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模式公共體育論文
時間:2022-12-05 04:41:21
導語:探究式模式公共體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研究對象
山東建筑大學2012級土木工程專業5班的同學和機械專業6班的同學各40人,隨機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
2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了解最新的教學研究發展方向以及探究教學模式的研究現狀,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支持。2.2專家訪談法:走訪相關的研究專家,虛心聽取他們對此教學模式的建議和意見。2.3實驗對照法:隨機抽取土木5班為實驗班,機械6班為對照班,進行一個學期的教學實驗,實驗班和對照班各40位同學。2.4數理統計法:對獲得的原始數據用MicrosoftExcel和Spss17.0進行基本的數據整理和統計學分析。
3實驗設計
試驗對象:隨機抽取2012級本人所教授的土木5班為實驗班,機械6班為對照班,實驗時間為2012年9月—2013年1月,共32學時,上課場地為山東建筑大學籃球場和排球場。實驗方法:對參加實驗的所有同學進行相同的教學內容即籃球和排球基本技術的教學。實驗班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對照班則采用傳統的講解示范—練習教學模式。實驗過程:本實驗采用單盲法,為避免參加同學在實驗前存在差異而使實驗的信度和效度受到影響,在實驗前對所有同學的身體素質和技術進行了測試。實驗結束后再進行相同的技術測試,對前后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4結果與分析
4.1實驗前學生基本情況
實驗前對80名學生進行了身高、體重、肺活量、立定跳遠以及臺階試驗的體質測試,從學生的身體形態、心肺功能、彈跳力以及最大吸氧量等方面進行了綜合的評價。測試結果由體質測試系統自動換算成績,測試結果見表1。學生的體質情況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身體狀況和運動機能,從表1可以看出在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同學在體質測試成績上無差異,身高/體重指標反映了學生的身體形態是否合理,從數據看對照組和實驗組同學這一項成績都在70分以上,并且P>0.05。肺活量是檢測肺功能的最直觀、也是最客觀的指標,是反映人體生長發育水平的重要機能指標之一,從表1可以看出兩組同學的成績都比較差,剛剛及格。立定跳遠是測試學生下肢爆發力和全身協調能力的最簡單有效的手段,實驗組和對照組同學成績都在70分以上,兩組對比沒有差異。臺階試驗是評價心肺功能適應水平的一種方法,在這項測試上兩組同學的成績同樣不存在差異。這表明實驗組和對照組同學在身體形態和素質等對技術成績影響比較大的因素上均不存在差異。在實驗前對80名學生進行了學期教學內容最后考核的技術測試,從技術層面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同學進行綜合的評價,見表2。從表2我們可以看出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同學在探究式教學模式實施前技術成績較差,實驗組40個同學平均成績為43.83分,對照組同學的平均成績為44.19分,都低于及格線60分,且兩者比較P>0.05,沒有差異。
4.2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施
探究式教學模式實質上是一種模擬性的科學研究活動,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是有一個以“學”為中心的探究學習環境;二是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使學生在研究中能明確自己的研究方向。探究式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環境中有豐富的教學材料,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通過安排有一定內在結構、能揭示各現象間聯系的各種教學材料,并給予必要的提示。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從而促進學生認知策略的自然發展。根據探究式教學的特征和原則,結合課堂實際,本文對探究式教學模式實施分為三個環節:創設探究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思路;教師順勢引導啟發,師生共同進行探究;學生通過總結歸納,形成正確的認識。4.2.1創設探究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思路探究式教學模式要求任課教師每節課都要根據教學大綱和課時計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內容及教學重點,為學生創設探究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28)如在排球墊球的教學內容中,擊球部位、擊球時機以及擊球時的用力順序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也是本節課的探究重點。在教授此教學內容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體驗一下墊球的感覺,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提出問題:根據入射角和反射角的關系,如何能讓球向前上方墊出?在擊球時用哪個部位擊球既便于用力又能最大可能的控制球的力量呢?學生通過一定實踐嘗試解決問題,這會讓他們有比較直觀的認識和最直接的動作體驗,進而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思路。4.2.2教師順勢引導啟發,師生共同進行探究通過設定疑問,學生帶著這些疑問,對所學技術進行實踐,并且在實踐中產生自己的理解和體驗。教師作為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引導者、啟發者,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如在學習排球墊球技術時,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發現墊出的球的方向并不容易控制,這時,教師可以適時地用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原理引導學生要把胳膊伸直,并且讓學生體會最佳的擊球高度是在球落到腹部附近時擊球,等等。就這樣在不斷地探究—引導—探究中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實踐,構建正確的體育運動知識及原理。4.2.3學生通過總結歸納,形成正確的認識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重心在于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論證假設,不斷實踐,搜集資料,發現規律,形成正確的認識。[3](45)總結和歸納有利于學生反思探究過程,對技術動作的正確或錯誤有清楚的認識,使學生對于自己提出的問題解決方法有進一步的認識,并且真正地理解動作的科學性。通過學生間相互總結和交流,以及不斷實踐,有利于學生對動作形成更加科學合理的結論,從而在理論和實踐上更進一步提高,并有利于學習的保持和遷移。
4.3實驗后學生基本情況
