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社會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0 04:12:00

導語:傳統社會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社會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研究論文

[摘要]由于馬恩重物質生產輕人自身生產,誤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這一現象當作私有制社會的本質,誤導了傳統社會主義,加之傳統社會主義對“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的“誤讀”,所以失敗了。(瑞典)民主社會主義將奪取資產階級的生活資料作為變革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根本措施,避免了“誤讀”和“誤導”,獲得了成功。堪稱正宗的社會主義。

傳統社會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哪一個更正宗?

[摘要]由于馬恩重物質生產輕人自身生產,誤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這一現象當作私有制社會的本質,誤導了傳統社會主義,加之傳統社會主義對“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的“誤讀”,所以失敗了。(瑞典)民主社會主義將奪取資產階級的生活資料作為變革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根本措施,避免了“誤讀”和“誤導”,獲得了成功。堪稱正宗的社會主義。

[關鍵詞]傳統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生產資料生活資料按父親血統下傳的繼承制

謝韜先生的大作《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1)發表以后,在理論界引起大討論。筆者也談點自己的看法:對于謝韜先生的一些觀點,——恩格斯晚年放棄了共產主義大目標、否定武裝奪取政權等,表示堅決反對;而對于他的這一觀點——民主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正統,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高成果。卻是舉雙手贊成。

一、關于社會主義概念

在很多批駁謝韜先生的文章中,對于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社會主義和我們今天稱謂的社會主義不加以區分,以為它們是一回事。其實在馬恩著作中如果社會主義前面不加定語(如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是將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通用的。而我們今天稱之為的社會主義是和共產主義相區別的概念。被認為是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中將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提出的“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稱之為社會主義(2),將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稱之為共產主義(其實杜岡——巴拉諾夫斯基在1908年就已經提出來了這一用法)。而社會主義也就成為“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的別稱(本文凡是沒有定語的社會主義指稱的就是“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

二、回歸馬克思,重新認識馬克思本意的社會主義

科學社會主義學說被原蘇聯理論界搞得混亂不堪,尤其是對社會主義產生了嚴重的誤讀,離馬克思的本意相去甚遠.因此,有必要回歸馬克思,重新認識馬克思的本意。我在《關于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之謎》(3)一文中,專題批判了將社會主義看作公有制初級形態的誤讀(以下簡稱“誤讀”),認為: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從當時的文化背景看,實際上表達的是人類社會第二次轉化。馬克思、恩格斯以及與他們關系密切的馬克思主義者均不將“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看作覆蓋全社會的純粹的公有制。“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是空想社會主義和巴黎公社經驗的互補,是公有制生長的起點和過程。過渡時期包含著資本主義的滅亡(即最后階段)和共產主義的生長(即第一階段)以及二者的此消彼長(3)。我已在上述拙文中探討了他從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布雷那里借來了按勞分配;這里則重點根據巴黎公社經驗,來窺探他的藍圖。并且以此為標準,衡量傳統社會主義(以原蘇聯、中國為代表)和民主社會主義(以瑞典為代表),哪一個更接近他的本意。

1、從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看。馬克思說:“公社是由巴黎各區通過普選選出的市政委員組成的。這些委員是負責任的,隨時可以罷免。其中大多數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認的工人階級代表……從公社委員起,自上至下一切公職人員,都只能領取相當于工人工資的報酬。從前國家的高官顯宦所享有的一切特權以及公務津貼,都隨著這些人物本身的消失而消失了。”(4)p55―56“公社實現了所有資產階級革命都提出的廉價政府這一口號,……給共和國奠定了真正民主制度的基礎。”(4)p58“如果用等級授職制去代替普選制,那是最違背公社精神不過的”。(4)p57“行使這些職能的人已經不能夠像在舊的政府機器里面那樣使自己凌駕于現實社會之上了,因為這些職能應由公社的官吏執行,因而總是處于切實的監督之下。社會公職不會再是中央政府賞賜給它的爪牙的私有財產。”(4)p121

無須贅言,民主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明顯比傳統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更接近馬克思的本意。

