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人本理論對農村健康扶貧的啟示

時間:2022-08-23 11:21:46

導語:馬克思人本理論對農村健康扶貧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克思人本理論對農村健康扶貧的啟示

[摘要]馬克思人本理論為我國扶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在扶貧道路上,中國共產黨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將馬克思人本理論和扶貧改革工作進行緊密融合,其中,從“人是和諧發展的人”思想出發來堅定我國的扶貧信念,從“人是具體的歷史的人”思想出發為扶貧工作指明道路,從“人是社會關系中的人”思想出發來創新扶貧工作方式。中國共產黨人科學運用馬克思人本理論的指導思想解決我國農村健康扶貧中的實際問題,成為世界扶貧道路上的又一偉大創舉。

[關鍵詞]馬克思人本理論;農村;健康扶貧

新中國自成立起,短短幾十年間脫貧人數已經遠遠超過美國、俄國、日本、德國4個國家人口的總和,在世界減貧史上譜寫了“中國奇跡”。以馬克思主義的人本理論作為切入點,結合中國共產黨的扶貧經驗,對扶貧工作具有的內在規律進行科學把握,我國在馬克思人本理論指導下對農村健康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意義中獲得啟示,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更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的人本理論

(一)人的本質

對于人的本質問題,馬克思主要從其類本質方面和現實本質方面進行闡述。一方面,在馬克思的思想中,人的類本質主要指其自由自覺的活動,也就是勞動。人在勞動中會形成各種類特性,這也是人和動物最根本的區別,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動力。其中,勞動創造人類,是人類實現自我表現以及自我肯定的外在形式。人的主體地位以及人的類本質都是建立在勞動的基礎上。因此,人的類本質便是勞動。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考察的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人。馬克思認為,所謂人的本質,并非指的是單個人固有的抽象物,而是所有社會關系的總和。因此,人在任何時候都無法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對人類而言,其本質是同社會本質密不可分的。所謂的社會本質,即人在社會中所形成的各種社會關系。因此,人的現實本質便是其社會關系,它會伴隨社會生產力的改變而改變。

(二)人的主體性

馬克思曾說過,在世界發展過程中,歷史并未做任何事,而創造一切、擁有一切并為其斗爭的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人。換言之,人才是創造歷史、推動歷史發展的主體。馬克思認為,衣食住以及其他生存必需品是所有人類生存的首要前提,明確了人的主體屬性。其主體性發揮主要包括人的能動性方面、自主性方面以及自為性方面。其中,能動性主要體現在主體對主體及客體之間關系的自覺性方面、選擇性方面和創造性方面[1]。而人的能動性并非是無限制的,其活動會受到各種各樣社會因素的限制。對環境的改造、對現實的超越就是人能動性的體現,人類通過自身活動創造了自己的歷史。自主性主要指的是主體不僅具有自主能力,也具有自主權利。馬克思認為,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以及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自主性處于喪失狀態,是在強制與壓迫下進行的勞動活動,不但沒有擁有勞動資料和成果的權利,還不具備相應的權利,喪失了作為自然界主人的權利。而自主性是自為性的前提條件,其中“自”主要指集體、國家以及全體人類的集合。所謂自為性,即目的性,是貫穿于整個人類活動的,最終體現為人類對勞動資料的占有權利、使用權利以及支配權利。

(三)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馬克思認為,個人在集體中才可以全面發展,才可以發揮其才能。一方面,表現出人具有的社會性特征,即人作為社會關系總和的特點;另一方面,明確人的發展條件,即人只有在集體中才可以充分發展。對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馬克思認為人作為完整的、全面的人,占據自身所有本質,即人可以劃分為個體意義的人、集體意義的人以及類是意義的人。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不但包含社會人及整個人類,還包含社會中存在的每個鮮活的、具體的人,這也充分體現出馬克思主義對于每個人存在與發展的關注。人的發展需通過勞動發展來體現,勞動能力是主體和客體建立關系的必然條件,在勞動中人們建立起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其勞動能力也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我國現階段農村健康扶貧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政策主體之間缺乏合作協同,使得人本思想無法落實到位

