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農產品銷售渠道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8 05:01:00

導語:名牌農產品銷售渠道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名牌農產品銷售渠道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農產品市場推廣是農產品品牌創建成功的關鍵環節,銷售渠道是農產品市場成功推廣的重要基礎。培育市場銷售主體,創新銷售渠道的拓展方式,改善農產品流通設施和市場環境,是加強名牌農產品銷售渠道建設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名牌農產品渠道建設

品牌的知名度要銷售規模來體現,而銷售規模要靠銷售渠道的運作才能實現。搞好農產品銷售渠道建設,加強對銷售渠道的開辟和管理,形成一個通暢的、高效的銷售網絡,消除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分離,為消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消費平臺,是農產品推廣的重要工作,也是農產品品牌創建成功的關鍵環節之一。

培育市場銷售主體

培養優質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經紀人。為了解決農產品生產的分散性、地區性、季節性和農產品消費集中性、全國性、常年性的矛盾,建立優質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或批發市場優質農產品專營區來集中銷售優質農產品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我國農村流通形式已由過去以國合商業為主的舊格局,迅速轉變為以農民參與流通為主的新格局,有越來越多的農民肩負著廣大農民的期望走上流通舞臺,在市場農業發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要注重對市場經營者的資格審定,培養優質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經紀人,并進行后續培訓指導。

扶持農業產業化的銷售龍頭。在農業創名牌的過程中,依托各地名牌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各類區域性農產品銷售公司,通過契約關系或買賣關系與基地和農戶組成農業產業化組織,將銷售公司培育成農業產業化的銷售龍頭。銷售公司先從農戶手中收購產品,然后外銷,有效緩解“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為此,探索新的產業化組織模式,如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或“公司+大戶+農戶”等模式,公司和農戶之間也可以通過專用性資產投資,相互參股經營,成本預付或收益預付等方式提高雙方毀約的成本。政府應完善經濟法規,加強對參與主體的法制教育,提高其履約的自覺性,并通過政策傾斜扶植一批有影響力的銷售公司,使其成為農業產業化的銷售龍頭,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

引導農民組建銷售合作組織。農產品流通問題是農民合作起來首要解決的問題,從實踐看,解決農產品“賣難”是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應運而生最直接的動力,農產品流通也是農民合作最基本的環節。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從根本上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充實了農產品流通市場主體組織,在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建立起了橋梁和紐帶,成為深化結構調整的最根本環節。購銷合作組織為農民銷售農產品時,一般不采取買斷再銷售的方式,而是主要采取委托銷售的方式。所需費用,通過提取傭金和手續費解決。購銷合作組織和農民之間是利益均沾和風險共擔的關系,委托綜合性或區域性的社區合作組織(如流通聯合體、販運合作社、專業協會等),既有利于解決“小農戶”和“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又有利于減小風險。購銷組織也能夠把分散的農產品集中起來,為農產品的再加工、實現增值提供可能,為產業化發展打下基礎。

調動銷售大戶的積極性。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農村涌現了許多靠販運和銷售農產品發家致富的銷售大戶。他們把農產品收購集中,然后源源銷往各地,或聯系外地客商前來農產品生產地直接收購。他們是我國農產品流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銷售大戶不僅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而且能繁榮當地經濟。但是由農戶轉化而來的個體銷售大戶,在市場信息瞬息萬變的今天,很難對市場信息進行有效的搜集、分析、處理作好市場預測,還會遇到如天氣、運輸、行情等諸多困難,風險較高,而且對市場經濟知識缺乏較深了解,銷售能力有限。為此,政府要完善信息體系,對大戶進行必要的信息指導,引導大戶進行商業投保以規避風險,采取聘請專家指導,舉辦培訓班,定期召開經驗交流會等辦法提高銷售大戶的銷售能力。

各級農村經濟組織,要把培育農民流通隊伍作為實現農民增收的關鍵措施來抓,要充分認識農民營銷大戶和經紀人在市場農業中的地位和作用,為其正名,賦予其恰當的政治地位和榮譽;要為農民流通隊伍營造公平的競爭氛圍,取消一切不合理的規定,使他們可以同樣的條件獲得銀行貸款、注冊商標、土地使用權、企業冠名權等;引導農民營銷大戶和經紀人走聯合、合作之路。

創新銷售渠道的拓展方式

創新銷售渠道的拓展方式

通過區域開拓銷售渠道。在某個區域市場上尋找具有一定的渠道網絡規模和對網絡的控制管理能力,具有一定資信、實力,而且理解銷售策略,愿意合作的中間商作為公司的銷售商。在簽訂協議的基礎上,委托商銷售各種或某些農產品,將農產品推進商已有的農產品流通渠道網絡。依靠商能夠較快地開辟市場,形成銷售規模。但在產品沒有知名度的情況下,商很難全心全意地做市場。所以企業應配合某個區域市場渠道開拓,搞好宣傳促銷工作,擴大產品在該市場的知名度,增進消費者對該品牌農產品優良品質和特色的了解。

主動出擊,加強區域滲透。農產品多為人們日常生活所必需,市場需求大,而城市的居民相對較為集中,對農產品市場的開辟較為有利。農業企業可以選擇一些居民小區,通過組建超市專柜、集市專區、直銷點、專賣店,集中力量鋪貨、宣傳、促銷,打開局面形成規模后留一部分力量維持運轉,然后把主力拉到另一區,在總結前一小區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強攻新區市場,攻下后再擴展,實行“集中優勢兵力,分片包圍,各個擊破,打市場殲滅戰”。滲透策略的最終目的是在大城市建立區域化的直銷網絡,有選擇地占領居民比較集中的消費市場,不求最大,只求最好。這樣做的好處是,風險較小,容易積累市場經驗,但需要一支團結善戰的營銷隊伍,需要好的策略和管理。

