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茶文化特色文獻資源建設分析
時間:2022-08-19 10:50:31
導語:徽茶文化特色文獻資源建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是茶的發源地。中國茶文化在種茶、制茶、飲茶、頌茶的過程融入了儒家禮儀、佛家禪道和道家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從中國茶文化的歷史淵源出發,淺議公共圖書館徽茶文化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的意義和搜集要點。
【關鍵詞】茶文化;圖書館;地方文獻
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中國茶文化以其“儒釋道”內涵包容了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人文等多方面,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產茶區域遼闊,受茶產區的地域性文化底蘊影響,中國茶文化外在的表現形式和內在文化內涵都具有其特有的地域性特征。本文立足于公共圖書館搜集、整理、保存、傳播、利用人類知識信息資源的工作職能和社會職責,從中國茶文化的歷史淵源和茶文化影響,淺說徽茶文化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的意義和搜集要點。
一、中國茶文化的歷史溯源
據陸羽《茶經》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辈枞~源于中國,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早在神農時期,茶葉的藥用價值就已被發現,并由藥用逐漸成為日常生活飲料。從戰國時代到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中國對茶的認識已印進了先古典籍的字里行間。南北朝之后,關于茶事的記載逐漸增多,從飲茶習俗、茶道價值到飲茶文化軼事,更滲透了茶文化精神之萌芽。唐時期,陸羽(733-804)著述的《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茶學專著,對我國茶文化的發展影響極大,被后世尊稱為“茶圣”。唐詩人盧仝著有的《七碗茶歌》至今在日本廣為傳頌。同期,終身許茶者皎然及文壇大詩人李白、白居易、皮日休等都有百余多茶詩名篇傳世。宋遼元明時代,茶葉是一直是中國獨霸國際茶葉貿易市場的最重要出口商品,中國茶文化典籍文獻也得以迅速發展。以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丁謂的《北苑茶錄》、蔡襄的《茶錄》為代表作,記載了當時茶業生產的興盛和品飲藝術的探索。明代以朱權《茶譜》為代表的50多部茶書相繼問世,成為中國古代茶書數量最多的時期。17世紀至鴉片戰爭間,茶葉雖然依舊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主打商品,但其壟斷地位已開始動搖。20世紀初,中國茶葉國際貿易逐漸為日本、印度、斯里蘭卡等國之茶葉所替代,中國茶葉貿易的國際市場幾乎完全喪失。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茶農學研究、茶貿易、茶藝術、茶文化等進入全面發展時期,中國年茶葉年總產量從1949的年產7500噸增長到2018年的261萬噸,成為出口貿易中的重要商品,茶文化也得到廣泛推廣。各地各類茶農學研究院、高校茶學院、茶文化研究院、茶葉博物館、中國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茶葉節、國際茶博會及其相關茶文化文獻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茶文化在經濟貿易、文化交流中的潛性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二、徽茶文化的形成和影響
徽茶,狹義而言是指古徽州府所產的茶葉,廣義的范疇應包括整個安徽省的茶葉。安徽土地總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其中西部、南部的廣大丘陵山地區,氣候溫和濕潤,四季變化明顯、晝夜溫差大,得天獨厚的土壤與氣候條件不僅培育、種植了優質茶葉,成為中國名茶最多的產茶省,也使安徽成為中國名茶重要生產、批發、經營的重要省份和集散地之一。公元196-219年,東漢時安徽毫州名醫華佗在《食論》中就已記載:“苦茶久食益意思。”兩晉時,安徽茶業就相當興盛,出產優質貢茶了。晉武帝時(公元265-290年)“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隋唐以后,茶葉已是安徽的重要商品。唐宋元明清間,安徽江南茶區名茶生產全面崛起,眾多茶園、茶場和茶莊似顆顆明珠般點綴其間。陸羽《茶經》里敘述各地考葉品質記載:“淮南以光州上,義陽郡、舒州次,太湖縣潛山者與荊州同,壽州下,生盛唐縣(即今安徽六安市)霍山縣與衡山同,宣州生宣城縣雅山與蘄州同,歙州生婺源山谷下?!