總書記指出,全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須優先發展人民健康,對人民健康實施全方位的保障。他多次強調,在我國扶貧道路上,絕不可以落下任何一戶貧困家庭和貧困群眾。現階段,我國在開展農村健康扶貧工程的過程中,各主體各自履行自己的職責,彼此缺乏有效的聯動性以及兼容性,使得馬克思人本思想無法落實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對人民的健康權利造成了損害,主要表現為三點:其一,政策主體之間缺乏協同性,政府采取的幫扶政策比較固化,扶貧舉措呈現零碎化;其二,制度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各部門在權責劃分上不明確,無法構成合力保障;其三,政策缺乏長效機制,局限于2020年這個脫貧節點,無法長效化以及人性化地發展與遞進。

(二)分類分批幫扶力度不夠強

馬克思指出,社會主義制度會給所有的人帶來健康的工作、充裕的物質生活、足夠的閑暇時間以及真正的自由。但目前實施的分批分類標準由于在整體幫扶方面的力度不夠,使得大病進行集中救治時其經濟負擔依舊比較重;慢病簽約服務管理流于形式,缺乏有力監管考核機制,導致人民群眾缺乏強烈的獲得感;對重病進行兜底保障的政府部門在其“網格化”形式的權責劃分方面以及聯動報銷方面還有待完善。

(三)基層醫療在綜合服務方面能力比較薄弱

生存權利不僅包含個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基本生活水平,也包括個人在健康水平方面得到的保障以及提升。貧困人口由于居住地醫療綜合服務方面的能力比較薄弱,不得不選擇異地轉診就醫,如此就得花費更多的費用,其生存權利在很大程度上遭受了沖擊:一方面,貧困人口因異地就醫,導致其家庭經濟以及個人心理都遭受沉重的負擔;另一方面,基層醫療機構在建設上還不夠完善,嚴重阻礙了醫護人員以及整個行業的發展[2]。

三、馬克思人本理論對我國農村健康扶貧的啟示

(一)人是和諧發展的人:使農村健康扶貧信念更加堅定

馬克思主義表明,工人的貧困源于異化,對其和諧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馬克思從政治經濟學的視角揭示了形成異化的原因以及解決路徑,指出在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上,扶貧工作將貫穿于整個階段,這為我國鞏固社會主義制度、開展扶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指出,異化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資本主義私有制,也是導致工人階級貧困的根源。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以剝削工人剩余勞動價值獲取財富,工人創造出的價值卻落入資本家的手中,導致工人同其自身出現異化。即工人工作越努力,則越容易貧窮。因此,馬克思指出,只有阻斷異化形成條件才可以擺脫異化,即將資本主義私有制度徹底消滅,然后建立起社會主義公有制度,將一切剝削、一切壓迫都徹底消滅干凈。并以此為基礎,積極發展生產力,為擺脫異化、消滅貧困奠定物質基礎,最終實現共產主義,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我國走的社會主義道路,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的貧困問題一直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這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在扶貧道路上始終將人與自身的和諧統一置于首要位置,在農村健康扶貧工作中,積極落實扶貧理念,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展開扶貧工作。同志帶領中國人民成立了新中國,從國家制度的層面上消除了封建剝削。然而,只要還未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階級壓迫便會依然存在,而有壓迫便會產生異化,只要有異化便會有貧窮。我國于1953年實行“一化三改”,資產階級在此過程中被徹底消滅,此時,社會主義制度及工業化體系也逐步建立起來,不但使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得到大幅度改善,也為日后的扶貧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二)人是具體的歷史的人:為農村健康扶貧工作指明了道路

