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接受美學探討
時間:2022-04-20 09:02:59
導語:舞蹈的接受美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舞蹈作為素質培養的重點,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舞蹈中的主體通過肢體的表現,表達出作者中所想要表達的情感,與觀眾產生共鳴。在舞蹈教學中,舞蹈要系統化、科學化、細致化的發展,其中舞蹈的內容需要新形式的填充,美學作為一種藝術風格,改變了很多人對藝術的理解,美學與藝術之間相互交融,本文從美學與舞蹈教學的關系為基礎論點,通過論述美學理論的舞蹈作品欣賞,以觀眾審美的角度多方面,多層次延伸論述,提出美學與舞蹈的教學策略,為舞蹈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接受美學在誕生之初主要是一種文學理論,產生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接受美學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對傳統文藝理論的思維走向。事實上接受美學的出現是比較突兀的,當時的人們都大惑不解,正當人們對接受美學的崛起感到困惑的時候,它已經悄然從文學領域擴散開來,傳播到了其他一些領域。人們非常驚訝地發現,接受美學與藝術有著更加密切的相關性,尤其是舞蹈藝術。這個發現讓人們大為震驚,本來起源于文學領域的接受美學,竟然在看似并不相關的藝術領域展現出了巨大的研究潛力,無數的學者開始涌入這個領域進行探索,可以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在此之后,接受美學在舞蹈領域獲得了更為蓬勃的生機和更為強大的發展動力。美學的提出者對美學的解釋是對美學研究并不是對其美感的細致解釋,而是對美學的美感進行形式的完全研究,書面之類的研究,而接受美學事實上并不是純粹理論的學問,它有著很強的實踐性,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同時它也不單純是文藝理論的欣賞與批評研究,文藝理論的欣賞研究是接受美學的一個重要部分,但絕對不是全部。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便能夠順暢地將接受美學從文學的領域移植到舞蹈藝術的領域。舞蹈是一門極為直觀的藝術,它的組成因素是人們可以清晰看到的,也就是舞蹈者本身以及他們的表演動作。舞蹈表演者,是舞蹈藝術的決定性因素。我們說有些人站在臺上不動就是一臺戲,就是出自這個原理。一個好的舞蹈藝術家,能夠在不動聲色之中讓人感受到驚天動地的藝術力量。而作為舞蹈藝術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舞蹈者的形體動作,就完全是由舞蹈者來進行的,可以說舞蹈者是舞蹈藝術一切的根源,是組成1億最前面的那個1,有了這個1,才有了后面的無數個0,才有了表演上的無限可能。同時,舞蹈也是一門寫意性很強的藝術,它所展現出來的并不僅僅是舞蹈者的形體及動作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還有形象的虛擬,虛擬就意味著不是肉眼可見的,是具有形象思維的間接性的。這就和中國的山水畫有點相似了,中國的山水畫重視的就是寫意,簡單的線條勾勒,留給人無盡的想象空間。再比如中國的傳統戲劇,三兩步行遍天下,四五人百萬雄兵,指的就是藝術的虛構性,實際上也就是寫意性,揮灑自如,在有限的空間之中展現出無限的意味。舞蹈接受美學的提出,對舞蹈的研究具有革命性的拓展,從深層次揭示了舞蹈藝術的內在規律,對舞蹈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催動了舞蹈的發展。
二、接受美學與舞蹈的關系
1、基于接受美學理論的舞蹈作品欣賞的必要性舞蹈作品并不僅僅是靠著感性直觀就能夠理解的,俗話說得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外行和內行由于專業性的差別,所看到的同樣一場舞蹈表演,其感受是大不相同的。專業的欣賞者可以看到更多表面現象背后的東西,一場表演如果是一顆星球的話,那么業余的欣賞者看到的可能是表面的坑坑洼洼,扭曲的山脈和灰黃暗淡的地表。但是在一個專業欣賞者的眼中,他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看到更多的東西,他可以看到這個星球數百萬年來的演變歷程,可以看到這個星球從生到死的一切經歷,甚至可以通過這個星球看到其背后的浩瀚無垠的星空,看到一個真實而讓人震驚的世界。所以,在接受美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舞蹈作品的欣賞,是極其有必要的,這可以讓業余的觀眾也看到更多的東西,從另外的層面去理解舞蹈的美。而基于接受美學理論的舞蹈作品欣賞的必要性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積累“審美經驗”,審美這個詞看似非常專業,實則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講,審美都真實地存在著,并且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是每個人的審美能力是有差別的,審美對我們每個人來講,既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也是一種可以鍛煉的能力。