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期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時間:2022-06-24 04:35:56

導語:肺炎期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肺炎期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摘要:抗擊肺炎疫情的過程,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凸顯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導向價值、激勵價值與教育價值。深入分析肺炎疫情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充分挖掘并運用好抗擊肺炎過程中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對大學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奮斗精神教育、社會責任感教育、生命教育、科學精神教育,有助于大學生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以實際行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關鍵詞:肺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到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币虼?,深入分析此次肺炎疫情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充分挖掘運用此次肺炎疫情斗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分析其教育價值,適時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一、基于肺炎疫情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肺炎疫情的爆發,屬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從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歷程來看,高校在應對突發事件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經驗,但是在此次肺炎疫情過程中,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效度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一)公共衛生事件危機意識不足,日常教育形式化。因傳統觀念影響,國人素有“車到山前必有路,水到橋頭自然直”的觀念,但是,在此次突發性公共衛生危機事件中非但不能取這種觀念,我們甚至還應主動出擊,積極應對。高校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是公共衛生事件的教育缺乏,進行衛生危機事件演練的工作少,導致大學生面臨此次肺炎疫情認知能力弱,體現在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法律意識淡薄,出現信謠、傳謠現象,甚至忽視學校管理制度,自行返校,給高校疫情防控帶來巨大安全隱患。二是部分高校的公共衛生危機事件教育流于形式,缺乏應急思想政治教育專項制度,即便開展公共衛生事件的相關教育工作,也僅僅圍繞宣傳工作開展,沒有形成制度化、常規化,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二)思政教育統籌不足,協同育人能力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個協同育人的體系,肺炎疫情危機事件發生后,高校如何應對此次事件,在加強防控的同時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不同部門之間統籌協調。但高校各主體職責之間交叉重疊,導致界限區分清楚的職責能做到位、區分不清楚的職責可能無人問津,整體協同育人作用弱。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溝通不足,各自為政,肺炎疫情事件發生后,部門壁壘導致各自為政,不能形成育人合力,工作效率低。二是多頭領導現象嚴重,同一個問題,幾個部門會出現同時下發幾個文件進行要求指導,導致具體工作人員疲于應付、進退兩難,不能把精力真正放在解決問題上。(三)思政教育節點把握不足,育人效度弱。肺炎疫情事件爆發以來,應急思想政治教育預案框架性內容多,操作性弱;管理內容性質多,引導作用弱,各協同部門之間工作溝通不順暢,銜接不緊密。在此情況下,因管理的不通暢出現思想政治教育節點把握不準確的現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什么、什么時間做、如何做,都是問題,導致育人效度低。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危機事件預案統籌性不足,各部門人員思想不能統一,工作步驟缺乏同一性,使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時間效度低。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節奏滯后,抓關鍵節點工作能力不足。肺炎疫情事件發生后,目前我國經過了“萌芽期、爆發期、發展期、恢復期”四個階段,在不同的周期,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有不同的教育重點,才能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效度。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是側重疫情期間的管理,忽略了在抗擊肺炎疫情過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節點,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對大學生進行有步驟、有節奏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教育的作用效度不足。

二、抗擊肺炎疫情斗爭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肺炎疫情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親自安排部署抗擊肺炎疫情工作。廣大醫護人員、科技工作者、社區工作者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畏生死、團結協作、頑強奮戰、眾志成城,義無反顧地開展了一場同病毒較量,與時間賽跑的戰斗。總結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凸顯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對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度具有重大意義。(一)導向價值。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導向價值,即通過某些方式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干預引導,進而達到教育者的目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種媒體信息海量爆發,大學生面對撲面而來的信息,不辨真偽,容易出現思想上的失誤,行為上的偏差,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介入,在海量信息中,挖掘篩選媒體報道的正能量事件,統一大學生思想,教育引導大學生在疫情期間對事物有正確的判斷并理智應對,進一步規范自己的思想行為。因此,抗擊肺炎疫情的過程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兩方面的導向價值,一是思想導向,例如媒體通過報道英雄行為、平凡人的感人一幕等激發出大學生崇尚舍己救人、舍小家顧大家、團結協作等精神,對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起到了積極導向作用。二是行為導向,例如在抗擊肺炎疫情過程中,“白衣”逆行的行為、“請戰書”的行為、志愿者的行為等,無一不是給大學生做了榜樣表率,給大學生規范自身行為甚至向往這類英雄壯舉起到了積極導向作用。(二)激勵價值。激勵指激發人的行為動機的心理過程,一般指積極動機。馬克思在人們精神生活需求上有一句話非常精辟“……勇敢、自尊、自豪和獨立感比面包還要重要”[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運用各類素材,通過多種有效方法調動大學生的“勇敢、自尊、自豪和獨立感”,為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目標打好堅實的思想政治基礎。肺炎疫情的突發,給廣大醫務工作人員帶來巨大艱險與困難,但同時也顯示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解決這些困難的鑰匙。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激勵,各種職業的人們保持著頑強拼搏的精神,守望相助、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斷克服肺炎疫情突發以來的種種困難,樹立了戰勝肺炎疫情的信念和信心,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堅定必勝信念的不竭動力和源泉,顯示出巨大的力量。抗擊肺炎疫情過程中涌現出的英雄人物和事跡、豐富而鮮活,深深觸動著大學生的靈魂,使他們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進一步激發了青年大學生的民族歸屬感和自豪感,更加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激勵著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志愿追隨中國共產黨的腳步,在為人民謀幸福的道路上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三)教育價值。恩格斯說:“一個聰明的民族,從災難和錯誤中學到的東西會比平時多得多。”[2]中華民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北川中學高三一班黑板上寫下四個字,“多難興邦”,他說,我們要記住這四個字,相信經受過災難的同學會更加努力。有了孩子們,教育在繼續,民族就有希望[3]。肺炎疫情發生以來,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親自掛帥,73歲的李蘭娟院士出征武漢,身患漸凍癥的張定宇堅守崗位,一批批最美“逆行者”馳援武漢,一群群各界志愿者捐資捐物……不同職業和角色的人們,以不同的方式與病毒展開殊死較量。在不懈的努力中,共同展示出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堅強不屈的奮斗精神、舍身忘我的擔當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這一系列精神都是一本本鮮活的教科書,高校將這種精神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實現其教育價值,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實效性,有利于提升大學生整體思想品德素質。

