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鱧池塘養殖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28 11:33:00

導語:烏鱧池塘養殖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烏鱧池塘養殖分析論文

1魚種選擇和放養

烏鱧的成品魚對皮的外觀、皮質和大小都有嚴格的要求,單尾體重應達2.5kg以上,鱗片緊湊無瑕疵;沒有反向磷,皮膚不損傷,膚色通體亮黑,斑紋清晰。因此,要對放養的魚種進行嚴格選擇,要求2齡優質魚種單尾重在500~750g之間,鱗片緊湊無脫磷,皮膚不損傷,活潑健康。放養密度為烏鱧魚種6000~7500尾/hm2,另搭配花鰱450尾/hm2、白鰱750~1200尾/hm2,花、白鰱的規格要與烏鱧魚種相當,以防被烏鱧吞食。

2科學配制專用膨化飼料

烏鱧是肉食性水生動物,以野雜魚為食;但經過馴化的烏鱧可以吃食配合飼料,尤其是膨化飼料更適用喂養烏鱧。由于對皮用烏鱧皮質要求較高,因此在配合飼料中必須適當地添加一些有益皮膚生長的營養素。可以添加半胱氨酸、亮氨酸等,配成皮用烏鱧專用膨化飼料,具體配方是每噸膨化飼料添加半胱氨酸250g、亮氨酸500g、纈氨酸750g。

3飼養和管理

3.1餌料的投喂

3.1.1定時。每天上午8時、中午11時、下午2時左右分3次投喂,第1次占全天用料量的30%,第2次占50%,第3次占20%。

3.1.2定量。根據不同的溫度和天氣確定投餌量。一般晴天溫度15℃以下,日投餌量是魚體重的1%;15~20℃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2%;20~35℃投餌量為魚體重的3%;25~30℃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4%;陰天或雨天應減少投餌且提早投餌,一般為每天2次,上午8時1次,12時1次,投餌量為晴天的1/2。投餌時要分散,可減少烏鱧相互撕咬,避免損傷皮以保證魚皮質量。

3.2水質的管理

3.2.1水源充足,水質良好。要選水源充足、水質無污染、排灌方便的地方建設養殖池,在養殖過程中要定期注入新水,調節水質,增加溶解氧。

3.2.2定期調水,增加溶氧。一般每周注水1次,換水1/3為宜。陰天、雨天、臺風時更要加注新水。當溫度達到30℃、水體出現大量微囊藻等綠色水華時,除注新水外,還要用水環境改良劑進行水質調節。

3.2.3配置增氧機,預防水體缺氧。由于烏鱧規格大,群體產量高,耗氧量大,為防止魚塘缺氧,必須配備增氧機,一般1hm2配備4.5KW動力。開機時間應視天氣情況而定。一般晴天在午后13~15時開機2h,以利于排除水體內的有害氣體,促進烏鱧排泄物的分解。陰天、雨天在早晨3~6時開機3h,以增加水體溶解氧,預防烏鱧浮頭。

3.3適當調整飼料配方,促進魚體穩健生長

在魚體生長過程中,要適當調整飼料配方,促進魚體穩健生長。在養殖過程中,如發現魚體“虛胖”現象,即身體粗短,頭小,胸、腹粗胖,要調整飼料配方,減少粗蛋白、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動物蛋白和纖維素的比例,粗蛋白比例調到35%左右。同時在水體施用VC和免疫促長劑,以利于提高魚的抗病能力,促進烏鱧健康生長。

4病蟲害防治

4.1水霉病

當氣溫低于15℃時,易發生水霉病,防治的措施:①選擇無皮膚損傷的健康魚種,當天捕撈,當天放養,不能存于網箱;②放養前用硫醚沙星2mg/L藥浴3min;③在養殖池中發生水霉病,如果發病率高則不能作為皮用烏鱧養殖。防治應采用“先去霉后消炎”的原則進行,第1天用硫醚沙星全池潑灑,用量為1g/m3;第2天用強氯精或聚維酮、碘消炎,用量分別為0.3g/m3或0.1g/m3全池潑灑。

4.2孢子蟲病

孢子蟲病很明顯的一個癥狀是魚體腹部膨大,行動緩慢,常靠邊游動。解剖觀察,肝臟、脾臟有很多白色斑點,這是孢子體寄生的癥狀。防治措施:①嚴格檢疫,如發現有孢子蟲的魚種,不能作為魚種引入;②采用“內治外消”的方法,用孢殺拌料,每250g藥物拌料50kg連喂1周,至魚腹膨大消失為止。水體用抗暴威450mL/hm2對水潑灑,防止健康魚體感染。

5捕撈

烏鱧作皮用有專門公司收購加工,對魚體外觀要求很嚴。因此,應干池捕撈,輕拿輕放,撈網要用晴綸絲制作,以避免魚體損傷為原則。

論文關鍵詞烏鱧;池塘養殖;養殖技術

論文摘要烏鱧的皮、肉均可利用,養殖效益顯著。介紹了烏鱧的池塘養殖技術,包括魚種選擇的放養、專用膨化飼料的配制、飼養和管理、病蟲害防治、捕撈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烏鱧養殖戶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