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企業開展融資融券業務探討

時間:2022-04-19 05:47:00

導語:證券企業開展融資融券業務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證券企業開展融資融券業務探討

[摘要]大力發展融資融券業務是證券公司發展的需要,文章在介紹了融資融券業務含義的基礎上,首先分析了國外發達國家融資融券業務的發展情況,然后總結了此業務對證券公司產生的積極影響和潛在風險,最后為證券公司更好地發展融資融券業務提出了若干建議。

[關鍵詞]證券公司;融資;融券

融資融券交易是境外證券市場普遍實施的一種成熟的交易制度,是證券市場基本職能發揮作用的重要基礎。融資融券交易機制具有提高市場流動性、緩沖市場波動、發現市場合理價格的積極作用,是完善證券市場機制,優化金融市場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我國融資融券業務的逐步開展,對推動我國資本市場向更高層次的發展、提高投資者參與市場的積極性并促成券商經營模式的轉變、增強證券公司盈利能力具有顯著意義。

一、融資融券的含義及特征

根據《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中的定義,融資融券業務,是指在證券交易所或者國務院批準的其他證券交易場所進行的證券交易中,證券公司向客戶出借資金供其買人證券或者出借證券供其賣出,并由客戶交存相應擔保物的經營活動。根據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試點實施細則中的規定,融資融券交易,是指投資者向具有上海或深圳證券交易所會員資格的證券公司提供擔保物,借入資金買入本所上市證券或借入本所上市證券并賣出的行為。融資融券交易的特征有:雙向交易、保證金與杠桿。融資融券結束了我國A股市場只能進行單邊交易的格局,為投資者提供了賣空渠道,改變現有盈利模式和市場結構。同時保證金模式為投資帶來杠桿效應,當然也帶來相應的風險暴露。

二、發達國家或地區融資融券市場發展狀況

(一)美國融資融券市場發展狀況。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證券賣空交易開始發展成為大量日間交易的、由專業機構服務的市場。華爾街上許多龍頭公司不僅獲得了跨越式的利潤增長,而且激起了1929年崩盤及以后一系列的蕭條之后大量極佳的投資機會。飛速發展的經濟燃起了華爾街上的證券投資熱情,大量的個人投資者和退休基金沖進了市場,許多公司利用股價的上漲而發行混合型證券,如可轉換債券,有的公司利用上漲的股價作為資金而參與市場并購浪潮,也帶動了套利交易的發展和AmericanDepositaryReceipts(ADRs)的流行。

20世紀70年代早期,由于期權交易的繁榮和B-S期權定價公式在資本市場上的廣泛運用,以及基于期權的股票借貸行為管理,使得賣空交易得以進一步發展。另外,在供給面上,70年代美國證券托管銀行開始為保險、公司投資組合和慈善基金提供證券出借服務,很快法律也允許養老金參與證券賣空來獲得更高的收益。到了80年代中期,美國大部分的機構投資者都使用賣空交易,證券賣空也已經完全制度化。1980~2007年紐約交易所客戶信用交易融資余額由1470億美元增長到39787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12.5%。美國采用的是分散化的信用交易模式,也是典型的市場化融資融券模式。由于美國有發達的金融市場、貨幣市場和回購市場,因此美國對信用交易主要依靠市場因素,對券商的借貸關系并不積極主動地干預,采取了市場化的授信模式。美國《1933年證券交易法》規定了市場化的授信模式,券商可以向任何一家合法的聯邦銀行借款借券。縱觀美國融資融券的悠久歷史,融資融券制度為完善美國金融市場、長期穩定市場波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市場化的分散信用交易制度下,金融機構間的合作優勢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從證券公司的角度來看,融資融券業務的穩定發展給證券公司提供重要的利潤來源;但是關于賣空交易,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待于完善。

(二)日本融資融券市場發展狀況。日本于1951年推出保證金交易制度,保證金率及相關的管理由大藏省進行。1954年日本通過了《證券交易法》,在規范了之前的買空交易的同時,又推出融券賣空制度。很快又成立了日本證券金融公司,專門負責提供信用交易的資金。這標志著日本的賣空機制正式確立。1960年,日本規定允許證券金融公司向客戶提供債券交易融資,這成為證券金融公司發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7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債券市場的發展,債券交易融資規模一直不斷上升,使原本占主導地位的股票融資交易發展呈下降趨勢,80年代末跌至最低。90年代后融資融券交易占市場總交易額的比例一直在20%左右。在1997年、1998年和2001年,日本又分別對信用交易規則進行了大量的修改,雖然日本股市一直低迷,但是融資融券的比重一直比較穩定,而且個人投資者占信用交易的比重呈不斷上升之勢。

