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教育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8 09:25:2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美德教育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歷史教學美德教育論文
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精髓。如何讓這些民族傳統美德在新時期發揚光大,是今天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歷史教學中著力于傳統美德教育,可強化學校德育工作。
一、讓學生認識教材中蘊含的傳統美德內容
中化民族傳統美德的內容十分豐富,它滲透在歷史教材中,教師應充分發掘這些因素,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這些內容大致可歸納如下:1.忠心報國,勇赴國難。這一美德的行為表現是把民族和國家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會責任意識是中華民族性格的一個重要特征。如戚繼光組織“戚家軍”英勇抗倭,并賦詩明志:“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甲午戰中的愛國將領鄧世昌、林永升“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為反對外來侵略浴血奮戰;張自忠“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在戰斗中,他身負重傷,仍高呼“殺敵報國”,直至壯烈犧牲;共產黨員吉鴻昌就義前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他們所展示的就是這樣一種美德。
2.國而忘家,公而忘私。這一美德的本質是把“天下為公”作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教材中大禹治水,前后13年,風里來雨里去,三過家門而不入;范促淹主張“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孫中山提倡“天下為公,大同世界”;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等,都是以天下為已任,為國為民無私精神的體現。
3.勤勞儉樸,艱苦奮斗。中華民族向來以勤勞勇敢,吃苦耐勞,富于創造力而著稱于世。所謂“奉公以勤,律身以儉”,“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等,集中體現了這一美德的內涵。教材中,墨翟主張“節用”、“節葬”、“非樂”,反對統治者窮奢極欲、揮霍無度的生活;隋文帝身體力行,崇尚節儉,形成隋初良好的社會風氣;馬鈞發明翻車,李春營建趙州橋,黃道婆改進、推廣先進的棉紡織技術,都是這一美德的杰出代表。
4.不畏強暴,自強不息。這是中華民族獨立意識、自我意識和自覺能動性的鮮明標志。在歷史教材中,具備這種美德的也不乏其人。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司馬遷被處宮刑后,15年著成《史記》;徐悲鴻公開表示“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決不趨炎附勢;中國共產黨人在大革命失敗后的白色恐怖中“從地下爬起來,揩干凈身上的血,掩埋好同伴的尸體,又繼續戰斗了”。這些都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中華民族歷盡艱難并不斷走向強盛的巨大動力。
學生誠實守信的美德教育論文
摘要:教師不僅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人,尤其是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決不姑息。對那些有思想包袱和心理障礙的孩子,用你的愛去熔化學生心頭的冰。對于品質有問題的學生,我們更要從誠實守信教起。教給學生知識,可能會受用一時;但教會學生誠實守信,卻會受益終生。
