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融合探討
時間:2022-03-04 10:39:38
導語: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融合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和專家訪談法對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融合發展的必要性,存在的困難,以及如何實現融合發展等方面進行研究.提出要促進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的深度融合,黨和國家必須有政策大力支持,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學校和社區應該合力舉辦相應的體育運動,實現二者文化融合,為實現社區體育和學校體育深度融合貢獻出一份力量.
關鍵詞:學校體育;社區體育;融合發展
隨著我國在全球經濟地位的迅速提升,傳統的體育教育模式也迎來新的挑戰.我國在《面向21世紀的教育圓桌會議報告》中明確指出,最適宜21世紀學習的學校體系與現時的模式完全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標志可能是學校日益社區化,社區日益學校化的原則[1-2].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密切融合是達到社會化標準,讓學校體育走向社區體育,也使社區體育的教育功能得以體現.因此,實現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融合是大勢所趨.
1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1.1有效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實施.在《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對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作出明確規定,其中對學校體育的要求是以青少年和兒童為重點考察對象,關于社區街道做好體育工作也作出明確指導[3],國家現已將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列入全民健身計劃中.要想順利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必須要打好基礎,也就是說學校體育建設在國民身體素質提高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是群眾體育的突破口.然而社區體育是學校體育的延續,社區體育順利實施,才會實現全民健身在社會的橫縱向發展,因此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深度融合是今后發展的重中之重[4].1.2社區體育推動學校體育走向市場.隨著人們文化生活逐漸豐富,深受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越來越多,如攀巖、網球和滑冰等.但其投入資金較大,學校維修費用、場地和師資培訓方面尚且不足.由于學校場館主要以義務型為主,其它經營方式為輔助手段,而作為福利與半福利混合的社區體育如果能夠與學校體育有效銜接,那么社區體育的運行將為學校體育的轉型帶來契機,為成功走向市場充分發揮優勢[5].1.3社區體育的開展主要集中在學校的非授課時間.調研發現,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不同多數體現在時間維度以及鍛煉的習慣[6].學生的體育活動主要集中在周一至周五的第2~8節課之間,而社會成員進行活動的時間是8:00之前和18:00之后,或者集中在周六、周日.因此,如果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有效結合,那么學校體育的資源設施也都能被充分利用,將二者體育資源合理共享,使其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2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融合存在的主要困難
2.1研究角度狹窄.查閱相關文獻發現,對社會體育的研究主要從體育角度進行分析,結合教育層面進行深入研究的極少.對學校體育的研究以多元發展為根基,但體育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仍是理論多實踐少.同時,不在全局下系統分析二者結合發展及相互作用,導致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在互相融合時產生很多問題,并且在二者結合過程中,社區體育未能體現其教育性,學校體育也未能很好地體現其社會性.2.2社區體育的教育化特征不明顯.目前,我國實行社區體育的總體發展還不健全,沒有與學校體育的發展相互銜接、協調發展.社區體育物質設施嚴重匱乏,不僅不能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體育鍛煉大環境,還不能提供安全的體育鍛煉場所,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二者融合發展的進程.此外,沒有專業的體育人才隊伍,社區宣傳力度不夠,參與體育鍛煉的人員較少,社區管理人員缺乏社區體育意識,同時在社區建立體育設施和開展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并沒有將學生劃入到體育鍛煉范圍內,將學校體育完全排斥在社區鍛煉隊伍之外.2.3學校體育的社會化程度不夠.學校體育社會化是學校體育在教育教學中不僅教授理論課程,更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學生能夠獨立適應社會日益發展的需求是學校社會化的主要評判標準.學生在多年的學校體育學習后,雖然掌握了理論知識,但在進行社區體育鍛煉時,多方面的體育運動不夠標準.同時,在與社會的聯系上,學校體育社會化對社區體育發展不夠重視,不能對社區體育給予物質和人才的支持,對社區體育的關注缺乏主動性.2.4二者融合的運行經費缺乏保障.學校和社區體育要想相互融合,活動之間的融合也是根本,實踐活動中經費支持是其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7].我國即使在全民健身開展比較順利的城市,實踐經費也仍然不足.政府撥款不夠,學校缺乏經營意識,使二者在融合實踐中的醫務人員配備、場地衛生、運動員裝備、運動員休息室及獎品等缺乏保障,體育運動缺乏吸引力,為二者融合制造障礙.
