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老三篇”的幾點思考

時間:2022-04-05 05:24:00

導語:重溫“老三篇”的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重溫“老三篇”的幾點思考

【正文】

中圖分類號:A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7354(2000)03-0001-09

我黨我軍和共和國的締造者同志生前寫下了《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篇不朽的著作。這三篇文章均寫于炮火連天的戰爭年代,它不僅對我黨我軍和我國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產生過巨大作用,而且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同樣產生過巨大的影響。這三篇文章過去為人熟知,大家經常學反復學,成為人民群眾最喜愛最受歡迎的精神食糧,群眾曾用一句最真摯最樸實的語言稱它為“老三篇”。

同志的這三篇著作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充分體現和高度概括。三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又各有側重?!稙槿嗣穹铡穫戎刂v干革命應具備的思想,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紀念白求恩》側重講干革命應具備的精神,即對工作極端地負責任,對人民極端地熱忱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愚公移山》側重講干革命應樹立的信心和決心,即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革命戰爭年代,我們的革命前輩正是按照的教導去做,有一顆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心,有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共產主義品格,有一股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決心,才搬掉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一個嶄新的共和國。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特別是當前進行的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如果全黨和全國人民能同我們的革命前輩一樣,發揚革命戰爭時期那么一股勁,那么一種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可以堅信,我國四個現代化建設必將實現,中華民族一定能經受住任何挑戰和考驗。但面對現實,總覺得在我們前進的路上也存在一些不盡人意之處,聯想到目前社會上腐敗現象的滋生和一些黨風、民風不正的狀況,我們重溫同志的這三篇著作,必然引發出點點滴滴的思考。

一共產黨人要真正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1〕(P1004)。這段話指明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我軍宗旨的集中體現,是我黨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所決定的,是無產階級政黨區別于其它階級政黨的根本標志,是我黨進行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一文中指出,無產階級和共產黨人必須同傳統的私有制進行最徹底的決裂,必須同傳統的私有觀念進行最徹底的決裂。列寧指出: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我們共產黨人,無論是領導干部還是普通黨員,都是人民的勤務員和公仆,都是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都應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做為想問題辦事情的標準,艱苦奮斗努力工作。

我黨的性質決定了共產黨人必須大公無私,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假心假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我們黨作為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除了謀求人民的利益之外,絕無私利可言。人民群眾正是從黨誕生以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中,認識到我們黨的先進性,才選擇了跟中國共產黨走。是黨首先選擇了人民,人民才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基本要求是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要堅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在處理個人與國家、集體的關系時,必須先國家、集體后個人。在處理個人與群眾的關系時,必須先他人后自己。關鍵時刻,要勇于挺身而出,以至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我們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講大公無私并不排斥正當的個人利益。有人認為講大公無私就不能講個人利益,這完全是一種誤解。實際上,“私”是一個多義詞,既可作為私心、個人主義講,也可作為個人利益講。前者如“大公無私”,后者如“公私兼顧”,并不矛盾。人們為了生活必須具備一定的物質條件,純屬正當的個人利益,它與自私并不相干。只有把個人利益置于黨的利益之上或者為謀取個人利益而損害黨和群眾的利益才是我們反對的。所以我們要求所有黨員干部在做到大公無私的同時也應該關心黨員干部正當的個人利益。

