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乳業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
時間:2022-04-13 02:59:05
導語:黑龍江乳業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當前處于社會轉型期,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的深度調整。基于文化經濟學相關理論,以黑龍江省肇東市為例,利用經濟學模型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對策建議。從宏觀方面,運用態勢分析(SWOT)等方法,闡釋文化經濟發生的動力與意義需求如何產生,并為文化與經濟的交互作用奠定基礎,研究社會轉型時期如何科學傳承與發展我國乳業文化;微觀方面,對不同區域文化、不同代際文化對乳業發展影響進行比較,面對我國乳業缺乏國際競爭力,市場信心不足的現狀,探尋文化性因素對乳業發展的影響效應,找出對我國乳業發展具有顯著影響的文化性因素,為提升乳業生產效率,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找到文化因素的支撐。
關鍵詞:乳業文化;乳業發展;產業轉型升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建設是“五位一體”建設中的關鍵一環,也是鄉村振興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文化與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基本確立。而社會轉型時期我國乳業文化的現實情境卻不容樂觀,一方面面臨著傳統乳業文化內蘊逐漸被市場經濟大潮吞噬,另一方面乳業文化價值挖掘不足。2017年,原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全國奶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正面臨新常態,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的深度調整,發展方式正由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發展低消耗、低污染、高增值、高知識、高效益的綠色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而文化經濟因其低碳環保、可持續、融合性強的特點,同時能夠堅持以文化為出發點,通過“文化意義”的經濟化流通,實現“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傳承,故而成為了本文研究的邏輯起點。
1從宏觀角度分析文化與經濟的交互作用
1.1飲食文化與乳業發展。1.1.1乳業文化與經濟的態勢分析(SWOT)。(1)優勢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乳業文化可以追溯到秦漢以前,當時乳業技術較為成熟,人們養成了每天飲用乳制品的習慣,所以中國乳制品市場潛力巨大,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且銷售額可觀。(2)劣勢雖然我國乳業文化歷史悠久,但是也有很明顯的短板,一是乳業文化的影響力不大、知名度不高,有很多優秀的傳統乳業文化在歷史演變的過程中沒有被完整的傳承下來;二是乳業文化創新不足。(3)機會隨著文化強國戰略逐步落實深化,各部門積極響應,支持并引導文化產業的傳承與發展,一些傳統乳制品工藝,如歐洲酸奶褐變工藝等的逐步興起給乳制品發展創新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與借鑒。(4)威脅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乳制品種類逐漸多樣化,一些出現時間較早的乳業文化以及乳制品制作工藝面臨著失傳的風險,很多年輕人不愿意繼承這些傳統的文化[1]。1.2乳業文化與經濟的交互作用。我國乳業文化的發展帶動了乳業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同時,乳業經濟的增長促進了國家稅收的增加,促進了全國的經濟發展,帶動了國民收入的增長。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反過來促進我國乳業文化的發展。1.3養殖文化與乳業發展。隨著養殖文化在北方地區的繼承與發展,成功帶動了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黑龍江省是其中發展較快的省份之一。而黑龍江乳品企業在全國范圍內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不僅吸引了其他優質乳品企業將生產基地進駐北方地區,如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也帶動了養殖文化在北方地區的產業融合與升級。