人與人之間的審美能力有高下之分,但是這種先天帶來的差距,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和挖掘來彌補。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審美實際上是一種不可量化但是可以穩定增長的能力,這個能力的提升,主要就在于日復一日的積累。其次是培養觀賞者的“期待視野”,我們為什么會走進劇場看一場舞蹈表演呢?一定是因為興趣,興趣使我們產生好奇,使我們在觀看表演之前就產生了一種期待,我們會在自己的腦海中不斷對即將觀賞的表演進行想象,但是這種想象是需要一定的接受美學知識的。通過了解接受美學,可以讓舞蹈作品的觀賞者形成“期待視野”,從而讓接受美學理論成為舞蹈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一個極其關鍵的環節。最后是必須注重“內模仿”,舞蹈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有著和別的藝術形式相區別的一些特性,我們必須尋找一種適合舞蹈欣賞的方式,也可以說是一種內在的接收方式,通過接受美學的引導,春風化雨般潤物無聲地將其融入舞蹈。2、舞蹈作品與舞蹈是觀眾審美需要的存在美學的意義,是以“讀者為中心”為中心思想,與現代理論結合,和以人為本的觀念相和一體。這句話是說,在一部文學作品創作出來以后,這個作品的價值并沒有得到完全的體現,這個創作的過程并沒有完結。因為這部作品創造出來,就面對著特定的接受對象,而只有在特定讀者的接受完成之時,它的價值才得到體現。這就跟馬克思所提出的商品只有被消費了才完成它的使命如出一轍。文學作品的價值體現在讀者的接受,而把接受美學的理論移植到舞蹈之中,也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舞蹈作品的生死,實際上很大部分取決于觀眾。一部作品只要觀眾喜歡看,那么它便會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可以紅極一時,可以天下皆知,甚至可以流傳數十年甚至上百年。而一部作品觀眾不喜歡,那么哪怕這部作品藝術性和思想性很高,也會逐漸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再不被人想起。事實上觀眾的喜好往往比作品本身的價值更加重要,有些作品在某些時候沒有得到很高的認可,但是時光流轉,到了另外的年代就可能被全民熱捧,這跟讀者隨時間流逝心境轉換等都有密切的關系。總而言之,我們如果結合接受美學“讀者中心”這個觀點,從欣賞者也就是接受者的眼光去看舞蹈作品的流傳以及價值的體現,許多難題都會迎刃而解。無論時代如何變化,觀眾始終都是舞蹈作品不可缺少的核心,更是舞蹈作品與的唯一對象,對于觀眾心理的研究,也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舞蹈的發展。
三、接受美學導向下舞蹈教學策略
1、基于接受美學導向下提升人文關懷舞蹈不應該是冰冷的,而應該是溫暖的、有著人文關懷的特有溫度的。特別是像我們這樣身為舞蹈專業的學生,身為未來的預備人民教師,我們的責任其實不單單是停留在教好學生如何去跳舞,也不僅僅是將自己的舞蹈技巧及本領進行推廣等只停留在表面上的肢體教學,真正的舞蹈,它具有屬于自己的靈魂,每一個舞蹈都有屬于自己的歷史,擁有屬于自己的傳統,更重要的是舞蹈在一定意義上承載著屬于自己記載的文化,這一切都必須深入去理解深入去感受,同樣這也是我們在將來進行推廣進行教學時必須要領悟并且要進行徹底的理解其中的精髓,對我們來說,每一個舞蹈不是一段音樂配合上按著拍子來的動作,而是一種肢體所表達的藝術和一種無聲的語言,這是需要我們每一個從事舞蹈的工作者自己進行感受的,在舞蹈進行的過程之中,提升人文關懷有著強大的積極作用。這個作用不會立刻顯現出來,但是只要堅持下來,就一定能夠從根本上營造具有美感的教學氛圍,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水平。老師教學時,對課堂的把握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活躍課堂氛圍,同時必須認真觀察學生在課堂上表演時候的動作以及他們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因材施教,寓教于樂,把人文關懷融進舞蹈之中,就能夠有效加強學生的個體美感。除此以外,教師必須重視與學生的交流,這個交流不僅僅是在課堂之上的交流,更重要的應該是在課堂之下,在生活之中。教師可以采用定期召開座談會的形式,與學生進行推心置腹的交談,通過和學生在關于舞蹈技術、舞蹈經驗等方面的交流,努力發現學生身上存在的更深層次的問題,并且對這些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啟發和講解。這種問題在課堂之上是很難暴露出來的,但是通過座談會這樣的形式就可以讓學生在心理上更為輕松,也更方便教師觀察到深層次的問題。所以,舞蹈教師必須注重人文關懷,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之中注重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引導,因為一個人首先要是一個溫暖正直的人,才可能是一個有著偉大藝術操守的表演者,才能夠在舞蹈藝術的萬里長征中走得遠、走得好。