倒做渠道。倒做渠道也是針對城市,是區域和區域滲透相結合的產物。具體工作與區域滲透相似,也是先劃一個區域,集中力量做渠道,做成后再轉入下一市場。不同的是,倒做渠道在區域市場成熟后就選擇一符合條件的經銷商作為區域,將渠道交給商,這種方式對零售渠道的控制能力不會喪失,同時抑制了商的反控能力,對市場始終占有主動權。倒做渠道的最終理想模式是在一個城市建立一個可控的金字塔式的短渠道的分銷網絡,從而建立一個穩固的銷售基礎。雖然要花很大的精力,而且要耐得住性子,但做成了即是自己的市場,這對于像農產品這樣的生活必需品來說,是非常值得的。

突出名牌農產品銷售終端專賣

由于農產品品質營養衛生狀況直接關系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加強終端市場銷售管理,是農產品品牌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城市市場銷售終端,應適應人們需求的升級和對購物環境的要求,改變傳統的集市地攤銷售模式,提升終端市場層次,拓寬終端市場形式,將終端由農貿市場向超市和專賣店拓展。并在超市和農貿市場設立名牌農產品專營區,能突出優質農產品的專賣,對培養消費者的農產品品牌意識和質量意識具有非常顯著的宣傳引導作用。同時便于對農產品實施市場準入,搞好名牌農產品終端質量管理。

農貿市場的優質農產品專營區。從目前的情況看,農貿市場這一類銷售終端在農產品銷售中依舊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為在人們傳統的觀念里,農產品銷售的主要場所是農貿市場,部分消費者在傳統消費觀念和購物行為的支配下,仍然喜歡到農貿市場進行日常采購;農貿市場商販的低成本包稅經營和生鮮流通本身的低層次性,使得他們具有生鮮初級產品價格上的競爭性。所以,農貿市場這種銷售方式可能還會存在很長時間,利用這種銷售終端,在這里開辟農貿市場的優質農產品專營區,突出優質農產品的專賣,確保產品質量和信譽,避免魚目混珠,便于消費者識別和購買,有利于名牌農產品市場向深度開發。

超市優質農產品專柜。農產品進超市要有響亮的品牌,名牌農產品一定是有品牌的農產品;人們在超市購買農產品是基于超市的信譽和質量保障,而名牌農產品是嚴格按標準生產的優質農產品,不論衛生安全,還是營養風味外形都優于一般農產品。而且由于進入超市的門檻高,有利于流通主體自覺加強對生產流通過程的質量監控,推動名牌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超市對陳列的商品一般會要求外形好看,大小統一,包裝醒目新穎,這對農產品也不例外。進入超市的品牌農產品要包裝標準化,在產地市場就必須做好挑揀、分級、包裝產后工作。挑揀、分級、包裝產后工作是生產過程在流通中的繼續,它們不僅能增加產品價值,提高產品形象,而且減少無效物流,降低物流和環衛成本。

直銷點、專賣店。專賣店和直銷點是名牌農產品專營市場供應鏈銷售終端的一種形式,農產品銷售組織通過建立多種形式的農產品配送中心,向城市專賣店和直銷點實行農產品專供直銷,可以縮短流通環節,減少運銷環節污染,這是實行農產品市場準入,保證農產品流通質量的最有效形式。配送中心架起了基地與最終消費者之間的橋梁。作為產品質量的保證人,配送中心必須對基地生產的農產品質量進行監控,從而確保配送產品的質量,同時,與基地購銷關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引導基地農民按標準化生產,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發展農產品配送,實行產銷直掛,也是新時期農產品綠色營銷的有效模式。

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和市場環境建設

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

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一是要注重市場功能的完善和多種服務設施的配套。要盡快把星羅棋布的“田頭市場”及時升級為集中規范的產地批發市場,重點是加強信息體系、質量檢測體系、電子結算系統等基礎設施,以提高市場檔次和交易能力,并為開展網上交易、交易、拍賣等現代流通方式打好基礎;二是要加強物流配送設施建設,包括配送中心、運輸設備、儲藏設施、保鮮設施、道路交通條件等方面的建設,提高流通效率,減少鮮活易腐農產品在交易過程中的損失,降低運銷成本,為大力發展定單農業和農產品專供直銷和連鎖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創造條件。

加強市場環境建設

農產品的市場推廣需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但亂設卡、亂收費、亂罰款等地方保護主義現象依然存在,欺行霸市、強買強賣的人為壟斷現象時有發生。它排斥外地農產品進入本地市場,給名牌農產品的市場推廣帶來障礙。假冒偽劣侵害,極大地影響了農業名牌推廣的積極性與有效性,如山東煙臺的“紅富士”蘋果每年“冒名頂替者”不計其數,究其原因,國家缺乏保護名牌農產品的具體法規,使假冒偽劣農產品大行其道,被侵害農產品企業無法保護自己的名牌商品。因此,中央政府要以法律手段確保全國市場的完全開放,這是名牌農產品得以順利推廣的前提。各地方政府要以開闊的胸懷為外地優質農產品進入本地提供制度保障,要加快法制建設,完善農村經濟法規,要堅決打擊欺行霸市等人為壟斷行為,利用法律手段打擊假冒偽劣行為,凈化農產品市場推廣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