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法律思想的影響論文

時間:2022-09-21 11:34:00

導語:青年法律思想的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年法律思想的影響論文

摘要:青年時期的文章和書信,對法律有著大量的論述,蘊涵著豐富的法律思想和法理,涉及了憲法,婚姻法、經濟法等眾多部門法領域。其法律思想也經歷了一個曲折發展的過程,其間,“善法惡法論”、“民治”觀點等清晰可見,“憲政”和“法治”的法律理念已依稀可辨。湖湘文化在四個方面深刻影響著青年的法律品格。

關鍵詞:湖湘文化;青年;法律思想

Abstract:InthearticlesandletterswrittenbyMaoZedongathisyouth,thereareagreatdealofdiscussionaboutlaw,andcontainrichlawthoughtandlegalprinciplerelatingtomanybranchlawfieldssuchasconstitution,marriagelaw,economiclaw,etc.Histhoughinlawhadalsobeenundergoneazigzagdevelopingprocess.Fromitthepointofgoodorevillawandgovernbypeoplecanbeseenclearly,constitutionalgovernmentandrulebylawhavebeenfoundvaguely.CultureoriginatedHunanfielddeeplyaffectedyouthMaoZedong’slawideacharacterinfouraspects.

Keywords:cultureoriginatedhunanfield;youthMaoZedong;lawthought

一、湖湘文化的特質及對早年的浸染

(一)湖湘文化的形成發展及特質

湖湘文化是長期以來在現今湖南地域范圍內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地域文化。其淵源表現為偉大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留下“哀民生之多艱,長太息已掩涕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等千古絕唱,汨羅江也因此被譽為中國“藍墨水的源頭”。岳麓書院“成就人才,以傳道而濟斯民”,“朱張會講”弦歌不絕,贏得“惟楚有材,于斯為盛”的盛譽。湖南也是范仲淹題壁岳陽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地方。湖湘文化以其豐富的內涵、悠久的淵源成為中國地域文化的重要一極。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湖南學人競相研究,使之成為湖南學界的顯學,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其發展一般被認為經歷了四個階段:南宋時期的第一次大融合形成了古代湖湘文化;洋務運動時期的第二次大融合,使以經世致用為特征的湖湘文化興盛一時;和辛亥革命的第三次大融合,使湖南省風氣大開;新文化運動以來的第四次大融合,是湖湘文化發揮巨大社會功能的時期。有的學者指出近代湘軍的崛起,堪稱湖湘文化重要的發展階段,湘軍深遠的影響成為弘揚湖湘文化的動力[1]。湖湘文化經過一代代湖湘兒女的詠唱踐行,薪火相傳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征:一是具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精神;二是經世致用的實學思潮與力行踐履的道德修養;三是追求理想,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群體參政意識;四是運籌決勝、平治天下的軍政謀略和革故鼎新的歷史觀;五是具有浪漫主義情調,哲理思維與詩人才情的有機統一[2]??傊?,湖湘學派十分“留心經濟之學”,不尚空談,重經世致用,主張從國計民生、“日用之實”中去探求富國強兵之道。王夫之更是“言必征實”,“義必切理”,從而使“即事窮理”的實學思潮盛行于湖南。與經世致用的實學思想相聯系,歷代湖湘學者大都重視實踐,提倡力行[3]。長沙市近年把湖湘文化的內核高度概括為“心憂天下,敢為人先”作為長沙精神。

