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理論的必要性研究
時間:2022-09-11 10:10:03
導語:“中國夢”理論的必要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當中,包含著物質生產理論和精神生產理論兩部分,精神生產理論不僅是馬克思關于社會全面生產理論的三大主要內容之一,同時也是馬克思關于社會發展理論的核心的組成部分。這個理論是唯物史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里占重要地位。首先,在唯物史觀的哲學體系當中,馬克思曾提出了人類全面生產的理論,即把整個的社會都理解成人們的生產過程和結果。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曾寫道:“動物的生產是片面的,而人的生產是全面的;動物只是在直接的肉體需要的支配下生產,而人甚至不受肉體需要的支配也進行生產,并且只有不受這種需要的支配時才進行真正的生產;動物只生產自身,而人在生產整個自然界;動物的產品直接同它的肉體相聯系,而人則自由地對待自己的產品”。從這段話的論述當中,馬克思這里指的人類生產全面,不像動物式的僅限于自己的肉身,人類社會的生產除卻肉身的生產以外還包含著精神的生產,而這種精神生產是動物所沒有。這說明了精神生產蘊含在社會生產當中,凸顯了唯物史觀一直所遵循的物質性。“中國夢”的提出正是它遵循了歷史發展的規律,其內容中就鮮明的體現了唯物史觀的物質性。同時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他們還曾指出“從直接生活的物質生產出發闡述現實的生產過程,把同這種生產方式相聯系的、它所產生的交往形式即各個不同階段上的市民社會理解為整個歷史的基礎,從市民社會作為國家的活動描述市民社會,同時從市民社會意識出發闡明所有各種不同理論的產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學、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們產生的過程”。從這段話的論述當中,很鮮明的表達了唯物史觀中物質生產決定了精神生產的性質、內容以及方向。中國夢的提出為什么沒有在以前的歷史時期提出來,關鍵是因為以前的中國現實社會中各種矛盾還沒有凸顯出來,各種負面的精神空虛以及信仰缺失等問題沒有現在那么尖銳,因而,從這種情況來看,“中國夢”的提出正式符合了唯物史觀的物質生產決定了精神生產的內容、性質以及方向。除此以外,在馬克思以及恩格斯選集的讀本當中,唯物史觀中的另一個方面是精神生產對物質生產反作用的原理的論述。精神生產對于物質生產不僅起著直接作用,而且也存在著間接的作用。在這個間接作用過程當中,指的是不需要通過精神生產出來的精神產品直接作用于物質生產,而是通過意識形態、思想理論以及物質生產出來的產品來提高人們思維方式,進而對世界產生影響。在這個間接作用的過程中,社會科學所提供的方法、立場以及觀點,能夠使人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并且使得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以及對社會認識的深度和鑒別能力得到相應的提升,從而在實踐的過程當中就更傾向于運用理性,掌握科學有效實踐方法。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理論武器。而中國夢的提出正式基于這種唯物史觀基礎,而不是隨隨便應景的說辭,其背后蘊含著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生產唯物史觀的理論根基。
2“中國夢”的提出是基于當代中國的現實需要
隨著我國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以及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處于決定性的地位,雖然中國的國民經濟已經排名世界第二,然而,在這些輝煌的成就下,我國的國際和國內依然存在著許多矛盾和發展的困境。首先,就國際的環境來說,我國自鴉片戰爭爆發到現在,雖然國家已經取得了獨立,擁有了國家主權。但鑒于國際勢力的阻撓,我國還未從真正意義上完成祖國統一的大業。并且在中國對外的舞臺上歐美國家臆造中國威脅論。指出“中國的經濟實力的增強,會危害其他國家的利益,并對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穩定構成威脅”。而隨著這些言論的傳播,造成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誤會越來越深,給中國的外交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同時,這幾年中國同周邊國家也是爭端不斷,在南海問題上,越南和菲律賓保持強勢的態度,釣魚島問題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這一切對中國的發展都造成了不利的影響。而這時提出“中國夢”理論,能夠向世界人民發出一個信號,中國的發展一直都是尋求和平的發展道路,與世界人民和諧相處。中國的夢不僅僅是自己國家富強的夢,還是一個和平的夢。其次,從國內的環境來說,第一,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入,我國社會發展中的矛盾不再像過去那樣只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今天的中國矛盾更加復雜,形式也更加的多樣,且越來越具體化,如當今社會比較困擾的醫患矛盾,農民工和包工頭之間的矛盾以及城管和小販之間的矛盾等。