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間醫院防控消殺探討
時間:2022-05-21 04:54:48
導語:期間醫院防控消殺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病毒(SARS-CoV-2)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途徑,密閉環境下存在氣溶膠傳播可能,對醫院感染控制和醫護安全帶來嚴峻挑戰。文章主要探討在衛生防疫資源,包括消毒劑等十分緊缺的情況下,醫院消殺防控采用分級管理、分區消毒、分類處置的方式,對提高消毒滅菌針對性,提升消殺效能,切斷肺炎傳播途徑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病毒;分級消殺管理;院感控制
自2019年12月以來,病毒(SARS-CoV-2)感染的肺炎(COVID-19)暴發,迅速蔓延擴散至全球,世界衛生組織已宣布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國家衛健委明確SARS-CoV-2是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可引起發熱、咳嗽、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評估認為人際傳播指數(R0)為2~3之間,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結果認為R0可達到3.77[1]。國家疾控中心明確粗病死率為2.3%[2]。隨著疫情的蔓延,我市及周邊地區相繼發現了COVID-19病例,我院承擔了確診及疑似病例的診治工作,對醫院感控提出了新的要求。醫務人員作為這場戰役的一線戰士也是最后一道防線,其首當其沖受到感染,如不能有效進行消殺,將嚴重影響醫療安全。為預防院內感染發生,保障診療工作平穩有序進行,本文探究在有限、緊張的衛生資源條件下,建立一種分級管理,分區消毒,分類處置的消殺方式,采用多種模式對診室、病房、醫學觀察點及院區環境展開全方位消殺,切斷病毒在醫院的傳播途徑,阻止疫情擴散蔓延。
1分區分級消殺管理的主要措施
消毒措施應該有針對性的進行,科學合理開展消毒,避免盲目大劑量使用甚至濫用化學消毒劑,如此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還可能產生嚴重的環境污染[3]。疫情期間醫院成立消殺組,組內成員仔細研究《病毒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4],根據病毒可能的傳播途徑及理化性質[5-6],考慮防護物資[7-8]、消毒用具及消殺人員緊缺等因素,實行分類管理。消殺組將醫院分為診室及病房、院區、隔離醫學觀察點三種類型,針對性采用三級消殺措施,針對每種環境類型特點,開展分區消殺工作。1.1診室及病房的消殺工作。診室及病房空間相對狹小,人員比較密集[9],極易引發院內感染,因此空氣及物表環境的消殺尤為重要。同樣,科室作為醫務人員長期工作場所,需要考慮消毒劑遠期污染和對人員身體的影響,盡量在確保消毒效果的基礎上,首選消毒效果好、作用快速、消毒劑本身及其分解產物不會給環境造成遠期污染的消毒劑。1.1.1空氣消殺針對SARS-CoV-2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易被含氯消毒劑和過氧化物滅火的特點,結合室內環境實際,采用如下措施:①使用電動噴霧器,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對各病房、診室、候診大廳、電梯、走廊及行政區域進行噴灑消毒,1次/d,噴灑完密閉1h后開窗通風。②為診室、電梯及隔離病房等相對密閉的空間安裝紫外線消毒燈,每日早、中、晚各進行1次1h的空氣消毒。③為改善環境質量,增加空氣流通,在患者密度較大或通風不良的環境,增設空氣凈化消毒機或風扇。1.1.2物表環境消殺當前已經明確SARS-CoV-2可在物體表面存活,在非滲透性(防水)表面存活時間較長,要加強可能接觸的物表消毒,隔絕傳播途徑。因此需要針對性采取措施,提高感控質量。①為保證物表環境消殺工作順利完成,針對醫務人員和物業人員給予手衛生、消毒液配置、消毒技術方案及防護用品穿脫等培訓。②每日對床單位、桌椅、鍵盤、門把手、墻壁及地面等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2次,有污染物時隨時消毒。③針對電梯使用頻繁、人員流動性大及人員密集等特性,一方面鼓勵病患及家屬使用電動扶梯,另一方面加強消毒,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對醫療區電梯轎廂物表擦拭消毒3次,非醫療區電梯轎廂物表擦拭消毒2次。④使用電動噴霧器,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對門診樓、住院樓、內科樓、腫瘤樓的一樓大廳及公共等候區進行噴灑消毒,1次/d。1.2完成院區環境的消殺。院區環境可分為公共區域及醫療廢物點,室外環境人群及車輛流動頻繁,但此類區域范圍大、空氣流通好,因此減少可能造成遠期污染的消毒劑使用。在消毒時著重消毒醫療廢物點,其他區域用較低劑量的消毒劑快速消毒,避免對人群健康產生不良影響[10]。1.2.1做好公共區域消殺工作①使用防疫洗消車,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每周1次,沿院區主干道,對各棟大樓的周圍環境進行消毒,對防疫洗消車遺留的消殺死角,消殺組成員用電動噴霧器進行消毒。