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負責制管理研討
時間:2022-03-29 02:12:00
導語:校長負責制管理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由于中西方文化傳統和教育背景的差異,兩者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但在某些地方又有相同之處,本文對兩者進行了分析比較,借鑒校本管理的某些有益的經驗,以加強我國中小學的管理,進一步完善校長負責制。
一、校本管理和校長負責制的含義
1校本管理。它是西方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學校改革運動中出現的一種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國外教育管理領域有著重要的影響,其基本含義是:教育的主管部門將其權力逐漸下放給學校,給予學校更大的權力和自主決策的空間。使學校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具體的情況決定資源的分配、學校財政的預算、課程的設置、教科書的選擇、學校人事決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從而達到變革學校已有的管理體系,優化學校教育資源,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
2校長負責制。1985年5月頒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規定我國的學校要逐步實行校長負責制,其含義是:在正確處理政府部門與學校的關系的基礎上,以校長全面負責為核心,與黨支部的保證監督、校務委員會的審議參謀、教職工民主管理等方面內容有機結合,實現學校工作目標,充分發揮行政管理功能的科學的領導體制。
二、校本管理和校長負責制產生的背景
1校本管理提出的背景。校本管理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發展對教育質量的高要求和對學校教育素質的高度期盼下產生的。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在經濟一度滑坡的情況下,尋求如何能盡快擺脫困境的發展對策。在經歷一番審視和反思之后,才明確地意識到,經濟的復蘇與發展,必須跳出經濟領域本身,從教育領域中尋求答案。于是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以來,英美等國就把發展國家的主要視點開始由經濟領域轉向教育領域,轉向學校教育。在學校管理方面,西方發達國家的學校管理一直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的附庸,一直是在一種外控的條件下進行運作的。這種以外部控制為主的管理模式,學校的管理權利主要是掌握在教育行政機關的手中,他們不僅擁有很大程度上的教育政策的制定權,而且擁有諸如課程、教學和財務等一定學校層面上的常規管理的權利,這樣導致管理的權限不但高度集中,而且科層化、官僚化,學校管理機構變得異常龐大,使得學校面對變化的外在形勢和要求。缺乏一種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嚴重地影響著學校管理的主體性發揮,學校無從關注學校自身的發展,一切聽命于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在這樣的背景下,學校只能是教育行政部門的工具,學校無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學校外部環境的變化作出自主的行為調節,學校也只是重復著積習已久的管理模式。而且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國家在教育領域中,課程和教學方法上的種種改革的嘗試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在這種教育質量與國家經濟發展需要高素質人才的極大反差下,引起了西方主要發達國家朝野上下的廣泛關注,涌現出了學校改革的呼聲,開始了追求有效的高素質學校和教育的改革運動。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都明確提出要對學校進行改革,賦予學校以更多的自主管理權。
2校長負責制提出的背景。我國中小學學校管理體制改是同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背景相聯系的,它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的工作。首先,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對中小學學校管理體制改革提出了客觀的要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全國工作的重點轉向經濟建設,改革開放的政策為整個社會的大發展提供了條件,我國的生產力得到解放,農村和城市的經濟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我國也在積極尋求克服政治體制方面存在的弊端,這是同經濟體制改革相呼應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體制的改革,作為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基礎的教育也必然要作出相應的反應。1985年,新時期教育發展和改革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談到經濟體制改革和科技體制改革時,指出:“改革經濟體制。最重要的、我最關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體制,我最關心的,還是人才。”(《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108頁)無疑,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在這一社會背景下,教育體制改革已勢在必行。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舊的教育體制已遠遠不能適應新的經濟條件,而學校內部管理體制則是教育體制的一個重要方面,涉及如何使學校真正成為具有生機、活力的辦學實體,如何提高管理效能和教育質量,如何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等一系列問題,而只有改革學校管理體制,才能使教育體制的改革落到實處。其次,教育的發展也迫切要求改革現行的學校管理體制。在十年內亂后,我國教育經過撥亂反正,重新確立了教育的基礎地位,出現了“尊師重教”的強烈呼聲。