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9 12:42:5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業技術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業技術農戶行為心理學分析
1農戶對農業技術采用行為的心理分析架構
心理學家Ajzen[8]于1991年提出了社會心理學領域經典的計劃行為理論(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其主要研究個人主觀心理因素與行為之間關系的理論。計劃行為理論指出,如果個人對某項行為表現出的態度越積極,或所感受到外部規范的壓力越大,對該行為所感覺到的控制越多,那么個人采取該行為的傾向就越強。作為農戶,其在技術采用過程中的心理反應是指農戶對實施某項行為達成概率的主觀判斷,反映了農戶實施該行為的意愿強度。計劃行為理論得到了較廣泛的實證研究支持,為解釋農戶技術采用行為過程中的心理特征,為研究農戶對農業技術采用行為的意愿和影響因素與該技術采用行為之間的關系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框架模型。計劃行為理論最早是由美國學者Feshbein和Ajzen于1975年共同提出的理性行為理論(TheoryofReasonedAction,TRA)演化過來的[9]。作為農戶農業技術采用而言,理性行為理論可用于分析農戶的態度是如何影響到行為的,關注的是基于信息認知的心理形成過程。同時農戶的技術采用行為可以通過農戶的心理過程、行為傾向以及心理效應等進行合理推斷,其中農戶的行為傾向主要由行為態度、主觀規范、感覺到的行為控制和行為目標共同決定(圖示)。
2農戶對農業技術采用的心理學分析
2.1農戶對農業技術采用的心理過程
考察農戶采用特定農業技術的心理影響作用,需要充分認識到農戶這種心理活動的整個過程,從而對不同的過程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與影響。一般來說,農戶的心理過程要經過以下3個階段。
2.1.1農戶的認知過程即在市場出現新的農業技術時,農戶首先需要認知這種農業技術的特性及可能存在的優勢,要大量獲取該農業技術的相關知識,這個過程是農戶作出相應選擇行為的前提,也是其他心理過程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政府及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應全面準確宣傳新農業技術的優點及未來的收益性情況,及時解釋農戶對該農業技術存在的不解之處,消除農戶對該農業技術的認識誤區。
VLEs數字農業技術基礎教學分析
21世紀農業是信息農業的時代,農業作為國民經濟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將隨同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一起,朝著信息化方向蓬勃發展。高等農業院校是培養農村經濟建設人才的搖籃,在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開展《數字農業技術基礎》課程,根據農業院校的特點和學生所在專業的不同需求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學方法是形勢所趨。
基于2010年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重點課題《數字農業技術基礎教學平臺建設與應用研究》,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課題組架構計算機網絡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的混合型學習環境,形成基于VLEs的《數字農業技術基礎》課程,為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有效發展認知能力提出了新的探索。
1數字農業技術簡介
1.1數字農業技術概念
數字農業是指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計算機技術、通訊和網絡技術、自動化技術等高新技術與地理學、農學、生態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等基礎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農作物、土壤從宏觀到微觀的實時監測,以實現對農作物生長、發育狀況、病蟲害、水肥狀況以及相應的環境進行定期信息獲取,生成動態空間信息系統,對農業生產中的現象、過程進行模擬,達到合理利用農業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作物產品和質量的目的[1]。近年來,國內外在數字農業技術的研究、應用領域進行了諸多研究和探索,進步和成果十分顯著,數字農業技術已經成為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強有力的武器。
1.2具有數字農業技術基礎人才的培養要求
農業技術推廣現狀及發展對策
摘要:農業技術服務推廣體系是將現代農業科技成果運用在農業生產實踐中的重要手段,對于促進南屏鎮的農業發展來說,農業技術推廣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該文主要針對南屏鎮農業技術推廣面臨的現狀和問題,提出解決策略,以更好推動南屏鎮的農業發展。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有效對策;南屏鎮
農業技術推廣是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成農業生產力的過程,它是運用農業科技進行農業生產的一系列農業活動,它的成功推廣,是實現現代化農業的橋梁和紐帶。農業技術推廣的途徑,主要是將最新的農業科研成果,包括比較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科研新品種等,引入到農業生產實踐中,經過農田的試驗和示范,將技術和成果推廣下去,并且在實際生產中進行培訓和接受咨詢,使得農業成果順利應用。農業技術推廣包括農業生產前、中、后全過程,服務對象是所有的農業生產實踐者,它通過農業科技成果的成功推廣,有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南屏鎮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地理環境優越,是當地的農業大鎮之一。南屏鎮農業發展迅速,與農業技術推廣有著密切的聯系。要想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只有大力推廣農業技術,并對農業技術推廣大膽改革創新,更好地服務“三農”。
