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策略與經濟分析論文
時間:2022-03-30 12:33:00
導語:股市策略與經濟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經濟基本面分析是一種專業素養,而股市投資策略分析是一門藝術。經濟基本面好比股市的天,而股市就是天空中的云朵。當前經濟基本面方面,國內主要看刺激經濟內需方案的效率和境外資本運作能力;國外主要看發達國家清理金融危機廢墟的能力和美國新經濟模式創新的進度。最后就股市這門藝術的表現手法談談作者對策略的看法。
經濟基本面分析是一種專業素養
實事求是的分析就是專業素養。我的分析是分三個層次經濟模式分析→可變因素分析→可能出現的狀況。我將以此逐步展開分析。
經濟模式分析:
經濟的平衡是供給=需求,可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是什么呢?回顧歷史我發現:有時候供給能推動經濟增長,有時候需求能拉動經濟增長,(附:凱恩斯的需求理論結束了大蕭條,供給學派成就了里根的執政輝煌)。再深入想想,結果是等式哪邊偏小,那邊就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中國是內需不足,產能過剩,而美國是供給不足,過度需求。
中國產能還有繼續過剩的客觀要求
經濟循環過程中提升消費的速度不及提升資本存量的速度,就會導致嚴重漏出,產生左邊的循環,左邊的循環是無效循環,會產生泡沫,特別是在外部需求出現較大變化時,產出和需求會嚴重失衡。
中國的人口狀況包含兩個因素,一是基數過大,二是貧富差距大,政府和富人擁有大量資產,這就導致勞動力貿易條件逐步惡化,(2001年至2007年,我國GDP按要素法計量,勞動報酬占比不斷萎縮,而企業利潤占比不斷擴大,趨勢明顯)。這就是最終消費增長過慢,而資本積累過快的根本原因。至于其他“背景因素”是有利于經濟發展,促進產出增加的,不多討論。
過去經濟增長過快是由于外部需求變大,放大總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結構失衡導致左邊循環加大,進一步放大總需求,進一步拉動經濟快速增長。
當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發生金融危機時,外部需求下降→總需求下降→總需求小于總供給→左邊循環被迫停止→進一步收縮總需求→左邊循環逆轉→產出大幅下降→抑制右邊有效循環,這就是我國經濟在去年三季度末開始的經濟大跳水路徑。
促增長,保就業,是政府工作的重點。我國經濟增長動力是增加總需求,而總需求的外部需求是無法控制的,消費需求是取決于財富分配狀況,一時難以改變,政府只能改變中間的投資需求,恰好政府手上擁有大量資產,可以提高資本投入,但資本投入引致的是左邊的循環將是無效的,所以能否通過刺激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改善右邊的有效循環才是一條中國經濟的出路,這就是我提出的國內第一問題,關注點是政府刺激內需的效率。國內第二問題是“背景因素”里的自然資源可持續性,我國必須在全球配置戰略資源,恰好我國又有巨額外匯儲備,如何有效的進行國際戰略資源的并購是關鍵。
還有一條需求等待外部需求恢復,來彌補我們的總需求小于總供給的矛盾。接下來我將引入國際經濟學。先說說美國,美國情況跟我們相反,還是從人說起,美國的人力成本高,勞動報酬占比高,從而會加速右邊的循環,放大總需求。另外美元具有國際貨幣的特性,以及國際貿易的政治因素(稍后在國際貿易理論里講)導致大量資本流入美國,從而推動左邊循環,使得總需求大于總供給,在有負的外部需求下,物價表現為緩慢上漲,量變會發生質變,物價的推高,刺激利率的上漲,利率上漲會抑制投資需求,從而導致左邊循環放緩,引致需求下降和產出下降,失業上升,同時,利率上漲促使廣大負資產的消費者消費能力大大下降,右邊的循環也放緩了,經濟由總需求大于總供給開始倒過來了。那么美國經濟接下來如何?美國經濟最先出問題就是利率聯邦提升利率,利率是對資產收益與風險的衡量,這個指標可以間接反映美國清理“金融危機廢墟”的進度,這是外部關注點,即外部第一問題。美國的經濟內需動力來自于生產分配中人力分配比例高,而這種方式取決于經濟模式,所以美國經濟的重振是要靠新經濟模式的創新,即外部第二個問題,關注點是美國經濟創新速度。
國際貿易經濟理論與政府行為