關于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無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都造就了一大批共產主義戰士。本人就是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典范。他一家為中國革命犧牲了六口親人。在戰爭年代,涌現了像惲代英、、楊靖宇、、、張思德這樣的英雄模范人物。在和平建設時期又出現了雷鋒、王杰、焦裕祿這樣黨和人民的好兒子。但是由于十年造成的內亂,改革開放后曾一度出現過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泛濫,我們一些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淡薄了,黨內一些同志確實存在著思想不純,作風不純的問題,黨風和社會風氣至今還沒有從根本上好轉。有些人還頑固堅持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錯誤思想,在政治上思想上不能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重大措施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甚至散布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言論,羨慕資產階級的所謂“自由”、“民主”,同國內外敵對勢力遙向呼應,搞資產階級自由化;有的人對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產生懷疑,對共產主義、社會主義信心動搖;有的人對國家和人民的事業興旺發達根本不關心,熱心的是盤算自己的利益得失,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當做自己稱王稱霸,謀取私利的資本;有的人為人民服務思想淡化,人民公仆意識喪失,個人利益第一,工作要輕,待遇要好,追名逐利,不擇手段,一切“向錢看”,拜金主義嚴重;有的人無組織紀律性,搞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不服從黨的決議,不執行黨的政策,不愿完成黨交給的任務,不遵守黨的紀律;有的人搞派別活動,拉“小圈圈”,或拉幫結伙培植親信,或任人唯親互相庇護,或對堅持原則的同志打擊報復,把社會上的宗族和家庭關系帶入黨內,破壞黨的團結統一;有的人喪失信仰,崇尚迷信,不信主義只信;有的人高高在上脫離實際,對主管的工作不調查不研究不解決問題,遇困難推諉不負責任,對群眾疾苦漠不關心,甚至欺壓群眾作威作福;有的人弄虛作假欺上瞞下,撈到功名;有的人利用職權,破壞財政紀律和人事紀律,在生活上搞特殊化,拉關系走后門,揮霍浪費,假公濟私、損公肥私,行賄受賄,侵吞國家集體財產和侵犯群眾的利益;有的人革命意志衰退,貪圖安逸享樂,吃喝嫖賭,胸無大志,得過且過,整天想的是“帽子、位子、票子、房子、車子、婊子”;有的人政治上缺乏敏銳性,對錯誤的東西和壞人壞事不批評不斗爭,搞好人主義、庸人哲學,不起黨員干部的模范作用。以上列舉的一些表現,可以概括為政治上的自由主義,組織上宗派主義,生活上的享樂主義,作風上的官僚主義。雖然這些現象只存在于少數人的身上,但它們的危害性和影響力不可掉以輕心。這些現象都是與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相違背的。我們重溫《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的時候,應該緊密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深刻認識以上表現的根源和危害,努力加以克服。

這些年來為什么一些人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會逐漸淡薄呢?這里既有深刻的歷史社會根源,也有一些社會上至今流傳的與為人民服務思想格格不入的奇談怪論進行錯誤的輿論導向。

一是“本質自私論”。有人認為自私是人的本質,任何人都是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我們的古人寫下的《三字經》,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梢娢覀円恍┤说乃枷胝J識連古人都不如。有一句名言:人的正確思想是從那里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頭腦里固有的嗎?也不是。人的正確思想只能是從社會實踐中來。自私作為人的一種觀念,不是先天形成的,也不是頭腦中固有的,只能是后天形成的。人們后天形成的觀念也不都是自私的。人有兩重屬性,一是自然屬性,例餓了要吃飯,喝了要喝水,冷了要穿衣。二是社會屬性,例如人們在社會生產中形成的相互之間的地位和人際關系等。自然屬性是人的一種本能,是人類得以生存繁衍的基本條件。一個人表現其自然屬性時,只要沒有妨礙他人和社會就是正當的、合理的,換句話說,不能把正當的個人利益看作是自私。我們所說的自私,主要表現在社會屬性方面。實際上也只有在群體生活中,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才能顯示出一個人究竟是高尚還是渺小,是無私還是自私。人的私有觀念是怎樣形成的呢?是由社會的經濟關系決定的。在漫長的原始社會,沒有階級沒有剝削,生產資料公有,產品平均分配,人們根本不存在產生私有觀念的條件和土壤。私有觀念是隨著私有制的產生而產生。只要是階級還存在,物質產品還沒有極大的豐富就必然存在私有觀念。應當指出的是即使在私有制的社會里,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不僅在勞動人民中,就是在剝削階級中,也不乏為國家民族利益獻身,為人類造福的杰出人物。

共產黨人的本性應該是大公無私的。無產階級的經濟地位決定了要同傳統的私有制和私有觀念實行徹底決裂,無產階級事業是人類最崇高的事業,無產階級為自己目標而奮斗的理論——馬克思主義是最先進的理論。在這種理論教育和指導下培養出來的共產主義新人,它的本質是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從我黨誕生至今不斷涌現出的一大批大公無私,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戰士,他們無限忠于黨和人民的事業,拋頭灑血,用“自私”是人的本質怎么能解釋得通呢?