(二)湖湘文化對早年的浸染

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在讀私塾時就熟讀了“四書”“五經”同時愛看中國古典小說、特別是關于農民造反的故事。1907年到1910年讀了《盛世危言》和一本關于列強瓜分中國的小冊子后,開始憂國憂民。隨后接觸了康有為、梁啟超的文章,特別是對梁啟超主編的《新民叢報》愛不釋手,接受了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1911年,到長沙入湘鄉駐省中學讀書,開始受到當時湖湘風云人物黃興、宋教仁的影響,深為同盟會的革命綱領所吸引,常閱宋教仁等主編的《民主報》,接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他曾寫過一篇主張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的文章,貼在學校的墻上。武昌起義后,為響應辛亥革命投筆從戎,參加了湖南新軍。從文化理論上接受湖湘文化的熏陶則主要在1914年進入當時的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求學期間。在湖南一師求學初期,在楊昌濟、黎錦熙等的影響和指導下,認真閱讀了譚嗣同的《仁學》、曾國藩的家書和王船山的哲學著作,以及《楚辭》、《韓昌黎文集》等[4]。韓愈同屈原、杜甫一樣,都是影響湖湘文化的重要人物,他被貶廣東時,曾游歷湖南南下,在湖南境內的衡陽、郴州、永州、邵陽等地至少留下11處手跡、詩文碑刻和故事傳說,至今仍有遺蹤可憑吊[5]。對晚年生活在湘江流域一帶的憂國憂民的偉大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湖南一師讀書時多處尋覓杜甫留下的遺跡去憑吊,以致后來,在革命年代對《杜甫傳》依然愛不釋手。在1915年全國人民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斗爭中,和學校進步師生常去船山學社聽反袁世凱的演說[4]??梢娫谇嗄陼r期深受湖湘文化的浸潤和熏陶,而且是有比較、鑒別的吸收其精華,因為在退出新軍,進入湖南一師前曾在湖南省立圖書館刻苦自學半年,讀了達爾文、亞當·斯密、穆勒、斯賓塞爾、孟德斯鳩、盧梭等人的一批反映十八九世紀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的社會科學和先進自然科學成就的著作。他是在中西方文化比較的視野下,對湖湘文化進行吸收的,所以青年其視閾比別人開闊,思想觀點比別人深刻獨到。湖湘文化要求社會精英,必須德才雙馨、膽識俱佳。在湖南一師開展的優秀學生“人物互選”中得票第一,而且“敦品”“言語”單項第一,“膽識”一項唯他獨有[6]。在湖湘人物中,青年曾一度很崇拜曾國藩,曾說:“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左宗棠在青年時代以“身無半畝,身憂天下”相標榜。青年則以“身無分文,心憂天下”自勉。黃興曾被贊譽為“實行的革命家”[3]。對湖湘近代人物,他這樣評價:“曾、左吾之先民,黃、蔡邦之模范?!盵7]“的軍事思想是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里找不到現成答案的思想的精華部分之一,但卻可以從船山的軍事思想寶庫中找到其民族的理論淵源。這是‘中國式智慧’的生動體現和最高發揮?!盵8]可見,湖湘文化對早年的浸染和熏陶深刻地影響后來的成就。

二、青年法律思想要論及其光芒

在《早期文稿(1912.6—1920.110)》等中記錄了大量關于政治法律的文章,蘊涵著豐富的、于當時來說先進的法律思想。下面筆者以時間為順序摘要進行分析,既求見青年法律思想的光芒,又探求其法律思想發展的軌跡。公務員之家

寫于1912年,作為一篇中學學生習作的《商鞅徙木立信論》是作者所閱流傳下來最早的一篇論述法律的文章。文中“法令者,代謀幸福之具也。法令而善,其幸福吾民也必多,吾民方恐其不布此法令,或布而恐其不生效力。必竭全力以保障之,維持之,務使達到完善之目的而止。政府國民互相倚系,安有不信之理?法令而不善,則不惟無幸福之可言,且有危害之足懼,吾民又必竭全力以阻止此法令。”[7]在此,作為中學生的鮮明地提出“良法”、“惡法”的觀念,法律的運行與民眾的關系,指出“良法”是民眾的福祉,是為民眾謀幸福的工具,民眾必爭相擁之;反之則反。他還認為法律的運行有賴于民智的觀點,批判中國專制社會統治階級壓制人們,社會民智黑暗。老師批閱此文時驚嘆不已,譽為“力能扛鼎”、“自是偉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盵7]