經過數年的努力,教育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諸如,學校辦學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教育經費也逐年得以增加,教育結構經過改革和調整,打破了中等教育結構單一的模式,教師素質有所提高,《義務教育法》得到貫徹,教育質量得到不斷提高。但在教育事業發展的同時對教育體制的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是因為我國中小學教育還存在著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問題,它們嚴重阻礙著教育的發展,例如。辦學經費仍嚴重不足,教育結構不盡合理,統得過死、包得過多的辦學體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教育投資效益和辦學效益不高,教育質量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等。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我國中小學內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地暴露出來,如,學校管理的職、權、責不統一。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的局面沒有得到全面扭轉。導致工作上職責不清、指揮不暢、行動遲緩、效率不高。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對學校管理體制進行根本的改變。為了進一步增強學校自身的辦學活力,形成學校內部的自我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一些有開拓精神的學校從八十年代初就開始對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進行了積極主動的探索和嘗試,1985年5月,隨著《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的頒布,學校管理體制改革逐步走向高潮。
三、校本管理和校長負責制的實質
1校本管理的實質。校本管理就是將教育的權力與責任轉移到學校層面,并由一個相關人員參與的法人團體來負責實施,從而使學校能夠合理地分配和運用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最終滿足學生的真正需要,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職權應該盡可能地分化給涉及學校管理的所有人,應與學生家長磋商,在較高層次上,還應征求學生本人的意見……職權只有下放到能盡責完成并能從其經驗中獲益的人手里才是最有效的。”這是校本管理的主要目的所在。具體地說,其實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權力下放。這是校本管理最核心的問題,是指教育行政當局給予學校更大的權力和自由,使學校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從而能夠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去決定資源的分配和利用。國外教育行政當局下放給學校的權力一般有:財政預算權、人事安排權、課程設置權和獎懲權等。學校在擁有這些權力的基礎上,可以認真分析、甄別自身存在的種種問題,及時發現學校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然后從學校實際出發對其加以處理解決。(2)參與式管理。校本管理是一種參與式管理,即由學校董事會或學校理事會來管理學校的資源。學校董事會的成員一般由校長、教師、社區成員、學生家長及學生組成。但在不同的國家或不同的地區有一定的差異,如澳大利亞規定:一所學校的學校董事會由校長、一個學校經管理局任命的社區成員、兩個由教師選舉的代表、三個家長和市民聯誼會代表及兩個學生組成(在中學),而在美國芝加哥,1985年頒布的《芝加哥學校改革法》指出,每個地方學校理事會由校長及11名成員構成:6名學生家長、2名教師、2名社會代表、1名學生。采用參與式管理能夠給教師、家長、社區人士以及學生更多的參與學校決策的機會,因而能保證比較民主、質量較高的決策。更重要的是讓社區人士、家長和學生參與學校事務的管理,可以為學校提供更廣泛的支持和幫助。(3)校本管理的最終目的應與沉重的學習結果改善相聯結。卡內基教育與經濟論壇在1986年曾對校本管理的思想作過表述:“對都市學校的過度集權化、科層化的控制必須終結,有效的地方領導至關重要。每一所學校都應獲得自由度和靈活性,以便它們能對教育目標以及最為重要的學生的各種需要作出創造性的回應。”這一表述暗示。校本管理的最終目的應與學生學習結果的改善聯系起來。實行校本管理的初衷就是為了改善學校的各種資源不能及時滿足學生需要的狀況。以此來提高學校的管理和資源利用效率,最終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4)校本管理強調學校領導者要從學校實際出發,確定辦學理念。實施“校本管理”的一個基本假設就是,學校不僅是國家政策與方案的實施者,而且是一個可以自己計劃、決策和管理的單位。因此。必須把每所學校視為一個存在于獨特情境中的行政實體。有可能確立獨特的發展目標和行動計劃,而不是把學校看作一個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下的標準的下級單位。這就要求學校領導者能夠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辦學理念,為學校設計發展的藍圖和實現的策略。[來2校長負責制的實質。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學校逐步實行校長負責制,有條件的學校要設立由校長主持的、人數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務委員會,作為審議機構。”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進一步指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類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自此,校長負責制在我國中小學得到了廣泛的推行,并收到了一定的管理成效。從理論上講,校長負責制的實質是:(1)校長全面負責。校長是學校的法人代表,應按有關規定行使職權、履行職責,并代表政府承擔管理學校的全部責任。校長對學校的各項工作,包括教學、科研、行政管理等,應當全面負責。與中小學校長的職務和責任相一致的是校長應該擁有相應的權力,我國中小學校長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辦學自主權:決策權、指揮權、人事權、財經權等。(2)黨組織保證監督。實行校長負責制,黨組織的職能由過去的直接領導轉變為對學校工作的保證監督,也即保證監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學校的貫徹落實,保證辦學的社會主義方向,保證學校的各項任務能夠順利完成。