2從微觀角度分析乳業文化對乳業發展的影響
2.1從不同品類看區域文化對乳業發展的影響。2.1.1從液態奶看。中國的液態奶行業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以及近、現代社會等多個不同的社會階段。在漫漫的幾千年歷史中,中華民族的農耕文明與游牧民族文明相互碰撞,誕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乳制品使用方式,這些歷史都被鐫刻在了史書之中[2]。表1為部分國家的乳制品消費結構,我國液態奶的銷量在全球范圍內遙遙領先,體現了液態奶在我國乳制品消費結構中的重要地位[3],正是這一數千年來的漫長歷史,為液態奶行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年來,中國乳制品行業又進一步取得了迅猛發展,據歐睿數據統計,2015—2019年,我國液態奶銷售額同比增長分別6.13%、8.22%、9.71%、10.67%、11.56%,持續五年環比增長量上漲[4]。在銷售額快速增長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近些年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倡導國民提升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越來越多的醫生、營養師呼吁大家保證每天液態奶的攝入量。自2020年疫情后,功能性食品被推到風口浪尖。消費者對于產品口感和提高免疫力等功能性的追求度提高,鑒于液態奶的營養特性和消費者對于其附加功能的接受度,液態奶的銷售額迎來爆發式增長[5]。2.1.2從酸奶看。酸奶誕生于公元前3000多年的土耳其高原,希臘東北部和保加利亞地區的古代色雷斯人在公元前200年左右學會了酸奶的手工制作,1942年歐洲開始了酸奶的商業化生產,而中國酸奶的現代化生產明顯晚于其他國家,于1980引進了丹麥的技術及設備;此外,酸奶的文化方面,包括酸奶有益健康、酸奶中含有豐富益生菌等科學知識與思想文化傳入中國時間較晚,所以酸奶行業在中國起步晚、發展遲緩。根據《2015年中國12城市腸胃年齡洞察報告》:57%的33-55歲中國城市居民存在腸胃超齡問題,且亞洲有更多人存在乳糖不耐受等問題。這一區域文化間接導致了酸奶的暢銷,這是由于酸奶在發酵過程中分解了大部分的乳糖,從而避免乳糖不耐受者飲用液態奶而發生的腸胃脹氣、腹瀉等不良反應,并且能夠幫助胃腸道消化,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并且酸奶在發酵過程中生成了全新的質地、獨特的風味,能夠幫助促進人們的胃腸道消化。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年來衍生出了常溫酸奶,即在發酵的前后分別進行了巴氏殺菌、高溫殺菌兩次殺菌處理,因此可以在常溫狀態下保存,無需冷藏,保質期更長,適合于工作繁忙,無法頻繁購入酸奶的人群。因此在亞洲地區的飲食文化和消費文化雙重作用下,酸奶尤其是常溫酸奶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推動了酸奶行業乃至乳制品行業的發展。此外,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呈復興之勢,借中國“養生文化”興起,各乳制品企業推出了更有針對性的常溫酸奶品類,如廣西黃氏乳業于2014年推出的針對女性群體的常溫酸奶品牌“紅棗枸杞醇養”[6],其上市之后影響巨大,迅速占據了大量市場份額。2.2不同代際文化對乳業發展的影響。根據《2018代際消費洞察報告》發現,在人均消費額上,“60前”遠超其他年齡段,最注重商品品質,出手闊綽,顯然“銀發經濟“已然來臨。代際品類偏好明顯,“60前”更注重養生,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相對于電商平臺整體增速來看,年齡越長的用戶電商消費增長越快,因其對養生的注重,對乳制品的購買量增速也遠超其他年齡段。
3以黑龍江省肇東市為例,分析乳業發展及“文化+”的發展前景與意義
