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探討論文
時間:2022-09-26 04:38:00
導語: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對過去思想政治教育脫離生活的理性反思和現實社會劇烈變化的積極應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具有人本性、整體性、主體間性和無痕性,其工作重心是引導青年開展積極、健康、富有愛和責任的幸福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強調教育應該回歸人的生活世界,以生活為基點來考慮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問題,重視思想政治教育中主體對生活世界的積極參與,目的是實現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價值的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對于當前我國的青年人才培養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一、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提出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論淵源最早來自于盧梭的自然教育理論,后經美國現代教育家杜威發展為生活教育理論,其代表性觀點“生活即教育”成為西方現代教育的主要價值取向之一。在我國,陶行知先生也在其生活教育實踐中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觀點,強調教育既要適應社會發展對人的需要,也要滿足個體自身發展的需要。但在我們的青年教育實踐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經濟功能和文化功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其個體享用功能和個體發展功能卻一直沒有受到足夠重視。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化和人們對“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深入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被提出,可以說,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論的提出不僅是對“生活教育”理論的繼承,更是對以往教育實踐的反思和現實世界的回應。
1.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對既往教育的理性反思
長久以來,受科技理性主義的影響,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上存在著“非人化”傾向,過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經濟、文化功能,而忽視其個體享用功能;在目標設置上存在理想化傾向,脫離教育對象和教育環境的實際情況,過于高遠;在內容安排上存在教條化傾向,強調“科學邏輯”、“絕對真理”和“宏大敘事”,忽視鮮活生命的多樣化需求;在方式選擇上存在形式化傾向,通行教師主導性,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因此,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成為“思想政治科學教育”,既沒有源于青年豐富多彩的生活,又缺乏通過青年生活實踐的過程,更是難以達到引導青年開展“意義生活世界”的目的,很難引起青年共鳴。長期以來的情況是:青年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類課程熱情不高,視之為獲取畢業證、換取學分和學位的工具,對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要么反應冷淡,要么虛與蛇委,其實效性令人堪憂。反思歷史,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做出改變,教育觀念應由理性至上向注重人文關懷轉變,教育目的應由事實上的社會本位向社會、個人雙本位轉變,教育內容應南理想化向現實可能性轉變,教育方式應由單極主體主導向雙極主體對話轉變。
2.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對現實世界的積極應對
任何一種事物要保持生命活力就必須在它所處的那個時代找到現實的生長點,這是被千百年來人們的無數次實踐所證明的真理,對思想政治教育來說也是如此。當今中國社會正在發生一場全方位的、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涉及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物質層面到精神層面,從具體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到社會結構,無一不呈現出日新月異的景象?!叭藗兊挠^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系、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因而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們的思想比以往任何時代的人們的思想都更加多樣化和復雜化,原來的理想化的教育目標、整齊劃一的教育內容以及單向的灌輸都失去了其原有的吸引力和效果。對于青年來說,“后單位時代”的到來使他們有了更多生存方式的選擇,“宅男宅女”、“soh0一族”以及其他體制外青年群體大量涌現,他們追求快捷、便利、自由、獨立的生活,反對禁錮、強制和不平等,岡而過去那種封閉的、強制的、自說白話的、陳舊呆板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無用武之地。在這種現實下,思想政治教育要維護其在現時代下的合法性,就必須直面現實,對客觀生活的變化做出回應。具體說來,思想政治教育要依托當下的生活實際,在理性反思和重構中尋找新的生長點,注重青年的現實生活,從青年的生活出發,重新設置教育目標、更新教育內容、選擇教育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為能夠指導青年的生活、切實提高青年生活質量和生命價值的教育。正如中央16號文件所要求的那樣: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
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特征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在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重知識、重灌輸而與生活現實相脫離的傾向進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礎之上產生的,作為一種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范式,是破舊立新的產物,因而具有鮮明的現代特征。
1.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基于“人本性”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認為教育應立足于人類的生活需求與素質發展,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并明確地把關心人、尊重人、發展人、開發人的潛能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宗旨。有專家指出:“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研究和賦予大學生生命活動的意義;就是對大學生的生活進行科學性與價值性的引導;就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價值”。政府文件也明確了高校專門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任務:“高校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是青年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是青年的人生導師”。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強調要從青年的日常生活人手,關注青年的內心世界,引導青年健康成長,使他們擁有富有意義的生活,從而全面提高青年的生活質量和精神境界。
2.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強調整體性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首先承認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與人的整體人格的建構是同一的,不能將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割裂開來,在這一基礎上,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主張思想政治教育與其它教育是交織在一起的,是滲透在其他教育中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認為對人的思想道德素質中信仰、信念、政治思想、態度、心理素質、法律意識等的劃分只是理論上的,各種教育影響并不是像一塊一塊的磚頭,搬到青年心里形成各種素質,人的品格應該是一個整體,在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各種教育是交織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開。基于以上兩點,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批判了學校教育僅僅依靠專門機構、專門人員和專門課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提倡要用整體教育代替專門教育,即要用學校所有的教育因素:校風、學風、教風、學校環境等感染青年學子,使學校成為追求文明、關懷和公正的場所。
