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對家畜的作用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16 09:33:00
導語:紫外線對家畜的作用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紫外線具有較高的能量,照射機體后可產生一系列的光化學反應和光電效應,不同的波長其生物學作用的強弱不同,一般將紫外線分為三段,即:A段,波長320—400nm,其生物學作用較弱,主要起色素沉著作用;B段,波長275—320nm,生物學作用很強,主要是抗構樓病和紅斑作用;C段,波長200一275nm,來自太陽輻射的這段紫外線不能到達地面,以人工裝外線燈進行試驗,此段具有最大的殺傷力,對機體細胞也有強烈的刺激和破壞作用。紫外線的各種基本作用闡述如下:
1、紅斑作用在紫外線的照射下,被照射部位皮膚會出現潮紅,這種皮膚對紫外線照射和特異反應稱紅斑作用。在紫外線照射一定時間后,由于皮膚的反射作用,毛細血管擴張,這時出現的紅斑稱為原發性紅斑。而當照射時,因皮膚表皮細胞被紫外線所破壞,釋放出組織胺與類組織胺,這兩者達到一定濃度,又能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加強,導致皮膚發紅和水腫,這時發生的紅斑稱為繼發性紅斑。這一過程較慢,一般發生在照射后6—8h,甚至24h。紫外線的紅斑反應有兩個最敏感的波長區,即254nm和297nm,但兩者所致紅斑在性質上有許多不同之處。如在紅斑深度、界限、溫度、潛伏期、消失時間、色澤和血管反應方面均有不同,前者的表現分別為紅斑深、界限明顯、溫度高、潛伏期長、消失慢、色澤為深紅色、血管擴張;而后者表現為紅斑深度淺、界限不明顯、溫度低、潛伏期短、消失俠、色澤為紫紅有紋、血管痙攣。引起紅斑作用的紫外線劑量以紅斑學位計。不同紫外線的紅斑劑量不同,現統一用功率入1w的297nm波長的紫外線燈的紅斑輻射強度作為一個紅斑劑量。由于產生紅斑作用的這—波段紫外線也具有抗佝僂病作用,兩者生物學作用的最佳效果光譜相近,故可用紅斑劑量宋代表紫外線的生物劑量G它不僅在紫外線治療上常以皮膚的紅斑反應強弱,作為紫外線治療的劑量標準,而且又具有重要的衛生學意義。一般用紅斑劑量來表示機體每天所必需的紫外線照射劑量。
2.殺菌作用細菌或病毒的蛋白質、酶和核酸能強烈吸收相應波長的紫外線,使蛋白質發生變性離解,曲活性降低或消失,在核酸中形成胸腺嘧啶二聚體,DNA結構和功能受到破壞.從而導致細菌和病毒的死亡。紫外線的殺菌作用與波長有關。280一302nm的紫外線主要引起蛋白質的離解;253—260nm的紫外線主要引起變性,而核酸對該波段的紫外線吸收量最為強烈。對260nm的紫外線的吸收強度比蛋白質高30倍。波長295nm的紫外線殺菌效果要比395nm紫外線的殺菌效果大l510倍.故波長越短,殺菌效果越好。因此,一般認為:波長在300nm以下的紫外線有明顯的殺菌作用,而殺菌作用最強的波段為253—260nm。紫外線的殺菌作用可用
于空氣、物體表面的消毒及表面感染的治療。
紫外線的殺菌作用還與紫外線的輻射強度、細菌對紫外線照射的抵抗力等有關。
不同類型的細菌對紫外線的抵抗力不同,如結核桿菌對紫外線的抵抗力比葡萄球菌強2—3倍;金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對波長265nm的紫外線員敏感,而大腸桿菌則對234nm的紫外線最敏感.在空氣中,白色葡萄球菌對紫外線最敏感,黃色八疊球菌耐受力最強.紫外線必須達到一定的輻射強度才具有有效的殺菌作用,研究顯示,大約3W/m2的強度才可抑制細菌的生長。
紫外線不僅能殺死細菌,還能破壞某些細菌的毒素(如白喉和破傷風毒素)。真菌對紫外線則具有較強的耐受力。另據報道,因紫外線的能量能夠破壞球蟲的A鏈,因而,紫外線可用于生產中對兔球蟲卵囊的消毒。
在畜牧業生產中,常用紫外線光源對畜舍進行滅菌。目前在雞、鴨、豬等畜禽舍使用的低壓汞燈,輻射出254nm紫外線,具有較好的滅菌效果.據生產實踐證明,用20w的低壓汞燈懸于畜舍2.5m的高空,每20m2懸掛1盞,即lW/m2,每日照射3次,每次50min左右,這樣可降低家畜的染病率和死亡率,生產力明顯提高。
短波紫外線(c段)對人眼損害很大,但對動物的眼睛影響并不大。因此,在布置低壓汞燈滅菌時,可以直接向下方照射,而對剛出生的家畜,因其被毛稀疏,不能過多照射;奶牛、奶羊的乳部因皮藏在照射時應注意劑量。另外,紫外線也可用于飼料、飼養工具的殺菌。
3.抗佝僂病作用佝僂病是由于缺乏維生親D而發生的鈣、磷代謝紊亂疾病。維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并與體內調節鈣、磷的其他因子協調作用,使鈣、磷在體內保持正常水平,促進骨基質鈣化。畜體在維生素D缺乏時,腸道對鈣、磷的吸收減少,血中鈣、磷濃度下降,為維持血內鈣、磷含量的穩定,鈣、磷從骨中分解出來進入血液。因此,骨組織含鈣的減少,成骨作用受到影響,成年家畜特別是妊娠及哺乳期母畜.則引起骨質軟化癥。