②使用電動噴霧器,用500mg/L含氯消毒劑,對院區各棟大樓的樓梯進行噴灑消毒,1次/d。③在營區入口安裝噴淋設備,用250mg/L含氯消毒劑每日早、晚下班各1次,對來往車輛進行消毒。1.2.2做好醫療廢物的消殺工作①為規范醫院廢棄口罩管理,醫院在門急診預檢分診處、發熱病區、學生公寓和家屬樓等人員進出頻繁的地方增設37個廢棄口罩收集桶,安排專人引導患者及家屬將廢棄口罩丟放在廢棄口罩收集桶內,并安排經培訓合格的物業人員每日清理。②消殺組成員使用電動噴霧器,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每日2次對院區所有的垃圾桶進行噴灑消毒。③消殺組成員使用電動噴霧器,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每日兩次對醫療垃圾暫存處進行噴灑消毒。④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嘔吐物等,用專門容器收集后,直接加入20000mg/L含氯消毒劑混合攪拌均勻,作用2h后處理。1.3醫學觀察點的消殺。此次COVID-19存在一定的潛伏期,一般認為平均潛伏期為5~6d[11](總體0~14d),代際間傳播4.4~7.5d[12-13]。目前尚不能排除潛伏期傳染性。為阻止疫情的擴散蔓延,醫院騰空整棟樓,獨立設置為醫學觀察點,為防止觀察點內的交叉感染,制訂定時、定點、定人的消毒隔離制度。①消殺組成員用電動噴霧器,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每日1次對醫學觀察點走廊、樓梯進行噴灑消毒。②醫學觀察點的每個衛生間配備1000mg/L含氯消毒劑噴壺,供使用前后噴灑消毒。③醫學觀察點產生的廢物均按醫療廢物處理,消殺組成員使用電動噴霧器,用5000mg/L含氯消毒劑噴灑消毒后,送醫療垃圾暫存處。④醫學觀察點的化糞池用20000mg/L含氯消毒劑,按糞藥比1∶2進行浸泡消毒2h后再排放。
2討論
2.1分區管理及分級消殺有效提高院感控制效率。疫情初期,衛生資源極度緊張,特別是防護和消殺物資的緊缺。因此,采用科學高效的消殺管理能有效緩解資源緊張,最大限度提升醫院消殺工作質效。通過采用以上三區分類、三級管理的措施,在診斷疑似“”患者的情況下,迅速啟動應急響應,并采用分級管理、分區消毒、分類處置的消殺方式,未發生病毒肺炎的院內感染和擴散。2.2科學規劃院區及科室設置是減少院內感染的根本。科室、院區和醫學觀察點在環境通透性、人員聚集度、污染情況等方面都存在著極大不同,采用相同的消殺措施不但容易造成工作低效,也會導致資源浪費。針對當前消殺工作出現的問題,根本的措施是完善和優化發熱門診及隔離病區等,進行合理規劃,科學布局。發熱門診和隔離病區按照“功能齊全、通風良好、方便診治、滿足隔離消毒要求”的原則進行合理布局;對收治疑似肺炎患者在滿足上述要求的基礎上,遵循“醫護人員與患者雙通道,清潔區、半污染區與污染區三區不交叉,人流與物流分開”的原則進行布局。2.3加強人員防護是控制院內感染的基礎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醫護和后勤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和消毒工作質量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14-15]。醫院工作人員對新發傳染病的認知程度不高和信息不通暢、自我防護意識不強和措施不力等因素成為了醫務人員和院內感染傳播的重要原因[16]。要加強醫護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教育,進行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知識的常規培訓,定期進行健康評估。針對COVID-19開展技能培訓和防護講解,加強安全管理,達到雙向防護的目的。2.4完善應急處置預案和訓練提升應急保障效能。建立、健全相應醫院感染管理的組織、制度和預案,全面提升管理規范化和標準化,提升管理效能。采用模塊化管理提升醫院的應急響應能力,相對固定各類消殺人員,對消毒液配制、消殺器具、消殺流程等進行定期培訓和演練,平時針對不同等級的病房進行日常消殺,緊急情況可以動員消殺組成員組成消殺小隊,迅速對醫院或疫源地開展消殺工作,盡快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
3結語
醫院通過采用三區分類、三級管理的消殺措施,達到了醫務人員“零感染”的目標。就是否存在過度消毒的問題,根據《病毒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17],醫院多次組織消殺組成員進行討論,尤其是防疫洗消車對院內環境消毒及院區入口的噴淋消毒時產生的霧滴,易對呼吸系統造成損傷,消殺組成員根據討論意見及時調整消毒范圍、消毒液濃度和消毒頻次,確保安全有效的完成消殺工作。此外,本文探討的是我院在預防醫院感染中采取的分級消殺的經驗,存在適應性的局限,同等級的綜合醫院可參考借鑒,但不同等級的醫院或專科醫院需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消殺措施。
作者:謝軍 林寶麗 張清華 呂奕鵬
- 上一篇:重癥產婦高危因素及干預探討
- 下一篇:重癥肺炎對冠心病藥物治療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