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藥用植物質量評價研究

時間:2022-06-12 10:01:50

導語:甘草藥用植物質量評價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甘草藥用植物質量評價研究

[摘要]為了對我國當前甘草藥用植物的分布和藥用植物的資源現狀進行了解,并對不同甘草種植區域中植物的不同成分進行對比,本文在研究中使用了走訪調查以及田間洋房取樣測定等實驗方法,對甘草藥用植物的分布情況有了更為清楚的認識,

[關鍵詞]甘草;藥用植物;資源調查;質量評價

甘草是我國在傳統醫學之中使用較多的藥用植物,在以往的使用中由于過度開發現象的出現使得野生甘草區域的儲量不斷減少,當前人工種植區和野生甘草區的面積和密集程度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對甘草藥用植物的分布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可以優化當前甘草種植行業的發展,提升人工甘草藥材的質量,實現種植的可持續發展。

1調查方法簡述

1.1走訪調查。在本文的研究之中,使用較多的一種調查方法就是走訪調查,在調查過程中,工作人員會對甘草種植產區的政府、科技站、林業局等國家機構進行調查走訪,對該區域的甘草種植情況有較為充分的了解。之后調查人員會對藥物公司和藥材商人進行走訪,對野生和人工種植甘草的種植面積、質量和市場環境等進行了解。并在走訪過程中對甘草藥材的種植方式、種植產量等細節進行了解。1.2樣方調查。完成走訪調查之后,調查人員可以根據獲得的資源分布信息在周邊分別尋找野生甘草生長區域和人工種植區域,樣地應當按照實驗規定進行選取,并使用GPS等技術來輔助調查樣區的選擇。在設定腕臂調查區域之后,調查人員可以對樣地之中的甘草數量、植物的生長情況進行記錄,并采摘樣品在實驗室之中測定甘草中成分含量。1.3甘草中的成分測定。在實驗室之中,實驗人員可以對采集的甘草植物成分進行分析。一般來說,實驗人員會使用HPLC方法來對甘草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進行測定,并在實驗中將兩種成分的平均值作為對比,對樣區之中甘草的生長情況進行判斷。1.4調查路線的設計。我國的甘草分布區之中均存在人工種植和野生并存的現象,在本文的調查之中,重點針對我國的傳統甘草產區,包括東北地區、中西部地區以及新疆地區等,在這些地區分別設置了40個調查樣地,對這些產區中人工種植甘草和野生甘草進行了采集,并對這些區域的甘草種植情況和市場進行了走訪。

2調查結果和分析

2.1野生甘草的資源分布。根據調查結果可知我國當前的野生甘草資源主要在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有分布,野生甘草生長區域的跨度較廣,其分布范圍和以往的文獻之中的記載沒有發生較大的出入。但是在調查之中發現,野生甘草的種群密度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東北地區和西北的野生甘草群落沒有出現連續成片的現象,出現野生甘草連續生長的區域只有華北的三邊地區和甘肅一帶。2.2野生甘草的蘊藏量。野生甘草的蘊藏量一般是根據公式蘊藏量=單位面積*總分布面積來進行計算,在實際估算過程中由于野生甘草的分布范圍分散且生長密度不均勻,因此,要獲得較為準確的數據,實驗勘測人員可以使用如下的措施來提升準確性:首先,實驗人員應當在野生甘草的分布區域設置范圍較大的樣地,其次,增加樣方的規格種類和數量,在計算中使用官方數據和地方統計數據,增加計算結果的可信度。根據實驗數據進行估算,可以得知東北地區的野生甘草的蘊藏量在5萬左右,中西部地區的野生甘草蘊藏量約為24.6萬,新疆地區的野生甘草蘊藏量約為18.6萬,其中,東北地區的野生甘草蘊藏量最少。根據幾個主要產區的甘草蘊藏量進行估計,當前我國全國野生甘草蘊藏量應當在50萬左右,大部分野生甘草在內蒙古中西部和新疆北部,這些地區仍然是我國甘草的主要產區。2.3野生甘草的生長環境和種群特征。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野生甘草主要分布在降水量較少、冬夏溫差大的地區,這些低哦區大都是溫帶干旱氣候,其土壤一般是碳酸鹽黑土型。在本文調查的40個樣地之中,研究人員對區域中野生甘草的株高、地莖個群落類型進行了分析。通過對實驗數據和樣地類型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甘草的主要生長土地類型是草甸和崗子,在甘草的生長區域一般伴有蘆葦、沙蒿等植物。野生甘草在我國分布較廣,且其生長區域不存在人類的干擾,這也就造成了甘草種群結構特點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新疆地區的甘草株高以及生長密度要高于東北地區和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甘草生長密度小,生長狀況較之新疆地區和中西部地區交叉、中西部地區是我國傳統藥材的產地,但是,在近年來的開發中使得野生甘草的生長自然環境造成了破壞,影響了野生甘草的種群密度。

3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分析

實驗人員對調查樣地之中的野生甘草進行了分析,對植物中甘草酸以及甘草苷的含量進行了測定,就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在99份野生甘草之中甘草酸的質量分數在0.67%到5.31%之間,新疆地區的甘草中甘草酸含量最高。甘草苷含量在0.42%到3.7%之間,同樣是新疆地區甘草質量最佳。本研究對我國當前甘草資源的種植現狀進行了調查,從甘草的分布區域、生長情況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進行了實驗,對不同區域甘草生長情況進行了分析,為未來甘草種植業發展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中國藥典.一部[S].2005:59.

[2]段天璇,于密密,劉春生,等.HPLC法同時測定甘草指紋圖譜暨甘草苷、甘草酸含量[J].中成藥,2006,28(2):161.

[3]王繼永,劉春生,王文全.中國東北地區甘草資源考察報告[J].中國中藥雜志,2003,28(4):308.

[4]魏勝利,王文全,王海.我國中西部地區甘草資源及其可持續利用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3,28(3):202.

作者:宋辭 單位: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