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彈簧圈栓塞治療論文
時間:2022-06-19 12:33:00
導語:電解彈簧圈栓塞治療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電解可脫性彈簧圈(GDC)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8例,所有病人均采用GDC材料進行栓塞。結果:100%栓塞5例,90%栓塞2例,80%栓塞1例,術后隨訪1~12個月,無一例再出血。結論:血管內栓塞治療動脈瘤是安全、微創、有效的治療方法,使用GDC栓塞材料操作方便、手術并發癥少。
顱內動脈瘤是極其兇險的疾病,發生率0.2%~8.9%,其死亡率和致殘率較高[1]。我院2005年5月~2008年4月采用電解可脫彈簧圈(GDC)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8例,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共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年齡35~58歲,平均47.5歲。8例中7例以蛛網膜下腔出血(SAH)起病,1例以動眼神經麻痹入院。頸內動脈近端動脈瘤3例,頸內動脈遠端動脈瘤2例,前交通支動脈瘤2例,基底動脈頂端動脈瘤1例。動脈瘤直徑最小5mm,最大31mm。Hunt-Hess分級Ⅰ級1例,Ⅱ級3例,Ⅲ~Ⅳ級4例。
1.2治療方法
主要治療方法有:①在全身肝素化抗凝下,經股動脈插管行全腦血管造影,了解腦血管循環情況,清楚顯示動脈瘤的瘤頸和瘤體并進行測量;②根據動脈瘤的部位經股動脈血管鞘放置6F導引導管至頸內或椎動脈內,用Tracker-10微導管,配合Seeker10或Dasher10微導絲,沿導引導管將微導管的頭端放入動脈瘤內;③按照測量結果,選擇直徑與動脈瘤體大小相當的GDC,沿微導管緩緩放入動脈瘤內,并經導引導管造影確認GDC完全在動脈瘤內;④連接電源發生器,陽極與GDC輸送導絲尾端相接,陰極與插在腹股溝區皮下組織的7號針頭相接,啟動電源,開始解脫;⑤當電源發生器顯示已解脫,并經透視確認后,抽出輸送導絲,記錄解脫時間;⑥根據殘留動脈瘤腔的大小選擇GDC,如上法繼續栓塞,需繼續溶栓,直至導引導管造影顯示動脈瘤完全消失,撤出微導管;⑦再次經導引導管造影,并與栓塞前造影相比較無異常后,拔出導引導管,不中和肝素,6h后拔除股動脈的血管鞘,壓迫止血,加壓包扎。術后常規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凝3d,3個月內口服腸溶阿司匹林75mg/d,術后腦血管痙攣者采用“3H”療法,即擴容、升壓、血液稀釋,并定期作腰穿,置換放出血性腦脊液。
2結果
100%栓塞5例,90%栓塞2例,80%栓塞1例。痊愈8例,其中,2例并發嚴重腦血管痙攣,1例前交通動脈瘤患者并發尿崩癥,治療3周后緩解,1例動眼神經麻痹術后隨訪12個月未恢復。
3討論
血管內栓塞治療動脈瘤是一種安全、微創、有效的治療方法,使用GDC栓塞材料操作方便、手術并發癥少,但在操作過程中,尚需注意其適應證和注意事項。
3.1GDC栓塞顱內動脈瘤的適應證
包括:①開顱可處理的囊狀動脈瘤;②顱內巨大動脈瘤;③梭形或基底較寬、缺乏清晰可辨的瘤頸者;④手術夾閉失敗或手術難以到達的部位;⑤全身情況不允許(如Hunt-Hess分級Ⅳ~Ⅴ級)或拒絕開顱手術者;⑥多次蛛網膜下腔出血,瘤周粘連明顯,開顱手術風險較大者。
3.2GDC栓塞操作注意事項
包括:①微導管在動脈瘤內的位置應據其大小而定,對于小動脈瘤而言,微導管頭端不應超過動脈瘤體長的2/3[2];②第一個微彈簧圈的大小應與動脈瘤囊的最大直徑相適應,不應小于瘤頸的寬度,使用三維微彈簧圈更可以形成一個穩定的網籃狀支撐結構;③最后一個微彈簧圈的長短要合適,過長可能脫入載瘤動脈,過短可能填塞不完全,且其前半部分應與其他微彈簧圈緊密纏繞,以免移位;④近期破裂的動脈瘤應特別注意,操作要輕柔,用柔軟型GDC-10,或與標準型GDC-10聯合應用,雙直徑型的微彈簧圈更易纏繞且對動脈瘤壁的刺激??;⑤在栓塞過程中如出現血栓栓塞,溶栓要慎重,如尚未栓塞完畢,禁忌溶栓;如動脈瘤溶栓完畢,權衡利弊,如為重要功能區血栓形成,行微導管下局部溶栓。
3.3栓塞并發癥的預防及處理
主要有:①術中動脈瘤破裂,多因微導管及微導絲操作不當或GDC放置時刺破動脈瘤壁引起,如不及時處理可引起致命性后果。一旦發生,應立即中和肝素并降低血壓。如果微導管尖端已到位,繼續以GDC填塞動脈瘤至填實。②術中血管痙攣,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血管內操作均可誘發血管痙攣,術前使用尼莫同,術中良好的鎮痛麻醉,應用高分辨率透視和示蹤技術,操作輕柔以及術中使用罌粟堿,可有效防止和解除痙攣。③GDC發生移位,每次解脫GDC前,需經引導管造影證實微導管尖端位置及GDC的位置,確保兩者位于動脈瘤內。④動脈瘤再通,多為不完全栓塞所致,主要見于巨大或寬頸動脈瘤。因此,栓塞時強調致密填塞,并應長期隨訪,對動脈瘤再通者可再次栓塞,而達到治愈目的。
3.4術后治療
術后給予抗凝治療3d,祛聚治療4周。蛛網膜下腔出血者通過腰池持續釋放血性腦脊液、擴容、血液稀釋及提高血壓等方法來避免腦血管痙攣的發生[3]。
[參考文獻]
[1]吳中學,王忠誠,孫永權,等.電解可脫性微彈簧圈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9,15(2):90-93.
[2]趙文元,劉建民,許奕,等.GDC栓塞顱內動脈瘤術中出血的原因及防治[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2,7(1):44-45.
[3]馬廉亭.介入神經外科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330.
(收稿日期:2008-04-26)
- 上一篇:無償獻血角色分析論文
- 下一篇:醫學專業五官科教學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