關鍵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在學校教育中,德育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師不僅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人,尤其是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教師的愛像秋風,應該掃除每一個干枯的枝葉。對學生我像園丁愛幼苗一樣愛護著他們,但對他們的缺點和錯誤,我決不姑息。因為要想讓學生立世,必須先學會做人。我經常教育學生要誠實守信,每次考試前我都三令五申要遵守考風考紀,并用班級量化來加以約束。但總有些學生存有僥幸心理,忍不住以身試法。那次期末考試,以××為首的四個同學在考化學時作弊。我聽說后相當生氣,雖然監考老師沒有報到教導處,但我決不能輕描淡寫,自然免不了對他們進行一番教育。最后按照班上的規定,這些學生不但要在班上作檢查,扣除量化分,該科成績算零分,而且班干部要免除職務。××是化學科代表,免除她職務時她哭了。我知道她有很強的上進心,并為班級工作做出過很大的貢獻,但我決不縱容她。過后我又找她進一步談心,鼓勵她化悲痛為力量,從中吸取教訓,以良好的心態和真才實學參與激烈的社會競爭。失去了化學科代表的機會,還可以再去爭取它,甚至是更高的職務,只要你好好表現。我通常這樣教育學生:切勿做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要有真才實學。我的座右銘是:實實在在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并以此影響學生,教育他們養成誠實守信的美德。
青春是活潑的,有時有幾分沖動都是可以理解的。“一日為竊,終生為賊”的錯誤思想可能會貽誤一個孩子的一生,對學生“知錯改錯不為錯”,用你的寬容去面對那些有思想和心理障礙的孩子,用你的愛去熔化學生心頭的冰,引導學生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是一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班級偷竊是件很令人厭惡的事,丟眼鏡的、錢包的、文具的事屢有發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問題集中在XX身上,我分析他家庭條件較好,可能出于好奇才故意為之。我先找他談話:“老師遇到個難題,你能不能幫我解決……”以請他幫忙調查的形式來明確老師是多么器重和信任他,隨后在班上說:誰拿了XX的眼鏡用,請快歸還;或誰開玩笑藏起了某同學的錢包,請盡快給他放回來。對“偷”只字未提,這類問題一般都能盡快得到解決。其實教師比“福爾摩斯”更要講究技巧。公務員之家
越是棘手的問題,教師越應該以誠心換真心,將心比心。
加強對職校的傳統美德教育論文
論文關鍵詞:職校學生傳統美德教育
論文摘要:當前社會道德水準下降,也影響著職校的學生。為了讓職校的學生能適應社會,服務予社會,需要對他們加強傳統美德教育。
據有關報道:某年年底,在一所著名大學校園內出現了一封署名為“一位辛酸的父親”的信。信中這位父親控訴他的兒予對父親除了索取還是索取,從不體諒父母不說,為了多要財物,不惜“偷改入學收費通知,虛報學費”。再者,浙江某高校研究生嫌家窮欲解除父子關系,放狂言要踩死老父。
社會缺乏感恩的土壤,一些人之常情在道德缺失下遭到嚴重的挑戰。看了這個報道,人們不禁發出慨嘆:現在社會里,經濟越來越發達了,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裕了,可是道德越來越淪喪了。其后果會怎樣,我們不敢想象,由此聯系到學校的教育工作,針對上面的現象,各級各類學校都應該把德育工作擺在第一位。德育做不好,培養出來的可能就是危險品。耍使我們的學生成才,首先要使他們“成人”,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如今,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己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生產力有了較大的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矛盾,市場經濟也帶來了負面影響,尤其是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思想對青少年的腐蝕和毒害,金錢至上、自私自利、貪圖享受的思想正扭曲著人的靈魂,影響著人際關系的協調,并阻礙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在職校學生身上表現出的自由散漫、不思進取、逆反、沉迷于網絡、早戀現緣也著實令人擔憂。因此,在現代化建設中,在大力發展生產力,更多地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還必須創造能夠適應新經濟關系的新道德體系,即適應時代需要的高度的精神文明,這樣不但能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而且能夠保證物質文明按照既定的價值導向健康地發展下去。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其內涵相當豐富。大力開展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歷史賦予的重任,對教育學,主自覺抵制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影響,激勵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加強傳統美德教育呢?
