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行手機支付發展措施
時間:2022-09-03 05:26:27
導語:商行手機支付發展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手機近場支付基本概念
手機支付,是指交易雙方為了某種貨物或者服務,使用手機完成資金結算的過程。手機支付業務是一項跨行業的服務,是電子貨幣與移動通信業務相結合的產物。手機支付業務不僅可以豐富銀行服務內涵,使人們隨時隨地享受銀行服務,同時還是電信運營商提高ARPU值的一種增值業務。手機支付存在著多種形式,按照基于支付價值的大小可將支付類型劃分為小額支付和大額支付;按照地理位置可劃分為遠程支付和近場支付。本文所闡述內容為手機近場支付。手機近場支付是利用近距離通信技術實現手機與消費POS的非接觸式信息交互,以完成交易雙方貨幣支付過程的新型支付方式。手機近場支付是電子支付的工具之一,是繼銀行磁條卡、IC卡的一種全新支付工具。目前,手機近場支付的近距離通信技術有兩個頻段:13.56MHz和2.4GHz。兩個頻段的技術要求不同,產品形態也不一樣。我國最為普遍的應用為13.56MHz的智能IC卡,其應用范圍包括金融銀行卡、公交卡、各類會員卡及優惠卡等;2.4GHz技術由于無線信號的發送需要持續供電,而主要在移動通信領域,其產品形態為中國移動的手機錢包RFsim卡。
二、手機近場支付的產品形態分析
目前,我國手機近場支付標準還沒有明確,因此,各銀行聯合企業紛紛推出試點產品,根據產品采用技術和外在形式主要分為兩個大類、四種形式。第一是基于非接射頻頻率13.56MHz的外置卡、SIMpass卡和NFC手機三種形式;第二是基于非接射頻頻率2.4GHz的RFID-SIM卡。除了這兩大類主流形態外,還有通過二維碼識別、條碼識別等非接觸支付方式,但由于其缺乏客戶身份有效識別及安全控制手段,無法得到金融行業的支持,而僅能用于個別行業的應用。
1、外置卡。外置卡產品是通過將具備金融功能的IC卡芯片置入小型銀行卡中,通過非接方式實現近場客戶信息識別、傳輸與交易確認的金融載體,一般通過粘貼或掛墜的形式實現與手機的一體。這種產品不是真正意義的手機支付產品,它可以看作是異型金融IC卡。該形態的典型產品是中國移動與浦發銀行聯合開發的“中國移動浦發銀行借貸合一聯名卡”。該卡由手機貼片(掛墜卡)與一張標準金融磁條卡組成,其手機貼片卡部分是通過粘合或掛墜的方式與手機結合,并通過后臺系統控制實現手機號碼與銀行卡號的軟綁定。該產品形態的優勢體現在:產品使用門檻低,市場接受度高,用戶不需更換手機號碼,不需更換手機或SIM卡;產品成本低,市場拓展速度快,銀行可直接通過贈送方式快速拓展獲取客戶。該產品形態的劣勢體現在卡片與手機沒有信息交互通道,只能以預制卡的形式面向用戶,這就給后期各類應用的加載帶來較大困難,用戶必須前往銀行柜面或企業窗口進行優化升級。
2、SIMpass卡。SIMpass卡是一種可加載金融功能的SIM卡,支持接觸與非接觸兩個工作接口,接觸界面實現SIM卡功能,非接觸界面實現支付功能。該產品的典型代表是工商銀行于2010年與深圳聯通推出的“手機支付信用卡”。該卡將符合PBOC2.0標準的貸記賬戶加載于非接觸界面上,并保持原有運營商SIM卡功能,從而實現手機金融支付功能。該產品初期不具備金融信息與手機的交互功能,但隨著技術的發展,目前SIMpass卡這種產品形態已經具備空中開卡和空中圈存的功能。該產品形態的優勢體現在:可利用手機網絡實現信息交互,有利于行業多應用的加載,為跨行業整合提供有利武器;與手機SIM卡形式合為一體,為移動運營商提供金融增值服務,提高運營商客戶粘性,有利于得到運營商的大力支持。該產品形態的劣勢主要有產品工藝要求高,產能較低,產品損壞率高等。
3、NFC手機。NFC手機是將具備NFC功能的模塊內置于手機中,通過手機電池供電,實現近距離非接信息傳輸的產品形態。該形態存在三種方式:NFC全手機、NFC-SWP和NFC-SD,他們之間的區別就在于可承載金融應用的安全芯片的位置。目前,我國銀聯公司于2011年與建設銀行合作推出一款SD卡近場支付手機產品,就是NFC-SD的應用,這一方案是將安全芯片內置于SD卡中,并通過定制專屬手機實現交易信息的傳遞。NFC-SWP形式國內還沒有產品,主要在歐洲、日本和韓國應用較為廣泛。NFC全手機模式僅有Google和花旗銀行在進行嘗試。NFC手機的優勢體現在:手機支付的終極產品形態,實現手機與支付的無縫整合,既可以通過手機實現近場支付,也可以通過手機完成遠程支付。該產品的劣勢體現在:客戶需更換手機,使用門檻很高;涉及產業鏈較長,整合難度較大,需要資源大規模投入研發和產品生產環節。
4、RFID-SIM卡。RFID-SIM卡是雙界面智能卡技術向手機領域滲透的產品,實質上是一種新的手機SIM卡。RFID-SIM卡同樣具備接觸界面和非接觸界面,其功能與SIM-pass卡一致,但采用的是2.4GHz的射頻技術。該產品最大特點就是與傳統手機SIM卡大小一樣,但可以通過空中下載等技術實現金融應用密鑰傳輸,可隨時加載行業應用。電信運營商是該產品的主導者,特別是中國移動。該產品形態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成本低,產業鏈簡單,易形成產業規模。但是從產品外在形式來看,這是一張手機SIM卡,其主導權完全在運營商手上,對于銀行來說,失去了直接接觸客戶的機會,這不一定對銀行有力,因此,該產品形態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行業監管政策和國家標準的確定。
三、手機近場支付的產品功能分析
