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人民幣國際化給予我國商業銀行的國際化機遇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27 04:04:00

導語:探究人民幣國際化給予我國商業銀行的國際化機遇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人民幣國際化給予我國商業銀行的國際化機遇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人民幣國際化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帶來了諸多新機遇,不僅有利于商業銀行增加經營收益,而且可促進經營效率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但是,人民幣國際化也給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在金融創新、風險控制、國際化經營、組織制度完善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人民幣國際化趨勢,我國商業銀行應進行制度和戰略調整,協調推進國際化經營,加快金融創新步伐,更好地應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商業銀行;機遇與挑戰

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已經開始,特別是2009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試點的成功啟動,標志著人民幣國際化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而商業銀行作為金融市場的主體,經營貨幣的主體和貨幣流通的中介,人民幣國際化必將對其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本文將從機遇和挑戰兩個角度分析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議。

一、人民幣國際化給我國商業銀行帶來的機遇

人民幣國際化為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增加利差收益

人民幣國際化后,從單個商業銀行的角度看,可在國際市場上以較低的成本吸收人民幣存款(如向非居民吸收活期存款),然后以較高的利率(收益率)發放人民幣國際貸款或投資,從而獲得較大的利差收入。從境外我國商業銀行體系來看(前提是我國商業銀行已實行國際化經營),在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機制作用下,初始的人民幣存款,通過銀行體系的信用創造,會產生多倍的人民幣派生存款,這些人民幣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都成了我國商業銀行的直接負債和資金來源,以此為基礎進行的人民幣派生貸款,又會產生多于原始存貸款利差收益數倍的派生利差收益。而且,在人民幣境外市場,由于不存在法定準備金的限制,商業銀行的存款創造能力可能會更強,由此產生的派生貸款和派生利差收益可能會更多。

(二)增強銀行境外貸款能力

人民幣國際化后,我國商業銀行可用人民幣發放境外貸款,而相對于外國銀行來說,我國商業銀行人民幣融資的成本會更低,效率會更高,也更加容易。這必將大大增強其發放境外投資貿易貸款的能力。

另外,我國銀行在境外人民幣貸款上還可獲得安全保障上的比較優勢。由于中國人民銀行作為最后貸款人,可以為我國銀行的境外人民幣貸款提供強大的人民幣資金支持。同時也只有我國銀行能夠進入由中國政府提供的人民幣金融安全網,如進入貼現窗口等。這也會大大提高我國銀行的人民幣國際貸款能力。

(三)增加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

人民幣國際化有利于增加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首先從經紀業務看,人民幣國際化后,由于我國商業銀行在承銷境外主體發行的人民幣證券時,比國外金融機構更具有效率和成本優勢。因此,境外企業或政府在國際或我國國內金融市場發行人民幣證券的融資活動,就給我國商業銀行擴展經紀業務提供了新的機遇。同時,我國商業銀行也可為境內企業或政府機構在國際金融市場的人民幣計價融資提供經紀業務。我國商業銀行的這些人民幣計價融資的經紀業務,必將大大增加中間業務收入。

其次,我國商業銀行還可以通過人民幣國際結算、人民幣國際銀行卡和人民幣基金托管等業務獲取大量的中間業務收入。另外,在進行人民幣國際結算業務時,人民幣資金留存在結算賬戶,由此產生的資金運用收益成為一大收入來源。

(四)降低匯率風險

1.資金清算風險

在資金清算過程中,銀行解付的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通常都是墊付款。若這些匯票都是以外幣計價結算,則銀行墊付的外匯資金就可能面臨利率和匯率波動的風險。但是,若這些匯票是以人民幣計價結算,則基本上可消除匯率波動的風險(但存在一定的利率風險)。