3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深度融合的方法
3.1堅持政府主導的融合理念.實現全民健身計劃目標,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的融合是關鍵,但只靠一方的力量難以推動且無法完成融合.二者的有效融合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政府應該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和相關管理制度大力支持和保障社區體育建設,明確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融合發展的必要性.同時對二者融合過程中和融合后經費問題做出明確規定,以市場為角度,進行有償使用的運作方式,對公共設施和學校設施如何經營問題也要涉入法律法規中.堅持政府主導的融合理念,可以對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融合過程中的責任問題進行明確劃分,同時調動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全民健身活動持久、深入地開展.3.2打造體現融合的活動機構模式.通過建立活動機構模式促進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之間融合是很好的方法和關鍵所在.首先,學校和社區相互合作聯合舉辦體育培訓班,由學校體育教師擔任不同項目的培訓教師,學校周圍區域內,學生帶動家長共同參與培訓,如各種舞蹈和球類等運動項目,帶動家長參與活動的同時,不僅能夠提升親子關系,還能帶動各類人群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8].在社區內成立俱樂部,不同年齡的居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俱樂部內的不同項目,同時社區內可以根據青少年的數量適當建立相關的活動或者成立業余體校等,運用社區管轄內的學校體育設施,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有償服務,同時還可以挖掘學生的運動潛能,為國家培養體育健兒[9].3.3建立促進融合的經費保障機制.學校和社區之間的融合離不開共同活動的建立,經費保障是促進融合的有效機制.在政府的領導下,對經費投入是首要任務,應該在財政預算中加入融合經費的預算.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全民健身的公益性活動得到國家財政支持勢在必行,參與單位和社區也應對相應活動有經費上的支持,社會各界等也應該對所在省市縣的融合活動進行捐助.只有建立促進融合的經費保障機制,學校和社區共同的體育競賽活動才能正常開展.3.4探索二者融合發展的典型結合模式.首先,從場地的融合入手,社區體育設施較少,場地匱乏,因此可以對學校體育設施、場地進行有效利用.其次,在師資問題方面,學校體育教師都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體育運動實踐經驗,如果與社區合作,不僅可以提高社區體育鍛煉質量,還能改進中老年的錯誤觀念和錯誤鍛煉形式,真正實現全民健身.最后,促進融合方式上,可以在學校舉辦運動會時,邀請社區成員參加,不僅增加新鮮血液,還能減少相應的經費和人力物力的重復使用,從實質上促進二者的融合.此外,通過學校文化和社區文化共生共長的模式,使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的功能、特點相互覆蓋,實現二者文化的滲透,通過二者之間體育資源的互動,以其為載體實現了相互回歸的探索,學校滲透社區實現體育的全民性,社區進入學校實現體育的規范性,二者的融合真正實現了人民身體素質提升,在全民健身下發揮特有的作用[10].
21世紀,教育是人類發展的根本,要想推進全民健身,必須實現學校和社會的有力融合.要促進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的深度融合,黨和國家必須有政策支持,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學校和社區應該合力舉辦相應的體育運動,實現二者文化融合.當然,我國目前區域發展還很不平衡,學校資源不能合理運用,社區資源匱乏的現象仍是主要問題.因此,二者有效互補融合,不僅可以推動我國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而且也是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的有效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楊梟.試論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良性互動[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5):75-77
[2]張繼明,梅玲.試論在和諧社會中如何統籌發展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J].體育世界:學術,2007(9):30-31
[3]程慎玲.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一體化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4):96-99
[4]陸麗娟,吳菊華.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互動發展的資源背景與策略選擇[J].浙江體育科學,2005(3):8-12
[5]蘭林,楊肇云.整合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資源共享初探[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社科版,2008(1):46-48
[6]張洪潭.試論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關聯互動[J].體育與科學,2004(9):68-73
[7]何艷君.論社區體育與學校體育的協調發展[D].南寧:廣西師范大學,2005
[8]鐘天朗,陳燕輝.上海社區體育競賽運作的管理模式[J].體育社會科學,2008(4):15-19
[9]張曉林.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互動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7
[10]高凱.山東省社區體育與高校體育互動發展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4
作者:馬甜 潘文文 許嘉明 單麗媛 常娜 劉佳青 單位:齊齊哈爾大學
- 上一篇:醫院質量建設思考
- 下一篇:體育教育武術教學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