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信貸擴張與銀行體系穩定性論文
時間:2022-11-16 06:09:00
導語:論信貸擴張與銀行體系穩定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輪金融危機的根源是美國過度擴張風險信貸,導致風險從銀行業向整個金融業乃至全球蔓延。信貸過度擴張增加了銀行不良貸款的比例,使得銀行體系的穩定性受到威脅。分析信貸過度擴張對銀行體系穩定性的傳導機制,并運用CMAXt指標對中國銀行體系的穩定性進行實證研究,得出信貸過度擴張影響銀行體系穩定性的結論,并提出合理控制信貸規模、防范銀行體系風險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信貸擴張;銀行穩定;傳導機制
一、引言
2007年4月,美國最大次級貸款機構之一的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標志著次貸危機正式爆發。繼而,次貸風險向各方傳遞,導致以次貸作為基礎資產的金融產品大幅貶值。次貸危機已經正式演化為牽涉金融多個領域和全球多個地區和國家、帶來持續巨額損失的金融危機。
美國嚴重超前的信貸消費、風險信貸過度膨脹是美國“次貸危機”產生的直接原因。貸款機構為了短期利益將次級抵押貸款貸給那些信用等級較差或償還能力較弱的房主。以次級貸款為基礎資產而形成的衍生產品及其多級結構化產品,如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ortgage-backedsecurities,簡稱MBS)、債務抵押支持證券(collateraldebtobligations,簡稱CDO)則導致風險進一步擴大。2009年,中國政府4萬億刺激計劃導致第一季度的信貸投放量持續激增,已經快接近今年全年信貸投放量預期目標5萬億元的上限。在積極政策推動下,銀行繼續加大了對基礎設施等政府投資項目的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
一方面,信貸過度擴張導致銀行體系中產生不良貸款的概率增加,增加了違約率;另一方面,在銀行信貸擴張受到央行存款準備金率的硬性約束下,則會影響對資本充足率的保證,銀行體系的穩定性同樣受到威脅。本文擬從以上角度分析信貸過度擴張對銀行體系穩定性的傳導機制,并從信貸規模的角度運用CMAXt指標對中國銀行體系的穩定性進行實證研究,得出信貸過度擴張影響銀行體系穩定性的結論,并提出合理控制信貸規模、防范銀行體系風險的政策建議。
二、信貸擴張對銀行穩定的傳導機制
(一)文獻綜述
本文采用卡爾一約翰·林捷瑞恩等對銀行穩定的定義,他們認為,穩定的銀行體系是指在整個銀行體系中大多數銀行(那些占整個體系的資產和負債比例最大的銀行)有償付能力,而且可能繼續具有這種能力。CAMPL框架評價銀行體系穩定性的五個指標:資本充足率(CapitalAdequacy)、資產質量(AssetQuality)、管理的穩健性(Management)、收益狀況(Earnings)和流動性狀況(Liquidity)。Conzalez-Hermosillo(1999)實證研究表明,只有同時考慮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和資本充足率,金融穩定評價體系的評估才有統計意義上的依據。
Allen&Gale(1998)提出了基于信貸擴張的資產價格泡沫模型,認為當投資者利用借來的資金進行投資且只負有限責任時,投資者表現出對風險資產的偏好并采取風險轉移行為,對風險資產的過度投資不斷地推高資產的價格,從而導致泡沫的形成,資產價格的崩潰將引發大面積的違約,并進一步演變成金融危機。Mckinnon&Pill(1998)強調當非銀行部門出現盲目樂觀時,會出現信貸膨脹導致宏觀經濟過熱,從而導致銀行系統的不穩定。Eichengreen&Arteka(2000)實證研究發現,信用增長率每增加1個百分點,此后一年中出現銀行危機的概率大約增加0.056個百分點。段軍山(2008)認為,銀行危機的程度取決于抵押貸款規模、抵押品價值與信貸額度的比重以及銀行投入資產市場信貸占其總信貸規模的比重。
(二)信貸過度擴張對銀行體系穩定影響的傳導機制
美國“次貸”危機是由于房地產市場價格上漲、利率下降引起了對房地產信貸的過度需求,貸款機構的短視行為及衍生產品的高杠桿效應引發風險的層層累積,從而增加了銀行體系的風險暴露。本文認為信貸的過度擴張主要從兩方面對銀行體系產生影響:
1.增加不良貸款率。從短期看,伴隨著資本的大量流入和可貸資金的迅猛增加,銀行面臨著迅速增大的信貸業務量,信貸擴張在短期內可以降低銀行的不良資產率。然而,大多數銀行的風險控制水平有限,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信貸決策程序混亂、風險評價和控制能力等問題。從長期看,中國的大部分商業銀行信用由國家或各級政府信用支撐,所以更具有強大的積聚和推延風險的效應。信貸擴張會引起產能過剩行業產品價格下降,效益下滑,從而導致銀行的不良貸款上升。其次,信貸資金大量流入房地產和有價證券等具有高回報率的部門使得資產價格迅速膨脹。而房地產、股票價格膨脹又使得利用這些資產進行的抵押貸款進一步膨脹。如此循環下去,泡沫加速放大。當泡沫破裂時,巨額的不良貸款便相應生成,銀行危機難以避免。第三,信貸規模的擴張使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比例更加不平衡,企業融資方式單調,過分依賴銀行貸款,風險加劇向銀行集中。
2.影響資本充足率。作為信貸市場的供給方,銀行接受資本監管和存款準備金管理。雖然有新巴塞爾協議和《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的規定,但是對中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資本/(信用風險加權資產+12.5*市場風險資本要求+12.5*操作風險資本要求))達到8%的約束并不強。在經濟增長時期,由于不存在破產風險,出于利潤最大化的考慮,國有體制主導下的商業銀行無須考慮貸款風險和資本多寡,而增加貸款投放。在存款準備金制度的硬性約束下,銀行通常會軟化資本監管的約束,因此資本充足率就達不到標準。這也會影響當經濟衰退時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
