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影像與知青文化保護研究
時間:2022-05-23 05:21:10
導語:知青影像與知青文化保護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知青影像是知青文化的重要內容,知青影像拍攝可以促進知青文化發展,知青文化在中國當代文化中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用影像記錄知青與知青時代,挖掘知青文化的深刻內涵,有助于當代人在改革和創業中繼承知青精神,為當代社會發展進步作出貢獻。
關鍵詞:知青;影像;知青文化
知青運動即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曾是影響過千千萬萬人命運的重要事件,雖然知青運動日漸久遠,但與知青運動相關的文化發展卻日漸興盛,形成當代知青文化發展的熱潮。與知青運動相關的知青文化有很多方面,文學創作、藝術作品、知青影視、知青紀念館等。在知青文化中影響比較大的應該說是知青影像,包括以知青為內容的知青記錄片和影視劇。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起知青文化熱出現,直至今天,大量的知青影視作品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一、知青運動與知青文化
1.知青運動
知青運動曾經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早期的成長歷史。城市青年上山下鄉始于20世紀50年代初期,大規模的知青上山下鄉從1968年開始,在號召下幾百萬“老三屆”學生變成知青上山下鄉,一直到1979年全國知青上山下鄉運動結束,全國各地上山下鄉的知青達到近1700萬,這是共和國歷史上史無前例的青年移民運動。開始后,紅衛兵運動中學校的秩序被打亂,學校成了造反派的天堂,學校秩序混亂,無法正常上課,盡管一再呼吁“復課”,仍然無法恢復原有的秩序。1968年夏季,由于動亂導致的大學無法招生,工廠無法招工,66至68三屆高中畢業生共400多萬人在城里無事可做,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文章引述了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1]。在偉大領袖的號召之下知青運動隨之興起,響應號召的大批知識青年從城市涌向農村,全國掀起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高潮。歷經10年之久的知青運動有巨大影響,關于知青上山下鄉問題有人直言:“知青工作是四不滿意——知青不滿意、家長不滿意、農民不滿意、對口單位也不滿意。”[2]從1978年12月起到1979年初形成一股“回城風”,首先是北京和上海通過病退等方法回城。1980年,國務院知青辦提出《關于當前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的幾點意見》,不再動員城鎮知識青年下鄉了,這等于宣告上山下鄉即將終止,1981年底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結束。知青大規模的上山下鄉運動發生在時期,原因比較復雜。開始后,城市的就業無法解決,社會有釀成動亂的危險,發出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號召,掀起了上山下鄉運動的浪潮;的培養紅色接班人的思想主導下;城鄉結合的發展道路的定位,農村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總之,知青運動涉及面之大和之廣都是空前的,涉及知青和知青所在家庭人員有近一億人口,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2.知青文化
知青是伴隨著知青運動那一段特殊的歷史而出現的稱謂,既有這一代人的坎坷經歷,又包含了這一代人的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從中國知青上山下鄉運動開始,有了知青群體,就有了知青文化,知青文化一直在發展延伸,成為當代中國特殊的文化現象。知青運動的文化研究方興未艾,持續不斷地從文學、藝術到影視、紀錄片、圖片展覽、返鄉知青的影像等等。知青文化是伴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的思想解放和經濟發展,人們開始追尋那一段曾經牽動中國億萬人口的特殊時期的難忘記憶。知青小說、詩歌、繪畫、雕塑、歷史著作、回憶錄、電影、電視劇等等與知青運動相關的文化層出不窮,很多邊疆地區建立了博物館、知青聯誼會等等,形成了知青文化熱潮。知青文化熱潮的原因還是源于那一場轟轟烈烈的知青運動的影響力,牽涉人員之廣、范圍之大在新中國的歷史上是空前的,使人們無法忘記和回避。很多創作者是參加過上山下鄉運動的知青,真正的源于生活的真情實感的創作,有巨大的影響力,震撼人心。
3.知青影像
知青影像包括圖片和攝像,圖片從知青下鄉時期就已經有大量的圖片保存下來,需要做的是將這些圖片的背景做一個詳細的文字說明,防止當事人離世而無解。伴隨著影像設備的普及,生活中的知青影像拍攝出現了,但最多的還是知青方面的影視作品和與口述歷史有關知青的紀錄片。知青影視劇的拍攝主要是從知青文學創作者的作品改編而來,20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了一批以知青運動為題材的小說作家,代表者有著名的作家葉辛、梁曉聲、郭小東等等,創作出了一批原生的文學作品,對中國的文學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這些創作者大多來自于下鄉知青,由于真情實感的生活體驗使得他們的創作充滿了原味的鄉土氣息,真實地反映了一代人的理想和奮斗,苦難與抗爭。這些作品被搬上了舞臺,以影視作品的形式再現。根據這些作品改編的電影和電視劇深受廣大觀眾歡迎,反映知青生活的電影和電視劇從20世紀末期大量出現,這些年來比較受觀眾歡迎的電影和電視劇有《蹉跎歲月》《年輪》《一起走過的日子》《孽債》《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山楂樹之戀》《我們的知青歲月》《北風那個吹》《知青》等等大量優秀的作品。這些作品的主題是反映知青時代的故事,有的展現北京青年下鄉故事,有的展現上海青年故事,有的展現哈爾濱青年的故事。通過這些作品比較全面客觀地展現那一代人美好的青春歲月,知青的理想與情懷,為理想的獻身精神,一些人的坎坷命運與不屈精神等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知青的影像拍攝,以知青生活為內容的口述歷史也有大量的影像拍攝,央視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組織的知青口述歷史也對知青歷史資料的保存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同時地方的一些史志研究者們,當年知青下鄉的邊區,成為知青的第二故鄉,大量的返鄉知青成為影像拍攝的主角,知青聯誼會也拍攝保存了很多影視資料。
