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析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核心內涵

時間:2022-03-01 02:28:00

導語:研析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核心內涵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研析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核心內涵

摘要:深刻闡述分析了鄧小平同志提出的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對中國經濟建設的社會主義的理論上和實踐上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分析論證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的性質與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以及社會主義經濟目標之間的內在聯系。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是我們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其他一切工作的行動綱領。

關鍵詞:社會主義本質;生產力;改革開放;市場經濟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地提高,說到底是中國的生產力水平在提高。可以說改革開放三十年是中國生產力得到空前發展的三十年。在此,重讀鄧小平同志的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理論,認識更加深刻和透徹。

一、社會主義本質論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關于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與發展。成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在社會主義新形勢下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在認識上的創新。

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具有最終的決定作用。馬克思這樣指出:“人們在發展生產力時,即在生活時,也發展著一定的相互關系;這些關系的本質必然隨著這些生產力的改變和發展而改變。”又指出:“社會關系同生產力密切相連。隨著這些生產力的獲得……人們也就會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系。手推磨生產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為首的社會”(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108頁《哲學的貧困》)。這就是說生產力決定一定的生產關系,決定社會的性質和面貌,并且推動生產關系的變革,是實現社會進步的經濟根源。生產力是一切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同志曾經在《論聯合政府》中指出,“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說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結底,看它對于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選集》第3卷,1966年版,980頁)馬克思主義對生產力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性給予了精辟的論述,但是,他并沒有遇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新問題,同志雖然遇到了社會主義的建設中的新問題,卻在建國后的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里,沒有重視生產力的發展,把精力更多的放在生產關系的轉變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階級斗爭和政治斗爭上了。并沒有真正認清社會主義的本質,因而也就沒有從根本上明確社會主義現階段的任務應該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至發生了重大歷史偏差。貽誤了寶貴的發展時期。

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社會主義并不是空洞的理論,它表現為是一種實際運動。社會主義本質的定義絕不僅僅是一種政治家依據自己的權威強加給人們的一個政治宣言,而是有著極其豐富的經濟內涵

二、社會主義本質論內涵所體現的關系

1.解放生產力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關系。解放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說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生產力的基本含義是指人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從自然界獲得物質資料的能力。它的基本要素包括勞動者,這個人的因素,以及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這個物的因素。此外,科學技術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轉化為生產力,甚至成為第一生產力。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受到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種種限制,使生產力遭到巨大的浪費與破壞。生產力的一切要素都成為剩余價值的生產要素。生產資料成為剝削雇傭工人的物質條件。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由于建立了新型的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特別是在中國,將生產力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下解放出來。這是一次對生產力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的解放。勞動者成為生產資料的主人,從剝削者手中“剝奪”回來的生產資料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強大的物質基礎。勞動人民脫離了苦難深重的剝削與壓迫,迸發出極大的生產積極性與創造性。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解放生產力更深刻的含義在于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就是要使生產力從舊的經濟體制下解放出來。概括地說,中國現階段生產力使總體素質差、水平低,生產力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大,還沒有實現農業現代化。商品經濟還不夠發達。工農業基礎力量薄弱,生產的社會化程度很低等等。

當今,世界經濟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自然科學的研究和廣泛應用,特別是電子計算機、控制論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使生產力的發展迅速。中國社會主義的生產力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與挑戰。實踐證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進行的經濟體制的改革正是一次具有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意義的革命。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解放生產力的深刻意義在于改革舊的經濟體制對生產力的束縛,使生產力在種種束縛下解放出來。

中國舊的經濟體制中存在許多束縛生產力發展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窒息了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生機和活力。例如,在所有制方面從20世紀50年代后開始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不顧生產力的實際水平,長期把生產力的發展推到次要地位,使生產力水平得不到較快地提高,對全民所有制企業的管理過分集中,政企不分,統得過死。把許多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有利于生產力發展和生產商品化、社會化、現代化的東西,當做“資本主義復辟”加以否定,由此形成了過分單一的所有制結構和僵化的經濟體制,以及同這種經濟體制相聯系的權力過分集中的政治體制,嚴重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

舊的經濟體制對生產力的種種束縛,使中國現階段生產力狀況沒有達到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能得到充分發展所需要的程度,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能夠促進生產力更進一步解放的新的經濟體制。市場經濟是以市場作為社會經濟資源基本配置的經濟。

2.發展生產力與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的關系。“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探索了中國怎么搞社會主義,歸根結底,就是要發展生產力,逐步發展中國的經濟。”發展生產力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任務。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具體要求。

首先,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存在和發展的必然要求。人類的發展最終決定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并不是建立在發達的生產力之上,而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在一個生產力比較落后的大國的條件下建成社會主義的。因此,中國社會主義的鞏固與發展的首要問題就是發展生產力。通過發展生產力,建立起強大的物質基礎,以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和提高人們生活水平。

其次,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是實現共產主義的要求。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本身就要求建立強大的物質基礎之上。那么,共產主義的建立所要求的物質基礎則更高。沒有生產力的極大發展商品經濟就不能充分發展。這樣,共產主義就不會有一個充分的、堅實的物質基礎。“要實現共產主義,一定完成社會主義階段的任務。社會主義的任務很多,但根本的一條就是發展生產力,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體現出優于資本主義,為實現共產主義創造物質基礎。”

再次,發展生產力必須走改革開放的道路。改革開放是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通過改革,自覺地調整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調整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使生產力的發展建立在良好的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之上。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同志在紀念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講話中指出:“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中國綜合國力邁上新臺階。從1978—200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645億元增長到24.95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8%,是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長率的3倍多,中國經濟總量上升為世界第四。我們依靠自己力量穩定解決了13億人口吃飯問題。中國主要農產品和工業品產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最后,發展生產力最重要的是提高生產力的素質。而提高生產力的素質最重要的是提高生產力科學技術水平和應用能力。

3.發展生產力與社會主義制度的關系。社會主義本質在要求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同時,要求必須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這部分內容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性質。揭示出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區別。無論是解放生產力,還是發展生產力,都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正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徹底否定。這就不容許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產生新的剝削和貧富分化。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有凝聚力,才能解決大家的困難,才能避免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中國的歷史早已證明: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是行不通的。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最本質的區別就是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占有形式的不同。在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的條件下,必然存在剝削和貧富兩極分化。在中國現階段,地主、富農、資本家作為階級已經不存在了,在剝削制度的基礎上產生剝削者和被剝削者之間的階級斗爭已不再是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隨著經濟改革的發展,許多私人企業出現,很可能產生新的剝削現象和貧富分化現象,因此,社會主義必須在消滅剝削的基礎上,防止新的貧富兩極分化的現象的出現。

4.發展生產力與社會主義經濟奮斗目標的關系。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在經濟上的奮斗目標就是要到達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目標的具體化。是一種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的過程。當然,共同富裕體現出以下基本含義:首先,它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先富起來。這樣,為中國提供更多的積累,為社會提供較多的財富。其次,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后,可以為其他人和地區提供致富信息和成功的經驗。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勞動者參與競爭和生產的條件是有差異的。必然會產生富裕程度上的差異和先后富裕時間上的差別。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張宇.60年的實踐我黨獲得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新認識[EB/OL].京報網,2009-06-01.

[3]李裕宜.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概論[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4.

[4]在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大會上的講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