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衛生事業下的農村醫療衛生論文

時間:2022-08-06 03:03:54

導語:醫療衛生事業下的農村醫療衛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療衛生事業下的農村醫療衛生論文

一、忻州市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現狀

忻州市地處山西省北中部,下轄14個縣(市區),其中11個屬國家級貧困縣。全市191個鄉鎮(辦事處),總人口310萬,其中農業人口215萬。2012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620.9億元,財政總收入144.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7.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76元。

(一)忻州市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情況

政府舉辦的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共5所,編制床位1430張,人員編制2050名;縣級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46所,編制床位4193張,人員編制5657名;鄉鎮衛生院185所,編制床位3182張,人員編制3089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個,編制床位72張,人員編制202名。設立社區衛生服務站19個,工作人員172名;設立村衛生室4325個,工作人員6604名。衛生機構共有床位12177張(全口徑),每千人口3.93張,其中公立醫院、鄉鎮衛生院等共有床位8877張,每千人口2.864張。

(二)鄉鎮衛生院收支狀況

全市185所鄉鎮衛生院,“一鄉一院”。2012年全市財政用于鄉鎮衛生院的補助資金為16623.8萬元,占其總收入的54.09%,平均每個衛生院補助89.86萬元。2012年全市鄉鎮衛生院總診療人次數為201.45萬人次,平均每個衛生院1.05萬人次。2012年全市鄉鎮衛生院的總收入為30731.4萬元(包括基建投資3069萬),平均每個衛生院為166.12萬元;總支出為28753.8萬元,平均每個衛生院155.43萬元。

(三)鄉鎮衛生院人員構成情況

鄉鎮衛生院共有工作人員3197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829人。截至2012年,全市鄉鎮衛生院,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數為1288人,注冊護士570人,藥師153人,技師(含檢驗師)161人,其他技術人員206人。

(四)鄉鎮衛生院體制機制狀況

鄉鎮衛生院承擔農村基本醫療服務、農村疾病預防控制、農村婦幼保健、農村健康教育、農村愛國衛生和公共衛生應急等具體職責,把為農村居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作為中心工作。人員、工作由鄉鎮衛生院和縣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及業務對口部門共同管理。目前,鄉鎮衛生院全部劃歸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管理,人員經費由縣財政差額補助變為全額補助。村衛生室的機構、人員不屬編制、人事部門管理,其機構設立、人員聘用和工作要求及經費等均由縣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安排施行。

(五)基本評估

1.公益屬性得以確立。依據鄉鎮衛生院承擔的基本醫療服務職責,將其功能明確為公益性一類,人員經費由財政予以保證,政府承擔起農村居民基本醫療服務的主要責任。

2.機構布局基本合理。全市14個縣(市區),共設立綜合醫院14所、中醫院13所、婦幼保健院14所,基本實現了全覆蓋;185個鄉鎮,設立衛生院185所,實現了全覆蓋;4971個行政村,設立村衛生室4325個,覆蓋率為87%。

3.供給水平基本適度。國家要求“十二五”期末床位達到每千人4張(全口徑),其中民營機構床位要達到20%,公立醫院應達到每千人3.2張。目前,國家部屬醫院床位可達每千人0.048張,山西省級醫院床位可達每千人0.325張。忻州市公立醫院、衛生院床位每千人2.864張,其中市級醫院每千人0.46張,縣級醫院每千人1.353張,鄉鎮衛生院每千人1.026張,供給水平基本適度。

4.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有所提高。公益屬性的確立、人員工資的保證、基礎設施的改善,有效地降低了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趨利性態勢,提高了員工為民服務的意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逐步提高。

5.農村居民的滿意度上升。基礎設施的改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行,使全市農村居民參合率達到98.98%,大病就醫得到補助,就醫的環境和條件得到改善,農村居民的滿意度相應上升。

二、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當前,以縣級醫院為龍頭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架構和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框架初步建立,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仍存在體制機制上的問題需要解決。

(一)構建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農村

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政策落實難以完全到位

1.政府財政投入不足,且投向不夠合理。黨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地方財政用于醫療衛生方面的年度投入的增長幅度不低于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忻州市2012年財政一般預算支出比上年增長19.26%,但醫療衛生支出同上年相比增長14.46%,明顯低于財政支出增長比例。2012年在醫療衛生支出的153110萬元中,用于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支出為17612.2萬元,僅占總支出的11.5%,這種情況在全國具有普遍性,而且投入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區、城鎮群體。

2.農村衛生室建設明顯滯后。作為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網底的村衛生室建設,沒有得到應有重視,所用房屋由村委會自行解決,有的破舊,不符合醫藥用房的基本衛生條件;有的村衛生室設在村衛生員個人家,衛生設施根本無從談起。

3.基本藥物制度落實難。國家實行基本藥物制度首要目的是緩解群眾“看病貴”的問題。但從基層的實際情況看,一些物美價廉的基本藥物時常斷貨。基礎藥物在生產、供應、銷售三個環節均存在問題。