2.資本充足率變動風險

如果我國商業銀行大量的海外業務是以外國貨幣(如美元、歐元、日元)計價,在人民幣升值時,盡管對自有資本的沖擊較小,但收益和資產規模會縮小;在人民幣貶值的情況下,以外幣計價的資產的人民幣換算額增加,作為分母的資產部分將會增加,從而使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下降,迫使中國的銀行減少貸款以達到國際清算銀行8%的最低資本充足率(資本除以風險資產)要求,這可能會引起極端的信用收縮(即金融危機狀態)。如果海外業務主要是以人民幣計價的,就不用擔心匯率變動對資本比率的沖擊,對中國銀行的這種約束將可以避免,而外匯使用比率的下降,則可緩解外匯資金的風險,這樣,可以比過去更加專心于經營和市場銷售。實際上,美國的銀行大部分資產負債表上的項目是以美元計價的,因此他們無需考慮國際清算銀行的最低資本充足率中分子和分母在計價貨幣方面不匹配的情況,從而也就可以較少關注匯率的波動。

(五)促進銀行的國際化

首先,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必然會有大量的人民幣逐步流入境外市場。這樣必須在境外有一個能夠吸收人民幣存款、辦理人民幣貸款和結算的中心,才能保證境外主體穩定持有人民幣及人民幣資產。而能夠履行這一職責的最佳選擇是銀行。因此,人民幣境外存放、流通與轉讓需求促進了我國銀行的國際化。

其次,人民幣國際化后,必然會出現大量的人民幣資本的跨國流動,特別是人民幣突發性的大規模流進流出,可能會對國內經濟產生巨大沖擊。為降低這種宏觀金融風險,中央銀行必然要對這種跨境流動的人民幣資金進行有效監測。而通過我國銀行的國際化,可實現人民幣輸出入大部分都在中國的銀行體系完成,有利于中央銀行對人民幣國際流動進行有效監測及風險管理。

再次,人民幣國際化后,我國企業可以用人民幣對其它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這一方面會使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資金來源充裕,投資能力大大增強;另一方面,因為人民幣的國際作用,使得人民幣匯率比其他貨幣具有更小的不確定性,運用人民幣投資能夠節省交易成本。這必將促進我國企業的跨國經營。而我國企業在跨國經營過程中,一方面會產生人民幣資金的海外需求,另一方面,會產生規避風險的人民幣產品和金融技術的需求,這就需要我國的商業銀行實施國際化經營,以配合我國企業的跨國經營。這是促進銀行國際化的需求因素;同時,跨國公司在跨國經營過程中帶來的金融業務資源非常豐富,可為銀行的國際化提供大量業務資源和機遇。這是促進銀行國際化的供給因素。

(六)促進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

首先,人民幣國際化后,境外的非居民會因為貿易、投資等活動產生對人民幣的投資和融資需求。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必須能夠提供多樣化、創新性的金融工具來滿足非居民的人民幣投融資需求。如人民幣國際化后,人民幣匯率將更多地由市場力量決定,匯率波動會更加靈活,而人民幣相對于非居民來說屬于外幣,在匯率波動的情況下,非居民需要大量的創新性人民幣產品來規避匯率風險。因此,商業銀行必須進行產品創新,才能滿足非居民的需求。非居民對人民幣創新性產品的需求必將推動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

其次,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外資銀行也可提供人民幣產品服務,由于外資銀行在金融創新產品、技術、人才方面都較我國商業銀行有優勢,他們完全有能力在原有的創新金融產品基礎上提供多樣化的創新性的人民幣產品服務,以滿足客戶需求。若我國商業銀行無法提供創新性的人民幣產品,則大量的非居民甚至我國居民的人民幣業務可能就會落入外資銀行手中。這種競爭的壓力也必將推動商業銀行的人民幣產品創新。

再次,金融創新也可為銀行帶來豐厚收益。如人民幣衍生產品業務屬于表外業務,既不影響資產、負債狀況,又能帶來手續費收入。因此,在人民幣國際化背景下,我國銀行可通過向居民和非居民提供多樣化的人民幣衍生產品而獲取大量收益。尤其是在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傳統的銀行利息收入逐漸下降的情況下,金融創新這一新的盈利途徑對銀行尤為重要。