一、南屏鎮農業技術推廣現狀分析
1、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隊伍素質偏低
目前,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人員,學歷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是中專或是大專的學歷,技術知識掌握的也不夠扎實。據相關了解,基層推廣機構多出現“在編不在崗”的情況,一些人通過走關系進入到機構中,卻不是農業相關專業。而許多本科生以及學歷更高的農業專業人員卻由于編制限制無法進到基層機構工作,名額被占用情況嚴重,實際工作無人做。真正參與到農業技術推廣的人,只是些臨時聘用人員,由于待遇低,而且需要到農村參與生產實踐,所以在招聘時,門檻不高,什么學歷都行,只要求吃苦能干,這就造成了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隊伍素質偏低。這些人員因為自身沒什么基礎,參加繼續教育的機會也不多,只能跟著一些老的推廣人員學習,導致知識面狹窄,知識內容陳舊,難以使農業技術得到有效推廣。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人才匱乏,大大限制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農業生產性服務對農業技術的影響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農業生產水平迅速提高,農業生產性服務對國家的進步和農業技術的進步有很大的貢獻。通過我國2004-2012年相關數據顯示,農業生產性服務對社會進步和農業技術的影響是巨大的。近幾年,我國農業生產性服務對我國的農業技術進步的影響是最直接的。通過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以及農業相關的資源和要素對農業生產性服務發展的影響,提出了針對農業增長貢獻的相關途徑。
關鍵詞:農業生產性服務;農業技術進步;貢獻率
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關鍵是農業技術的進步,近幾年,我國農業技術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農業的增長率。但是相關數據顯示,農業技術發展方面缺少農業生產性服務的高標準條件的匹配。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農業生產的整個單元發生了變化,其技術能力的創新和農業技術產業鏈的發展,對農業生產性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農業科技水平逐年發展和農業科技多層次的投資機制的產生,使農業生產出現了很多不能與市場需求同時進步的缺陷。因此,通過對農業生產性服務對社會和農業技術進步的影響和貢獻的分析,提出了有關農業生產性服務的相關意見和途徑,做出如下論述。
1國內與國外影響農業技術進步的概述
1.1國外對影響農業技術進步的概述
國外的相關學者認為,農業技術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是農業增長的關鍵。農業技術進步的模式與國家原有的農業資源先關,選擇農業機械型模式的國家,大部分是因為國家的勞動力不足,所以選擇機械的農業技術來代替昂貴的勞動力。農業技術的進步程度與市場的發展方向有不可割舍的關系,市場的多形式的競爭模式,能夠促進農業新型技術的產生,從而促進農業技術的發展。國外的農業研究專家發現,農業生產性服務是農業技術進步的支持,是促進農業技術快速發展的關鍵[1]。
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問題及對策分析
1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存在的問題
1.1農業技術推廣缺乏資金投入。隨著農業科技的迅速發展,現階段的農業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在過去的農業發展過程中的病蟲害問題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最大的程度上實現了土地的價值。但是在實踐過程中,由于各個地區經濟水平發展參差不齊,對于新型的技術及設備的引進資金缺失,比如新型殺蟲設備,這則制約著現階段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效率,因此引進資金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1]。1.2農民素質相對偏低,農業技術普及困難。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農民作為技術推廣的主體,在現階段的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由于農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對于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專業解釋不能夠準確理解,同時農戶對于新型的農業生產技術推廣持有排斥心理,所以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無法完全發揮出農業技術的應有價值,對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比如對玉米的殺蟲措施進行講解和殺蟲劑的配置比例掌握,所以在現階段的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技術人員必須注重推廣方式[2]。1.3缺乏完善的管理體系。