一、愛國、氣節教育
刊寧說過,愛國主義就足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五荽情。只育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說是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氣節。從古至今,多少仁人志士為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氣節方面為后人作出了榜樣。漢代的蘇武牧羊,威武不能屈,時窮節乃在,丁年奉使,皓首而歸,歷代為之傳誦。現代詩人朱白清臨終前貧病交加,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救濟糧,其浩然正氣可見一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該說法不僅具有侶導民族氣節,挽牧民族危亡的積極意義,而且突出了要求把個人命運與民族、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的崇高的歷史責任感,因此在過去中華民族瀕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它是救亡圖存的戰斗號角;在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卻是我們積極投身各項事業,報效祖困的精神動力新中國剛成立時,一批留學國外的科學家紛紛放弈國外優厚的條件,毅然決然回歸祖國,要為祖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如餞學森、華羅庚、錢三強等。“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斗,為她服務”,是他們的共同心聲。著名運動員劉翔成名后,一位日本記者采訪他,“亞洲人在田徑短跑上一直是弱勢,許多人懷疑成績的真實性,認為可能是服用了興奮劑,請問你怎么看這個問題?”他說,“日本和美國的醫學一向比中國發達,服用興奮劑的歷史也比中國悠久得多。如果有這種藥的話,日美運動員一定服用過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就是日本人就算服用了興奮劑也進不了前三名,更不可能得冠軍l我先前說過我的成績代表了亞洲,代表了黃種人,我想這里面應該不包括日本l”短短的幾句話,維護了國家尊嚴,維護了祖國榮譽,充分體現了個人的民族氣節。
市場經濟美德教育論文
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傳統思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力發展商品經濟,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今天,弘揚傳統美德,對于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1
當前我國正處在新舊體制交替之際,學校德育工作面臨嚴峻的挑戰,市場經濟對中學德育工作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它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積極的一面主要表現在:其一,市場經濟的平等競爭法則,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平等觀念和競爭意識。其二,它有利于激發學生奮發向上,培養積極進取的精神。因為市場經濟要求每一個競爭者只有頑強拼博,不斷進取才能達到勝利的“彼岸”。其三,它有利于學生形成強大的的學習動力。因為市場競爭,說到底是知識的競爭,人才的競爭,誰掌握了知識和人才,誰就會在競爭中處于優勢。我們在肯定市場經濟所起的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應看到它所起的消極作用。這主要表現在:其一是集體主義觀念淡薄。當代青少年學生個體競爭意識日趨增強,群體團結協作精神逐步削弱,發展個性的要求日益強烈,自身的社會責任感、義務感逐步淡化;對個人利益,個體價值比較關注,對國家、集體利益有所忽視;個體的自信心不斷提高,對集體的力量和作用認識不足等。二是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思想滋長。社會上出現的追求享樂,迷戀金錢,崇拜金錢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嚴重危害了青少年一代美好的心靈。有的學生一味講究吃好穿好,追求物質上的享受;有的學生花錢如流水,肆意揮霍,錢花光了就去偷,騙、詐等。三是“讀書無用論”重新抬頭。當前,社會的分配不公和知識貶值,腦體倒掛現象,使不少學生認為不讀書,無知識也可以賺錢發財,從而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有些學生只求混個畢業證,早早沖出這所“牢籠”,去投身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賺錢發財。因此,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今天,學校德育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
2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文明中形成了許多優良道德傳統,是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條件下,大力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優良道德傳統教育,是新時期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意義也是深遠重大的。
首先,對青少年進行傳統美德教育,是培養青少年集體主義思想的需要。中華民族歷來把“廓然大公”、“天下為公”、“克己奉公”作為價值理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無不閃爍著集體主義精神的光輝。針對市場經濟條件下,青少年一代集體主義觀念淡薄,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思想的滋長,學校應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天下為公”、“克己奉公”的傳統美德,發揚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價值,培養青少年的集體主義觀念和情感,這是學校對青少年價值觀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學校德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傳統美德家庭教育論文
一、中華傳統美德應成為家庭教育的根基
