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新聞美學在新聞報道中的必要性
時間:2022-03-29 10:30:00
導語:談論新聞美學在新聞報道中的必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們普遍具有追求真、善、美、的心理需求,喜歡看到正義和正氣得到弘揚,喜歡看到丑惡的現象被批判、鞭撻。
反映在新聞上就應該是有思想深度、有深邃意境、有閱讀震撼力,在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的報道中能夠感染人、塑造人、教育和鼓舞人,以達到對美的、好的人和事物的弘揚,對丑的陰暗的人和事物和鞭撻。
一、新聞需要美
在追求時尚、追求美的時代,人們顯然沒有閑情逸志看那些自己以為不美、不好看的東西,但也絕不會放過那些堪稱美的新聞作品。新聞需要美,這是當今時代賦予新聞的新的主題,這個美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攝影、背景、色彩的美,而是作品本身所蘊涵的內在美。
新聞作品的內在含義,也就是新聞作品的魂,它帶給人們的啟發力,號召力和爆發力是新聞美學的真正體現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可歌可泣的英雄教師譚千秋,用自己的雙臂和身體護住4個學生,自己卻不幸遇難,報告是這樣描述的“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業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員向記者這樣描述著當時的場景。“我會牢記那永恒的瞬間,那張開的雙臂是一雙烙盡職守、充滿無私、大愛的雙臂”。這篇新聞報道是一篇美的文章,向人們展示一個美的瞬間,一顆美的靈魂。譚千秋的事跡感動著中國,感動著每一個中國人,他是這個時代的驕傲,是老師的楷模。
二、時代需要美
我們這個時代是展現美、追求美的時代,美就是生活,美打扮生活、美代表我們的生活。作為新聞工作者,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反映這個時代的生活美,謳歌這個時代美的東西,從而鞭撻,批判丑惡的事物。在當今年物質世界高度發達的時代,人們更渴望精神食糧的充實。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在選擇正面典型的時候按照真、善、美的價值觀產生出來的典型形象將成為人類共同的或者大多數人能接受的榜樣。
這種典型具有教化的作用,這種教化作用正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的,新聞美學的具體體現。新聞作品與文學作品一樣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新聞創作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走向普通老百姓。同時,在講述老百姓的故事,新聞展示出來的人物和事件也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更加受到受眾的好評。特別是在塑造英模人物方面頗有建樹,擯棄了過高、大、全的寫法,注重還原生活,從細、小中展現英模的人格美、人性美。汶川地震中,一個平凡的女教師只有20歲。地震發生時,她正在為學生排練舞蹈節目。
發現險情后。她把學生推向墻壁角,把他們抱在自己懷中,坍塌的樓房倒在她的身上…她的尸體體被找到時,她懷中的3個女孩活了。這是一個平凡的女教師在危難時刻做出了不平凡的義舉。她的事跡感動著每一位中國人,13億人民舉起雙手,托起了災區人民頭上的天空,筑成新時代抗震救災新的鋼鐵長城。一個個感人的事跡,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新聞報道,向人們展示英模的偉大品格和中國人民的優良傳統,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呼喚。
- 上一篇:財政局組織工作總結報告
- 下一篇:用智慧赤誠迎接改革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