三、基于肺炎疫情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抗擊肺炎疫情過程是大學生親歷的一場實戰,在抗擊肺炎疫情的這個節點中,講好抗擊肺炎疫情過程中的感人故事,有步驟、有目的對大學生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中華民族精神教育、奮斗精神教育、社會責任感教育、尊重生命意識教育、科學精神教育,必將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實效性。(一)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叭俗钪匾木褪蔷窦覉@,建構精神家園的實質就是建構人生的理想、信念和信仰。”[4]也指出:“要把我國發展得更好,離不開理想信念的力量。我們共產黨人錘煉黨性,首要的就是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5]。在紀念100周年的重要講話中強調:“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國家未來。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痹谶@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到北京市朝陽區安貞街道安華里社區,實地了解基層一線疫情群防群控等情況;總理親赴武漢考察指導疫情防控工作;火神山、雷神山的建成,全國各地醫療救助隊,青年志愿者逆行奔赴武漢疫區……這一切鮮活的事例,使大學生深深感受到了社會主義制度強大的優越性。高校要進一步講好抗擊肺炎疫情過程中的故事,通過多角度對抗“疫”事跡進行描繪刻畫,使大學生在觀念形成過程中將故事外化為事實從而內化為思想常識,最終上升為價值觀上的共識,引導大學生進一步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堅信只有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二)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情感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新時代,愛國主義情感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精神支柱。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愛國主義,明確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的新論斷”[6]。在抗擊肺炎疫情戰役中,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精神得到極大釋放,不同職業、不同崗位、不同身份的人們同向同行,勠力奮戰。疫情戰役中發生的愛國主義的事跡對廣大青年學生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和教育力。這次抗擊肺炎疫情的過程,就是教育引導大學生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最直觀、最鮮活的教材,是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契機。我們要借助身邊平凡人每天發生的那一瞬感動,借助抗擊肺炎疫情過程中涌現出的英雄事跡,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使大學生產生情感上、思想上的共鳴,進一步激發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引導大學生將愛國主義的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勵他們把愛國主義熱情轉化為崇尚科學、勤奮學習、熱愛生活、甘于奉獻的自覺行動。(三)加強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指出,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就是創造、奮斗、團結和夢想精神,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世界東方生生不息的強大生命力之源[7]。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而生生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孕育了我們強大的民族精神,每次自然災難的發生都是對民族精神的淬煉。從1998年的抗洪救災到2008年的抗震救災、從2003年的抗擊“非典”到2020的抗擊肺炎疫情,無一不是偉大的創造精神、偉大的夢想精神、偉大的團結精神和偉大的奮斗精神支撐著同胞迎難而上。抗擊肺炎疫情的戰役充分顯示了黨和人民的力量,賦予了民族精神全新的內涵和時代特征。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抗擊肺炎疫情為契機,深入推進民族精神教育,結合抗擊肺炎疫情中顯現出恪盡職守,團結奮進、勇于創造的事跡,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向英雄學習,向平凡中做出偉大事業的人們學習,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成長的道路上增強民族認同感,繼承和發揚新時代民族精神,成為新時代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強勁后備軍。(四)加強大學生奮斗精神教育。《周易》寫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敝腥A民族靠著自強自立的民族精神,讓中華文明五千年延綿不絕。說過,民族復興的使命要靠奮斗來實現,人生理想的風帆要靠奮斗來揚起。新時代,要激發大學生的昂揚斗志,培育其奮斗精神,應充分利用好這次抗擊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展示出的中華兒女的奮斗精神。正因為有了偉大的奮斗精神支撐,“白衣天使”化身“白衣戰士”,用自己的生命和才智為人民筑起第一道疫情防控的隔離線,基層工作人員以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精神,為人民筑起安全的防護網??箵舴窝滓咔檫^程中,發生了太多的病人與白衣天使攜手奮斗的畫面,向全國人民鮮活展現了為人民生命健康而奮斗的感人故事和豐碩成果。高校要講好抗疫期間的奮斗故事,結合發生在大學生身邊的人和事,增強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的實踐性,使奮斗精神變成身邊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實質,讓這種奮斗精神感染大學生,吸引大學生,使大學生深刻理解,幸福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通過無數人的奮斗贏得的。大學生在抗擊肺炎疫情過程中,深切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奮斗精神散發的魅力,自覺找準奮斗目標,以實干為本,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認認真真走好每一段人生路,一步一個腳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道路上奮力前行。