3.1肇東市乳業發展概述。肇東市曾是清朝的皇家牧地,畜牧業擁有較為悠久的歷史;且其地處黑龍江省,位于“黃金牧場線”的北緯45附近,草場質量佳,氣溫較低,不易滋生黃曲霉菌,而今仍被譽為“乳業之鄉”。近年來,肇東市引進國外先進的乳制品設備,提高了當地乳業生產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文化素質水平;出臺優惠政策,吸引人才,減少人才流失的同時也適應了奶牛養殖業大發展這一時代大背景。3.2縱觀肇東市“文化+”與當地產業轉型及融合。在乳業方面,肇東市積極響應,致力于將肇東打造成“黑龍江乳業名城”,并制定下發《肇東市奶牛產業化發展實施意見》,出臺優惠政策。此舉不僅能夠實現乳業文化的傳承,同時也能夠達到“互聯網+乳業文化”,即將乳業文化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分析發現,通過實現乳業“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型傳承,更有利于刺激當地乳制品消費,拉動消費增長[7]。由希克斯-漢森模型(IS-LM)分析可得:在短期價格不可調的假設下,銷售量提高使IS曲線右移,價格均衡點上移,為了實現市場均衡,將帶動產量增加(圖1)。因此,促進當地需求的增加可以充分帶動實際產出的增加,實現均衡產銷,帶動乳業發展。再由總需求-總供給模型(AD-AS)可知:在當地乳業還有資源可以利用時,AS曲線處于常規供給線段,總產量與價格同方向變動,乳業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將帶來AD曲線向右上方移動,在AS曲線不變的情況下,將導致國民收入增加,增加政府稅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促進經濟發展(圖2)。
4對我國乳業文化發展的啟示與展望
4.1對我國乳業文化傳承發展的借鑒。要真正的實現社會轉型時期我國乳業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型發展”就必須正確處理好推陳、傳承、融合與創新四者之間的辯證關系,正確處理好歷史作用與現實價值、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間的關系。在社會轉型時期,有關部門要突出重點,鼓勵乳業文化傳承與創新,我國目前在這一方面的政策尚不完善。建議一方面相關職能機構制定針對習慣的文化政策,鼓勵更多“文化+”形式出現,突出強調文化與經濟的交互作用,提升我國乳業文化的影響力、國際知名度、國際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制定出臺相應法律法規,完善乳制品行業監管體系,提升乳業生產效率,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振市場信心[8]。4.2我國乳業及乳業文化發展前景。近年以來消費者對產品本身的知名度、性價比、營養成分,生產商的信譽度、影響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順應時代潮流,各乳品企業紛紛做出調整,有關部門也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2020年初以來發生的肺炎疫情從短期看使國內乳業生產受到一定的沖擊,但是從長期看是推動我國乳畜業加快轉型升級的一個寶貴契機。乳業經濟方面,國際競爭力、影響力將進一步提高,乳制品種類多樣性增加,大中小企業齊頭并進,乳制品各領域均衡發展,國內市場進一步實現供需平衡;乳業文化方面,社會轉型期,乳業文化的價值深度將進一步被發掘,以彰顯我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國家有關部門出臺政策,鼓勵科學傳承與發展我國乳業文化,確立一種賦予人學色彩的價值立場。除此之外,文化經濟學因其低碳環保、可持續、融合性強等特點也將得到充分的發揮利用,同時文化經濟學能夠堅持以文化為出發點,通過“文化意義”的經濟化流通,實現乳業“文化+”的傳承與轉化。
參考文獻
[1]王鴻.基于SWOT分析黔東南州的飲食文化對其經濟發展的影響[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18):2-4.
[2]楊輝,李翠霞,尤田甜,等.中國乳制品文化前世今生[J].中國乳業,2018(3):16-22.
[3]郭紅霞,馮策.淺談中國乳業市場規模前景與創新增量[J].乳品與人類,2020(5):21-26.
[4]宋亮.國內外乳業市場現狀與發展預判[J].中國乳業,2020(9):2-6.
[5]劉禹,馮啟,杜占鳳.聚焦后疫情時代的中國乳業市場[J].乳品與人類,2020(3):4-17.
[6]馮偉芳.2015年中國乳業發展十大趨勢及對策[J].中國乳業,2015(2):13-18.
[7]楊輝,焦燕妮,孫金瑩,等.乳文化對于黑龍江省乳業企業發展的效應研究[J].中國乳業,2019(3):8-12.
[8]李德輝.政企聯手打造綠色、優質、高效奶源基地把肇東建設成“龍江乳業名城”[A].見:中國奶業協會.第二屆中國奶業大會論文集(下冊)[C].中國奶業協會:中國奶牛編部,2011.
作者:任思曉 魏書文迪 李美杭 單位:東北農業大學
- 上一篇:《邊疆人文》中的民俗文化研究
- 下一篇:少數民族飲食文化資源開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