1917年8月23日開學之際寫給黎錦熙的一封長信《致黎錦熙信》是暑假以“游學”方式進行社會考察后所寫的。信中對社會變革、社會之治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已求與黎錦熙商榷。在此認為要治理好國家要有大智慧的圣賢來治理,提出“圣賢救世”即現在法理所概括的“賢人治國”人治的思想?!疤煜乱啻笠?,社會之組織極復雜,而又有數千年之歷史,民智污塞,開通為難。欲動天下者,當動天下之心,而不徒在顯見之跡。動其心者,當具有大本大源。今日變法,俱從枝節入手,如議會、憲法、總統、內閣、軍事、實業、教育,一切皆枝節也。枝節亦不可少,惟此等枝節,必有本源。本源未得,則此等枝節為贅疣,為不貫氣,為支離滅裂,幸則與本源略近,不幸則背道而馳。夫以本源背道而馳者而以之為臨民制治之具,幾何不謬種流傳,陷一世一國于敗亡哉?”[7]指出了社會治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社會變革要從本源上開始,要正本清源,要標本兼治的二元變革思想,要找到中國社會的“本源”,否則徒勞甚而背道而馳。什么是“本源”呢?他認為“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碧岢隽俗匀环ǖ挠^點,進而主張“故愚以為,當今之世,宜有大氣量人,從哲學、倫理學入手,改造哲學,改造倫理學,根本上變換全國之思想。此如大蠹一張,萬夫走集;雷電一震,陰噎皆開,則沛乎不可御矣?!盵7]認為思想是社會根基,是社會上層建筑的基礎,社會根基決定上層建筑。要用自然法來改造中國當時的思想和法律,他的觀點離馬克思“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國家學說還差一步之遙,即沒發現經濟基礎社會基礎。

1919年后,《湘江評論》7月14日創刊,撰寫了創刊宣言。宣言中尖銳指出:“世界什么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什么力量最強?民眾聯合的力量最強。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軍閥不要怕,資本家不要怕?!盵7]的思想發展得到重要突破,“宇宙之真理”的社會本源問題不再模糊,民眾、人民性成了其思想的基礎,同時關注的焦點開始集中到了物質生活問題,民眾的吃飯問題,社會經濟基礎問題。在號召社會大變革時,指出“見于政治方面,由獨裁政治,變為代議政治。由有很<限>制的選舉,變為沒限制的選舉。見于社會方面,由少數階級專制的黑暗社會,變為全體人民自由發展的光明社會。見于教育方面,為平民教育主義。見于經濟方面,為勞獲平均主義?!盵7]描繪了代議政治、人民當家做主、平等的教育權,平等的勞動和獲得報酬權等憲法性制度和權利。在同年9月《學生之工作》一文中認識到,“社會制度之大端為經濟制度”[9]已經接近了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觀點。

發表在《湘江評論》創刊號上的《女子革命軍》激烈地批判了中國封建社會對婦女的摧殘,提出男女平等主張,號召起女子革命軍打破舊制度。1919年11月14日長沙發生因父母包辦婚姻,趙五貞自殺于花轎內的事件,于16日開始接連發表了10篇評論文章,集中對舊式包辦婚姻進行了尖銳的批判。在第一篇《對于趙女士自殺的批評》中“這事件背后,是婚姻制度的腐敗,社會制度的黑暗,意想的不能獨立,戀愛不能自由?!盵7]在此他提出了戀愛自由,并進一步指出意識獨立是自由的基礎和內核。在18日《趙女士的人格問題》中寫道:“何以呢?人格這件東西,是由于對手方面的尊崇才有的。他的先決問題,是要意志自由?!盵7]進一步指出,意識自由是人格的構成要件。文中接下來說“你不愿意戀愛我,而我迫著要戀愛你,這是一種強奸。這叫做‘直接強奸’。他的女兒不愿意戀愛那人,而他逼著他女兒戀愛那人,這也是一種強奸。這叫‘間接強奸’。”[7]他指出戀愛的基礎是雙方的自愿,違背婦女的意愿行事就是強奸,并把強奸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F在刑法也依然是看是否違背婦女的性意愿作為強奸罪成立與否的標準。19日,發表了《婚姻問題敬告男女青年》,“你們自己的婚姻,應由你們自己去辦。父母代辦政策,應該絕對否認。戀愛是神圣的,是絕對不能代辦,不能威迫,不能利誘的!”[7]發表了婚姻自由的宣言,指出戀愛神圣,亦即人格權神圣。隨后發表了《女子自立問題》提出了建立兒童公育的制度來解放婦女、提高婦女地位,但觀念過于超前。在《打破媒人制度》中,主張打破媒人制、廢除“六禮”舊式婚制。那么自由戀愛的婚姻如何被社會認可呢?他建議:“倘要明白表示,令親友皆知,最好在報上登一啟事,說明我們倆愿做夫妻,婚期是某月某日就算完事。不然,便到官廳注冊,鄉間則在自治局里報名,亦盡夠了?!盵7]他主張合法有效的婚姻可以采取公示制或登記注冊制,而且手續要簡單便利。至此,完成了對改革舊式婚姻制度的論述。

