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紋藝術符號形式語言解析

時間:2022-05-14 11:25:10

導語:朱雀紋藝術符號形式語言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朱雀紋藝術符號形式語言解析

摘要:秦漢時期我國道家文化進入到鼎盛時期,而朱雀作為道家文化中“四神”之一,具有羽化升仙之意,這也使得朱雀紋成為了當時主流裝飾紋樣之一。同時朱雀紋具有王者之風,在我國傳統裝飾藝術中具有獨特的價值。為此,本文主要對秦漢時期朱雀紋藝術符號形式語言進行解讀。

關鍵詞:秦漢時期;朱雀紋;藝術符號;形式語言

朱雀紋樣是秦漢時期的主要裝飾紋樣,而這與秦漢時期流行的道家文化以及統治階級沖上仙道的思想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朱雀紋最早可以追溯到廟底溝彩陶中的鳥紋造型,其對于中國鳳造型的發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后世的鳳造型不論是在造型元素上還是在造型手法上都借鑒了于此。傳統鳳鳥紋在秦漢時期以道教“四神”之一的朱雀之名而出現,朱雀成為了當時主流文化中羽化升天思想的象征符號,正好迎合了當時人們對于仙境的向往之情。這也使得朱雀紋成為了當時重要的裝飾題材之一,并衍生出了形式多樣藝術符號語言。

1秦漢時期朱雀紋的形式語言

1.1朱雀頭部姿勢語解。秦漢時期朱雀紋的頭部姿勢主要受到早期鳳鳥形態的影響,頭部表述多為單冠,是整個朱雀形態造型中最具動態引導性的元素。頭元素是人類的視覺元素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點,而這個點對于整個朱雀動態表現能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秦漢時期,朱雀形象的表述在民間得到了豐富,朱雀頭部姿勢也變得更加的多元化,不再是單一的側面或朝前的姿態,出現了很多更多生動的姿態,如顧盼回首、昂首鳴叫、低頭銜食、眺望凝視等。而民間匠人在對朱雀頭部動態進行表達時,也不再拘泥于雀冠的造型,創造出了多變的造型,如以雙支的卷曲羽毛造型、3個1組的卷云紋造型、以“S”形的單支羽毛造型等(見圖1)。朱雀在生動的頭部動態和多變的雀冠造型的輔助下,透入出了虎虎生威的王者之氣。1.2朱雀身體造型語解。身軀造型是朱雀紋整體動態造型展現的重要載體,秦漢時期的朱雀紋的身軀呈現出概括化和曲線化的特征,朱雀具有一定體積的流線軀體,如此一來,不僅能夠將密集的朱雀身軀結構線條變得有條不紊,同時還極大地擴大了朱雀紋整體的覆蓋面。因此,秦漢時期的朱雀紋經常會被用于圓形或方形的磚瓦上,曲線造型能夠將朱雀紋樣的適形能力得以充分發揮。另外,秦漢時期的朱雀造型在腿部姿勢走向上進行了擴張,使得整體造型更具空間感和形式感。但是就目前所收集到的秦漢時期朱雀紋樣來看,大多數朱雀形象都是在地上奔跑或展翅欲飛的動態姿勢,沒有刻意去繪制朱雀在空中翱翔的形象,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秦漢時期人們對于羽化升仙的強烈向往。1.3朱雀羽尾的語解。秦漢時期朱雀造型側重于氣勢的張揚,為了將朱雀蓄勢待發的氣勢體現出來,當時的匠人們通常會將朱雀尾部造型進行曲線處理,以此來形成一種意猶未盡、氣勢張揚之態。秦漢時期的朱雀尾部造型注重整體動態的把握,羽尾與頭部和身軀造型相協調,如當朱雀展翅欲飛時,羽尾多為向下垂墜;當朱雀原地佇立時,羽尾多為平行拖撒;當朱雀奔跑疾走時,羽尾多為高高翹起。另外,秦漢時期朱雀尾部造型向上或向下蜷曲時,末端通常被分為3股或4股,而羽毛則向上或向下鋪展,如此一來既能夠將朱雀俊秀的身軀烘托出來,同時也使得尾部造型變得更加的具有層次感和變化感。

2秦漢時期朱雀紋的藝術符號特征

2.1羽化升仙的想象特征。朱雀作為道家文化中“四神”之一,在秦漢時期朱雀代表了人們對仙界的美好向往。實際上,朱雀是古代先民虛構出的一種理想化動物,在現實中并不存在,朱雀形象具有較強的象征性和整合性。在造型上朱雀融入了多種動物的特征,如家禽的翅膀、鶴足、雀頭、鷹嘴等。通常情況下,造型藝術是為了寄托某種特定的思想或強化主管表現,因此,造型藝術往往是對客觀形象的概括、抽象和符號化。朱雀這一造型藝術就是如此,朱雀是古代人們神化想象的產物,是人們對羽化升仙和得道升天的幻想載體,因此,秦漢時期的民間匠人們在對朱雀形象塑造時往往會加入自己的主觀愿望,在不完全違背自然物象的基礎上,利用有限的“形”去表達無盡的“意”。2.2王者之風的藝術符號象征。秦漢時期的朱雀造型以簡約為主,整體造型變直為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賦予了朱雀極強的張力,透露出威風凜凜的王者之風。同時民間匠人們在對朱雀形象塑造時通常或選取正面或者三分之一側面的視角,然后借助各種元素來夸張朱雀的動態氣勢,從而在整體上給人一種霸氣十足、粗狂奔放的感覺。秦漢時期朱雀這種寓意于形的造型手法對于后世畫像藝術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3結語

綜上所述,秦漢時期由于受到仙道思想的影響,朱雀造型從一個描繪自然的具體形象逐漸發展成一個具有美好象征意義的概念之物,在這一過程中,朱雀紋的藝術符號和形式語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整體透露著奔騰之勢,王者之氣,這也是朱雀紋能夠以鮮明、獨特的藝術符號形態流傳至今。現如今,朱雀紋雖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多見,但是其背后的文化底蘊和象征精神仍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傳承。

參考文獻:

[1]全玲.朱雀山印象之一[J].文藝研究.2016(06)

[2]郅敏.郅敏雕塑作品系列(二):朱雀[J].現代裝飾.2018(07)

[3]大美朱雀山[J].走向世界.2015(27)

[4]亓曉飛.墨朱流韻———楚漢漆器審美解讀[J].中國民族博覽.2016(12)

[5]范松華.試析秦漢時期器物的設計文化[J].美術大觀.2009(11)

作者:趙宵園 單位:西安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