(七)增加了商業銀行經營的靈活性

人民幣國際化后,就會在境外形成一個人民幣流通的市場。境內的商業銀行可以通過人民幣境外流通市場靈活調節人民幣資金的余缺,從而降低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給銀行經營帶來的不利影響。

若中央銀行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減少商業銀行的超額準備金,減少國內市場的貨幣供應量。超額準備金的減少可能會使商業銀行出現流動性困難。此時,商業銀行可從人民幣境外流通市場拆借人民幣資金,解決國內因緊縮政策而導致的流動性缺口。反之,若中央銀行實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國內資金充足,商業銀行超額準備金增加,市場利率下降,投資收益率下降,若此時境外市場的人民幣產品收益率較高,則銀行可將多余的人民幣資金拆出到人民幣境外市場,進行投資和貸款,獲得相對較高的收益。

二、人民幣國際化給我國商業銀行帶來的挑戰

上文分析了人民幣國際化給我國商業銀行帶來許多發展的機遇。然而,人民幣國際化也會使我國商業銀行面臨一些新的挑戰。

(一)商業銀行金融創新不足

商業銀行金融創新不足主要表現在:1.產品類型較少,定價能力不足。從金融衍生產品的類型來看,銀行交易的人民幣衍生產品主要是外匯類和利率類的衍生產品,其它類型產品相對較少。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可提供人民幣外匯遠期、掉期、債券遠期、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等衍生產品服務,而國際金融市場一些常見的金融產品仍然缺乏,如利率期貨、外匯期貨、股票指數期權、股票期權、利率期權、外匯期權和商品期貨等場內人民幣產品,以及外匯期權等場外人民幣產品。而且,我國銀行的衍生產品定價能力不高,基本是依賴外資銀行的定價體系。2.產品創新的附加值較低,創新常與市場需求脫節。由于創新的技術相對落后,高素質的創新人才不足,導致國內金融機構產品創新能力較低,創新金融產品的附加值較低,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金融產品大多由外資銀行設計。也正是由于創新技術落后,導致創新不能及時反映市場需求,往往產品與市場脫節。

(二)銀行的國際化經營不足

人民幣國際化要求我國的銀行實施國際化經營。但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分支機構數量較少。我國銀行的資產布局和銀行機構布局主要集中在國內,銀行的海外分支機構數目較少,與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日本和歐洲相比有較大差距。以目前我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中國銀行和美國花旗銀行為例,中國銀行在全球29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600多家分支機構。而美國的花旗銀行致力于與美國經濟全球拓展及美元國際化相配合,相繼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置了1300多個經營機構,形成強大的金融資產擴張網絡和全球競爭態勢。

(三)原有組織制度的調整

我國銀行原有的國際結算系統主要經營外幣結算業務,不能經營人民幣業務。人民幣國際化后需要實行人民幣的跨境結算,而原有的國際結算系統已不能適應新的業務需求,因此,需要對人民幣的國際結算業務系統進行調整和修改。同時,人民幣國際結算的結算管理、財務會計以及海外行政管理等有關制度以及相關的考核機制都要做相應的調整、補充和完善。這些調整可能會增加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

(四)競爭壓力加劇

人民幣國際化后,銀行業會存在兩種競爭壓力。一是來自于人民幣境外市場上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的競爭。盡管中資銀行在經營人民幣產品方面具有本幣經營的優勢,但是,外資銀行(如美國、日本、歐洲的一些跨國銀行)在經營境外貨幣業務方面歷史更悠久、經驗更豐富、技術更先進、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因此,我國銀行必將會與外資銀行在境外市場產生較為激烈的競爭。二是來自于境外離岸市場與在岸市場人民幣業務的競爭。人民幣境外業務的發展對國內競爭力不強的銀行將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因為在人民幣境外市場,銀行可以分享人民幣市場份額,且境外人民幣市場的運作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成本優勢,如較低稅收、較低的營運和交易成本、沒有外匯管制、較低程度的公告和保密制度等,可以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從而對在岸市場的銀行形成競爭壓力。