三、中國銀行體系的穩定性
(一)銀行體系穩定性的定性分析
在中國,銀行體系至今沒有出現系統性的危機,即便是在東南亞金融危機過程中仍能安然無恙,不少人認為,中國的銀行體系有國家信用做堅強后盾,因而具有對風險的免疫功能。1999—2000年,四家資產管理公司相繼成立,剝離四大國有銀行1.4萬億不良資產。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由資產管理公司接管后,銀行的不良貸款占比迅速降低。2008年第四季度商業銀行次級類不良貸款比例、可疑類不良貸款比例、損失類不良貸款比例分別是1.15%、1.06%、0.25%(中國銀監會網站)。據銀監會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今年2月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繼續保持雙降。不良貸款余額15334億元,比年初減少175億元;不良貸款率為4.5%,比年初下降0.42個百分點。其中,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5535億元,比年初下降68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2%,比年初下降0.24個百分點。截至2008年6月份末,中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達標(新巴塞爾協議規定資本充足率的標準是8%)的銀行已有175家;達標銀行資產占商業銀行總資產的84.2%(中國銀監會網站)。從不良貸款率和資本充足率兩個指標看,中國銀行業的穩定性越來越好,但是,我們也不可忽視銀行業面臨的潛在風險:中美利差擴大、人民幣升值帶來的“熱錢”,政府經濟刺激計劃導致的信貸激增,金融危機的波及和深遠影響等等。
(二)從信貸規模角度測度中國銀行體系的穩定性
1.數據與定量指標說明。本文使用1978—2008年金融機構貸款金額(單位:億元)作為對信貸規模的考察(中國經濟統計數據庫)。銀行體系的穩定性的定量指標采用CMAXt指數。CMAXt指數編制的基本思想是根據當期指標值與過去十年來該指標的最大值求比以反映該指標的變化程度。具體表達式為:CMAXt(x0/Xmax)。這里引入一個偏離度指標:T1=平均值±1個標準差。如果某一年的原始數據在依據T1指標計算出來的正常區間范圍之內,則初步認為該年是穩定的。
2.實證結果及分析。根據以上數據和計算方法,CMAXt的平均值=1.18,標準差=0.06,TI=1.24和1.12。信貸規模的CMAXt指數在1993—1995年、1998—2000年、2004—2005年偏離了正常區間范圍,可以初步認為,在這些年份中國的銀行體系是不穩定的。
1993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達到30%以上,這是一輪由政府主導的投資過熱,可以倒推銀行信貸膨脹。這輪投資熱潮不僅在當時引發了通貨膨脹,而且在幾年內形成了新增生產力,部分產業出現了產能過剩,導致之前的貸款成為“呆賬”、“壞賬”,銀行體系內的不良貸款增加。亞洲金融危機之后,銀行出于風險的考慮“惜貸”。2001年之后信貸開始新一輪擴張,增長的動力來自于政府,并在2003年接近偏離度指標的上限。政府為了控制流動性,在2004年實行緊縮的信貸政策。而信用緊縮則意味著不良貸款已經形成,并且所形成的資產泡沫有破滅的危險。
四、政策建議
1.合理控制信貸規模,調整信貸結構。信貸的過度膨脹和收縮都會對銀行體系的穩定性產生威脅。由于中國政府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而使銀行業在2009年第一季度放貸4.58億元。這些資金不均勻的流向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可能導致某些行業局部的流動性過剩,資產價格上升甚至暴漲。要控制對房地產以及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規模,合理控制中長期貸款的比例。新巴塞爾協議實施后,對資本充足率監管將導致會降低銀行信貸風險偏好,一個直接的結果就是信用緊縮。而在中國主要反映在銀行的貸款行為的調整和選擇上,即對中小企業貸款明顯減少。而中小企業恰恰是資金最迫切的需求者,尤其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銀行普遍“惜貸”,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受到很大的威脅。
2.增強銀行體系風險控制能力。增強銀行體系自身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是從根本上解決銀行體系不穩定問題的關鍵。只有從銀行體系自身出發,整合其內控機制,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和避免外資過度流入對中國銀行體系產生的沖擊性影響。首先,必須增強銀行體系自身管理水平,降低銀行經營風險(包括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市場風險)。從銀行體系自身出發,改革銀行治理的制度,強化銀行約束。其次,健全風險識別、評估、監測和防范控制機制,對風險的管理將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結合。最后,加強銀行業風險的預警機制。在沖擊形成以后,增強銀行降低風險沖擊和緩釋不利影響的能力。
- 上一篇:高校學生社團文化德育功能研究論文
- 下一篇:歷史教學中德育滲透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