完整的管理體系是確保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高效開展的重要前提,在現階段的鄉鎮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由于推廣技術人員缺乏相應的經驗,對技術推廣沒有進行科學的規劃,因此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具有盲目性,這樣的技術推廣工作則效果不明顯,比如對于不同區域的作物追肥的時期控制,這些對于作物的生長均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完善相應的管理體系是確保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1.4專業技術人才缺失。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專業的技術人才是確保農業生產高效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礎,在現階段的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大多是農業技術站的技術人才,其具備較高的農業知識儲備,但是其對于復雜的環境不能夠準確分析,從而影響到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質量,除此之外,農村基礎設施較差,難以吸引高質量的技術人才進行工作。因此在現階段的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引進專業的農業技術人才是促進農業經濟穩步發展的重要基礎。
2加強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主要措施
2.1加大資金投入。新型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由于相應資金的缺失,從而造成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緩慢,針對于此類問題,當地農業發展合作社應該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給予農戶相應的無息貸款,使得農戶及時引進專業的技術及設備,避免因為資金問題導致的農業技術發展緩慢的狀況出現,實現農業經濟穩步高效發展。2.2注重培訓力度,使得農民掌握相應的農業技術。農戶由于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因此在農業技術普及過程中難以接受,針對于此類問題,首先,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人員應該采取多元化的普及渠道,對于文化程度較低的農戶,技術員可以在耕地時期進行實地教學,使農戶充分掌握現代化的種植技術;其次,農業技術人員可以錄制整套的農業實地操作教學視頻,這樣農戶則可以直觀的獲取到相應的現代化農業技術,以便于更好的掌握現代化農業技術。2.3建立并完善相應的管理體系。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由于管理體系的不完善,從而造成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效果偏低,因此,在現階段的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首先,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小組必須建立完整的管理體系,對于鄉鎮農業發展過程中的農業生產過程進行合理分析,然后制定科學的種植方案;其次,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實現責任制,將區域內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責任明確到個人,實現高效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2.4引進專業的農業技術人才。專業的農業技術推廣人才是確保農業經濟穩步發展的重要基礎,但是在現在的部分區域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出現技術人才缺失的狀況,針對于此類狀況,首先,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應該及時引進專業的技術人才,確保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高效穩步推進;其次,當地應該加大對基礎辦公設施建設,確保技術人員在辦公過程中具有較好的工作環境,逐步提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質量。
3總結
本文主要通過對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進行分析,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做好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尤為重要。但是在現階段的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農戶文化素質偏低等,其嚴重制約著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因此在現階段的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必須不斷總結、探索,實現農業經濟穩步高效發展。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研究論文8篇
第一篇: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措施分析