手機近場支付集成銀行卡、公交卡和電子鑰匙等功能,而且通過智能IC卡的復合應用功能,可以加載各種行業應用,產品功能覆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據目前市場上的手機支付產品,本文總結其功能有兩大方面:支付功能和行業應用。各功能具體應用和優劣勢分析見表1。
四、我國銀行業產品策略定性分析
手機近場支付業務的核心價值在于實現流通領域的快捷支付,這既體現了傳統銀行卡業務的功能,又展現了一種新型支付載體的特征。正是由于這種新型載體的出現,為銀行業跨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機會。通過對手機近場支付產品形態和功能的分析,并結合銀行業個人金融市場發展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提煉出基于收單業務規模、銀行渠道規模和用戶結構規模的手機近場支付業務產品策略。
第一、收單業務結構和規模。手機近場支付是傳統銀行卡業務的延伸,其最大的市場吸引力為快捷,方便。其產品策略與銀行收單業務的發展規模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各商業銀行的收單業務模式、收單POS數量多少、收單手續費高低、商戶類型等,都決定著手機近場支付的產品策略。首先,從收單業務模式來看,商業銀行有兩類:直聯模式和間聯模式。兩者的區別在于:第一、審批效率不同,直聯模式商戶是否入網的審批權在銀聯,批改效率較低,間接模式的審批權在商行,審批效率較高;第二、手續費高低,直聯模式的費率執行統一標準,市場競爭力較弱,但間聯模式,商業銀行可靈活設定,更具市場競爭力;第三、間聯模式能使商業銀行獲得收單行全部收益,從而能較大幅度地增加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第四、間聯模式和直聯模式,商業銀行投入的資源規模不同,間聯模式需有收單業務團隊,直聯模式則無需團隊建設。手機近場支付的發展需要對現有的POS環境進行改造,我國現有POS受理環境以支持磁條卡為主,非接POS的改造還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商業銀行在選擇手機近場支付產品策略時,必須考慮自身收單業務的模式。如果以直聯模式為主,應選擇便于與銀聯系統對接的產品形態以及更集中于支付上的產品功能。如果以間聯模式為主,產品形態可根據自身需要進行考慮,并可加載支付功能和行業應用。其次,從收單POS數量或POS市場占有率來看,數量大、占有率高的,行業覆蓋適合快速消費的,在改變非接市場的同時,大力推廣SIMpass和NFC手機模式,這樣的受理市場具備較大的吸引力,用戶更愿意付出更高成本;POS數量小、市場占有率低的,行業覆蓋沒有明顯特征的,大力推廣外置卡,這樣用戶付出成本低,通過簡單整合借助銀聯收單環境進行共享。
第二、渠道結構和規模。渠道規模是商業銀行發展個人金融市場業務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渠道規模不僅體現在渠道數量上,渠道形式多樣化也是規模化的重要體現。目前,商業銀行的主要渠道類型有:營業網點、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以及自助設備。衡量各商業銀行渠道數量的指標有:分支行數量、全國覆蓋范圍、網上銀行客戶使用量、手機銀行客戶使用量,電話銀行使用量、自助設備使用量等。綜合考慮渠道數量和渠道類型,渠道規模大的可采取SIMpass或外置卡產品形態以及強化支付功能,這樣便于客戶受理和后續服務;渠道規模小的,可采取NFC手機或RFID-SIM產品形態,并通過豐富產品功能來彌補渠道不足,方便客戶服務,同時也可以借助運營商的強大渠道規模效應。
第三、用戶結構和規模。由于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的特殊性,我國商業銀行有不同的用戶結構和規模,衡量商業銀行用戶結構和規模的因素主要有年發卡量、存量客戶數、年新增客戶量、高端客戶比例以及客戶占比等。結合手機近場支付的產品特性,商業銀行存量客戶大,高端客戶比例較高的考慮采用NFC產品形態,并通過企業實現手機近場支付從基本支付功能到行業應用功能的實現;商業銀行存量客戶少,高端客戶比例低,考慮采用外置卡或RFID-SIM卡的產品形態,并重點實現支付功能的電子現金或借記功能,以滿足客戶日常需要,并通過簡化產品功能,實現客戶快速獲取。
五、結束語
隨著銀行業競爭的逐漸激烈以及我國監管政策的調整,商業銀行改革的步伐日趨加快,特別是我國利率市場化的壓力越來越大。各類商業銀行都制定了轉型戰略,而轉型的方向均是重點發展個人金融市場業務,以便獲得更大的客戶規模和中間業務收入,而手機近場支付業務以其獨有的產品特性成為商業銀行戰略轉型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國商業銀行制定手機近場支付的產品策略,要根據自身資源優勢和戰略目標,選擇合適的產品形態和實現功能。由于手機近場支付業務才剛起步,缺乏一些發展數據的分析,本文僅能從定性角度淺析手機近場支付業務的產品策略。但商業銀行應吸取在網上支付業務領域被第三方支付公司搶占大量市場份額的教訓,充分利用銀行的信用中介地位,在手機支付業務領域加大發展力度,擴大支付商戶,豐富支付應用,拓展支付市場。各商業銀行也應積極主動地和運營商合作,借助其渠道和客戶資源優勢,主導以銀行賬戶作為支付結算賬戶的手機支付模式。
- 上一篇:鄉村網銀發展難點及措施
- 下一篇:國內商行供應鏈融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