3.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重視實踐性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基于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是“現實的人”和“實踐的人”的理論,認為生活的過程就是品質形成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通過生活來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只能由教育對象的生活來驗證,離開了社會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就會走向虛無。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直接參與青年的日常生活,深入到青年之中,積極開展有效互動,親身體驗他們的生活和心靈世界。提倡教育內容要取材于現實生活,充分挖掘和利用源于生活的鮮活教育資源,倡導通過青年的日常生活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不拘一格,每一場活動的開展、每一次矛盾的解決、每一個心理問題的疏導,甚至每一次聊天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中介。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通過青年對待個體生命、生活的態度以及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表現來檢驗,而不是其思想政治類課程的分數和脫離實際的夸夸其談。
4.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求主體問性
主體間性也稱交互主體性,是現代西方哲學批判主客對立所運用的一個范疇,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借用此范疇旨在說明:在教育過程中,青年和教育者是同在的,是同樣具有豐富的精神世界、獨立人格、生活欲求的個體,教育者必須把青年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而不是把他視作物。過去思想政治教育中明顯的組織性、職業性和不平等性是違背教育者和青年之間的平等原則的,強制性的灌輸更是對主體間性雙向對話的反動。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認為,教育者的教育過程應該是基于尊重青年、理解青年的基礎之上,充分調動青年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平等的、互動的心靈交流,應該是教育者和青年作為平等的主體相互影響、相互充盈、相互啟發、相互生成的過程。
5.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具有無痕性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承認“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但是它認為這一論點并不意味著所有具體的教育活動都具有主觀目的或主觀意識,那些與教育主題相聯系的無形中感化暗示而來的、無意間不自覺得來的影響同樣重要。因此,它要求教育者和青年的交往不僅僅是職業性的交往,即將教育理念、教育內容灌注到交往活動中去,從而達到教育目的的交往。更重要的是“人與人”的交往,即表面上看來沒有教育目的的生活中的交往,其中所承載的公平原則、責任意識、服務態度等對青年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對教育者人格有很高的要求,應該說是一門內容豐富的課程,在與青年相處的過程中,教育者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不自覺地對青年起到了示范和暗示作用。
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工作重心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強調提高青年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價值,并不是不要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教育側重面向社會、面向未來,以引導青年形成社會理想為追求,日常生活教育則側重面向實際、面向生活,以幫助青年提高生活質量為標準,后者為前者提供前提與基礎,缺乏健康、充盈、飽滿的生活世界,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教育就會空洞、抽象而難以形成。因而引導青年走向積極的、負責任的、富有愛和感恩的幸福生活應該是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心。引導青年開展幸福生活,至少應該在以下三個方面有所作為:公務員之家
1.關注青年的當下
關注當下意味著這樣幾個方面:一是關注青年的當下狀態與當下需要,要了解青年處于什么樣的生活狀態,有什么需求,他們面I臨什么樣的困難,有什么困惑,他們的思想觀念是積極健康的還是消極頹廢的,已經具備了哪些品質,哪些方面還需要補充或者提高,哪些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是青年排斥的和無效的,哪些是受歡迎的和有效的。這樣才能有選擇性、有針對性的提供幫助和教育,而不是把所有思想教育內容按照科學邏輯排列一股腦的輸送給青年。二是引導青年認識關注當下的意義,當下是過去的結果、未來的基礎,對于個體來說,理想是基于當下的,只有把握當下,務實認真,從一點一滴做起,積極過好每一天,才有可能實現遠大理想。
2.幫助青年樹立開放的人生態度
開放是當今時代的特征,也是生活本身的特征,健康的生活應該是開放的生活。首先是對自己開放,要使青年認識到人生具有無限可能性,鼓勵他們最大限度的實現自我、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享有創造性的快樂人生。其次是對環境開放,人的發展與環境的優化是統一的,“成為優質自己既不可能是單純的‘自我意志’的實現,也不是‘唯我獨尊’的狂妄,更不是個人主義的自私自利,而是在生存關系中,和諧、互助互惠的動態發展。既使自己得到充分的發展,又為他所處的環境提供有益的能量,是自身對環境的創造性適應,在適應中的創造性發展”。因此,要讓青年學會感受和領悟環境中真、善、美,順應自己所處的環境,并通過自己恰當的反映和行動來獲得與環境的共生共長。
3.引導青年過有“愛”和負責任的生活
“愛是一種最基本的情感,是維系人類、民族和社會的紐帶,是將人和世界結合起來的本質力量”。只有愛才能使人克服孤獨感和分離感,達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使人具有歸宿感。愛還是一個高尚的人的核心品格,具有愛心的人才能成為高尚的人,才能為自己、他人和社會創造幸福。培養青年愛的能力,既要求他們體會得到愛的幸福,也要求他們體會付出愛的滿足。光有愛還不夠,青年要有負責任的勇氣,負責任本身是個體主體性和獨立性的發揮,是自我生命力的展現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具體說來,首先是愛自己、對自己負責。教育青年珍愛自己的生命,生命是生活的前提,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獨特的、豐富的世界,沒有理由被輕視、踐踏甚至放棄,要愛惜它、保護它、善待它,使它散發出最耀眼的光輝。同時要接納自己、認可自己,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理性規劃自己的生活,并且對這種規劃實施的結果予以接受。其次是愛他人、對他人負責。尊重他人、寬容他人、以高尚的憐憫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利益和需要面前,既考慮自己也顧及別人,不要讓自己的一己私欲侵犯了他人合理的權利和利益。得到了他人的愛,要懷有感恩之心。再次是愛社會和自然,對社會和自然負責。人的生活只能在一定的社會和自然中展開,社會和自然給生活提供了豐足的物質養料和精神養料,使人的生命和生活得以萌生、延展,人應該以相應的愛來回報。要引導青年把愛社會、愛自然的理念轉變為愛的實際行動,從日常小事做起,為社會的進步和大自然的美好做出努力。
總的說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已經是一種趨勢,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如何將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日常工作中去,發揮其塑造和引導的功能,提高青年的生命價值和生活質量,仍需廣大教育者在實踐中探索和總結。
- 上一篇:番茄溫室病害防治策略論文
- 下一篇:春季核桃枝接技術改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