摘要:農業在我國產業結構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在經濟發展新形勢下,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是推動我國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文對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深入分析,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新形勢下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措施分析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在當前產業結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科學技術的進步讓我國農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也顯著帶動我國農業的發展。近兩年來,隨著黨和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關注度上升,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是推動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1]。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建設是實現農業經濟化、產業化、現代化的重要保證,對有效提升農業經濟效益、保障農民經濟增收具有重要意義。為進一步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就需要針對現存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結合實際情況,為現代農業技術推廣提供切實保障。
1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現狀分析
1.1建設條件參差不齊
農業技術推廣對農業經濟增長作用
[摘要]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逐漸加快,農業的良好發展得到有效促進。由于科學技術不斷進步,我國農業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并且朝著現代化方向不斷發展。現代化農業技術的大力推廣推動了先進農業技術的普及,使我國農業生產質量和產量以及農業經濟收益等得到明顯提升。可以說,農業技術推廣投資對我國農業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進一步提升了我國農業發展水平。主要對農業技術推廣投資對農業經濟增長的作用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加大農業技術推廣投資力度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投資;農業經濟增長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農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農業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的步伐不斷前進,相應的現代化農業技術也得到了大范圍的推廣和利用。對于農業技術推廣來說,充足的推廣資金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投入足夠的推廣資金,農業技術才能得到有效和大面積的推廣,相關的農作物產量和質量就會得到有效提升,繼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快速增長。由此可見,農業技術推廣投資對我國農業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進而使我國農業發展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基于農業技術推廣投資對農業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有關部門非常有必要對兩者之間的關系以及作用等進行分析,并提出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投資的有效策略,進而使我國農業經濟增長得到有效促進。
1農業技術推廣投資對農業經濟增長的作用
1.1農業技術推廣投資的初期影響
在農業技術推廣的初期,由于大部分農民對新的農業技術持懷疑態度,所以農民在接受和嘗試新農業技術上較為被動,這時就應采用實驗的方法進行推廣,通過詳細講解等讓一部分農戶利用新農業技術進行農作物的種植,從而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得到有效提升,進而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在這一情況下,沒有應用新農業技術的一部分農戶就會爭先恐后地要求利用新農業種植技術來開展試驗,進而使新農業技術推廣試驗得到深入開展。同時,對農業技術進行改進和創新,這樣一來,使用新農業技術的農民就會逐漸增多,農業經濟增長幅度也能得到明顯提升。
農業技術推廣
農業技術推廣
什么是農業技術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第2條,農業技術是指應用于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的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包括良種繁育、施用肥料、病蟲害防治、栽培和養殖技術,農副產品加工、保鮮、貯運技術、農業機械技術和農用航空技術,農用水利、土壤改良與水土保持的技術,農村供水、農村能源和農業環境保護技術、農業氣象技術以及農業經營管理技術等。
什么是農業技術推廣
農業技術推廣,是指通過試驗、示范、培訓、指導以及咨詢服務等,把農業技術普及應用于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活動。
農業技術推廣應遵循哪些原則
社會網絡對農業技術擴散影響