二是“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論。這一觀點在八十年代曾引起一場大爭論,它的流毒和影響至今仍未肅清?!爸饔^為自己,客觀為別人”的核心是為自己。這種人生哲學反映出資產階級利己主義思想,是與為人民服務思想背道而馳的。首先,這種觀點的動機是錯誤的,必然導致損人的結果。馬克思主義是動機與效果統一論者,我們評價一個人或一件事總是從動機和效果兩方面進行的?!爸饔^為自己,客觀為別人”中的主觀,就是一種動機,客觀則是人的行為的結果。從自己出發這是一種利己主義的動機,這種動機最終只能達到為自己的結果。當自己與他人的利益沒有發生矛盾沖突時,為自己的動機一般顯現不出來,當自己與他人的利益發生沖突時,他就必然把為他人為社會擺在次要和從屬的地位,首先滿足自己的需要。其次這一觀點企圖將“為私”與“為公”調和起來,實際是不可能的。早在17世紀至18世紀歐洲一些進步的的資產階級思想家、哲學家提出了一種倫理思想,他們認為人一方面是自私的,另一方面又認為在追求個人利益與幸福時必須克制自己,兼顧他人的利益與幸福。這種合理利已主義思想與“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的觀點在本質上是一致的,表面上看似乎很公允,但實際上是行不通的。為公與為私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人生觀,一個人在為私還是為公中只能居其一,不可能有亦公亦私的第三種公私觀。這也是我們在改造世界觀的時候經常講到的一個人要學到老,改造到老的原因。如果一個人一事當前總是先替自己打算,怎么能克制“自我”為他人謀幸福?又怎么能在關鍵時刻為國家為集體為他人而獻身呢?第三,“主觀為自己”的人往往表現為個人奮斗,片面追求“自我價值”。這種人一旦個人奮斗的理想達不到,就會悲觀失望,喪失生活的信心,或者抱怨社會沒有給他創造實現自我價值的條件,甚至為滿足私欲可能去做那些損害黨和人民利益的事。

三是“金錢時代”論。一段時期以來,社會上流傳著一些順口溜,什么“三、四十年代是戰爭的年代,五十年代是艱苦奮斗的年代,六、七十年代是爭斗的年代,八、九十年代是一切向錢看的年代”,什么“不吃白不吃,不拿白不拿,不收白不收,不樂白不樂,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現在是“干部用錢引,群眾為錢干,一切向錢看,離錢玩不轉”。這些把金錢當做當今時代主流的思想對一些人特別對青少年進行錯誤的輿論導向,已經產生著嚴重的不良效果;使“拜金主義”思想有了廣泛的市場和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必須要對“金錢時代”論進行徹底地澄清和堅決地批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開辟了我國全面推行經濟建設的新時代,努力發展生產力,走富民強國之路,黨的各項工作都要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各行各業要面向市場,講求效益?!敖疱X”已經成為全社會向往和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這毫不奇怪也并沒有什么錯。問題的關鍵是對“金錢”這個東西應該怎樣看?如何去對待?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之間到底是一種什么關系?物質文明搞上去,精神文明還要不要?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還要不要?共產主義社會主義信念還要不要?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還要不要?搞物質文明建設要不要以犧牲精神文明為代價?如果只要“金錢”不要精神,只要“向錢看”,不要“向前看”,將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鄧小平同志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剛冒頭的“拜金主義”思潮一針見血地指出:“經濟建設這一手我們搞得相當有成績,形勢喜人,這是我們國家的成功。但如果風氣壞下去,經濟成功又有什么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污、盜竊、賄賂橫行的世界?!盵2](p105)錢多好辦事能辦事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錢多也可能壞大事。改革開放以來,那些被“金錢”俘虜的高官小吏還少嗎?而那些在當今時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也屢見不鮮。那種把當今時代誤解為“一切向錢看”的時代是沒有根據的,也是十分有害的。