說國際貿易情況。自由貿易情況下,順差可以用黃金結算,或者讓順差國貨幣升值,平衡點在于產品價格差異=國際貿易交易成本+匯率升值內含貨幣溢價(假定產品同質)。但是加入了政府干預行為,就不一樣了。順差國可以實現以下好處:順差可以釋放外部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實現規模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擴大市場份額,擠垮競爭對手,提高壟斷地位,還可以帶來充足外匯儲備等,所以大多順差國不愿意本幣升值,中國更是如此。逆差國,拿美國來說,經濟市場行為希望進口低廉的產品,出口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產品,但政府行為是保障就業,防范技術擴散,阻礙進口低廉產品和出口高科技產品,于是頻設貿易障礙。
可變因素分析:根據我對經濟結構、政治形式、社會文化等分析判斷哪些是可以改變的以及改變的速度和程度,哪些是很難改變的。
國內情況:關注點一、刺激經濟的效率,主要就是提高內需的情況,我們可以關注就業和收入分配的改善情況,但是人口的基本現狀和制度因素是短時期難以改變的,因此我樂觀的給政府此項效率評估是40分,也就是說政府將不斷通過加大投資來帶動就業,但是消費占比難以大幅提升。所以中國產能繼續過剩有客觀要求。
關注點二、中國用巨額外匯進行國際資源的并購活動,恰逢全球經濟缺少流動性,但我國并沒有豐富的境外資本運作經驗,所以此項評估我給60分。可以一定程度緩解以后關鍵資源不足的問題。
國外情況:“清理金融危機廢墟”在于挖掘“廢墟”的存量,就是說金融危機的殘余能被充分暴露,解決起來就會十分順暢,而解決危機的方式也會影響危機的蔓延,所以處理危機的能力和時間都是重要關注點,我對美國政府及機構處理危機的能力評估是70分,對剩余美國金融危機的狀況擔憂不是很大(原因見我的《美國金融危機專題研究》)而歐洲問題較大,值得關注。新經濟創新模式的進展值得關注,不過我個人認為短期難以有較大科技進展,所以美國經濟接下來靠去杠桿化和出賣“廉價”勞動來增加收入來增長的話對世界其他國家經濟增長將無貢獻,我對兩年內這種現象出現的概率評估是70%。
最后提及一下匯率問題,中美各自政府利益的博弈將最有可能出現人民幣外匯儲備繼續增加,匯率長期具有升值壓力并且實際升值速度緩慢。
可能出現的經濟現狀:
未來兩年內投資推動的總需求會有一定的放大,帶動經濟增長,但結構的改善將十分有限,很可能進一步失衡,外需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但增量有限,中國經濟系統性風險會進一步提高,但關鍵外部原材料資源的可獲得性降低系統性爆發的可能性,經濟增速放緩但硬著陸風險較小,而兩年后外部需求恢復后,又可以掩蓋國內經濟的不平衡,宏觀經濟將有望繼續快速增長,但結構性失衡問題仍將是長期困擾我國經濟的內生根源性問題。
股市策略分析是一門藝術。
宏觀基本面是做策略的前提,回顧股指與經濟增速關系,大多表現為經濟的大體波動形態決定股市長期走勢。預期基本面向好要在外圍復蘇是時間表得以確認時才會形成,但對股市的預期涉及的因素眾多,大體上需要考慮基本面、資金面、政府行為、大眾投資行為、機構投資行為以及自身心態等,因為信息不對稱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導致這些因素相互和交叉影響,如政府放寬貨幣政策或直接推高股市→投資者對經濟的信心→增加實物投資→提高經濟增長→增加收入→刺激消費→推動經濟增長,因為大家不知道股市上漲是源于實體經濟的改善還是政府行為或機構行為,但干預有限性決定股市長期走勢基本符合經濟內在調整規律。而長期是由無數短期構成,短期股市是可以被其他因素干擾的,因此光看基本面是不夠的,就是這個道理。今年我得出大盤“N”型走勢的基本判斷是基于以下考慮因素:年初上漲的理由:貨幣政策放松帶來流動性增加、財政政策放松推高投資熱情、政府希望通過股市上漲帶動民間投資、機構看到前面三個因素后有意做多以引致更多資金流入投資產品、大眾會在持續上漲中逐步步入股市,而年報披露拉開、大小非解禁高峰來臨以及實體的經濟數據逐步公布,股市回調壓力增加,股市開始回調。等到外圍企穩,經濟恢復預期時間表確認時,即經濟基本面向好的預期形成時,股市開始反彈。
至于具體行業配置情況,我曾經做過美國道瓊斯各行業指數與道瓊斯指數的對比,發現時代主題的行業增速遠遠大于大盤指數,而沒落的行業則跑輸指數,所以我覺得應該選擇那些屬于政府未來經濟目標的行業,如中國經濟要實現就業、更要改善結構,所以凡是有利于實現這兩個目標的將是有前途的行業,特別是要有利于改善經濟結構的行業,而其他既不能促進大量就業又不利于產業升級的行業將會跑輸整體的,總結起來就是選擇“治本”行業,可以階段性的投資“治標”行業。
- 上一篇:淺論上市公司可債券誤區
- 下一篇:論外商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