同時,近些年社會暴力事件也越來越多,如2014年的3•1昆明火車站暴力恐怖案、2014年3月6日廣州火車站砍人事件以及2013年“7.20”首都機場爆炸案等這些惡性的事件給社會造成了不良的影響。除了這些人心理上的缺陷以外,也反映了人們對于社會發展的公平公正和民主的訴求也是越來越強烈。而一旦這種訴求沒有很好的得到實現,有些激進分子則采取不理智的行為,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而中國夢的提出,恰恰給人們的靈魂提供了棲息地,在精神上給與慰藉和鼓勵。第二,環境問題。在2014年的2月份,我國有近70%的地方都出現了霧霾,并且迄今為止沒有找到完全根除的方法。同時氣候變化也越來越反常,大部分處于溫帶地帶的中國,暖冬已經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同時,近幾年一些地方干旱以及城市積水等問題也是屢屢發生,這些環境問題不僅給政治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阻礙,而且為尋找好的環境,高端人才以及富人逐漸向國外遷移。第三,在文化價值觀上,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缺失。人們對于馬克思主義越發淡漠,對從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工作者更是沒有從事技術行業人員重視。人們的品味和文化選擇上趨于庸俗化和盲目化,在中國的電視劇行業中甚至出現了抗日神劇、抗日雷劇以及大尺度的激情劇等,使得原本需要嚴肅對待歷史事件,需要中國人永遠記住民族的恥辱以及抗日精神在這些惡搞的過程中,成為了一種笑談和娛樂的對象。面對這樣的現實,“中國夢”的提出正好契合了人們精神上的空虛感,給人們的精神層面注入新的活力。
3“中國夢”的提出是基于當代中國社會個人的需要
首先,由于目前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是很完善,在競爭中,其手段也是各種各樣。概括起來包括了良性和非良性兩種。對于靠良性的競爭手段取得成功的人會得到人們的青睞和敬佩,而對于像在網絡中以拼爹、拼背景以及靠賄賂而取得人生成功的人,則會給社會風氣帶來不利影響,重者會激發對社會的不滿和怨氣,從而給國家和社會造成不穩定的局面。其次,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三十年的歷程,在這段歷程的發展中,我國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在這三十年中利益集團也逐步形成起來。學者王長江就曾針對這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探討,指出“政治體制改革難以向前推進,其原因不在于認識的不到位,而在于既得利益在作怪”。這些既得利益的集團形成不利于社會的上下流動,造成階層之間的固化。同時,在2011年北京人大代表王平曾提出“不建議農村孩子上大學”的言論,給農村的大學生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并且在這幾年的人才市場中,求職單位通常看中大學生的第一學歷。這些給那些有奮斗上進的青年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重大打擊,造成了他們的精神上的消極情緒,同時也容易造成社會發展的不穩定。再者,現代通信技術以及網絡的發展,使得人們接觸的信息量遠遠高于改革開放前。在21世紀的今天,社會個體的發展思想的自由度可以說達到了世界人民羨慕的境地,現代人的思想更是趨向于多元化發展。人們心目中更多的是對個人自我理想的追求,而對于服務社會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則比較淡漠。這些個體不僅包括了普通的民眾,甚至有些共產黨員以及精英知識分子都對馬克思主義抱著懷疑和否定的心理,如最近在網絡上吵得比較熱的畢福劍辱罵視屏,雖然不能否定其擁有言論自由,然而作為一名黨員都不能很好的堅守自己黨的信仰,那么又有何威信來要求普通民眾堅持馬克思主義。除此以外,由于主流的價值觀沒有被人們身體力行外,在社會個體層面表現得比較突出的則是人們的精神空虛。在2014年時相繼幾位大牌明星吸毒事件再一次上演,從最初的歌手李代沫到如今的張默、房祖名、尹相杰以及王學兵等眾多的明星,人數在不斷的增多。同時在前不久溫州大媽們集體吸毒以及金華大媽合伙開賭場的事件,而問其做這些事情的動機時,她們的回答是對每天不是吃飯睡覺就是做美容、喝茶的日常生活的厭倦。盡管兩者存在著不同,但其目的都是渴望生活中充滿激情。而更深一步挖掘,我們就可以發現他們精神上都存在空虛現象,沒有更高的人生目標,缺乏對人生的信仰。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夢”的提出,應和了人們對于這樣的一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于理想和信念的追求,能夠為人的浮躁的心靈找到一塊可以放置的樂土,而不是讓這樣躁動不安的心處于盲目,不知向哪里去的悲慘的境地。總之,在唯物史觀的視角下來看“中國夢”,它的提出正式基于了唯物史觀的物質性以及馬克思、恩格斯在對物質生產以及精神生產關系辯證論述當中。它的提出是基于了我國當代的國情事情以及人們的思想狀態,可以說“中國夢”的提出能夠對于目前充滿各種矛盾的中國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給人們的靈魂提供棲息地。因此,在接下來的年歲中,我們要加強對“中國夢”的踐行力,這樣才能使中國夢巨大的理論價值充分的發揮出來,為我們現代化建設提供動力之源和精神支柱。
作者:王虹 單位:安徽大學
- 上一篇:汽車后市場電子商務的應用
- 下一篇:中國夢的理論與實踐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