二要革命就不能怕犧牲的思想

我們黨是無產階級革命的黨,要革命就不能怕犧牲。在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烈拋頭灑血在所不惜。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許多英雄人物又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們的死比泰山還重。如果沒有用手托起炸藥包把敵人的暗堡炸掉,就不知有多少戰友倒在敵人的槍彈下。如果沒有用自己的血肉之驅堵住敵人的槍眼,戰友要奪取敵人盤踞的陣地,不知要付出多大的代價。老山前線的戰士們說過一段話:“一家不圓是為了萬家圓”,“吃虧不要緊,只要主義真,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這是不怕犧牲的生動體現。

為人民利益不怕犧牲。這是因為它以少數人的犧牲換來了多數人的生存和幸福,換來了整個革命事業的勝利,為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的思想品質和獻身精神,激勵著億萬人民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奮斗。一個倒下了,涌現出千萬個,一個雷鋒犧牲了,涌現出千萬個雷鋒。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艱巨的事業,如果沒有成千上萬的革命者為之奮斗、為之犧牲是絕不會成功的,奪取政權是這樣,鞏固和建設政權也是這樣。全國解放后,一再教育全黨和全國人民,要保持革命戰爭時期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們現在雖然處在和平時期,不可能每個人都要經受生與死的考驗,在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做出個人生命的犧牲,但不是說和平時期就沒有生與死的考驗,當我們的祖國遭受外敵入侵和挑釁時,當我們在迫不得已要用武力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時,有可能還要經受槍林彈雨的考驗;當出現各種自然災害襲擊時,我們有可能用鮮血與生命去迎接大自然的挑戰;當出現社會黑勢力的破壞和搗亂時,也可能要用生命和鮮血同黑勢力進行你死我活的搏斗,來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盡管和平時期也有一個生與死的考驗,但畢竟是少量的、個別的。大量的是要經受個人利益的犧牲和考驗。而這種犧牲和考驗也是嚴峻和無尚光榮的,同樣是比泰山還要重的。就拿當前我們面臨的西部大開發,政府機構改革,企業關停并轉實現現代企業制度,人員下崗分流,反腐倡廉等等,每一個單位和個人都面臨著一個正確對待自己利益的問題。在調整局部與全局,個人與國家、集體利益關系的時候,每一個人都要做好犧牲一些個人利益的準備。

三共產黨人要敢于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黨的三大作風之一,是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增強黨的團結統一,提高黨的戰斗力的銳利武器,也是促使共產黨人改正自己缺點錯誤的有效方法。雖然我們每一個人都想在自己的一生中為人民多做貢獻少犯錯誤,但客觀事物的復雜性和人的認識的局限性,使任何人難免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和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只要我們做到講的那樣:“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1](p1004)。

、、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嚴于律已,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光輝典范。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黨由于在經濟工作中存在急于求成的“左”的思想傾向,出現了像“”、“化”這樣的群眾運行,又遭受了三年自然災害,在總結這一歷史教訓的過程中,在62年召開的一次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說:“似乎我的錯誤就可以隱瞞,而且應當隱瞞同志們,不能隱瞞,凡是中央的錯誤,直接的歸我負責,間接的我也有份,因為我是中央主席”[3](p616)。生前經常講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用以教育全黨,他曾經說過:有錯誤要逢人就講,既可以取得同志們的監督和幫助,又可以給同志們以借鑒。鄧小平同志在評價自己時說:“自我評論,我不是完人,也犯過很多錯誤,不是不犯錯誤的人……”[2](p300~p301)。同志一生光明磊落,他經常用自己參加革命初期,因缺乏經驗而走過的一段彎路來教育干部,在他63歲生日時還寫下了感人肺腑的詩句:“中夜嘗自省,悔愧難自文,還是鼓勇氣,改正再前行,靈魂之深處,自掘才可能”。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一生為革命為人民,他們的缺點錯誤與他們的豐功偉績相比微不足道,但都能認真嚴于解剖自己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去正確認識和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和錯誤呢?現在有些同志在處理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問題上,爭功諉過,只能聽表揚不能聽批評,只會報喜不能報憂,自己的缺點錯誤看不到,對組織上和同志們的批評幫助又不能正確對待,往往是一批就跳,一說就鬧,這也是與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格格不入的。

