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風貌對當代重彩畫創作教學啟示

時間:2022-10-30 05:20:09

導語:陜北風貌對當代重彩畫創作教學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陜北風貌對當代重彩畫創作教學啟示

摘要:當代重彩畫創作教學在注重藝術精神內涵的同時更注重強調對繪畫媒材的探索與藝術風格的創新。強調深入生活,不斷從生活中發掘感興趣的創作媒材,進行大膽的嘗試探索,拓寬藝術語言的表達。陜北地處西北黃土高原,從自然風光、歷史人文背景以及年節風俗都具有濃郁的地域色彩。這為當代重彩畫創作教學在素材收集及創作研究探索方面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及價值啟示。

關鍵詞:當代重彩畫創作;陜北;形式語言;媒材探索

從歷史沿革來看,當代重彩畫是在中國傳統工筆重彩畫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中國傳統的工筆重彩畫經歷了千年歷史文化的,在創作的思維方式、造型層面、藝術語言表現方面形成了一套獨特而完備的繪畫程式體系。隨著社會時代文明不斷進步發展,在全球多元化發展的文化大背景下,重彩畫以立足傳統繪畫精髓,博才采世界文化藝術精華的姿態開拓出了當代重彩畫發展的新途徑。在本世紀推廣素質教育的今天,當代重彩畫也逐漸成為美術學院工筆畫教學課程中的重要章節。當代重彩畫在注重繪畫精神內涵的同時,強調媒材的探索與繪畫技法的創新,注重藝術多元化的審美價值取向,注重對西方傳統與現代藝術形式的吸收與學習。強調以開拓的思維去深入生活,努力發現生活中感興趣的媒材、介質,并大膽地嘗試與探索,拓寬藝術的表達范疇。將重彩畫形式語言的研究與表現推向時展的新領域。

重彩畫創作源于畫家對現實生活的獨特的情感及感受,也體現出畫家的深厚內在修養和豐富的人生閱歷。只有不斷的去體驗生活,感受風土人情,去積累人生感悟,創作思維才不會枯竭。地域風貌與人文資源對藝術家的審美情感及審美觀念造成深刻的影響,在不同的地域文化氛圍中,藝術家的審美價值的表現也會有明顯的區別。對地域人文風貌的探索有利于藝術家挖掘出自身的創作視角及審美取向,更準確的探索自身的創作語言。因此,重彩畫創作教學課程中應該引導學生走出課堂,用心感受不同的地域風貌,體驗各地的人文風俗,尋找適合自身有系統的,能夠持續發展的創作方向及藝術語言。

自古以來,陜北地區就具有豐富鮮明的地域特色,其深厚歷史文化積淀,孕育出了全國獨有的歷史景觀和文化現象。也形成了濃郁的陜北人文風情,為重彩畫創作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表現內容。例如,陜北秧歌、安塞腰鼓、精美的陜北剪紙、忙碌的陜北秋收等,帶有鮮明的地域特色的民俗人文活動,是陜北特有的人文符號。在以往的藝術創作中表現較多,但在工筆重彩畫領域表現的卻相對較少。如何擺脫常規的表現形式,以全新的視角和技法去詮釋新時期鄉村生活的變化,這給重彩畫提出了挑戰,同時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表現空間。面對不同的場景和人物活動,常常促使我們不斷地變換表現手法以適應畫面氛圍的需要。不斷變換的表現需要,既要求對中國畫技法的熟練掌握,也要求對觀察方式的深入探究。重彩畫自身所具有的靈活多變的繪畫技法和較為自由的表現形式恰恰滿足了這種需求。在這寬廣的探索領域中陜北風貌也給予當代彩畫創作在藝術題材、藝術風格與藝術語言的發展及創新方面極大的啟示作用。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

1.陜北風貌為重彩畫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題材

陜北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民俗文化為重彩畫創作教學提供了廣泛的創作題材,陜北曾是中國紅色革命根據地,至今仍完整的保留了許多革命歷史遺跡及珍貴的圖片資料,這為歷史題材方面的創作提供了翔實、充分的研究依據。更有利于藝術家創作出更具深刻藝術精神內涵的作品。陜北的民俗文化內容非常豐富,無論從熱鬧壯觀的安塞腰鼓表演到精美絕倫的民間手工藝品,及婚喪嫁娶的風俗傳統都帶著極濃厚的地域色彩。這拓寬了創作主題,能夠引導學生放飛思緒,展開聯想,從而創作出理想的完美的重彩畫作品。

2.陜北風貌為重彩畫創作對藝術風格與藝術語言的探索提供自由的空間

陜北地區延綿起伏的黃土高原,經歷了千年的滄桑,形成千溝萬壑獨具特色的自然風貌。山梁,窯洞形成點、線、面的縱橫交措,極具形式美感和現代構成元素。突破了以往傳統山水畫構圖所能表達的范圍,提供了極大的表現空間,更能夠激發創作靈感。陜北自然地貌在色彩表現上為重彩畫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陜北地區延綿起伏的黃土高原,廣袤無垠的沙漠,歷史悠遠的建筑都蘊藏著極為豐富的色彩因素。秋日驕陽下閃著金光的向日葵,紅艷艷的高粱。夏日毛烏素沙漠中挺立的砍頭柳,冬雪里銀裝素裹的蒼茫古塬,四季變換的自然色彩為重彩畫提供了寶貴的色彩素材。另外,在陜北地區的民間藝術中更偏愛使用強烈鮮艷的對比色彩,如艷麗的大紅,顯眼的翠綠、亮藍、亮黃等顏色。陜北的剪紙,年畫社火中,無不滲透著這些色彩元素,對比強烈,單純而明快,活力四射。為重彩畫在色彩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陜北極具特點的人物形象也為重彩畫提供了可貴的形象素材基礎。陜北人物形象樸實,硬朗。干裂的西北風造就的粗糙皮膚體現在每一位勞動者臉上,銘刻著勞動人民與自然抗爭的歷史。重彩畫多樣的畫材和介質更適合表現這些極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更有利于人物形象深入細致的描繪。通過造型與色彩的疊加表現出陜北人民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另外,陜北的炕頭獅、剪紙及民間的年畫中的人物、動物的形象渾厚樸拙,注重意象表達。花草植被也極具平面裝飾性。為重彩畫創作在造型研究方面給以極大的啟示意義。

當代重彩畫由于是廣泛多元的借鑒吸收了西方繪畫媒材技法并綜合運用。在表現物象的質感方面,刻畫更加深入到位。陜北黃土地上巍峨的山梁,斑駁的土墻,粗糙堅毅的植被和陜北漢子常年日曬黑紫色的面龐…這給予重彩畫的媒材探索巨大的自由空間。各種材質此時都能派上用場,并被大膽嘗試運用其中,表現出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優秀的繪畫作品都是藝術家對自然生活,對藝術及人生閱歷的認知體現。重彩畫教學在引導學生不斷發掘生活中感興趣的素材的同時嘗試運用不同的創作手法對多種表現語言進行實驗,最終達到創作主題與藝術語言的融合統一。對于陜北地域人文風貌的關注與研究也給學生提供了新的觀察視角,更有利于對新的創作題材,構圖形式,新的媒材表現形式的深入探究。從而創作出更具有時代感、高格調的藝術作品。

作者:陳慶華 單位:西安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