4.“藥品零差價”政策執行難。為解決基層民眾“看病貴”的問題,國家實行醫藥分開、藥品零差價的醫療體制改革政策,但由于供應環節的問題,造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從政府經招標采購的藥品供應網點購買的藥品,價格遠遠高于生產廠家出廠價,部分藥品甚至高于市場零售價。

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是籌資機制不長效,農民個人出資部分靠的是鄉村干部和醫生挨家挨戶的宣傳說服,這種靠行政手段組織征收困難大、成本高、不可持續。集體經濟組織籌資,對于基本上沒有集體經濟的貧困地區來說,幾乎為零。政府籌資部分,近幾年不斷增加,成為新農合籌資的主體,但籌資水平只相當于城鎮職工的1/10~1/20,且缺乏制度保障。二是大病統籌補償受益面距離廣大農民的醫療保障需求還有較大差距,造成農民“小病不治自己扛”和“小病當作大病醫”的現象同時存在,新農合制度還在經受考驗。

(二)農村醫療衛生人員素質不高、人才匱乏,成為提升服務水平的瓶頸

1.農村醫療衛生人員整體素質不高。醫療衛生人員是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標志。截至2012年底,鄉鎮衛生院人員中,大學本科學歷的占8.98%,大學專科學歷的占23.8%,中專學歷的占42.95%,高中及以下學歷的占24.27%;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占1.06%,中級職稱的占20.08%,初級職稱的占61.46%,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明顯缺乏;具有衛生技術執業資格的僅占41.1%,其中藥劑師、技師(檢驗師)平均每個衛生院不足1名。

2.歷史遺留的“集體”、“小集體”人員處境難堪。由計劃經濟時代農村醫療機構依托集體經濟而產生的“集體”、“小集體”人員,身份無法置換,到齡無法退休,至今仍滯留在鄉鎮醫療衛生機構。有的沒有列入人員編制序列,長期游離于體制之外,且工資待遇很低。

3.農村醫療衛生隊伍青黃不接。隊伍培養是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關鍵因素。目前,沒有一所針對農村培養綜合性(全科)醫療人才的院校。同時,社會人生觀、價值觀的變化,使得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不愿意到生活條件艱苦、工資福利待遇較低的農村,造成目前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人才匱乏、青黃不接。

三、對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若干思考

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任務,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必須針對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革創新,采取有力措施。

一是確立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公益性地位。農村基本醫療衛生主要包括覆蓋農村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常見病、地方病和多發病等基本醫療服務,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等。這都是應由政府承擔責任、公平向全體農村居民提供的公共產品。因此,要確立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公益性地位,解決農村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投入不足的問題,強化責任、加強監督,在根本上向醫療服務網絡傾斜,提高其服務均等化水平。

二是建立縣、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聯合體。組建縣、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聯合體,可能是一種積極的探索。河南省鄭州市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跨區域組建包括45家醫療衛生機構在內的區域醫療衛生服務聯合體的探索,為我們提供了借鑒。聯合體實行“基層首診、分級診治、急慢分治、雙向轉診”,有利于患者診治,減輕了患者的負擔;有利于緩解人們“大醫院看病經濟難”、“小醫院看病治愈難”的心理壓力;有利于鄉鎮衛生院吸引更多患者就診和重病患者后期治療,減輕龍頭醫院負擔;有利于在降低患者診治費用的同時為國家節約大量資金。但是從技術和制度層面講,第一,聯合體內轉診、會診、專家出診都靠電話聯系,影響快速診斷和高效治療,需要搭建遠程高清會診平臺。第二,醫保和新農合的相關規定,由于轉診住院起付費和補償機制不同,制約了雙向轉診,尤其是恢復期病人往鄉鎮醫院轉,可節約國家醫保資金,但醫保起付費的再次繳納,影響患者積極性,需要對相關規定作合理調整。

三是將農村村級衛生室建設納入國家正式規劃。對最直接最便利為農村居民提供最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農村衛生室的建設,是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納入正式規劃,加大扶持力度,使其更好地發揮網底功效。

四是穩定農村醫療衛生隊伍,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第一,建議適當提高農村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第二,適當降低農村醫療衛生工作人員晉升職稱的門檻。第三,強化面向農村招收培養全科醫生的教育,定向為農村培養適用人才。第四,加大對農村現有醫療衛生人員的培訓力度,有效促進農村在職醫療衛生人員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第五,制定以履行養老金繳納義務、享受養老金待遇為主要內容的“集體”、“小集體”人員有序退出機制,為農村醫療衛生隊伍整體更新、素質提高創造條件。

五是完善機制、堵塞漏洞、鞏固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改革和藥品零差價制度改革成果。分析研究目前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從原料保障機制、藥品采購機制、補償機制、價格形成機制、基層藥物配送機制等多個方面,健全完善運行機制,構建起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安全有效、質量可靠、價格合理、供應及時的基本藥物制度保障體系。

作者:王喜孌工作單位:忻州市機構編制管理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