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制度發展困難及因素

時間:2022-09-12 05:23:10

導語:醫療制度發展困難及因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療制度發展困難及因素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20世紀80年代,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中國農村全面鋪開,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民由原來的合作醫療群體變成了自費醫療群體,農民看不起病、看病難的問題日益突出,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再次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家開始逐步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之后,農民醫療負擔有所減輕,看病就醫率有所提高,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狀況有所緩解,廣大參合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其運行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如何解決新制度運行中出現的瓶頸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了。中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發展面臨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沒有形成穩定的籌資增長機制

籌資困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能力不強。根據規定的合作醫療標準,2006年在政府提高補助標準后,新農合的人均籌資也只有50元,與城鎮職工醫保人均籌資1000元的標準差距明顯,這直接表現為最后補償比例、最高限額等方面的差距。即使國家、地方政府、集體、個人籌資的錢全部用于村民的醫療支出,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調查統計,村民一次住院的平均花費是7000多元,而有的大病住院動輒就是上萬元,合作醫療只保住院,政府出資部分主要用于住院費用報銷,農民自己出資部分多數試點區縣全部或大部分用于農民門診費用報銷,現有的大病統籌制度實為“杯水車薪”。另外,針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可操作性的法律仍很缺乏。目前,國家雖已出臺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指導意見,但是還沒有具體的指導實踐的法律法規。

家庭賬戶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家庭賬戶在解決農民門診需要方面發揮的作用有限。特別是這種做法減弱了統籌基金的規模,影響了患大病農民的受益面和受益額。農民家庭賬戶資金沉淀現象比較普遍。沉淀資金過多也會導致不少問題:一是弱化了制度的共濟功能,從而增加了動員農民參加新農合的積極性;二是存在著家庭賬戶空賬運行的隱患等。醫療合作資金缺乏保障。一方面表現在資金籌集難度較大。農村合作醫療經費除了一部分來源于政策允許的已列入村提留公益金的范圍外,其余大部分必然是以農民個人繳納為主,客觀的經濟發展水平,過多的農民負擔項目制約了農村合作醫療發展,從而決定了合作醫療資金收集的分散性、參加對象的波動性和工作的復雜性,致使合作醫療資金的籌集一直很難形成一種有效的機制。另一方面表現在財政資金很難到位。參合農民醫藥費不能及時報銷,將嚴重影響農民參合的積極性,不利于參合率的提高。

二、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水平低,無法滿足農民多樣化醫療需求

醫療資源嚴重不足,鄉(鎮)衛生院醫療設備緊缺,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是農民看病治病的主要場所,而鎮、村兩級衛生機構服務能力不高,服務項目少。特別是村衛生室狀況令人擔憂:某些村衛生室設施非常簡陋,不能適應農民的健康需求;衛生員的業務素質與合作醫療工作的要求極不相符。另外,合作醫療經辦機構工作人員不足、辦公經費緊缺。農村衛生醫療機構條件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水平不強。自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以來,各鄉鎮的衛生院、村衛生室均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發展,但由于種種原因,多數鄉鎮衛生院生存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相當薄弱,基礎設施和醫療設備資源仍然相當緊缺和落后,醫療機構業務收入低、房屋設備陳舊老化、隊伍素質差、醫務人員長期得不到培訓、技術骨干流失嚴重、債務負擔沉重等現象,許多地方農村地區的醫務人員隊伍依然以老醫生為主,甚至還有一些赤腳醫生,他們只會用傳統的土方法為農民看病,購買的先進設備成了擺設,會用的人很少。農村衛生投入、醫療條件、醫療水平遠遠不能滿足當地群眾就近就醫的需求,影響了參合的積極性,也不利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持續發展。

三、宣傳不足導致部分農民缺乏參保積極性

一些地方對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認識不足;對試點工作的有關政策理解不透,未能很好貫徹落實,管理粗放。有些地方政府在落實合作醫療制度時,層層分解,規定參保人數,下達硬指標,但由于部分農民對“新農合”缺少了解和信心,擔心合作醫療基金被挪用,擔心醫療費用升高、得不到實惠等,影響了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積極性。此外,農民經歷了以往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變遷,農民存在著支付能力、思想認識等方面的制約因素,造成只顧眼前利益,不思長遠利益,加上“新農合”不可避免的管理疏漏和報銷程序的煩瑣,也使農民的積極性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