四一切革命隊伍的人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革命同志之間在政治思想上互相關心,工作上互相支持,學習上互相幫助,生活上互相體貼,這也是為人民服務思想的具體體現。我們要像雷鋒同志那樣對同志像春天般的溫暖。別人有了成績和進步,要虛心向他人學習,不要嫉妒;有了缺點錯誤,不能冷眼對待,更不能落井下石,要誠懇地教育幫助;有了困難和不幸,應大力支援和照顧;當群眾和戰友的生命安全遭遇到危險時,要挺身而出奮力相救,必要時要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過去我們常講的“見榮譽就讓,見困難就上,見先進就學,見后進就幫”這四句話,充分體現了“三個互相”的精神,在新形勢下要繼續發揚光大。

搞好“三個互相”,要求我們平等待人,互相尊重。在革命隊伍中,職務雖有高低,分工雖有不同,但政治上是平等的,沒有貴賤之分,都是人民的勤務員。人們的思想政治水平有高低,工作能力有強弱,學問知識有深淺,都要平等相處,以謙遜的態度去對待別人,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對比較落后的同志決不能岐視和嫌棄他們,搞好“三個互相”不是說搞無原則的一團和氣,必須堅持革命原則,當前對那些庸俗的“關系學”,對那些“宗族觀念”、“家庭觀念”、“姓氏觀念”、“地方觀念”、“老鄉觀念”以及哥們義氣一類的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愛護必須堅決反對。

當前在用人問題上要特別注意克服庸俗的關系學,樹立任人唯賢的用人標準,用人問題上不能搞無原則的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愛護,要堅持德才兼備,唯才是舉。宋朝宰相司馬光在他的不朽著作《資治通鑒》中談到用人的標準和方法對我們現在用人都是很有啟發的。司馬光說:人大概分四種類型,一是有德有才,這叫圣人;二是有德無才,這叫君子;三是無德無才,這叫愚人;四是有才無德,這叫小人。在這四種人之中如何去選用呢?司馬光認為:有圣人不用君子,有君子不用愚人,如無圣人和君子,寧可用愚人也不能用小人。這是因為,愚人雖然辦不了什么事但也壞不了什么大事,如果用了小人,才能很好德性不行,就可能壞大事。[4](p3)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五共產黨人要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革命利益的關系

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贊揚了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共產主義精神,白求恩的這種精神首先表現在他無私的獻身精神上。他是著名的外科醫生,在加拿大享有優厚的待遇,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他有一個溫暖的家庭,有一個美麗溫順的妻子,他不顧妻子的阻攔,毅然投身到偉大的反法西斯的斗爭中去,他的妻子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好同他離婚。這一切生動說明了白求恩在處理個人利益與革命利益的關系上,始終把革命利益擺在第一位。他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正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和發揚的。當前在我們的革命隊伍中極少數人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把黨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二位,甚至頭腦里根本沒有革命利益。有的人只要組織照顧不要組織紀律,有的伸手向組織要官要位,有的化公為私,損公肥私,有的自己富了忘了國家集體和群眾。這些人正如所批評的那樣: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別人打算。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共產主義風格表現在他對工作極端負責任。他為了搶救傷員,冒著生命危險多次把手術臺設在最前沿陣地上,當看到有的醫務人員工作粗心大意,他毫不客氣地嚴肅批評。我們學習白求恩這種精神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是要加強工作的責任感。當前有些人精神不振奮,工作松松垮垮,作風疲疲沓沓,辦事不負責任,對工作能拖就拖,能推就推,在困難面前發牢騷講怪話,沒有一點實干精神。正如批評的:“不少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別人,自己挑輕的”[5](p660)。