家庭教育是家庭建設的基礎工程。時下,家庭教育的功利性傾向導致一些父母唯分數論,把孩子能否進重點中學、重點大學作為主要甚至唯一的教育目的,教出了只會學習但不會“做人”的孩子。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失德案件,如重慶女童摔嬰、復旦投毒案等折射出家庭道德教育的不足與缺失,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加強青少年人格與品德教育必須成為家庭教育的重點。一個國家不能沒有核心價值觀,一個家庭也不能沒有核心道德觀。那么,用什么作為家庭的核心道德觀,培塑我們的下一代?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傳承孕育出的傳統美德,是國人處理人際關系、人與社會關系、人與自然關系的智慧結晶。傳統美德不僅具有普適性的價值,同時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比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和”等等,至今都仍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理應成為我們家庭教育的根基,成為我們教育下一代有力的思想武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傳統美德無所不包,如何繼承優良傳統,又賦予新的時展內涵,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僅就家庭建設來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將傳統家庭美德與現代家庭建設理念相融合后,提出的家庭美德五個準則是一個較為簡潔可行的范本,可是家長對此的知曉程度并不高。據筆者所在單位2014年在福建省開展的全省家庭美德建設調查數據顯示,只有44%的被調查者了解“家庭美德”建設的內容,可見,如何在全社會,特別是在家長中普及與推廣核心價值觀、傳統家庭美德,讓其更接地氣更具操作性,從而成為家庭教育正確的價值引領是當務之急。
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家長應率先垂范
1.孝老愛親,知行合一。中華傳統美德最注重孝文化。孝作為“眾善之始”,存在一個由內及外、由親及疏、由近及遠、由小及大的推行過程。推行到最后,幾乎是無所不包,無所不在。在家庭中孝道倫理的本質應是責任和義務,被視為國人的基本品德。當下不少家庭“孝親”觀念淡薄,尊老不足愛幼有余,啃老現象嚴重。在福建省家庭美德建設調查中,被問及對“啃老”現象的看法時,有46.3%的人認為“很不應該”,有43.8%的人認為“事出有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另有9%的人甚至認為“可以理解”。民眾對“啃老”的寬容固然有一定社會原因,但從另一方面也表明大家“尊老敬老”的意識與能力均不足。只有家長們將“孝老愛親”上升到家庭核心道德的高度來予以對待,處處知禮、守禮、重禮,做到知行合一,家庭教育才能真正成為傳統美德傳承的一個重要場所,從而發揮傳統美德的現實價值。
2.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是中國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言傳”即家長先要深入理解傳統美德內涵,然后通過閱讀、講解、游戲等多種形式向子女傳授美德知識。“身教”是要求家長做好表率,以“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誠信友善”等美德規范自己的行為。但是,能做到“以身作則”的家長并不多,比如在福建省家庭美德建設調查中,只有30%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承諾都能兌現,在誠實守信上為孩子做好榜樣”。家庭教育應是做人的教育。“人而無信,百事皆虛”(《增廣賢文》),“修身以求進,行道以利世”(《顏氏家訓》),承載傳統家庭美德的古代家訓,也是處處體現為人處事的教誨,而少講讀書學習。這些經典告訴我們,家庭教育應重品行培育,通過家長言傳身教建立“家規”,形成良好“家風”。
三、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家長應講究方法
英語課滲透美德教育論文
摘要: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傳統美德論文教育時,強調的是“滲透”二字。即在英語教學中貫徹思想教育,要滲透不要強加,不要牽強附會地將英語課上成思想品德課;要不露痕跡地滲透,潛移默化,做到“潤物細無聲”。這就要求教師要找到教材的滲透點,并關心學生的思想動向,把教材內容的德育因素與學生的思想動向的教育要求結合起來,巧妙地自然地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
關鍵詞:英語教學傳統美德教育滲透
在學校教育工作中,德育是靈魂。她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其內涵包羅極為廣泛。從內容上來概括,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強德育科研工作,對于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一代具有導向作用。初中生是未成年人,而中華傳統美德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精神資源。學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學科課堂教學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渠道。所以,每學期開學校領導總是號召全體教師在授課時應滲透德育教育,雖然是滲透,但卻是有明確的目的和意識的。它是推動學校德育工作和培養德育“四有”新人的有效途徑。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善于將傳統美德施與潛移默化之中,讓傳統美德在英語課堂上閃光。
一、傳統美德教育與初中英語教學的結合點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在英語教材中,有許多對話和課文都蘊含著我們中華民主的傳統美德的內容,如有助人為樂的;有尊老愛幼的,有勤儉節儉的;有誠實守信的;有團結互助的;有立志成才的;有助人為樂的;還有嚴己寬人的,等等,學到類似這樣的課文我就會結合中國民族精神有意地對學生滲透我國的高尚民族美德。可見,英語學科滲透傳統美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結合點。
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傳統美德
市場經濟美德教育論文
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傳統思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力發展商品經濟,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今天,弘揚傳統美德,對于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1
