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氣病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02 10:54:00
導語:奔豚氣病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奔豚氣病奔豚湯桂枝加桂湯
奔豚氣病的主要癥狀有氣從少腹上沖疼痛,上至心下或胸而沖咽喉,病發作時,痛苦難以忍受,發作后沖氣漸消,疼痛解除。且病涉及肝、腎、脾、胃、沖脈等諸多臟器,臨床極易誤診誤治。
1辨證分型
筆者根據相關文獻及病因病機認為本病可大致分以下幾型。
1.1肝郁氣逆型病由驚恐惱怒,肝氣郁結化熱,隨沖氣上逆所致。如《諸病源候論·奔豚氣候》:“夫奔豚氣者,腎之積氣,起于驚、恐、憂思所生。”由于肝郁氣滯,血行不暢,可以見到腹中疼痛,肝與膽相為表里,肝郁則少陽之氣不和,故可見到往來寒熱,正如《金匱要略》云:“奔豚氣上沖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另外有時還可見到情志不暢及口干舌紅等肝郁化熱的表現。治療主要是以“奔豚湯”加味以養肝平沖,清熱降氣。
1.2腎寒氣逆型由于腎虛感寒,陰寒之氣侵襲于腎,上凌于心,以致氣從少腹上沖,直至心下。《金匱要略》云:“發汗后,焼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成無己曰:“焼針發汗則損陰血,而驚動心氣,針處被寒氣聚而成核,心氣因驚而虛,腎氣乘寒而動,發為奔豚”,故其病機關鍵在于心腎,腎虛感寒,寒氣上凌于心,以致氣上沖胸,根據病機還可能見到腰膝酸軟,惡寒,遇寒則發或加重等癥狀。治療主要是以桂枝加桂湯加味以溫通心腎,平沖降逆。
1.3陽虛水氣上犯型由于心腎陽虛,陽不制陰,腎水上犯,可致臍下悸,甚則氣上沖胸。《金匱要略》云:“發汗后,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其病機是腎氣虛弱,氣不化水,水氣欲上行。其治療主要是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助腎氣,伐腎水。如若心腎陽虛進一步加重則可導致腎水上犯的癥狀,除氣上沖胸外還可見到心悸、肢體浮腫、身體振顫等癥狀。正如《傷寒論》曰:“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其治可用真武湯溫陽利水。
1.4寒飲郁肺氣沖型寒飲郁肺,肺失宣降,肅降不及,下焦之氣失肺氣之降而上攻,導致氣從下焦上沖于上,根據其病機,同時可伴有咳嗽、吐清稀痰涎、氣喘、喉中痰鳴不絕等癥狀。治療主要是以射干麻黃湯加味以溫肺化飲,下氣祛痰。
2病例舉隅
2.1女,45歲。20040312診,自述發作性脘腹脹痛,胸部憋悶欲死2年余,同時覺有氣從臍下上攻,心煩不安,時有泄瀉,且疾病的發作多與患者心情有關,曾多次診查未見病變,幾家醫院均診為胃神經官能癥。但藥至效微,遂來診。刻診:氣攻腹脹胸悶欲死,伴食欲不振,疲乏無力,心煩、急躁、易怒,口干欲飲,舌紅少苔,脈弦細。診為肝熱氣逆證。其治當清肝降逆,以奔豚湯加味:炙甘草10g,川芎8g,當歸12g,清半夏10g,黃芩6g,生葛根20g,白芍12g,生姜12g,桑白皮24g,防風12g,白術15g,黃連9g。6劑,1劑/d,水煎2次分2次服。二診:腹中氣上沖消除,腹脹,胸悶明顯減輕,又以前方6劑。之后,以前方累計服用二十余劑,癥狀全消。
按:胃神經官能癥是臨床中比較難治的病證之一,常見于更年期婦女,其病變證機大多與肝氣有關,其治方多用痛瀉要方。此患者常因家庭不和,情志不遂、郁久化火,灼傷胃陰,肝氣上逆,循經上沖而發本病,表現則有腹中濁氣上沖,并有口干欲飲水,且與情志變化有關,以此而診為肝經郁熱氣逆證,以奔豚湯清肝熱,泄逆氣,加防風以舒肝理脾止瀉,白術以健脾益氣止瀉,黃連增強清熱止瀉。
2.2女,31歲。20050615診,自訴:“慢性支氣管炎”數年,近日癥狀加重而前來診治,刻診:咳嗽有痰,痰稀色白,喉間有痰聲,自覺腹中有氣上沖咽喉,甚則呃逆,胸膈滿悶,口干不欲飲,怕風,舌質淡,苔薄白,脈浮略弱。診為寒飲郁肺氣沖證。治以射干麻黃湯加味以溫肺化飲,下氣祛痰。方用:射干9g,麻黃12g,生姜12g,細辛9g,紫菀9g,款冬花9g,五味子12g,大棗10g,清半夏12g,枳實9g,桂枝6g。6劑,1劑/d,水煎2次分2次服。二診:咳嗽基本解除,氣上沖胸發作次數明顯減少又用前方6劑。之后為鞏固療效,服用二十余劑。隨訪2年病情穩定,無發作。
按:本病為寒飲郁肺所致的氣逆證,在臨床中主要是以肺寒,有痰飲的癥狀多見,腹中有氣上沖的并不多見,本證寒飲郁滯于肺,不僅導致肺氣肅降無權,出現咳嗽有痰,氣喘等癥狀,還致下焦之氣上逆而出現上逆癥狀。
3體會
綜上所述,奔豚氣病的病因復雜多變,既有七情所傷,突受驚恐或憂思過度,心神被擾,或腎虛感寒而致臟腑氣機逆亂,循經上沖為患,也有下焦寒水之氣停于臍腹,乘心腎陽虛而上逆胸咽。臨床肝郁氣逆型常有情志異常,往來寒熱,腹痛等伴隨癥狀,主要病位在肝,證機為血虛有寒,肝中濁氣上沖,氣逆多從少腹至胸,治療多以養肝平沖,清熱降氣為主;腎寒氣逆型常有惡寒,腰膝酸軟,舌淡,苔白等伴隨癥狀,病位在腎,證機既有腎虛,又有外寒,治以溫通心腎,平沖降逆為主;陽虛水氣上犯型常有心悸,浮腫等伴隨癥狀,氣逆多從臍下至胸部,病位在心、腎,證機為心腎陽虛,不能制水,而導致腎水上犯,治以溫陽利水為要;寒飲郁肺氣沖型常伴有惡寒、咳嗽、咯痰等癥狀,氣逆多從少腹沖胸膈,甚則上沖咽喉,病位在肺,證機為寒飲郁肺,肺失宣降,下焦之氣上沖,治以溫肺化飲,下氣祛痰為主。因而,診治本病時,關鍵在于抓住病機所在,分清病變臟腑,及時選方用藥,靈活變通,才能藥證相符,直達病所。
- 上一篇:蘇軾的養生之道分析論文
- 下一篇:中醫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