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還表現在他對同志對人民極端地熱忱。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還需要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高度贊揚白求恩對人民滿腔熱忱,處處關心群眾疾苦,是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當前有一些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漠不關心、麻木不仁。我們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黨和政府要求我們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認真做好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切實把握國情、省情、縣情、鄉情、廠情、校情、店情、民情。幫助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給他們送溫暖,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幫群眾之所需,從而密切黨和人民的血肉關系。

六共產黨人要大力宏揚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

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贊揚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白求恩是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醫生。1936年8月,當德意法西斯武裝干涉西班牙革命時,他率領醫療隊奔赴反法西斯戰場,為西班牙人民服務。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后,他又率領一個由加拿大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來到中國解放區,1939年11月在搶救傷員時因病毒感染,不幸以身殉職。

我們學習白求恩同志的國際主義精神,要把世界革命做為已任,為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做出貢獻。從當前實際出發,怎樣實踐這一重任呢?筆者認為一方面要履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義務,堅決支持世界人民的正義斗爭,另一方面最根本的是要把我們國內的事情辦好,這是發揚國際主義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條件。中華民族強盛了,在國際事務中說話才能管用,才能充分發揮做為一個大國的作用。曾經講過這樣一段話: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將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結合起來。我們是國際主義者,首先應該是一個愛國主義者,如果離開愛國主義這個大前題去談國際主義就是一句空話。

愛國,首先必須愛社會主義。因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上一些人盲目向往資本主義國家的制度和所謂的繁榮,對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產生動搖和懷疑,甚至否定。有的人一味追求資本主義制度下的人生觀、價值觀,以至于喪失人格國格,走入岐途,教訓是十分深刻的。

愛國主義是我們對自己國家、民族的一種真摯的感情,是一種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責任感和自信心。這點對于我國的革命和建設是非常重要的。80年代末期有一個電視片《河殤》,看過后總覺得不對勁,讓人振奮不起精神,但問題的實質并沒有看出來,現在清楚了?!逗託憽诽岢隽艘粋€非常錯誤非常有害的理論,就是“地理環境決定論”。實際上是西方殖民主義者宣傳多年的“歐洲中心論”。這種理論認為只有歐洲,只有白人,才是世界文明的中心。而像中國這樣不是白皮膚的第三世界的民族都是劣等民族。這種理論發展到當年的希特勒大日耳曼民族的種族主義,給世界人民帶來過深重的災難。雖然《河殤》表現得很隱晦,但片中宣揚地中海是文明的發源地,因為那地方有海,是蔚蘭色的文明。其實這種論點也好駁,地中海周圍還有非洲、中東一些國家,既然是“海洋文化”,怎么文明都集中到北邊歐洲這一塊呢?奇怪的是這種謬論不是歐洲人來講,而是由黃皮膚的中國人來講。這種腐蝕、傷害、麻痹我們民族感情的東西,對弘揚愛國主義和民族的自尊心十分有害。愛國主義、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我們今后要理直氣壯地講。即使我們經濟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同樣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目前,我們國家的經濟還比較落后,這個落后并不是中國人沒有才干,而是自己歷史的原因所造成的。中華民族歷來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擺在我們面前的唯一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樹雄心、立壯志,發揚中華民族優良的創業精神,為振興祖國而努力奮斗。我們靠什么去反對霸權主義?靠什么去維護世界和平?靠什么去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要靠我們國家的強大、民族的振興,否則,一個自身難保的民族和國家,還談得上什么國際主義精神!

七樹立干革命要敢于和善于排除困難的信心和決心

《愚公移山》這篇文章,提供了我們戰勝困難,奪取中國革命和建設勝利的強大思想武器。用“愚公移山”這個寓言為我們揭示了這樣一些真理:干事業沒有一帆風順的,是存在困難的;任何困難都是可以克服和戰勝的;在困難和挫折面前,首先應該具備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克服和戰勝困難既要敢于又要善于解決方法和措施的問題;任何一項偉大的事業要依靠長期的艱苦奮斗,要依靠幾代人的不懈努力。

