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政策與商行流動性的關系透析論文
時間:2022-01-14 04:29:00
導語:降息政策與商行流動性的關系透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08年下半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一場全球性金融危機。我國經濟也受到一定沖擊,為了改變不利的經濟與金融形勢,2008年中國人民銀行采取了多次降息的策略,這一系列的降息政策對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金融危機降息商業銀行流動性
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各國央行為救市紛紛降息,中國人民銀行也于2008年采取多次降息政策。央行降息會對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產生怎樣的影響,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央行降息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的積極影響
(一)存款準備金率下調釋放商業銀行流動性
降息使商業銀行在央行的超額準備金下降,商業銀行得以補充大量流動性,緩解了金融危機所造成的流動性緊張的情況,同時可貸資金增加,也能有效緩解企業融資的瓶頸。央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大型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累計降幅達到3個百分點,從17.5%下降到14.5%,而中小型金融機構準備金率累計下調4個百分點,從17.5%下調到13.5%。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下調1個百分點和中小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下調2個百分點,可以為銀行系統補充流動性6600億元,總共可以為銀行系統補充流動性至少16000億元,從而大大緩解流動性緊縮的壓力,降低了商業銀行發生流動性風險的幾率。
(二)儲蓄增長剛性與資金成本降低保障流動性供給
我國國民儲蓄率一直偏高,長期以來我國儲蓄呈剛性增長態勢。金融危機后,國民消費和投資需求下降,使得國民儲蓄得以增長,我國商業銀行因為儲蓄的穩步增長,使得流動性能夠得到補充。同時,經過2008年五次密集大幅度的降息之后,商業銀行使用資金的成本降低,而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由此釋放的資金可以流向具有高回報的債券或者貸款,使銀行資產多樣化,盈利機會增加,同時銀行間拆借利率也會降低,降低了銀行籌措短期資金的成本,這對于商業銀行靈活管理流動性,防止發生流動性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央行降息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的不利影響
(一)通貨緊縮效應
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可貸項目和貸款規模都很有限,增加盈利的預期并不高,并由此升高了不良信貸資產的預期。而且經濟中的風險有可能向金融領域轉移,導致金融風險增加。在高風險環境下,銀行出于對資產質量和流動性的考慮,貸款會變得謹慎,保有較高的超額準備金。根據貨幣供應理論的基本模型,商業銀行增加持有一定量的超額準備金,用于創造信用貨幣的準備金數量相對減少,因此導致整個銀行系統創造存款的能力降低,貨幣乘數減小,貨幣供應下降,加劇通貨緊縮。
(二)增加了流動性管理難度且不良資產可能上升
在國內國際需求普遍降低的情況下,我國經濟增速減緩,而央行的連續大幅降息,使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快速增加,在慎貸甚至惜貸情況下,流動性在銀行體系內積聚,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政府的積極財政政策提升了投資者的信心,但是資金投入后產生效益尚需時日,銀行資產質量承受的壓力將加大,政府主導的大規模投資也可能成為未來不良資產的源泉,再考慮市場不確定性,以及世界經濟大環境,這對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控制提出了嚴峻挑戰。
(三)“流動性陷阱”風險
隨著大幅連續降息政策的執行,我國正面臨陷入“流動性陷阱”的風險。當利息率下降到低于正常水平時,人們對貨幣的需求(流動偏好)增加,當利息率降低到一定限度時,人們都預期利息率已無法再低時,作為財富持有的貨幣需求變成完全有彈性,即人們愿意無限持有貨幣現金,而不愿從事消費和投資。由于短期內的連續大幅降息,我國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得到大幅補充,金融領域的流動性趨于寬裕,但實體經濟領域流動性卻不容樂觀。由于前期緊縮政策而導致的融資成本過高、通脹壓力而導致的生產成本過高以及受制于需求下滑而導致的銷售收益減少,企業再生產再投資困難重重,信貸意愿銳減;而商業銀行在面對加大的信貸風險時也傾向于采取惜貸的措施。這直接導致了銀行貨幣信用創造動能的下降,最終表現在貨幣供應量的增速急速下滑,并且致使我國可能陷入“流動性陷阱”。
(四)可能出現突發流動性逆轉
這場金融危機說明在流動性過剩背景下,市場流動性可能因為突發事件發生轉變。我國商業銀行要充分認識到,在流動性充足的背景下仍然有可能發生突然的信貸緊縮和流動性不足,因此,商業銀行要提高自身流動性管理水平,加強對宏觀經濟金融環境的分析和研究,增強抵御突發流動性逆轉的能力。
- 上一篇:市委秘書長先進勞模事跡匯報材料
- 下一篇:企業應對反傾銷危機的策略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