二、知青影像留存在知青文化保護中的重要性
隨著科技的發展,對歷史過程中的重要事件的記述已經不像過去只停留在文字和實物上,有很多種還原歷史的方法,影像拍攝就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過攝像技術保存人們對歷史的記憶。由于知青歷史日漸久遠,很多知青年事已高,如果不抓緊錄制,恐怕伴隨著一些知青的離世,這些活的史料將成為歷史,所以返鄉知青的影像錄制工作顯得尤為緊迫。
1.知青影像留存是保存知青歷史記憶的重要手段
著名的電影導演賈樟柯曾經說過:“影像這樣一個直觀的媒介,他可以把我關注的社會還有人的瞬間通過直觀、形象的方法呈現出來。”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也曾說:“面孔本來就有很強的力量,它直直地看著我們,提供了我們無法閃避的東西。”歷史在發展中是有空間感和立體感的,過去受科技條件限制,很多歷史過程變成文字形式的,伴隨現代科技的發展,現代歷史的保存可以借助科技力量,影像錄制就是將歷史的過程變得立體的重要手段。知青的歷史時間還未久遠,主人公多數還健在,通過知青影像的錄制可以將這一段歷史立體的形象保存下來,這一活動的意義非常重大。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伴隨著中國出現的反映知青生活的影視劇的出現,知青影像拍攝逐漸增多,出現了紀錄片、聯誼會的紀實片等等影視片,記錄和保存了大量珍貴的知青影像資料,紀實攝影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以影像方式記錄過去的歷史文化,為以后研究知青歷史作出了貢獻。
2.知青影像拍攝極大地豐富知青文化和邊疆區域文化
知青文化的形式有很多種,影像是其中的重要形式之一,隨著知青影像資料增多,極大地豐富了知青文化,而知青文化對于當代繁榮發展的中國文化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由于知青時期的下鄉地區多數是邊疆邊遠地區,整體文化相對落后的地區,知青返鄉活動和知青影像拍攝推進了這些地區的文化發展。黑龍江的錦河農場是上海知青的下鄉知青點,雖然地處偏僻,但自然風景優美,這里修建了知青影視基地,拍攝了很多與知青有關的影視作品,如《年輪》《我們的知青歲月》《知青》等。2016年10月,電視連續劇《愛情的邊疆》劇組抵達錦河知青影視基地開始拍攝,通過這些活動極大地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發展。在知青返鄉活動中,組織知青舉辦系列的藝術節,有系列的知青文藝匯演、美術、攝影、影視展播、理論研討等,這樣的文化形式對當地旅游和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促進了城鄉經濟文化交流融合,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3.知青影像拍攝有助于弘揚知青精神
在知青運動過程中所凝聚的知青精神是北大荒創業精神的核心,即吃苦耐勞、勇于奉獻、永不言棄的精神。在當代很多人處于精神需求的迷茫中,急需弘揚這種能夠激發人類創造力量的精神。通過知青影視作品所反映的核心思想即以知青精神為主導,理想與奮斗,苦難與抗爭。在知青一代人身上體現出來的精神是當代人創業中需要發揚的精神,通過知青影像拍攝可以起到宣傳和激發知青精神的作用。郭小東曾寫道:“那個時代的知青,他們是最堅強、最精彩、最無私、也最勇于承擔、最為艱難的一代人。他們是共和國的脊梁”[3]。知青影像中的很多紀實片多是知青講述的知青歷史的內容,切實讓人感受那一個時代人的堅韌毅力,無論社會發展進步到什么時期,這種精神不能舍棄,會成為當代人的精神食糧。
4.知青影視拍攝在發展邊疆地域產業中起著重要作用
知青影像拍攝中有電影、電視作品,也有大量的紀實片,很多資料的搜集和保存與拍攝都是在知青下鄉的知青點所在地,這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知青影視拍攝過程中建立了相應的影視基地,促進了旅游產業的發展。也有不少地方紛紛建設了以知青為主題的廣場、雕塑、紀念碑、紀念林、博物館等,全國各地的知青主題的紀念物有近百處,如黑龍江的佳木斯市知青紀念廣場、大興安嶺老知青紀念館、黑河市知青博物館、塔河知青紀念碑,還有云南瑞麗知青紀念碑、上海知青廣場、上海知青博物館、上海崇明知青創業紀念墻、大豐上海知青紀念館等。也有保存知青文化遺址的景觀,如廣西柳城知青城,座落在柳城縣大埔鎮洛崖社區,知青城是一個以知青文化為主題,融山水、古鎮風光于一體的知青文化創意園,不僅是觀光休閑和旅游度假的好去處,也是人們了解知青文化、回顧歷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每年吸引大量的知青和游人光顧,是全國比較典型的知青文化園區。在知青回訪故地的過程中,當地政府也抓住契機發展當地的經濟,組織回鄉的知青創業,浙江老知青在黑龍江創辦了數百個企業,取得可觀的經濟社會效益,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知青運動與知青時代日漸久遠,但知青文化還會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力,知青影像是知青文化的重要內容,有待于當代人進一步挖掘其內在精神,在當代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作者:劉麗明 臧靜敏 單位:黑河學院
參考文獻:
[1]杜鴻林.風潮蕩落[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9.
[2]劉小萌.中國知青史[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9:494.
[3]劉昕,黎鳳儀.我的后知青時代[M].內蒙古:遠方出版社,2012:472.
- 上一篇:橋梁預制箱梁質量控制要點
- 下一篇:建設工程對土建造價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