彼问酚涊d嘉祜元年(1056)全國設16山場賣茶,其中安徽有5個山場。明代時期,徽茶產量達3500噸以上。清代時期,徽茶文化則趨于平民化普及。新中國成立以后,徽茶產業逐漸形成其商貿體系,迅速發展。21世紀的今天,徽茶文化不僅為我省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也為安徽乃至全國的茶葉和茶文化事業作出顯著成績。2014年,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公布的100家全國重點產茶縣名單中,安徽就占據了其中13席。在中國十大名茶之中,出自安徽的茶葉就占了三成,形成壽州黃芽茶、舒州天柱茶、宣州鴉山茶、池州牛軛嶺茶、歙州方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門紅茶、休寧松蘿、敬亭綠雪、涌溪火青、岳西翠蘭等名品茶,享有徽六名茶之美譽和輝煌。
三、徽茶文獻的搜集要點
由于徽茶文化歷史悠久、體系龐雜,在資料搜集與整理過程中存在領域廣泛、形式多樣等特點。因此,徽茶文獻搜集應在茶文化原數據基礎上遵循系統性、學術性、實用性的原則進行科學篩選收藏。(一)搜集范圍?;詹栉墨I資源搜集應基于安徽省內各級各類圖書館、高校茶學專業、民間茶文學研究機構、各大茶葉生產基地、茶館茶莊等機構,搜集范圍包括歷史資料、茶系資料、茶師資料、茶館茶莊、茶文學等與徽茶文化有關的各類資料。圖書館館藏資源立足安徽省內各級各類圖書館、茶博物館、檔案館館藏茶文獻,建立安徽本地茶文獻資源庫。整序茶系資料是指所產茶系有關的資料,如綠茶、紅茶、白茶等,茶系之下可分為具體的品牌、商標。此類資料分為綜合資料與品牌資料。綜合資料是涉及多個茶系或多個品牌的資料,歸入茶系總論或紅茶總論一類。品牌資料如“紅茶-祁門紅茶-謝裕大”品牌下收集包括企業介紹、注冊商標證在內的各類資料。論著證書本省茶師及論著,影印收藏茶師職業資格認證和職業級別。茶館和茶莊:茶館是指經營性質的喝茶、品茶場所,而茶莊是指經營茶葉、茶具的茶店。相關資料,包括與茶葉文化有關的文學題材、影視頻、音樂舞蹈、圖片、茶具及其他資料,并按關鍵詞維度進行歸類后收集。(二)搜集方式。訪求是地方文獻資料收集的主要方法,一是向收藏徽茶文化資料的各級圖書館、檔案館和茶商及個人通過呈繳本、交換、征集等方式獲得。在訪求的過程中,首先需要重視線索,通過訪問當地非遺中心或非遺辦、行業協會、茶企、茶師,搜集篩選茶文獻資源元數據。購買對有歷史價值的紙質文獻,收錄完整、價值較大的茶文化數據庫,可以通過常規采購渠道購買補充。捐贈:當地非遺中心或非遺辦,可獲得與茶文化相關(茶葉制作技藝或茶葉習俗)的非遺申報書或其他資料。合作共享與本省高校茶學專業、茶文化研究會及茶葉行業協會合作,建立茶文獻資源合作共享網絡平臺。征集:面向社會各界發出茶文獻資源征集。(三)搜集原則?;詹栉墨I搜集時一定要遵循其時序性、系統性、史料性原則分類收藏。時序性原則是指所有資料在分類過程中都按出現的時間排序,如文獻出版時間、商標首次注冊時間、茶師出生年等,以體現資料提供上的連續性;系統性原則對搜集的所有類型的茶文獻資源原數據進行有效分析,依據《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分類》和著錄標準,對原數據進行分類、著錄,對不同類型的專題資料的名稱、茶系、品牌、商標、時間、地點、載體形態、存放位置等信息,進行統一標識、索引和檢索;史料性原則徽茶文獻建設與研究不同于一般的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徽茶文獻對所收錄資料需要加以仔細鑒別與篩選,只收錄滿足史料性、學術性和真實性三方面要求的資料,對廣告宣傳性質、與事實不符的資料,都不作收錄。對史料真實性無法得到證實的需在收藏資料中加以說明并作考證。(四)搜集主體。鑒于目前關于徽茶文獻主題資源收藏研究仍然還集中在茶葉文獻服務的意義、現狀與方針方面,缺少對徽茶文獻資源建設的系統搜集、整理、傳播和利用。本文認為應以安徽省圖書館為主體,融入省內各級各類圖書館、茶博物館、檔案館及各種知名茶葉企業、茶館茶莊、茶文化研究協會(學會)資源,在對徽茶文獻資源的科學篩選、分類、著錄基礎上,建立規范統一的徽茶文獻資源收集標準、整理揭示方式、傳播平臺,建立徽茶文化文獻專題數據庫和共享數據平臺。同時,具備條件的各級圖書館可設立徽茶文化專題資源庫和展陳館。通過對徽茶文獻資源這一載體的收集、整理與研究,不僅是追溯安徽獨特的茶學文化,傳承優雅的徽韻茶風,更是凸顯安徽文脈、安徽元素,打造安徽文化名片、推進文化安徽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尹圣珍,朱世桂.徽茶、徽州茶商與茶文化傳播初探%APreliminaryStudyonHuizhouTea,TeaMerchantsandSpreadofTeaCulture[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
[2]鄭建新.徽州古茶事[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4.
[3]晉徽商茶葉貿易比對研究茶文化論文[D]百度文庫,2016.
作者:管霞 單位:安徽省合肥市圖書館
- 上一篇:淺談舞劇幻茶謎經的禪茶文化
- 下一篇:茶文化融入舞蹈創編的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