由于波長270一320nm的紫外線,將麥角固醇和7—脫氫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口的能力最強,而這部分紫外線在太陽高度角小于35度時,一般不能到達地面,所以緯度較大的地區,在冬季一般都缺乏這部分紫外線。因此,在高緯度地區,冬季可對放牧家畜進行人工紫外線照射或通過飼料補加維生素D.在現代化的封閉式畜臺中,由于家畜使用補充維生意D3的全價日糧,盡管常年見不到陽光,也不易發生維生素D缺乏癥。
需要強調的是,為防止佝僂病和軟骨癥的發生,在對家畜進行紫外線照射時,必須選用波長283—295nm的紫外線,不可用一般的紫外線燈代替
4.色素沉著作用紫外線可使皮膚中的黑色素原通過氧化菌的作用,轉變為黑色素,使皮膚發生色素沉著。黑色素對光線的吸收能力,較機體其他部位的組織大數倍,特別是對短波輻射的吸收量更大。色素沉著是機體對光線刺激的一種防御反應。由于色素在皮膚的沉著,增強了皮膚局部的保護功能,使皮膚不會過熱。校色素吸收的光能則轉變為熱能,促使汗液分泌,因而增強了局部的散熱作用;同時能防止太陽的短波輻射穿透組織,使深部組織不受損害。據觀察,白豬和黑豬同時在夏季陽光照射下放牧(氣溫高于28度:),結果白豬全部發生皮膚損傷,黑豬發生皮膚損傷的只有1/16。紫外線產生色素沉著作用的波長為320一400nm。但在紅外線和可見光作用下也能發生。最強最持久的色素沉著發生在紫外線、紅外線和可見光幾種光譜同時作用之時。
5.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動物長期缺乏紫外線的照射,可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對各種病原體的抵抗力減弱,易引起各種感染和傳染病。因此,為保證機體正常的免疫功能,接受適量的紫外線是必不可少的。在紫外線的作用下,機體的組織細胞分子結構發生改變,抗原性發生變化,激發機體產生免疫反應。同時紫外線照射可提高免疫細胞的吞噬活性,增加補體和凝集寒,增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補體是畜禽新鮮血清中的一組球蛋白,它能協同抗體系滅
病毒或溶解細菌.促進吞噬細胞吞噬和消化病原體。凝集素也是一種能和細菌的表面抗原發生反應并使之凝集的抗體.其增加也是機體防御免疫功能加強的表現之一。紫外線照射增強機體免疫力的效果,還決定于照射劑量、照射時間以及機體的機能狀態。在畜牧生產中,為增強畜禽體質,提高其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對某些疾病的抵抗力,可采用小劑量紫外線進行多次照射。
6.增強氣體代謝作用紫外線照射能興奮呼吸中樞,使呼吸變慢變深,促進氧的吸收和一氧化碳、水汽的排出。同時能增加血液、紅細胞和血紅素的含量,提高血液攜帶氧和二氧化碳的能力,加速組織代謝過程。在紫外線局部照射時,還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讓痛、炎和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
7.光敏性皮炎當動物體內含有某些異常物質時,如采食養麥和三葉草等植物,或機體本身產生異常代謝物,或感染病灶吸收的病毒等,在紫外線作用下,這些光敏物質對機體發少明顯的作用.能引起皮膚過敏、皮膚炎癥或壞死現象,這就是光敏性皮炎或“光敏反應”。其機制有人認為是由于紫外線使機體對光敏物質的感受性增加所致;有人則認為是光敏物質在光化學反應(因光引起機體被照射部位的化學反應)中起接觸劑的作用,導致機體發生一些本來不致發生的化學反應。光敏性皮炎專發于白色皮膚,特別是在動物無毛或少毛的部位,畜牧生產中多見于豬和羊。
8.光照性眼炎與癌紫外線過度照射動物眼睛時,可引起結膜和角膜發炎,稱為光照性眼炎。其臨床表現為角膜損傷、眼紅、灼痛、流淚、怕光,經數天后消失。最易引起光照性眼炎的波長為295—360nm。長期接觸小劑量的紫外線,可發生慢性結膜炎.此外,紫外線尚有致癌作用。
紫外線照射對動物有利、有弊,在畜牧生產中盡可能地利用其有利的一面,避免過度照射造成有害的影響。近年來,由于人類的社會活動,使臭氧層受到破壞,而臭氧層能夠吸收所有的C段紫外線和90%的B段紫外線,所以加劇了紫外線對地球上的動、植物和人類的危害。
參考文獻:
《家畜環境衛生學》作者:李如治主編出版日期:2005年10月
《紫外輻射》作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出版日期:1992年12月第1版
《紫外線治療學》作者:陳庭仁主編出版日期:1988年07月第1版
- 上一篇:電信個人年終工作總結
- 下一篇:生物安全現狀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