(五)加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學者包雅瑋認為:“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認同必須基于青年大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情感認同,這樣才會產生履行社會責任的動力!”[8]肺炎疫情發生后,醫生、護士、科技工作者在一線每天都發生著感動人心的事跡,這些英雄壯舉都體現了為國擔當,為民奉獻的家國情懷。大學生身臨其中,每天關注著疫情的發展,科研的進展,國家的部署,雖然不能像一線醫護人員一樣去奮戰,但是抗擊肺炎疫情戰役也時時刻刻牽動著他們的心。在這種責任的情感認同里,大學生挺身而出,他們通過捐助物資、志愿服務社區、捐獻血漿、堅守足不出戶和有效的自我防護等行為踐行著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在《致全國青聯十二屆全委會和全國學聯二十六大的賀信》中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是當代中國青年必須和必將承擔的重任。結合抗擊肺炎疫情過程中人們展現出的責任擔當精神,高校要著力培養大學生的擔當意識、法律意識、自律意識,使他們清楚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歷史責任與使命,在英雄精神的引領下,履職盡責,胸懷大愛;在日常生活中,既要腳踏實地、認真嚴謹地完成學業,又要合理規劃自己人生理想,用實際行動和真情話語詮釋責任和愛,只有大學生懂得了責任,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將責任落實到工作學習中,才能進一步升華為對祖國的責任,才能將實現個人理想的路徑融入實現國家和民族大業的軌跡中,才能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六)加強大學生生命教育。在抗擊肺炎疫情戰役中,最具有凝聚力的口號是:“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弊罹哂袌绦辛Φ目谔柺牵骸皯毡M收,應治盡治,確保一個都不遺漏。”這是尊重生命,以人為本理念的反映。一線護士、醫生對感染疫情的病人如親人般舍身救治,處處都閃耀出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光芒。黨中央的一項項安排部署,充分體現了對人的價值、對人的生命的尊重。正是在抗擊肺炎疫情中展示出的以人為本、尊重生命的精神,深刻詮釋了中華民族大愛的豐富內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緊抓契機,將“尊重生命意識”這一課講好,大力弘揚以人為本,尊重生命的精神,引導大學生正確理解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讓學生真正理解生命的意義是在對家庭、對朋友、對社會的貢獻中彰顯出來的。大學生應該將“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作為一種普適的價值觀念確立起來,并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從而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七)加強大學生科學精神教育。中華民族歷史上,每一次戰勝自然、戰勝疾病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而且是唯一的武器。從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從控制傳染源到切斷傳播途徑,從救治感染者到保護易感人群,正是科學的方法指導我們一步步向勝利邁進。在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多次強調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為做好肺炎疫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學遵循,展示了黨中央尊重科學的精神。鐘南山院士在此次疫情中逆行武漢,提出肺炎存在人傳人的科學求實精神,更是體現了科學精神本質上是一種去偽存真、實事求是的精神。鐘南山說:“我覺得知識分子有一條底線,就是尊重事實。事實是怎么樣,那我們對問題的認識就應該是怎么樣?!边@一句話,道出了科學精神的實質就是實事求是、勇于探索、鍥而不舍、勇于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大學生堅持從實際出發,做到求真務實,在任何時刻,都要反對急功近利,要真正樹立崇尚科學、尊重科學、相信科學的意識,同時,日常學習生活中,要做科學精神的弘揚者與提倡者,不斷培育自身科學能力,將這種科學能力與科學精神轉化為推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講到,中國的未來屬于青年,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屬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肺炎疫情讓我們付出了很大代價,但是全國人民在抗擊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展現出的偉大精神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內容,賦予了十大育人體系新的時代內涵。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堅守“不忘教書育人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從抗擊肺炎疫情的精神寶庫中,汲取精神力量,挖掘并運用好抗擊肺炎過程中的感人事跡,始終引導青年大學生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在增強民族認同感自豪感上下功夫、在培養正確奮斗幸福觀上下功夫、在尊重生命意識上下功夫、在增強責任擔當意識上下功夫、在弘揚科學精神上下功夫,深入啟發大學生從抗擊肺炎疫情中不斷地總結和反思,并將這種精神轉化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更加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8.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9.

[3]勉勵北川中學學生寫下“多難興邦”[EB/OL].2008-05-24.

[4]伍揆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論[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213.

[5]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

[6]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報,2015-12-31.

[7].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3-21.

[8]包雅瑋,程雪婷.青年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205.

作者:張成鳳 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