2、從社會主義的原則看。按照馬恩的本意,社會主義的任務就是通過奪取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來變革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這一任務本身存在的問題下文再討論)。而要完成這一任務不是隨意的而是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先看馬克思是怎樣講的:“工人階級并沒有期望公社做出奇跡。他們不是要憑一紙人民法令來實現現成的烏托邦。他們知道,為了謀求自己的解放,并同時創造出現代社會在本身經濟因素作用下不可遏止地向其趨歸的那種更高形式,他們必須經過長期的斗爭,必須經過一系列將把環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歷史過程。工人階級不是要實現什么理想,而只是要解放那些由舊的正在崩潰的資產階級社會本身孕育著的新社會因素。”(4)p60“他們知道,目前資本和土地所有權的自然規律的自發作用,只有經過新條件的漫長發展過程,才能被自由聯合勞動的社會經濟規律自發作用所代替,正如‘奴隸制經濟的自發作用’和‘農奴制經濟規律自發作用’之被代替一樣”。(4)p99“公社提供合理的環境,使階級斗爭能夠以最合理、最人道的方式經歷它的幾個不同階段”。(4)p98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提出的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強制性干預的10條措施(以下簡稱10條措施),其實也是關于社會主義的設計。不過針對的是“最先進的國家”以及“文明國家的聯合行動”。難能可貴的是10條措施里有具體的時間概念,就是第三條,“廢除繼承權”。當時有財產權的資本家當然有老中青三種人,而要廢除青年資本家后人的繼承權,需要幾十年。實際上馬克思是將最后一代資本家的自然消亡作為奪取資產階級的最后時間(實際上也有問題,后面還要研究)。而巴黎公社不屬于最先進的國家,而且沒有“文明國家的聯合行動”的國際環境,所需要的時間自然要長得多。

對于社會主義的原則恩格斯講得更具體:“只有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發展到甚至對我們現代條件來說也是很高的程度,才有可能把生產提高到這樣的水平,以致使得階級差別的消除成為真正的進步,使得這種消除可以持續下去,并且不致在社會的生產方式中引起停滯或甚至倒退。”(5)p273他在1853年4月12日致約瑟夫·魏德邁的信中說:“我感到,由于其他政黨一籌莫展和委靡不振,我們的黨有一天不得不出來執政,而歸根結蒂是去實行那些并不直接符合我們的利益,而是直接符合一般革命的利益、特別是小資產階級利益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在無產階級大眾的壓力下,由于被我們自己所發表的、或多或少地已被曲解的、而且在黨派斗爭中多少帶著激昂情緒提出來的聲明和計劃所約束,我們將不得不進行共產主義的實驗,并實行跳躍,但這樣做還不是時候,這一點我們自己知道得非常清楚。這樣做,我們會丟掉腦袋,——但愿只在肉體方面,——就會出現反動,并且在全世界能夠對這種事情作出歷史的判斷以前,我們不僅會被人視為怪物(這倒無所謂),而且會被人看成笨蛋(那就糟糕多了)。”(6)p587-588(據說列寧就是看到恩格斯的這一段話才提出新經濟政策的)。

將上述馬恩的觀點加以總結,聯系他們的一貫主張,就可以概括出關于社會主義必須遵循的五項原則:A、要成為一個自然歷史過程(比如馬恩講的,私有制自行消亡、國家自行消亡);B、要遵循歷史發展規律;C、要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D、要有超出資本主義的發展速度;F、要使社會日趨公平公正。