(3)教職工民主管理。校長對學校工作的統一領導,是建立在民主管理和科學管理的基礎之上的,發揮教職工民主管理作用是校長負責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實行校長負責制的學校應該建立和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教代會的職責是代表全體教職員工對學校各項決策提出意見和建設,對學校工作實行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充分發揮教職工的主人翁作用。由此可見,我國的“校長負責制”是由校長、學校黨組織和教職工代表大會共同組成的“三位一體”結構,其中,校長對學校的工作有決策權和指揮權:學校黨組織對學校行政工作進行監督,并保證學校的辦學方向;教職工代表大會對學校工作進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四、校本管理的啟示與校長負責制的借鑒
校本管理與校長負責制都是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其實質是對過去上級教育行政機構對學校實施過多外控管理的一種矯正。通過權力的下放,學校擁有更多的辦學自主權,從而能夠根據本校實際對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快速的處理,提高了學校的管理效率。這正是改革的目的所在,也是二者的共同之處。但在具體做法上卻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比如:在校本管理中,權力下放至由校長、教師、社區人士、家長及學生組成的學校董事會或學校理事會手里,由他們來管理學校的各項事務:而校長負責制中,是根據一長制理論提出的,學校的權力掌握在校長手中,由校長全面負責學校的各項工作,校長權力過,于集中,教職工代表大會未明確授權參與何種決策,社會組織及學生家長更無權過問學校內部管理事務等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說明了實行校長負責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有一些不夠完善的地方。因此,我們要借鑒校本管理的經驗來逐步完善校長負責制。我們從校本管理可得到如下啟示:
1吸引并鼓勵社區人士、家長及學生參與學校的管理教育。學校的管理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相互配合。在學校與社會聯系越來越密切的今天,家長和社區不僅是教育服務的資助者和接受者,而且應當是共同負責學校事務的伙伴。這種新角色要求校長和教師對家長和社區成員的態度和行為發生顯著的變化。學校必須對社區更加開放,接受社區的關注、支持和監督。然而我們目前做得遠遠不夠,學校管理者把管理學校看作是學校內部的事務,社區及家長沒有必要也沒有權力過問學校的事務,學生作為教育的對象,也就更難對學校的事務發表自己的看法了。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借鑒“校本管理”的做法,充分發揮教職工代表大會的作用,此外還要吸引、鼓勵社區人士、家長及學生參與學校事務的管理,保證學校作出比較民主、質量較高的決策,并使其為學校的發展出謀劃策。
2“校長負責制”的改革要與學生學習結果的改善聯系起來。從嚴格意義上說,教育改革、教育管理改革是一個價值中立的概念。它只強調變革的事實或變革的主觀愿望,并不涉及價值判斷。因此,教育改革、教育管理改革并不等同于教育進步、教育管理進步。只有當教育改革被證明給教育事業帶來了積極的變化時,教育改革才能體現其進步的意義。校本管理將“改善學生學習結果”與其結合起來,值得我們借鑒。推而廣之,這種校本管理的改革必須與學生的學習結果相聯結的基本思想也適用于教育改革和教育管理改革的方方面面。任何一項教育管理改革如果最終不能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的話,那么它就不是一項富有成效的改革,“校長負責制”也是如此。因此,每一個管理者都應該明確:實施“校長負責制”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學校的管理效率。而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才是其最終目的。
3校長要有正確的辦學理念。辦學理念是指校長對治理學校的總的看法和基本信念。在我國,大多數中小學校長只是上級制定的各種各樣政策與法規的貫徹執行者。很少有自己的辦學理念,在其領導下的學校往往是千篇一律,沒有特色。人們常說“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學校”,這說明了校長的辦學理念在學校的發展以及學校能否辦出特色方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只有擁有正確的辦學理念,校長才能使自己和整個學校的行為表現出目的性和整體性,學校才不會成為上級教育政策的“試驗田”,只有擁有正確的辦學理念,校長才有可能根據學校的實際,設計一個遠景目標和藍圖規劃,并引導學校的所有成員為這一目標奮斗,最終實現目標,使其成為一所有特色的學校。
4校長要改變獨斷專制的工作作風。實行校長負責制,確立校長的主導地位,是為了加強學校的管理,提高學校的效率和質量,并不是純粹給校長增加“統治”的權力,不應使校長的權限過于膨脹。應加強對校長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求校長要充分利用手中的管理權力,發揮教職工集體的力量,發揮教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校長要把整個學校的發展與自己的榮辱聯系起來,做到與學校榮辱與共。成立校委會、教代會等,貫徹民主集中制,民主決策,協商對話,民主監督,發揮教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增進學校上下之間、左右之間的聯系和了解,加強個人、基層群體與學校三者之間的認同感。增強廣大師生在實現學校決策目標中的整合一致性,提高學校組織目標的達成度。
社會在進步,教育在發展,我們的教育還比較落后,我們的教育還要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應放眼世界,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管理經驗和教育教學經驗,從而彌補我們教育自身發展的不足,使我國的教育早日與世界接軌,使我國更加富強。
論文關鍵詞:校本管理校長負責制比較
論文摘要:校本管理與校長負責制分別是西方國家和我國進行的學校管理體制改革。本文對兩者進行了分析比較,借鑒校本管理的一些有益的經驗,以加強我國中小學的管理,進一步完善校長負責制。
- 上一篇:城鄉規劃工作意見范文
- 下一篇:建筑工程冬季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