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會構建中的藝術維度

時間:2022-04-13 08:06:04

導語:公民社會構建中的藝術維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民社會構建中的藝術維度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公民社會建設在積極地向前推進中。藝術在公民社會中是文化建設的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公民美育層次的重要途徑。文章闡述了公民社會和公民文化的概念,分析了藝術維度發展以人為本、大眾參與、情景交融、繼承與創新以及可持續發展的五大原則,并以武漢市的公共藝術發展為例,從加強法制建設、編制公共藝術規劃、加強職能化管理、加強公眾參與和突出科技性等方面提出了公民社會藝術維度構建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公民社會;藝術維度;美育

公民社會這一概念起源于西方,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社會建設理論。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國家正積極推進公民社會的建設。公民社會的構建具有多種結構性要素和維度。從藝術維度出發,其能為公民社會的文化建設提供良好條件,推動人類社會的文化發展和生活建設,提高公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因此,藝術維度構建對公民社會的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一、公民社會與公民文化

公民社會,又叫市民社會(CivilSociety),是指圍繞共同的利益、目的和價值上的非強制性的集體行為。該概念源于西方社會變革歷程,具有開放性、包容性等特點。公民社會理論在早期較為復雜,且觀點并不統一。德國19世紀唯心論哲學的代表人物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正式提出了公民社會的概念,科學社會主義創始人卡爾•馬克思對其加以完善,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公民社會的概念。公民社會屬于一個獨立的社會領域,具有一定的結構性要素,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價值原則。其結構性要素包括私人領域、志愿性社團、公共領域和社會運動,基本價值與原則有個人主義、多元主義、公開性和開放性、參與性和法治原則。公民是指具有一個國家國籍的人,公民性是指公民應具備的基本可能性和規定,如從事政治、經濟、法律等活動應承擔的責任與能力,具有與之相適應的文化素質和價值認同。公民文化是指公民在參與公民性活動中應具備的文化素質,是公民性的重要組成。我國推進公民社會建設,應加強公民文化的建設,提升公民的精神水平和文化素養。藝術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藝術在公眾生活中的影響不斷深化,增強公民對藝術的理解力,將有利于公民社會的構建。

二、藝術維度構建的基本原則

根據公民社會的開放性和公開性,應當在公共領域突出藝術性,以促進公民社會的構建。在公民社會進行藝術維度構建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一)以人為本原則。公民社會的藝術維度構建應當考慮現代人城市聚居的生活方式,公共領域的藝術設計應當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以推動社會進步。在當前社會,科技發展迅猛,產業革新較快,倡導以人為本、可持續性的發展戰略,有利于重新認識和評估人類的自身價值和地位,推動人類社會向更高層次發展。因此,公民社會的藝術維度構建應強調對人的關心、尊重與愛護,并將其體現在公民社會的構建中,如公共藝術創作活動要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二)大眾參與原則。公民社會的藝術維度構建應當積極調動大眾的參與性,以推動公民社會的構建,這要從喚醒公民的意識覺醒開始,讓公民社會的藝術建構活動關聯到每一個人,使更多人都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創作更多更好的藝術作品,為藝術活動提供大量的創作空間。公民也能在參與中獲得文化的感染與熏陶,提高對藝術的認知和理解。(三)情景交融原則。藝術追求以情動人,能夠提升人們的審美水平。藝術能以美妙的旋律或無聲的語言喚起人們的生活熱情。在公民社會的藝術維度構建中,應強調人性與情感的回歸,不斷深化人們的理性認知,在此基礎上增強感性認知,并以此為出發點,提升公民社會藝術維度構建的品質。(四)繼承與創新原則。公民社會的藝術維度構建應當融入現代生活理念,以科技成果推動藝術創作,并反映社會的科學和文化水平。社會在發展,人類也在不斷適應新的環境和更新社會文化價值。在發展的過程中,人們應當重視傳統和歷史,注重傳承和發展優秀的藝術,并在此基礎上創作出帶有當下時代特征的藝術成果,加強創新與探索,實現傳統與創新的結合。(五)可持續發展原則。公民社會的藝術維度構建活動應當大力弘揚生態文化,突出可持續發展原則。人們應從制度、物質和精神等方面完善公民社會,使之與生態文化相融合,并在這一過程中發揮出藝術的積極作用。