現在以以上五項原則來衡量傳統社會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

瑞典社民黨一開始也把奪取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作為變革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根本措施。但是他們很快發現,那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此路不通另僻蹊徑,才選擇了限制和改造資產階級的路徑。這一路徑的實質就是把奪取資產階級的生活資料作為變革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根本措施,——這當然是一條和馬恩的引導完全不同的路徑。具體的做法是A、將10條措施中的第二條征收高額累進稅作為主要措施,長期堅持;B、國家干預經濟(早于凱恩斯提出,是他們的獨創)。“私人企業只要能夠完成所給予的任務——在全面而有效地使用勞動力和生產資料情況下,給廣大群眾以技術上所能允許的最大好處,就可以像以往一樣存在下去”。否則,政府將采取必要的“計劃性措施對其進行干預”。瑞典學者阿德勒-卡爾松在《職能社會主義——瑞典的民主社會化理論》一書中說,“實現任何社會主義政策的第一個先決條件是貧窮國家的主要權力主體甘心為人民大眾的利益行事,而不是去維護少數權勢集團的特權。”所以它不再只是一個錢多、錢少的問題,而是一個更公平的問題,是全國公民無論男女,無論工人、農民、官員,無論職位、級別高低,無論收入多少,都能夠公平享有社會保障的問題。比如,政府有責任幫助每一個失業者找到工作;養老金人人都有權享受,并不是有工作的人才有;給小孩的補貼也一樣,每個家庭都有份,按小孩的人頭發給;醫療保險也是全民享有,不因職位高低和就業部門不同而有區分;住房政策則是“人人有房可居”。瑞典社民黨的理論家從1930年代開始提出并逐漸完善的一整套理論,以及依據這些理論制訂的政策方針,無不是在重新分配上做文章。實際上,瑞典社民黨一直以來做的事情就是,“奪取和控制所有權職能中的若干職能。而這些職能早先是由資本家自己控制的,在其他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美國,這些職能仍舊由資本家自己控制。”這是一些什么職能呢?比如就業培訓指導、教育、醫療、養老,所有這些領域的資源,都要由國家來統一、公平地分配。這就是所謂“經濟領域私有化+社會領域社會化”的模式。

這一模式的實質就是:生產資料的(基本)私有化+生活資料的(日趨)公有化。它既避免了奪取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速度過快造成的低效率,又使社會保持最大限度的公平。什么是社會主義?就是效率和公平的平衡(其實就是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定義的概括)。社會主義的成敗正是在這一平衡上,——只要公平不要效率是烏托邦,只要效率不要公平是資本主義。效率和公平平衡的長期堅持,(用我們的術語來表達)就符合“三個有利于”、符合“三個代表”,就形成了和諧社會。當然就是自然歷史過程,就符合歷史規律,就符合本國國情……就符合社會主義的五項原則。瑞典社民黨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平衡達70余年,使瑞典發生了“靜悄悄的革命”,從一個歐洲最落后的國家變為最先進的國家。人民享受著高度民主的政治生活和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公平的國家。尤其是在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潮的時期,一花獨秀!

再看看傳統社會主義。無論原蘇聯還是中國,無不是“憑一紙人民法令來實現現成的烏托邦”。比歐洲最落后的國家還要落后的原蘇聯,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生產資料只用了三個月。比原蘇聯還要落后的中國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生產資料雖然用了六年,但實際上卻是新民主主義階段,大規模奪取資產階級的時間僅僅是幾天,即公私合營的時間。由于嚴重違背歷史發展規律,使生產力遭到嚴重損害,原蘇聯被迫實行“新經濟政策”,中國公私合營后也出現了“地下工廠”。

傳統社會主義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效率和公平長期不平衡。例如中國,改革以前是向公平嚴重傾斜,改革以后是向效率嚴重傾斜,至今不能平衡。前面說過瑞典的成功就在于效率和公平的長期平衡,因而符合社會主義的五項原則。而傳統社會主義的情況則恰恰相反!如果給傳統社會主義模式作一幅人格化的漫畫,那么,恩格斯講的“怪物”、“笨蛋”的形象是最合適不過了。

從這個方面來比較,民主社會主義比傳統社會主義明顯的更接近馬克思的本意。

三、修正和“延長”“馬克思”重新界定科學社會主義

1、關于社會主義的標準問題。前面說過,按照馬恩的本意社會主義的宗旨就是奪取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傳統社會主義無論多么糟糕畢竟沒有脫離這一宗旨。而民主社會主義則脫離了這一宗旨。最有代表性的瑞典至今仍然基本上是生產資料的私有制。怎么能說它更正宗呢?那么豈不就否定了馬恩的關于社會主義的宗旨乃至以生產資料公有化程度為社會主義的標準嗎?我們來看一看下面的事實:

瑞典為什么被看作既不同于資本主義又不同于社會主義(這里的社會主義其實是烏托邦的代稱)?它的生產資料國有化程度和資本主義沒有區別,所不同的是生活資料的公有化程度高。它和資本主義的區別正是由生活資料的歸屬決定的。

原蘇聯是完全的生產資料公有制,但卻存在著特權階層。實際上是生活資料的等級所有制,從而具有了封建主義的性質。它的封建性是由生活資料的歸屬決定的。

在原始公有制社會,簡單的生產工具一般歸個人終生使用,死后隨葬,公有私有很難確定;其勞動對象——森林、牧場等進入私有制社會仍然沒有改變公共所有的屬性。可見這時的生產資料的歸屬對于社會屬性并無決定意義,原始社會的公有制屬性是由生活資料的公共所有決定的。

以上事實足可以說明,不但生產資料的歸屬決定社會屬性,而且生活資料的歸屬同樣決定社會屬性。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是社會財富的兩種形態,它們的區別本來就是相對的可以相互轉化的。將它們的區分絕對化不合辯證法。

我們進一步追溯社會主義標準的理論根據——私有制的定義:私有制就是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是把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看作就是私有制社會的本質。有人覺得奇怪,難道這還有什么錯誤嗎?我們還是用事實來回答:如果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就是私有制社會的本質的話,那么,私有制社會固有的丑惡現象——自私、貪婪、爾虞我詐等等,一定會隨著私有制本質的消失而消滅。然而鐵的歷史事實是怎樣的?每一個思維正常的成年人都很清楚,無須我多講。可見馬恩關于社會主義的標準以及它的理論根據——私有制的本質定義不符合實際。事實勝于雄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據此完全就可以作出否定的結論。但由于傳統觀念在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為了做到以理服人還要作邏輯的論證。

我們再來看看它是否符合邏輯?私有制的定義是和私有制的起源密切相關的,私有制是怎樣起源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是這樣解釋的:由于生產力的發展產生了剩余產品、分工和交換,從而產生了私有制。具體地講是通過三次大分工,第一次社會大分工是農業和畜牧業的分離,出現了剩余產品和交換,社會開始分化;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是手工業和農業的分離,產生了貧富分化;第三次社會大分工出現了一個專門從事商品交換的商人階級,原始社會瓦解、奴隸制社會形成。這里提一個問題,剩余產品、分工和交換均是物質條件,只是私有制產生的外因,怎么沒有提到內因呢?據筆者長期研究得出的結論:任何客觀事物作為結果均是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總和,只重視條件是外因論,只重視內因是“內因邏輯”(7)。號稱邏輯嚴密的馬克思主義為什么存在著如此明顯的“硬傷”呢?以至于在這篇研究私有制起源的文章里并沒有真正解決私有制起源的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春城先生的大作《應重新認識父系的起源與私有制的關系》(8)回答了這個問題:由于生產力的提高出現了剩余產品,引起了部落間的掠奪戰爭,戰爭中出現的擄掠婚,產生了能確定父親身份的婚配關系——父權制家庭,產生了按男性血統下傳的繼承制,從此產生了私有制社會。而摩爾根卻認為從夫居是由對偶婚從妻居發展而來的,由此推斷是個人占有財富產生了由子女繼承的私有觀念,產生了私有制社會。這樣就顛倒了人自身生產和所有制的關系。受摩爾根這一錯誤觀點的影響,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在表述作為唯物史觀基礎的兩種生產對社會制度的制約時前后不一致,以為人自身生產只在原始社會起作用,進入文明社會以后反而受制于私有制關系。這樣就導致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缺陷,——本來由兩種生產支持的體系,現在卻只有一種生產(另文討論)。以歷史唯物主義為基礎的科學社會主義當然也不能幸免,在它的科學體系中摻雜了非科學的東西——烏托邦。雖然理論界早就知道有這個問題,但并沒有找到理論根源:私有制的本質定義,——它來源于空想社會主義,又是現實烏托邦的根源!