接下來,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湖南自治的問題上,開始了經世緯國的構想和思索。1920年3月12日,在《致黎錦熙信》中附上《湖南建設問題條件商榷》,提出“舉辦遺產稅、所得稅及營業稅。減輕鹽稅。廢除兩年來新加各苛稅。”“完全保障人民集會、結社、言論、出版之自由。”[7]他對社會經濟立法進行了思考,主張通過稅制法律來解決社會貧富懸殊問題,“抑富扶貧”,如針對富人辦遺產稅,針對貧困人口要減輕鹽稅,廢除苛稅,保障民生。在政治方面,保障人民的言論自由的權利。

主張民族自決、自治,針對當時中國假共和,國家羸弱不堪,主張國家結構形式實行復合制,發揮地方積極性,各省探索自己經驗,分而治之,以分建設促進全國總建設。湖南自治后如何處理“對外”關系,在1920年9月6日發表的《絕對贊成“湖南們羅主義”》中說:“原來準照兼公所提解釋們羅主義的三個條件‘我們用心干我們自己應干的事’,‘我們絕對不干涉別人的事’,‘絕對不許別人干涉我們的事’,是最大多數的人民心理頂相合的。”[7]這些思想后來成為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國際法準則,也是現在聯合國“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的最初雛形。

對于湖南自治,有人提出了質疑,認為湖南缺少法律政治專業人士。1920年9月27日,發表了《釋疑》?!斑@還是認政治是一個特殊階級的事,還是認政治是腦子頭裝了政治學法律學身上穿了長褂子一類人的專門職業,這大錯而特錯了?!薄耙院蟮恼畏桑谎b在穿長衣的先生們的腦子里,而裝在工人們農人們的腦子里?!盵7]他指出政治法律不是學政治法律職業人士的專利。以后的法律內容應該來源與人民大眾,人民大眾決定法律的內容,無產階級法律觀開始萌芽。進而指出,“‘法律學’是從‘法律’推究出來的,‘法律’又是從‘事實’發生的,我們但造我們湖南自治的事實,不要自治法,也未嘗不可以(英國以前的憲法就是不成文)?!盵7]他在此論述了法律、法律學與社會的關系,認為法律學起源于法律,法律源于社會,社會是法律的基礎,而不是法律是社會的基礎。唯物主義法律觀開始得到了反映。

在1920年10月5、6日發表的《由“湖南革命政府”召集“湖南人民憲法會議”制定“湖南憲法”以建設“新湖南”之建議》中,認為湖南的舊政府機關是根據中華民國約法產生的,而湖南憲法是對中華民國約法的否定,故湖南的舊政府機關不能有提議或起草湖南憲法的權力,否則違背了現代政治管理倫理。主張憲法民定,在湖南展開一場深入人心的憲法運動。對于人民憲法會議之組織法及選舉法,亦有六點主張。充分顯示了豐富的、先進的法理思想,“憲政”和“法治”觀念依稀可見。