(五)人民幣結算規模有限

目前,美元仍然是國際市場上主要計價結算貨幣,而人民幣計價結算總體使用范圍較小,主要存在于中國邊境省份與鄰國的邊貿交易以及與港澳臺的部分交易中,而在與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的經貿往來中很少使用。其交易規模遠低于美元等主要國際貨幣。目前,人民幣正處于國際化的初級階段,人民幣還未實現完全自由兌換,還沒有建立起有效的人民幣跨境清算系統。而人民幣國際化要想達到美元、歐元的程度可能要經歷相當長時間。因此,在短期內,以致在人民幣國際化后的相當長時間內,人民幣計價結算的需求和規模都將是有限的。這樣,我國銀行也就無法產生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規模收益。但是,人民幣計價結算是商業銀行必須承擔的一項政策性業務,且沒有兌換手續費,人民幣結算渠道的開通會使銀行原有結售匯收益下降,由此可能導致銀行人民幣結算收益難以抵補結算成本上升的現象,這必將對商業銀行的盈利目標的實現產生不利影響。公務員之家

(六)來自境外的制度及信用風險

人民幣國際化要求商業銀行能夠經營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而銀行人民幣跨境業務的開展又需要境內行能夠擴大境外參加行的范圍。我國的商業銀行在拓展境外行時,往往會遇到對方國家(地區)在貿易結算法律和制度上的障礙,甚至一些政治、文化阻礙,如俄羅斯、臺灣及中亞一些國家,對人民幣的認可度不高,以致于我國商業銀行在與當地的金融監管機構溝通和協商有關人民幣國際結算相關問題時,需要花很大的成本。而一旦我國商業銀行與境外行間的授信關系建立,將要承擔更多的關聯責任和信用違約風險。而如何控制我國商業銀行境外行的信用風險,就成為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又一個新的挑戰。

三、結論和建議

上述分析表明,人民幣國際化給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機遇,必將促進我國商業銀行效率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但是,人民幣國際化也給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了許多新的挑戰。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應加快制度和戰略的調整,以應對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首先應該積極推動銀行的國際化經營。以香港、新加坡、東京、紐約、倫敦、法蘭克福等國際金融中心為據點,設立分支機構,形成覆蓋亞洲、美洲、歐洲的全球銀行業務和資金網絡。

其次,鼓勵和支持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在適度監管原則下,充分釋放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的活力。鼓勵商業銀行建立健全銀行自身的金融產品創新機制,在借鑒國外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創新基礎上,大力培養和引進金融創新人才,根據市場需求進行人民幣金融產品的自主創新和開發。

再次,疏通人民幣回流渠道,拓寬境外人民幣使用領域。通過清算體系建設,保證銀行體系的人民幣回流通暢。同時,適當放寬境外回流的人民幣的使用領域,如允許回流人民幣支付來自我國的進口、投資國內的人民幣資產,或對我國進行直接投資等。以增強人民幣在國際交易中的吸引力。

最后,加強政府間的合作。通過我國政府與其它國家(地區)政府間的合作,爭取讓對方政府愿意積極支持人民幣在雙邊經濟交往中的計價結算,有效降低本幣結算過程中的制度和信用風險。

參考文獻:

1.艾林.弗蘭克.美國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的非對稱性優勢[J].國外理論動態,2004,4.

2.國家外匯管理局經常項目管理司.貨幣跨境流通及邊境貿易外匯管理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

3.姜波克.國際金融新編(第三版)[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4.連平等.人民幣國際結算的重大意義與現實挑戰[N].第一財經日報,2009,2.

5.張光平.人民幣產品創新[M].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

6.李東榮.人民幣跨境計價結算:問題與思路[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

7.HelmutMayer.TheEurocurrencyMarketandtheAutonomyofU.S.MonetaryPolicy[J].ColumbiaJournalofWorldBusiness,1979.

8.周林、溫小鄭.貨幣國際化[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