[提要]在梳理社會網絡對農業技術擴散影響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社會網絡與農業技術擴散關系的研究。采用文獻法、對比分析法對國內外已有的文獻進行梳理,發現國內外學者普遍認同社會網絡對農業技術擴散具有正面積極的影響,且不同社會網絡類型對同種農業技術擴散影響存在差異,同一社會網絡類型對不同的農業技術擴散影響也存在差異。此外,國內外研究普遍集中于單一網絡節點的研究,對多元網絡節點的研究少。因此,為增強社會網絡對農業技術擴散的正面影響和農業技術擴散現實指導意義,需在社會網絡時空差異、多元網絡節點的社會網絡影響和研究方法優化方面做更為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社會網絡;農業技術擴散;農業技術采納;農業現代化
一、背景與問題
農業技術擴散是一個社會性過程,美國學者瑞安和格羅斯1943年開啟社會網絡與農業技術擴散影響關系的研究,隨后Kaivan[1]和鞠洪云[2]等也加入研究領域,研究結果表明社會網絡關系的強弱、社會網絡類型和在網絡中所處的位置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對農業技術擴散產生影響。隨著農業技術進步和社會變遷,社會網絡對農業技術擴散的影響再次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關注,如國內霍學喜[3]、楊志海[4]、陸遷[5]、陳萬明[6]和徐翔[7]等基于實證分析發現,社會網絡會對農業技術擴散及采納產生影響,但影響性質和程度因社會網絡和農業技術類型等因素不同而不同;國外Nicholas[8]、Lori[9]、Daniel[10]和Yuko[11]等提出農業技術擴散與社會網絡主體及其類型有關的觀點。因此,梳理總結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有利于弄清當前社會網絡與農業技術擴散影響研究的現狀和待深入研究的領域,有利于厘清社會網絡對農業技術擴散影響的性質和程度,以及社會網絡哪些主體起主要作用,為縮短農業技術擴散時間、促進農業技術采納和推進農業現代化提供參考論據。
二、農業技術創新與社會網絡關聯性研究
(一)農業技術創新。農業技術創新旨在提高農業生產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綜合效益,通過市場將農業新思想、新技術和舊生產要素重新組合得到新的能夠長期增值的農產品的過程。農業技術創新是一個完整且復雜的系統,包含了研發、推廣、改進和應用等,具有難度大、周期長和類型多樣化等特點[12]。其實質是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有別于一般的技術創新,具有更為明顯的生物性、風險性、外溢性和綜合性等特點[13]。農業技術擴散和采納屬于農業技術創新的一部分,是農業新技術、新思想農民或者農業企業采納的社會性過程,受科研人員、技術推廣人員、農戶和技術推廣站等主體的影響。這些主體構成了農業技術擴散及采納的社會網絡,不同主體擁有的社會網絡及各自所處的網絡地位影響著農業技術擴散速度及采納效率。也就是說,農業技術創新與農業技術擴散和采納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即農業技術創新包含了農業技術擴散和采納,農業技術擴散和采納被包含于農業技術創新的組成部分;社會網絡直接影響著農業技術擴散和采納,也影響著農業技術創新。(二)農業技術擴散和農業技術采納。農業技術擴散是一種農業新技術、新發明和新成果從創新源頭成圓形向外擴散,并不斷被農戶、農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農業從事者認識和采納的過程,其核心是節約資源、保護周圍生態環境[13]。此外,農業技術擴散還受到技術、傳播方式和接受者等多方機制影響,是一個有著眾多主體參與且互相影響、在時間和空間上變化的過程。農業技術采納則是農戶、農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農業從事者在不確定的情況下,通過對新技術新信息進行收集、整合和評估后做出接受或者拒絕的行為過程[14]。由此可見,農業技術擴散是農業技術創新過程之一,而農業技術采納是農業技術擴散的結果。即農業技術擴散是農業新技術、新發明和新成果通過社會網絡等媒介向農戶、農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農業從事者傳播,不同類型的農業從事者對其進行感知和評價后決定是否采納的過程;農業從事者采納與否是擴散的結果。(三)社會網絡。中國農村社會是一個以血緣、親緣、地緣和業緣構成的熟人社會,“差序格局”特征顯著。“差序格局”指以自己為中心,按照與自己距離向外由近及遠一圈一圈地劃分關系,反映了人際關系的親疏遠近。農村社會網絡與此類似,是以農民個體為節點,通過一定的關系相互連接而形成的社會網絡[13]。在這個網絡中,每一個村民都可以作為網絡的中心,通過溝通交流等方式與其他節點建立關系,實現共享農業技術、農產品銷售、就業創業等信息資源目的。改革開放以來,以熟人為基礎的社會網絡關系正由感性選擇向理性選擇轉變,農民以自己為中心并根據心理距離的遠近及利益訴求程度劃分社會關系,傳統的社會網絡不再適應新時代中的農村發展,社會網絡關系也已變得冷漠化和資本化[15]。由于農業技術參與主體的社會網路類型和關系強弱等方面不同,帶來對農業技術認知、評價和決定的差異,最終影響農業技術擴散及采納。
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思考10篇
第一篇:農業技術推廣機制優化措施
隨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農業科技在現代農業中的地位更加凸顯。為了有效推動農業科技的發展,就必須借助于完善的農業技術推廣機制。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機制是在傳統單一型農業環境下,政府主導建立的[1]。近年來,由于城鎮化、工業化的發展和農村改革的推進,農戶開始分化,單一型農業開始向多元化現代農業發展。在此情況下,原來的農業技術推廣機制迫切需要改進和優化。
1農戶分化與農業技術推廣機制的界定
1.1農戶分化的概念
農戶分化是指由于城鎮化、工業化的不斷發展和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戶會選擇多種經營活動的兼業經營,使原來的同質化農戶開始逐步分解,成為純農戶、一兼戶、二兼戶和非農戶的一種現象。
1.2農業技術推廣機制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