我在拙文《共產主義是建立在兩種生產“有計劃”的基礎上》(9)對春城先生的觀點作了補充,現摘錄如下:“私有和私有觀念先于私有制在母系氏族社會晚期產生。當時的道德規范所能允許的私人占有,只能是獎勵給勇士的戰利品,除滿足個人需要外他人亦可占用,死后即被他的血緣氏族充公了。這時的私有具有數量少、不積累、亦公亦私等特性,私有觀念也尚朦朧。如果只有生產力的發展而沒有人自身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私有制難以形成。而按男性血統下傳的繼承制一旦產生,私人占有不但要滿足個人需要還要下傳給子女,于是就有了對財富的積累和貪婪。私有和私有觀念雖然早就產生了,但私有制作為一種社會所有的制度卻是由按男性血統下傳的繼承制直接產生的,并且作為私有制的細胞——家庭的本質決定著私有制(消滅私有制卻保留私有制的細胞——家庭,就象消滅癌瘤卻保留癌細胞一樣荒唐可笑)。母系制家庭和父系制家庭的本質區別正在于此。私有制是在兩種生產共同起作用的基礎上產生的,但物質生產只能產生私有制的條件(外因),不能產生私有制本身。從夫居婚配關系才是私有制的最終原因(內因)。筆者完全同意春城先生的觀點:‘私有制便是按男性血統下傳的繼承制’。就是說,按男性血統下傳的繼承制才是私有制社會的本質”。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并不是私有制社會的本質,而只是私有制社會的現象。

盡管如此,馬恩還是認識到了繼承制對于私有制的重要意義。他們在關于社會主義的設計中,就把廢除繼承制當作消滅私有制的主要措施。然而,廢除繼承制就能消滅私有制嗎?繼承制能夠人為地廢除嗎?我在上述拙文中作了探討:“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說,在‘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各個勞動者‘從社會領得一張憑證,證明他提供了多少勞動’(即勞動卷),‘他根據這張憑證從社會儲存中領得一份耗費同等勞動量的消費資料’(即我們稱之為的按勞分配)。文中提到,因此就會導致‘某一個人事實上……就比另一個人富些’。(10)p304—305但是沒有涉及到財富會不會在個人手中積累的問題。實際上是以財富不積累為前提的(勞動卷既不能流通也不能儲存),是根據歐文的勞動卷作為‘改造社會的第一步’,在財富出現積累以前及時轉為第二步的設想設計的。就是說,使用勞動卷的時間是很短的(最先進的國家只須一代人)。馬克思逝世100多年后的今天,鐵的歷史事實告訴我們,社會主義如果只是生產資料公有化和按勞分配,經過長時期(十幾代人,或更長?)按男性血統下傳的繼承,財富的積累和兩極分化是不可避免的。‘干凈’的勞動所得就會變成‘骯臟’的資本。馬克思擔心的‘資產階級的權利’,便變成了新的資產階級。馬克思企圖通過廢除繼承制消滅私有制的設想不過是空想而已……繼承制不能人為的廢除,只能在人自身生產方式發生根本變革以后自行消亡。”

由于馬恩誤把生產資料私人占有這一現象當成了私有制社會的本質,致使他們犯了兩個錯誤(以下簡稱“錯誤”),A、在人自身生產方式發生根本變革之前提出了消滅私有制的任務。B、把奪取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當成消滅私有制實現公有制的唯一途徑。傳統社會主義的失敗固然是“誤讀”造成的,但就是沒有“誤讀”,“錯誤”也必然導致烏托邦(當然性質要輕得多)。雖然“錯誤”并不必然導致“誤讀”(不是充分條件),但沒有“錯誤”就不會產生“誤讀”(而是必要條件),“錯誤”間接引發了“誤讀”,“誤讀”加倍地放大了“錯誤”。瑞典民主社會主義為什么會成功?就是因為它走了一條和馬恩的引導完全不同的道路,把奪取資產階級的生活資料作為變革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根本措施,所以,既不會發生“誤讀”,也不會犯馬恩的“錯誤”。然而,人們卻把“錯誤”當“正統”,才把生產資料的國有化程度當成社會主義的標準。傳統社會主義因為國有化程度高,被看作是正宗的社會主義;瑞典民主社會主義因為國有化程度低,被看作是資本主義主義。黑白顛倒!