2、基于接受美學導向下增強教師個體美感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在舞蹈中的角色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從接受美學的視角來看,在接受美學的導向之下教師必須時刻注意提升自身的素質,增強自己舞蹈表演的能力,用自己的優美動作來感染學生的表演行為。一個好的舞蹈教師,在熟練掌握相關教學理論的同時還必須有著強大的表演能力,紙上談兵,永遠不可能對學生產生真正有效的引領作用。尤其考慮到舞蹈的特殊性,有一些知識點單純靠文字和語言是無法讓學生明白的,有些非常讓人困惑的問題,教師在做出相應的示范之后可能就迎刃而解了。這就要求教師在舞蹈之中必須重視自己的表演,而且除了表演本身之外,還要重視相關的細節。比如自己的穿著,必須得體適當,自己的氣質必須和所要傳授的相關課程相符合,要盡力從品格、人格、親和力等角度出發,盡己所能增加自身美感,努力在教學的過程之中和學生形成共鳴,真正引導學生在表演的時候提高自身的肢體美感。3、基于接受美學導向下增強傳輸媒介美感時代在不斷發展,傳輸媒介的進步也是日新月異。所以在舞蹈之中,必須開闊思維,努力吸收新的技術手段,將其補充到傳統的教學方式之中。在傳統的舞蹈模式下,有些同學會因為課程內容枯燥等問題而心生倦意,這在以前是一個不太顯眼但普遍存在的問題。雖然說并非所有同學都會因為傳播媒介不夠吸引人而不努力學習,但是這個因素確實對學生的整體學習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在今天,在傳播手段異常豐富的條件之下,教師必須突破陳規,勇于探索,去嘗試接受以前自己并不那么熟悉和看好的一些教學手段。現在多媒體技術已經發展得非常迅速了,在中小學的課堂上受到了廣泛的歡迎,舞蹈理應與時俱進。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要注重自己傳授的方式,要盡可能多地采用新穎的教學手段,比如使用現在比較發達的三維投影技術,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給學生配發3D眼鏡,在課堂上給同學們看相關的舞蹈視頻,讓同學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一定會給同學們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無與倫比的震撼,在保持了教學方式新穎的同時,能夠更加簡單地將同學們帶入到課堂教學的氛圍之中。傳播媒介的美感并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美,它是能夠真正對舞蹈產生促進作用的一種形式。教師在采取更有美感更現代化科技化的手段上課的時候,能夠通過這種手段實現舞蹈內容更加清晰直觀的表達,但從實際出發,也許將來要學習舞蹈的學生并不是每一名都是自己感興趣想去學自己想去了解,我們不否定存在一定的強制性或者父母的選擇,但我們身為未來的人民教師,對待學生必須一視同仁、因材施教,在傳播美的同時更多地給大眾帶來藝術的升華。
四、結論
我國的事業發展迅速,并且對學生的素質也一直作為一個重點進行,不光要求學生文化成績進步,對學生的興趣愛好,也要重點培養,舞蹈作為素質的重要課程,對我國素質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本論文首先分析了舞蹈接受美學的具體概念,這是從文學演變到舞蹈領域的一個關鍵術語,但是對舞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水,激發了舞蹈的活力。其次從必要性和審美需要指出了舞蹈與接受美學的關系,接受美學對觀眾來講不僅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是觀眾在欣賞舞蹈之時的一個剛性需求。最后從人文關懷、教師美感以及傳播媒介的美感三個維度分析了接受美學導向下舞蹈的教學策略,為舞蹈在深層次上結合時代發展進行改革提出了一定的思路。
【參考文獻】
[1]李碧華.接受美學視域下獨立學院公共藝術教育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6.
[2]夏志偉.以舞蹈為核心的民族美育課程建設研究[D].北京舞蹈學院,2017.
[3]游嘉穎.高等舞蹈教育的調查與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
[4]趙巍.19世紀美國舞蹈教育史綱[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
[5]臧璐.舞蹈教育改革與舞蹈美學研究——評《舞蹈美學與舞蹈教育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9(05):98.
[6]項琳茜.孔子的美學思想對現代舞蹈教育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9(15):231-232.
[7]劉爽,張海燕.高校舞蹈教育定位和培養方式的思考——評《舞蹈美學與舞蹈教育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8,38(06):85.
[8]武昌林.高校舞蹈教育與美育[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1999(04):98-99.
作者:菲魯拉·熱夏提
- 上一篇:新形勢高校成本核算方法
- 下一篇:鄉村旅游地居民感知對參與意愿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