過各種途徑博覽經典著作,汲取養分、充盈心靈、充實自身。另一方面,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種傳統文化講座、培訓等,養成記筆記、寫感悟的習慣,將所學知識內化于心,不斷提升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只有這樣的教師,才能緊跟新時代的步伐,才能“傳道、授業、解惑”,才能為建設教育強國增磚添瓦。
(六)利用信息技術滲透傳統文化
為了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學習任務的方式,讓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的復習,通過復習的過程進行知識的拓展,讓學生在課下通過資源豐富的網絡渠道,進行傳統文化信息的獲取。學生自學的過程能使其對知識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印象,并且這種方式能強化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學習態度,讓學生在長期的復習過程中,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通過學生自主查找,其可以通過自己所喜愛的方向進行信息材料的獲取,使其在整體的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例如,教師在講解二年級下冊《中國美食》這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對文章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開展復習環節。在此期間,教師要將傳統文化進行滲透,可以為學生提出以“中國傳統美食文化”為主題進行知識的拓展,使學生在課下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信息的搜尋與收集。在這種相對更加自由的學習氛圍下,學生能更加積極、踴躍地參與。在這其中,學生通過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總結信息的過程便能逐漸形成正確的學習思路,使學生能逐漸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這其中,學生通過我國傳統美食文化的了解,便能逐漸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豐富性和廣泛性,使其能受到文化內容的吸引,而逐漸產生較強的民族自豪感。此外,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收集的信息與材料進行記錄,以PPT的形式展示。教師在進行檢查的過程中,便能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對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這樣便能為后續的教學過程帶來較大的幫助,使教師能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善。教師也可以將一些完成得較好的PPT在班級中向學生展示。通過這一過程,能實現信息的共享,并且這種方式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其在收集、整理的信息的過程中更加認真、專注,從而使傳統文化真正滲透在學生的學習過程。
(七)加強學生詩詞學習,感受傳統文化意境
詩詞是我國眾多傳統文化的傳承,蘊涵著眾多文化的精髓,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通過加強學生詩詞學習的方式滲透傳統文化,利用古詩詞讓學生更加充分感受傳統文化的意境,促使學生在感受過程中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對傳統文化產生更為強烈的熱愛之情,這樣學生就能自覺承擔起文化傳承的責任和使命,以此保證傳統文化的有效延續。例如,在《望廬山瀑布》一課的教學中,詩詞本身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色,而李白更是將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融于詩中,小學語文教師在傳授完詩詞相關知識后,可以對廬山瀑布進行相應的拓展,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廬山瀑布的真實景色,讓學生對廬山瀑布有更加準確的認知。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就有更強的代入感,好像自己真正看到了廬山瀑布,這樣能與李白的情感產生共鳴。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介紹李白的其他詩詞,豐富學生的古詩積累,激發對我國傳統詩詞文化的學習熱情,為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打下牢固的基礎。
四、結語
中華傳統文化內涵博大精深,讓人嘆為觀止。小學階段是人生啟蒙教育的開始,對學生一生的教育和發展影響深遠。因此,利用語文課堂增強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和熏陶,讓傳統文化在學生的心里生根發芽,這不僅有助于傳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還有助于學生文化素養的全面發展,更有助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撐。
作者:曹艷艷 單位:山東省滕州市龍泉小學
- 上一篇:傳統武術在兒童體質水平的影響
- 下一篇: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