馬克思指出,人是活生生存在于現實中的人,從唯物主義角度為扶貧工作指明了道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堅持以人民實際需求作為出發點,將扶貧工作真正做到人民的心里,與此同時,堅持因時制宜原則、因地制宜原則以及實事求是原則不斷推進扶貧工作。相較其他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大特點在于它所研究的是真實的、具體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設想的人。馬克思主義指出,人們在創造歷史之前需先保證生活。衣食住行以及其他生存必需品是首要條件,人民需要是和民生緊密聯系的,需要是促進民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馬克思人本理論指導下,扶貧工作必須立足于人,靶向農村貧困地區,滿足其“看得起病”的實際需求。首先,要保證政策可以無差別化落實。其一,要加強“??亍甭摵系碾p向制度,不僅要保障兜底,還必須控制減免;其二,對于深度貧困地區需切實做到精準施策,充分利用大數據推行建檔立卡政策,并實施動態監督和管理;其三,要做到簽約服務和監督考核兩手抓,當地政府部門、保障部門以及相關醫療機構需對貧困人口進行精準對接,建立完善的考核責任制度。其次,要對“生存需要”產生的連鎖反應進行深度挖掘[3]。正是由于人的需要,才產生了歷史活動,需要是人進行民生活動的根本起點,而勞動可以滿足人的需要,為滿足需要而產生的各種活動則是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也是不斷朝著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而前進的。所以,滿足農村貧困地區的民生需求,需以提高該地區生產力及健康素養為中心,促進該地區的綜合發展。

(三)人是社會關系中的人:使農村健康扶貧方式得以創新

馬克思指出,人是社會關系中的人,只有在社會關系中人才能實現其現實力量。我國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而且人口十分龐大,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集中力量開展扶貧工作,才可以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最終形成了現實世界,而所有的人都處在現實世界中。正是人具備社會性特征決定了人只有處于社會關系之中,才可以生存和發展,人是無法脫離這種社會關系而單獨存在的。所以,人的全面發展也具備社會性特征。我國幾十年的扶貧實踐工作表明,脫貧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而是長期而漫長的過程。正是由于扶貧工作具有的長期性和復雜性特征,扶貧工作的開展必須團結一切可利用的力量,充分調動一切有利因素,為扶貧工作提供力量保障。而人的發展不僅包括以勞動實踐為基礎形成的自然因素、社會因素以及精神因素等的發展,也包含人在生存方面、生計方面以及生活方面等民生發展,此外,還包含人在身體方面、心理方面以及精神文化方面的發展,只有這些得到統一、全面的發展,才可以真正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如此,我國民生建設才可以達到更高的境界。在農村健康扶貧道路上,首先,要實現“看病易”的目標,就必須加強基層醫療衛生專業隊伍的建設。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專業人才是社會生產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對推動社會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民生發展離不開人,更離不開專業人才。為實現農村貧困人口“看病易”的目標,就必須從基層醫療衛生專業人才建設入手,提升其健康素養方面、專業技能方面以及綜合服務方面的能力。對于從事基層工作的醫護人員而言,在思想上,要積極提升其職責使命感;在業務上,要努力拓展其學習途徑,促進其全面發展;在政策上,要積極推出各種激勵政策,吸引更多綜合素質強的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為人民健康打造更加完美的服務平臺。其次,實現“少生病”的扶貧目標,加強農村貧困地區的健康教育。對于農村貧困地區的人口而言,“少生病”是對其健康狀況的合理性期待,因此,需從健康教育入手。一方面,從環境治理以及開展健康教育入手,引導其轉變自身的不良生活習慣,建立健康理念,提升健康意識;另一方面,加大對農村貧困地區有關地方病方面、慢性病方面以及傳染病方面的防控力度。

四、結語

總之,偉大的實踐都需通過正確的認識對其進行指導和推動,如此才能夠產生科學有效的理論成果。在我國農村健康扶貧問題上,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源自其長期以來以堅定不移的恒心和毅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1年S2期李小芹:馬克思人本理論對我國農村健康扶貧的啟示·18·力深入農村貧困地區進行調研、訪問所開展的扶貧實踐,以馬克思人本理論為指導思想,不但繼承了前人的智慧,還結合時展特點,不斷對認識論成果進行開拓和創新,為中國扶貧道路開辟新的發展途徑。

[參考文獻]

[1]李影.以人為本理念下的中國人權建設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2]鄭志龍.馬克思主義視野下我國貧困與反貧困的制度分析[D].長春:吉林大學,2007.

[3]韋少雯,何丹.門店贏利加減法[J].中國藥店,2007(8):52-57.

作者:李小芹 單位:長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