當前我國正處在新舊體制交替之際,學校德育工作面臨嚴峻的挑戰,市場經濟對中學德育工作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它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積極的一面主要表現在:其一,市場經濟的平等競爭法則,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平等觀念和競爭意識。其二,它有利于激發學生奮發向上,培養積極進取的精神。因為市場經濟要求每一個競爭者只有頑強拼博,不斷進取才能達到勝利的“彼岸”。其三,它有利于學生形成強大的的學習動力。因為市場競爭,說到底是知識的競爭,人才的競爭,誰掌握了知識和人才,誰就會在競爭中處于優勢。我們在肯定市場經濟所起的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應看到它所起的消極作用。這主要表現在:其一是集體主義觀念淡薄。當代青少年學生個體競爭意識日趨增強,群體團結協作精神逐步削弱,發展個性的要求日益強烈,自身的社會責任感、義務感逐步淡化;對個人利益,個體價值比較關注,對國家、集體利益有所忽視;個體的自信心不斷提高,對集體的力量和作用認識不足等。二是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思想滋長。社會上出現的追求享樂,迷戀金錢,崇拜金錢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嚴重危害了青少年一代美好的心靈。有的學生一味講究吃好穿好,追求物質上的享受;有的學生花錢如流水,肆意揮霍,錢花光了就去偷,騙、詐等。三是“讀書無用論”重新抬頭。當前,社會的分配不公和知識貶值,腦體倒掛現象,使不少學生認為不讀書,無知識也可以賺錢發財,從而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有些學生只求混個畢業證,早早沖出這所“牢籠”,去投身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賺錢發財。因此,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今天,學校德育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
2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文明中形成了許多優良道德傳統,是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條件下,大力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優良道德傳統教育,是新時期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意義也是深遠重大的。
首先,對青少年進行傳統美德教育,是培養青少年集體主義思想的需要。中華民族歷來把“廓然大公”、“天下為公”、“克己奉公”作為價值理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無不閃爍著集體主義精神的光輝。針對市場經濟條件下,青少年一代集體主義觀念淡薄,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思想的滋長,學校應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天下為公”、“克己奉公”的傳統美德,發揚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價值,培養青少年的集體主義觀念和情感,這是學校對青少年價值觀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學校德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論文
在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的新形勢下,如何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改進和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培養德才兼備的跨世紀新人,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文試就歷史教學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這一個側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傳統美德教育與現代化建設
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文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倫理學說為主干的倫理型文化。所謂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就是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它對中華民族的形成、繁衍、統一、穩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
今天,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生產力有了較大的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矛盾,市場經濟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最值得注意和憂慮的是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對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腐蝕和毒害。金錢至上、自私自利和貪圖享受的思想,正扭曲著一些人的靈魂,影響著人際關系的協調,并阻礙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因此,在現代化建設中,在大力發展生產力,更多地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還必須創造能夠適應新經濟關系的新道德體系,即適應時代需要的高度的精神文明,這樣不但能夠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而且能夠保證物質文明按照既定的價值導向健康地發展。傳統美德是現代化新道德的基礎,是建立新道德體系的思想材料,其內涵我們完全可以賦予現代意義,使之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大力開展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歷史賦予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對教育青少年自覺抵制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影響,激勵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樹立正確的思想、信念和價值觀,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歷史教學中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的主要內容
道德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學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挖掘豐富多彩的典型素材,寓道德教育于歷史知識的傳授之中,可以對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這是歷史學科的特殊功能所在,是歷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職校政治教學傳統美德教育論文