實驗結束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同學分別進行了與實驗前相同的技術測試,測試成績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通過一學期的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教學使學生的技術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學期開始時學生平均成績都在40多分,學期結束時學生平均成績都在70分以上,實驗班的成績接近80分。實驗組和對照組同學的成績存在差異。實驗前實驗組學生的平均成績為43.83分,而實驗后同學們的平均成績高達79.68分,平均提高35.85分。對照組學生實驗前平均成績為44.19分,實驗后成績也有很大提高,成績為73.93分,提高了29.74分,顯然實驗組同學的提高幅度更大。實驗后學生成績都有了較大的提高,提高幅度上實驗班同學明顯優于對照班同學。從表4可以看出實驗班的學生及格率100%,且中等及以上的同學有33人,占到82.5%,85分以上(優秀)的同學占到25%,而對照班同學只有4名同學成績在85分以上,優秀率僅有10%,中等以上同學只有60%,并且有4人不及格,及格及以上的同學占多數。探究式教學模式改變以往灌輸式教學,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積極地與老師、同學進行溝通交流,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習方式的調查見表5。從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可以明顯看出實驗組學生更加注重交流與探討,與同伴的交流所占比率較高,高達94%,與教師的溝通也達到了85%。這些數據表明實驗組的學生能夠積極地開展和同伴的交流,不僅僅依賴教師的傳授和指導,對知識的獲得有更大的主動性。而對照組學生極大部分同學都還停留在僅僅與老師溝通,即對教師傳授的信息被動的接受的層面,教師講解、傳授,學生被動的記憶,主動性發揮不出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很好的體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探究式教學模式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掘學生內在的潛力,用興趣刺激學生去發現、獲得知識。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興趣性調查見表6。從表6可以看出,實驗組的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非常感興趣的比率高達56%,而對照組只有8%,這懸殊的差距說明探究式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引發他們的求知欲,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對照組的同學則持有一種既不抵觸也不積極的學習態度,因此對所學內容感覺一般的同學占到40%,還有20%的同學由于缺乏主動性,對于長久以來的“填鴨式”的學習方式習以為常,對所學內容一點都不感興趣。為了更好地觀察探究式教學模式對學生上課積極性以及學習主動性的影響,在實驗的32學時中對學生的出勤情況進行了記錄,發現實驗組的同學出勤率高達100%,即使有個別同學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參加鍛煉也會積極地來到操場,積極地參與課堂的討論,觀察其他同學的練習情況,這種正面的、積極的表現又帶動了其他同學的積極性,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而對照組同學在出勤率方面則表現出最初高,后來降低的現象,并且學生早退現象比較明顯;很大一部分同學在自主練習動作要領環節的積極性大打折扣,并且在練習效果不能很快的體現時,很容易失去耐心選擇放棄。
5結論與建議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發現,探究式教學模式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能夠最大限度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學生的自主創新性得到一定的開發。探究式教學模式下實驗班同學比對照班同學的出勤率更高,課堂學習氣氛好,學生能夠相互討論,相互幫助,相互學習,促進了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探究式教學模式能夠讓師生關系更為融洽,課堂學習過程是師生共同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擺脫了以往教師高高在上的姿態,顯示的是新型的、更為平等的師生關系。探究式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相關的專業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自身素質、師資隊伍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探究式教學模式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因此,相應地也要對傳統考核方式進行適當調整,即不僅要考核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還要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認知態度、進步幅度以及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等其他指標進行綜合的多元化的評價,[4](182)從而更全面地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科學評價。探究式教學模式強調“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一方面需要教師在發揮好主導作用上下功夫,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考慮教授內容,還要考慮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成為主體,在實際操作中對教師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此教師不僅要注重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還要加強合作、集思廣益,借鑒同事同行的優秀經驗;另一方面,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受眾多因素的影響,并且到底應該給學生多大的自由度是合理的、科學的需要教師憑感覺把握,這個度把握比較難。還有學生本身的技術水平以及身體素質參差不齊,學生性格也存在差異,有的比較活潑好動,比較容易調動積極性,還有的比較慢熱,需要時間較長,所以這種調動學生主動性的教學模式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改進。作為一種學習方式,體育探究式教學強調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性、主動性、自主性、創造性,強調學生對體育學習內容的認知和理解,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是對授受式學習的一種必要的有益補充。[5](112)體育課程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堅持師德為先,堅持以學生為本,以高尚師德、人格魅力、學識風范教育感染學生,以先進的教學方法引導教育學生,挖掘學生內在潛力,為實現“中國夢”培養創新型人才,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作者:高永艷單位:山東建筑大學
- 上一篇:情境教學法小學體育論文
- 下一篇:課堂運動訓練小學體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