日本是典型的集中授信模式,由于日本金融體系上的主銀行制度,為防止銀行資金在證券市場中可能的滲透性,日本實行了以證券金融公司為主的專業化授信模式,日本《證券交易法》專門規定了集中的授信模式,日本現在主要有三家證券金融公司,即日本證券金融公司、大阪證券金融公司和中部證券金融公司,這三家公司在日本信用交易市場中處于完全壟斷的地位,他們提供股票抵押貸款、股票融資和債券融資等方面的融資融券服務,而券商在信用交易中的主要功能是作為中介客戶融資融券,并且可以從證券金融公司得到融券資金或借款。日本融資融券發展歷史也較為悠久,由于采取了政府專門監管下的專業證券金融公司經營,從而避免日本主銀行體制可能帶來的過分滲透。另外,債券的融資融券交易是日本的一個特色。

(三)香港融資融券市場發展狀況。1994年1月,香港的融資融券機制正式出臺,聯交所推出受監管的股票賣空試驗計劃,選擇了17家總市值不少于100億港元及流通量不少于50億港元的股票進行賣空,采取類似美國的報升規則,規定其只能以不低于當前最優價的價格賣空。1996年3月,聯交所推出一項修訂計劃,增加可賣空股票的數目至113只,并取消賣空的報升規則限制。1998年9月,限制賣空規則又被恢復,同時規定豁免此規則限制的情況。香港證券市場的成熟度較高,其融資融券的主要模式是分散的信用模式,具有信用交易辦理的券商可以利用自有資金或銀行抵押貸款為客戶提供借貸資金。香港的授信中介是中央結算公司,它提供自動對盤系統對賣空交易進行撮合成交。中央結算公司建立了股票借貸機制,首先選擇可供借貸的證券,建立借貸組合,然后提供給信用交易辦理券商,再由券商提供給投資者融券服務。中央結算公司在融資融券交易中具有較強的中介和管理作用,但并不直接向投資者服務,而是由券商向投資者提供服務,所以,香港市場是一種分散化的市場授信模式。

三、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對證券公司的影響

(一)融資融券業務推出的積極影響。一是信用交易的推開將增加證券公司的利息收入。在融資融券業務推出的初始階段,證券公司利用自有的資金及證券,通過為客戶提供融資融券服務直接從中收取利息;而在此后,隨著證券金融公司的介入和“分散信用”模式的推進,證券公司可以從更大規模的交易中賺取利差。因而,融資融券業務的信用交易為證券公司增加了新的盈利渠道。據相關資料顯示,美國融資融券業務所帶來的利息收入約占證券公司全部營收的15%左右,日本、臺灣等國或地區的融資融券業務所帶來的利息收入也占到全部營收的10%左右。從我國內地開展試點以來的情況看,若以8%作為融資融券的統一利率水平,日交易額為1000萬元,每年250個交易日,則融資融券業務每年可帶來2億元的利潤,若以6家試點證券公司及另外5家參與試點聯網的證券公司凈資本的20%為融資融券年交易規模計,則每年可帶來約30億元的利息收入。

二是融資融券業務促進了證券交易活躍,將增加證券公司經紀業務傭金收入。在融資融券業務推出之前,我國證券市場一直都是“單邊市場”,缺乏有效的做空機制。當行情出現持續下跌時,投資者則紛紛遠離市場,證券公司傭金收入也隨之大減。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在為市場提供做空機制的同時,還可與股指期貨相配合,為投資者提供更為完備的套期保值渠道,能夠降低投資者參與市場的風險,提升投資者參與市場的積極性,極大地吸引了場外資金進入市場交易。因此,證券公司經紀業務的傭金收入也必然增加。特別地,在行情看跌時,若沒有融資融券這一做空機制,交易活躍程度將受到較大沖擊,但利用融資融券工具,投資者可以將融入的證券先賣出,在價格下跌后再買人證券用于償還以實現盈利。因此,交易的活躍程度將不會受到顯著影響,從而證券公司的傭金收入也將得到較大保障。