如何加強職業學校政治學科的德育滲透,是當前教改中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在全社會普遍重視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大氛圍下,學校作為專職教育單位,把德育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們的共識。加強對學生進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品質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著主導的決定性作用。筆者試就職業學校政治教學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這一個側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職業中學開展傳統美德教育的必要性
所謂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就是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它對中華民族的形成、繁衍、統一、穩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
今天,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生產力有了較大的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矛盾,市場經濟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最值得注意和憂慮的是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對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腐蝕和毒害。金錢至上、自私自利和貪圖享受的思想,正扭曲著一些人的靈魂,影響著人際關系的協調,并阻礙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因此,在現代化建設中,在大力發展生產力,更多地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還必須創造能夠適應新經濟關系的新道德體系,即適應時代需要的高度的精神文明,這樣不但能夠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而且能夠保證物質文明按照既定的價值導向健康地發展。大力開展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歷史賦予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對教育青少年自覺抵制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影響,激勵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職業中學政治教學中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的主要內容
人生觀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職業中學政治教學的重要任務。挖掘豐富多彩的典型素材(寓人生觀教育于政治知識的傳授之中),可以對職業中學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這是職業中學政治學科的特殊功能所在,是職業中學政治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歷史教學與傳統美德教育論文
一、讓學生認識教材中蘊含的傳統美德內容
中化民族傳統美德的內容十分豐富,它滲透在歷史教材中,教師應充分發掘這些因素,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這些內容大致可歸納如下:1.忠心報國,勇赴國難。這一美德的行為表現是把民族和國家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會責任意識是中華民族性格的一個重要特征。如戚繼光組織“戚家軍”英勇抗倭,并賦詩明志:“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甲午戰中的愛國將領鄧世昌、林永升“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為反對外來侵略浴血奮戰;張自忠“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在戰斗中,他身負重傷,仍高呼“殺敵報國”,直至壯烈犧牲;共產黨員吉鴻昌就義前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他們所展示的就是這樣一種美德。
2.國而忘家,公而忘私。這一美德的本質是把“天下為公”作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教材中大禹治水,前后13年,風里來雨里去,三過家門而不入;范促淹主張“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孫中山提倡“天下為公,大同世界”;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等,都是以天下為已任,為國為民無私精神的體現。
3.勤勞儉樸,艱苦奮斗。中華民族向來以勤勞勇敢,吃苦耐勞,富于創造力而著稱于世。所謂“奉公以勤,律身以儉”,“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等,集中體現了這一美德的內涵。教材中,墨翟主張“節用”、“節葬”、“非樂”,反對統治者窮奢極欲、揮霍無度的生活;隋文帝身體力行,崇尚節儉,形成隋初良好的社會風氣;馬鈞發明翻車,李春營建趙州橋,黃道婆改進、推廣先進的棉紡織技術,都是這一美德的杰出代表。
4.不畏強暴,自強不息。這是中華民族獨立意識、自我意識和自覺能動性的鮮明標志。在歷史教材中,具備這種美德的也不乏其人。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司馬遷被處宮刑后,15年著成《史記》;徐悲鴻公開表示“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決不趨炎附勢;中國共產黨人在大革命失敗后的白色恐怖中“從地下爬起來,揩干凈身上的血,掩埋好同伴的尸體,又繼續戰斗了”。這些都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中華民族歷盡艱難并不斷走向強盛的巨大動力。
5.文明禮貌,仁者愛人。我國是禮儀之幫,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幫助人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又一個鮮明特性。歷史教材中介紹的李冰父子為民修建都江堰,變水害為水利的事跡;名醫扁鵲周游列國,為民治病救命善行;愛國志士林覺民“將愛你(妻)之心去為天下人謀永福”的心愿;羅盛教為搶救朝鮮落水兒童而英勇犧牲的壯舉,都充滿了對人民的關心、熱愛之情,表現了民族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