三、藝術維度的構建

當前,我國的公民社會構建正穩步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其藝術維度構建應當遵循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生態理念的原則,采取符合我國國情的藝術維度構建策略,提高公民藝術涵養。武漢市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古城,經過漫長的發展,自近代以來,逐漸成為我國中部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武漢城市功能的發展,不僅體現在工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也體現在城市的公共藝術方面。下面,筆者以武漢市為例,分析公民社會藝術維度的構建方式,希望能加深人們對當代公民社會藝術維度構建的理解。(一)加強法制建設。公民社會的藝術維度構建,應當制定相應的法律條文,使我國城市相關部門能夠從法律、法規、條例等角度對藝術建設實施規劃、審批與管理,將城市中的藝術建設納入相關法律中,做到有法可依。地方相關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符合發展需求的地方性法規,加強對藝術維度構建的規劃、組織、實施、資金籌集、驗收及維護與保養等方面的管理,使各地的藝術建設活動以可持續發展方式向前推進。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武漢市政府一直重視城市規劃建設,先后出臺了《武漢城市總體規劃》以及在內的一系列政策,力圖將武漢市的商貿文化融入城市建設中。規劃政策提出要保護傳統歷史文化建筑及武漢長江大橋等,形成特色鮮明的公共文化,體現出武漢市鮮明的城市文化。在這一背景下,這些建筑及公共設施中的藝術元素也能順勢得到重視和弘揚,這對藝術維度構建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二)制定公共藝術規劃方針。國家相關部門應當制定公共藝術規劃方針,指導我國公共藝術建設,促進城市良性發展。公共藝術規劃應當與我國藝術產業發展相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和局部規劃都應符合公共藝術規劃的原則,并有步驟、有計劃的實施,以保證公共藝術建設循序漸進的開展。武漢的公共藝術缺乏系統的規劃與設計,城市各區域公共藝術的發展相對不平衡,其呈現主題與形式也相對單一,如武漢漢陽龜山風景區的赤壁大戰全景畫館的建筑與整個龜山的自然及人文環境并不協調,受到廣泛質疑。因此,從城市發展的戰略層面制定公共藝術的規劃方針十分必要。(三)加強職能化管理。為了加快公民社會中的藝術維度構建,應當組建專門的管理機構,對公民社會中各項公共藝術事業進行管理,如文化遺產、公共雕塑等。加強政府職能管理,派專人管理文化遺產,保持文化遺產的狀態良好,讓后代也能感受到文化遺產的魅力,這是公民社會藝術維度構建的責任之一。同時,管理機構可以向社會籌集資金,用于各地公共藝術品的建設和保護,實現藝術維度構建可持續發展。武漢市在東湖風景區設立了“寓言雕塑”主題公園,占地4.4公頃,位于東湖聽濤景區的最南端。該公園將東湖自然山水環境與現代公園的設計理念相結合,以古代寓言故事葉公好龍、愚公移山、盲人摸象等為主題創作了群組雕塑。這批雕塑富含哲理,造型簡潔、古樸,讓游人在游玩時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寓言雕塑”主題公園由東湖風景區統一規劃、管理,同時對其進行監督和保護,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公共藝術環境。(四)加強公眾參與。公民社會的藝術維度構建強調公民的參與性,要求公民盡可能地參與到藝術維度構建中,使得公共藝術真正成為面向大眾的藝術,這將有利于推動藝術在城市中的發展與繁盛,也有利于提升公民的藝術鑒賞能力。漢口江灘是武漢市最具標志性的自然環境之一。武漢市政府對漢口江灘進行了防洪和環境綜合整治后,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增加了娛樂休閑設施,增設了系列公共藝術品,為市民提供了具有濱江文化的公共休閑空間,使其成為人們感受武漢城市文化的重要場所。新漢口江灘擁有大面積的立體綠化帶,西面長江,與黃鶴樓隔江相望,東鄰江漢路步行街和沿江租界建筑群,南連龍王廟,具有開闊的視野及優雅的臨水活動空間,成為武漢市中心城區內具有獨特魅力的生態景觀長廊。武漢市民可以漫步其中,感受自然與藝術結合后帶來的美好景致。(五)突出科技性。科技的進步產生了大量新材料和新技術,使得藝術創作在手段和材料等方面都有所更新,并誕生了大量藝術品。在公民社會的藝術維度構建中,人們應加強藝術創作對科技的運用,并積極促進傳統藝術與科技的結合,以創作出具有現代感且符合社會需求的藝術品。武漢市地鐵3號線是2016年新建的地鐵線,被稱為全國第一條藝術地鐵線。部分地鐵3號線的站名能夠展示其沿線的歷史,如二七路站的設計構思來源于“二七”大罷工。該地鐵站以“二七榮光”為主題,將歷史題材與當代藝術相結合,表達革命主題,緬懷先烈,致敬歷史。地鐵建設技術與當代藝術結合后,構建了獨具匠心的公共藝術成果,令人眼前一亮。

公民社會中的藝術維度構建是我國社會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其要求現代社會中的公共藝術既具有實用性,又具有文化藝術性。加強公民社會的藝術維度構建,能夠提高人們在物質生活中的審美能力,強化社會的美育功能,推動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重建設,并進一步促進我國公民社會的建設。

作者:徐曉風 王升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王一川.通向公民社會的藝術批評[J].藝術評論,2012(3).

[2]李公明.公共藝術與公民社會建設[J].上海藝術家,2014(6).

[3]李昕.公民社會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學理性分析[J].民族藝術,2008(2).

[4]許健,張克端,李沙.雕塑問題與公民社會——許健與張克端對話錄[J].美術觀察,2011(8).

[5]潘耀昌.公眾觸摸話語權——談公共藝術機制[J].藝術當代,2008(5).

[6]宋偉光.公共藝術的性質與價值實現——兼及公共藝術教育[J].創作與評論,2016(16).

[7]王一川.培育高素養公民賴以成長的藝術環境[J].藝術教育,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