三是融資融券業務推動投資者專業性程度的上升,將增加證券公司的中間業務收入。由于融資融券業務要求投資者對市場行情能有較為準確、全面的把握。因此,投資者在作出并執行融資或融券決策前必然會尋求相關專業建議,這將給證券公司為投資者提供更專業、優質的咨詢服務創造新的契機。同時,證券公司在融資融券業務中還可提供專業的財務顧問服務、資產管理服務等,這些中間業務的提供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證券公司的中間業務收入。

(二)融資融券業務推出的潛在風險。融資融券業務對證券公司帶來的潛在風險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融資融券業務的操作風險。主要指證券公司在動用自有資金或者證券為投資者融資融券過程中由于市場行情判斷措施所引起的風險,例如股票上漲誤判為下跌時,錯誤融出資金。這種風險主要是由于證券公司對此業務的研究不夠深入以及相關人員對市場行情判斷出現較大偏差產生的,是一種或有損失。理論上講,如果證券公司的融資融券業務量充足,則其資金的融入融出和股票的融入融出可以實現動態平衡,因此在整個業務的發展過程中實現股票風險和資金風險的自我對沖。但在我國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的試點期間,由于只允許證券公司利用其自有資金和證券從事融資融券業務,因此,證券公司很難具有充足的資金和股票規模,同時其研發能力和研發素質較發達國家相關機構相差甚遠,因此潛在的操作風險較大。

二是證券公司的流動性風險。融資融券的信用交易特征具有放大證券交易量的效應,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業務所需資金主要是自有資金和依法籌集的資金,當資金向客戶融出時,在一定時期內就被客戶所占用,在現階段,由于證券公司從外部獲取的資金規模有限,且期限有嚴格限定,因此隨著融資融券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如果到期資金被客戶大量占用,而證券公司無法擴展其他有效的籌資渠道,將會造成資金流動性風險。

三是客戶的信用風險。信用風險的發生主要是由于客戶在其賬面損失超過繳納的保證金后由于實施違約行為而產生的風險。在融資交易中,證券公司以自有或籌措的資金提供給客戶使用,希望獲得相關的利息和手續費收入,客戶則希望通過融入的資金獲取股票市場中的收益,證券公司和客戶是在承擔巨大風險的前提下獲得這種利益的。如果證券市場出現大規模的下跌或投資者操作出現失誤,通過信用融入資金的投資者將會遭受超過保證金數額的虧損而不履行還款協議,因此證券公司將存在可能無法追回巨額款項的可能。

除此之外,融資融券交易對證券公司的內部風險管理是一次考驗。作為一項新業務,其推出必然會對證券公司內部風險管理體系形成沖擊。若證券公司不能對內部風險管理體系進行及時有效的完善,則可能對證券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四、完善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的對策建議

一是戰略上要充分重視融資融券業務。由于融資融券業務無論是對整個資本市場,還是對證券公司的經營模式、經紀業務競爭格局和投資業務、營業收入等都有相當的正面影響,因而,證券公司必須在準確把握其風險的基礎上,從戰略高度對此業務予以重視。

二是證券公司應努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并積極尋求外源性融資擴大自身規模。對于非試點證券公司,由于營業網點相對較少、經紀業務規模小等原因,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并以此提升核心競爭力的規劃;與此同時,積極實施股份制改造,尋求外部融資并選擇合適的時機實現首發上市,同時大力拓展經紀業務的規模和質量,搞好綜合投融資業務,并據此轉變自身的經營模式,為融資融券業務的大規模展開創造堅實基礎。

三是確立轉融通制度。融資融券試點展開后,要同時進行轉融通業務的設計和準備。盡管一些券商已經完成了上市,可以通過證券市場進行融資從而充實資本金,但在市場走弱的環境下,上市的證券公司再融資活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對于那些還未上市的證券公司來說,則只能靠增資擴股這一條渠道。融資融券業務試點之初,由于嚴格控制,資金供需矛盾不會表現得特別突出。但是作為一項長遠的制度設計和業務安排,轉融通制度的設計和準備充分考慮到了這一業務未來的發展。轉通制度的建立和專業金融公司的加入將對融資融券業務的規模迅速擴大產生積極影響。

四是構建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由于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實際由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進行操作,而這構成了委托關系。因此,為防止部門、工作人員在融資融券業務過程中發生道德風險,有必要對現有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完善并輔以相應的激勵約束,以滿足融資融券業務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