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靠愚公移山精神,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愚公移山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面貌的典型概括,是我們民族自信心的光輝體現,是我國人民的傳家寶。在改革開放,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的斗爭中,重溫《愚公移山》這篇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學習這篇文章可以使我們進一步堅信黨的領導,堅決貫徹黨在現階段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發表《愚公移山》后,極大鼓舞著全國人民去貫徹黨的“七大”路線,很快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今天我們重溫這篇文章,同樣能激勵全國人民在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發揚愚公移山精神,去貫徹黨的十五大路線,奪取改革開放和四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勝利。

第二,學習這篇文章可以使我們進一步堅定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做為一個革命者,必須要有遠大的革命理想,有自己的奮斗目標,有實現這個目標的必勝信念,并把這種信念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困難。資本主義利用和平演變的手段想搞垮我們,國內資產階級自由化勢力不斷制造動亂想顛覆我們的政權,國際霸權主義從政治上、經濟上對我們施壓,在工作中,由于經驗不足,曾經出現過一些失誤,在改革發展過程中難以避免出現的陣痛,消極腐敗現象比較嚴重,社會風氣不盡人意,引起人民群眾強烈不滿,部分群眾有些不理解,以至一些人對黨的政策不理解,對改革開放信心不足,對社會主義道路產生懷疑,這些困難和挫折應該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并下功夫加以解決。79年前,當中國共產黨只有五十多名黨員的時候,我們黨在宣言中就宣布了在中國要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當中國紅軍只有井崗山和其它幾小塊根據地時,做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科學預言;當日本帝國主義進攻中國,工農紅軍才不到三、四萬人的時候,就指出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是中國人民的。許多革命先烈在他們犧牲的時候,仍對自己的事業信心百倍。今天,我們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有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正確指引,有建國50年來革命和建設的寶貴經驗,有世界上發達國家的一些好的東西可借鑒,有已經成熟了的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特別是有十二億中國人民一心一意奔四化的愿望和要求,任何困難都是暫時,都是可以克服和戰勝的。正如同志在建國40周年大會上講話中指出的那樣:“大約一個世紀前,當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馬克思、恩格斯相繼去世的時候;相信他們所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的人還不是很多。今天,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已經形成活生生的現實,成為億萬群眾的實踐。新生的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強大的歷史活力和蓬勃生機。僅僅看到某些旋渦和逆流而看不到歷史長河的奔騰,只能說明觀察者的政治短視。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真正的歷史趨勢”?!拔覀兓仡欉^去,展望未來,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對社會主義事業充滿信心,對人類共產主義前途充滿信心?!?/p>

第三,學習這篇文章可以使我們進一步提高戰勝任何困難的勇氣,腳踏實地做好工作。在文章中贊揚老愚公“每天挖山不止”的實干精神,鼓勵人民為搬掉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兩座大山“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這就告訴我們,要實現偉大理想必須勇于戰勝困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四個現代化不是等來的,是干出來的。在困難面前,是知難而進還是知難而退,是考驗每一個革命者和共產黨人意志強弱的標志。說:“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1](p1005)。當前,我們所從事的改革開放事業,是我們的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極其偉大的事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改革中充滿著各種矛盾,改革與反改革,真改革與假改革的斗爭是不可避免的。我們不能因為有困難有坎坷就不改革不前進,那是沒有出路的。魯迅先生生前有過這樣一段話:“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6](p75)。只要我們發揚“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的大無畏精神,任何艱難險阻都是能戰勝的。

第四,學習這篇文章,可能使我們進一步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與全國人民一道去奪取四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勝利,光有先鋒隊的覺悟還不夠,還必須使全國人民群眾覺悟,甘心情愿地和我們一起奮斗。我們的事業是廣大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必須把大多數人團結起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離開人民群眾,黨的路線就失去了貫徹的基礎,困難就難于克服,事業就不會成功。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改革開放事業的建設者。這一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要始終牢記在心。只要我們牢牢記住一切工作中堅持群眾路線,與廣大人民群眾同甘共苦,我們的目標一定會達到,一定能夠達到。

【參考文獻】

[1]《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5.

[4]司馬光·資治通鑒[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魯迅·故鄉[A]·載《吶喊》[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