這里還要講一講什么是正統的問題。是不是只要是經典作家的觀點不論對錯都是正統?!任何學說都是包含著真理顆粒的假說,正統只指學說中包含著的真理顆粒。對于這個問題馬克思曾經有過一段深刻地表述:“新思潮的優點就恰恰在于我們不想教條式地預料未來,而只是希望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到目前為止,一切謎語的答案都在哲學家們的寫字臺里,愚昧的凡俗世界只需張開嘴來接受絕對科學的烤松雞就得了……如果我們的任務不是推斷未來和宣布一些適合將來任何時候的一勞永逸的決定,那么我們便會更明確地知道,我們現在應該做些什么,我指的就是要對現存的一切進行無情的批判,所謂無情,意義有二,即這種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結論,臨到觸犯當權者時也不退縮。所以我不主張我們豎起任何教條主義的旗幟。相反地,我們應當盡量幫助教條主義者認清自己的原理的意義。”(11)p416他還說:我們要把批判與實際斗爭結合起來,并把批判和實際斗爭看做同一件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不是以空論家的姿態,手中拿了一套現成的新原理向世界喝道:真理就在這里,向它跪拜吧”!(11)p418馬克思對于社會主義的預見并不準確,而且他原本就對預見持否定態度,但對教條主義的預見卻是相當的準確。這才是馬克思的真精神!任何學說只有敢于否定前人的錯誤創造性地發展,才有生命力,沒有修正主義就只能停留在初創狀態。當然修正主義也有兩種,錯的、對的,被實踐證實了的修正主義就是正統。

我國社會主義改革的實質是什么?就是不再吃馬克思、列寧的“烤松雞”,搞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誤讀”和“錯誤”。當然還遠遠不夠,特別是至今仍保留了傳統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框架,而且還把我們“摸著石頭過河”得來的寶貴經驗硬塞進這個框架里。瑞典社民黨當初也想吃“烤松雞”,但是客觀條件不允許,這恰恰是機遇。否則地球上就沒有如此經典的社會主義!我們今天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傳統的正統觀念,以真社會主義——瑞典民主社會主義為標準,端正改革方向!

2、關于議會道路問題。我以為與其計較恩格斯在世時說了什么或沒說什么,不如設想一下如果恩格斯生活在今天會說什么。我們將瑞典民主社會主義的實踐加以概括,上升到理論(延長“馬克思”),就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在具有民主傳統的國家或具備相應條件的國家,無產階級可以通過議會斗爭取得政權。瑞典民主社會主義的成功,開通了恩格斯開辟的議會道路。

最后還要指出:西歐各國的情況不盡相同,多數國家并不具備瑞典工人階級特別強大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有的國家的社民黨為了選票迎合非無產階級選民,不同程度地改變了黨的性質;有的則經常在野或經常被趕下臺無法長期貫徹既定方針。所以,雖然都稱民主社會主義,但有自覺的發展和自發的進化之區別(12)。

現在以社會主義的新定義來結束本文:無產階級通過武裝斗爭或議會斗爭,奪取資產階級的政權和財富(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兼顧效率和公平,向公有制社會——共產主義過渡。

注釋:

(1)、炎黃春秋,2007年第二期

(2)、但在被稱為列寧的政治遺囑的文章——《論合作制》中列寧否定了自己在《國家與革命》中表達的社會主義觀。詳見《中俄無產階級革命家探索東方社會主義道路的經驗和教訓》[東岳論叢],1999,2博客《一個土包子解讀的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之二,凱迪網

(3)、[東岳論叢],2000,2博客《一個土包子解讀的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之三凱迪網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詳見拙文《一切事物和現象依賴于條件而存在》《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該文以未經編輯修改的原文,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天字第一號大冤案(之一)》為題在互聯網幾個論壇上發表,短期內就有10萬點擊。已收入博客。

(8)、馬克思主義研究[J].北京,2003.4

(9)、博客《一個土包子解讀的馬克思主義》凱迪網

(1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博客《一個土包子解讀的馬克思主義》凱迪網《什么是社會主義》之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