湖南自治失敗后,對青年的思想產生非常大震撼,他開始由激進的民主主義向馬克思主義轉變。1921年4月他又在《大公報》發文,明確批判《湖南省憲法草案》是保護資產階級和有產者階級的。同年,在回復蔡和森的信中,他明確指出:“資本家有‘議會’以制定保護資本家并防制無產階級的法律;有‘政府’執行這些法律,以積極地實行其所保護與所禁止;有‘軍隊’與‘警察’,以消極地保障資本家的安樂與禁止無產者的要求?!盵10]無產階級決不能用資產階級的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必須沖破這些法律的限制。這說明,已對法產生的經濟基礎和法的階級性有了明確的認識[11]。他開始從經濟制度入手揭示了法律是建立在一定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筑,認為法律是階級統治的工具,立法集中反映了統治階級的意志。

三、早期法律思想的發展特點和湖湘文化的胎記

湖湘文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經世致用,敢為人先,既浪漫而又務實的精神,在青年身上展露無遺,對青年法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的影響也有充分的體現:(1)人民至上,民為邦本的民本法律思想。出身農民的須臾不曾忘記生活在最底層的廣大民眾,人民性是早期法律思想的一根主線,貫穿于法律、法令的制定過程當中。從《商鞅徙木立信論》,《湘江評論》創刊宣言、湖南自治中的“民治”主張等大量文稿中處處閃爍著的人民性法律思想。(2)探求大本大源,窮究至理的哲學思維促使對近代法律變革的批判,苦苦思考法律等上層建筑的本源(基礎),指引他走上唯物史觀,形成馬克思主義的法律觀,明白法律源于社會,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決定法律的內容和性質。這在1916年《致黎錦熙信》中有充分的反映。(3)致知力行精神,幫助形成經世致用的法律方法論和工具主義的法律功能論,認為法律就是為民眾謀幸福的工具,法律必須要有生命力,而生命力直根與社會的本源。致知力行的務實態度,表現在一種高度負責的批判精神,他呼吁要廢除舊婚制和湖南自治,他不是提出問題,揭開傷疤就袖手旁觀,而是迎難而上急流勇進負責地開出醫治處方,如他既呼吁廢除媒人制又拿出了新式婚制的方案,對于湖南自治他就積極描畫湖南憲法的藍圖,撰寫大量文章論述自治的可能與可行性。(4)敢為人先的膽識和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與入世精神,是提出湖南自治(民治),反對統一,率先實行湖南共和國,憲法民定,權利平等等法律觀點和積極實踐的強大精神動力。早年的法律思想充分體現了湖湘文化敢為人先、革故鼎新的精神。為了以法救世,我們從《一九三六年同斯諾談話》中知道,20歲的從新軍退伍后,曾先后報考警政學校和法政學堂,一心想當一名警官,聽說三年學會全部法律課程后可以當法官,他便憧憬著“將來當法學家和做法官的美好前景”[12]。

參考文獻:

[1]周秋光.湖湘文化是啥[EB/OL]./dl/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454.

[2]陶海洋.也談湖湘文化的內涵[J].船山學刊,2005,(3).

[3]劉里立.青年思想發展中的湖湘文化履印[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5,(3).

[4]青年紀念館宣傳資料.在第一師范:1-17.

[5]《永興縣志》、《耒陽市志》、《湖南佛教寺院志》、《湘陰縣志》、《湖南文物志》稿本、《衡陽縣志》、《零陵縣志》、《衡陽市志》、《南岳志》、《衡山縣志》、《武岡縣志》等.無不漏舍.韓愈在湖南的手跡和碑刻./peradmin/htmlfile/class31/200604221807359161923.htm.

[6]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校志(民國7年)[Z]:124.

[7].東早期文稿[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1-520

[8]彭大成.湖湘文化與[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410.

[9].學生之工作[J].湖南教育,1919,(9).

[10]書信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5.

[11]賈孔會.早期法律思想概略[J].思想研究,2003,(1).

[12]高廣瑞.法律思想述略[J].政治與法律,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