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歷史與思考

時間:2022-06-03 11:17:02

導語: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歷史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歷史與思考

[摘要]運用歷史與理論結合的方法,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產生發展的歷史、理論邏輯及其規律作了分析闡述。研究認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是中國社會歷史條件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中國化的偉大成果;是時代精神的升華;是在總結經驗中曲折發展的;它的發展關鍵要靠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工會工作者的勤奮實踐、探索思考和開拓;按照新的時代和任務的要求,一定要把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推向前進。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歷史;理論發展邏輯

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是在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后,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逐步傳播和馬克思主義影響下的中國現代革命工會運動的興起而萌發的。自那時以來,它已走過百余年的光輝歷程。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發展的百余年,既是波瀾壯闊的百余年,也是跌宕起伏的百余年,但不論是健康發展還是遭遇挫折,它都能夠克服艱難險阻,與時俱進地不斷向前,彰顯其先進理論的強大生命力,其中所蘊涵的理論發展規律性確實發人深省,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一、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是中國社會歷史條件的產物

任何社會政治理論的產生都離不開它所依存的社會歷史條件,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產生也不例外,它是近現代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打下了近現代中國社會歷史的深刻烙印。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是近現代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如所周知,中國是人類文明發源地之一,在各族人民長期努力下,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和文明,中華民族素以勤勞勇敢、酷愛自由、富于革命精神著稱于世。但是,中國在近代落伍了,這種落伍,完全是由于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反動政府所壓迫剝削以至于造成近代中國經濟社會停滯乃至倒退的結果。自1840年以來,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勢日衰。因此,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使中華民族重新振興,既是近現代中國革命的基本任務,也是近現代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主潮。在這樣廣闊社會歷史背景下產生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同其他的革命理論一樣,順應了近現代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需要,更是指導中國工人階級和革命工會完成中國革命任務、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先進思想。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從根本上說始終是圍繞著近現代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產生、展開和發展的。離開了近現代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主潮、離開了完成近現代中國革命的基本任務,就不會產生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又是近現代中國革命運動發展的產物。近代中國的衰敗、中華民族的危亡,喚起了先進中國人救亡圖存的覺醒,開始尋找外國先進思想和改變中國面貌的革命道路。然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清楚地告訴人們,在壟斷資本主義時代,后起國家要走資本主義道路,以圖國家獨立富強的道路行不通。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以及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特別是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在黑暗中看到了新的希望。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便產生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進政黨——中國共產黨,興起了黨所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和革命工會運動,隨之也誕生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所以,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產生,離不開近現代中國革命運動的興起。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也是中國工人階級和工會組織斗爭實踐的產物。在近代中國,工人階級是在外國資本主義侵入、中國社會一步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并開始出現近代工業的情況下產生的,她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受到外國資本家和本國封建勢力的雙重壓迫,因而展開了維護自身利益的斗爭,并在斗爭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組織。但是早期的工人斗爭和工人組織因缺乏先進理論的指導,加之組織松散,斗爭往往很少見到成效。這就充分說明先進科學的革命理論指導對于工人階級和工會組織的斗爭是多么重要。因此,當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并經過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和共產黨人引入工人運動和工會運動后,很快就被其接受并使其面貌為之一新。由此可見,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產生正是符合了近現代中國工人階級和工會組織斗爭的需要。

二、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中國化的偉大成果

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中國化?所謂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理論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工人運動、工會運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使之具有中國特色并以中國工人階級和工會的風格和形式表現出來、獲得發展、為中國工人階級和工會所掌握。1938年10月,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首次提出并精辟論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強調指出,沒有抽象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共產黨員是國際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但是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1]“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系的,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環境”,[2]“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需解決的問題。”[3]的這些精辟論述,不僅深刻指出了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建設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必要性、重要性,而且著重強調了在這一結合中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任務,這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會把馬克思主義工運原理同中國工運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建立和發展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指明了方向。事實上,也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會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以及開展工人運動和工會運動的長期實踐中,不僅創造性地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中國化的偉大任務,而且經過反復探索,在總結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基礎上,艱難地但又是成功地開辟了中國特色的工會發展道路,在不斷開創工會工作發展新局面的實踐中,也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新境界,從而創造性地創立和發展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這一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中國化的偉大成果,被實踐證明了是關于中國工會和其工作發展的正確理論指導,是中國工會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強大思想武器。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同中國工會運動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成果。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根據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曾科學預見消滅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將經歷三個發展階段,即無產階級領導廣大勞動人民,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而建立自己的統治,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然后無產階級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到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中,即對國民經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并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此后便進入和平地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階段,即主要是利用實行了公有化的生產資料,盡可能地增加生產的總量,以為最終消滅階級和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準備條件,這將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4]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所講的這三個階段,是就消滅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過程的一般規律而言。但是由于世界各個國家的具體情況不同,社會發展程度很不一樣,尤其是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社會發展緩慢的國家,如果要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必然要呈現出不同的形式和特點,走不同的具體道路,這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本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就中國而言,中國革命和建設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且生產力水平極其落后的條件下發生的,這就決定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革命的道路只能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則只能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首先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然后通過改革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來迅速發展社會先進生產力,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因此,在這樣的社會背景和革命、建設道路下發生的中國工會運動,也只能在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基本原理指導下走與其他國家不同的工會運動發展道路,并在把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基本原理同中國工會運動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創新,從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產生出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中國化的偉大成果。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是世界上一個大國,在近代又是一個社會環境極為復雜的國家,在這樣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運用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指導工會運動的開展,必然積累許多富有中國特色的寶貴經驗,并最終提煉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工會在黨的領導下,動員、組織和團結工人階級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自己的政權,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進行了多方面的、多種形式的、多種群眾運動互相配合的斗爭,并在豐富的實踐經驗基礎上,經過提煉,形成了富于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使黨領導下的工人運動和工會運動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緊密結合,互相促進,共同發展。開展工人運動和工會運動就是要把工人群眾為自己的切身利益進行的日常經濟斗爭,同奪取政權的革命運動、武裝斗爭結合起來,既不能脫離革命運動,失去政治目標和方向,又不能忽視為切身利益而進行的日常經濟斗爭,脫離群眾,并按照這樣的要求來制定工會工作的方針和策略。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尤其是改革開放后的新時期,工會在黨的領導下,又動員、組織和團結工人階級為鞏固新生革命政權、建設社會主義新國家,以及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深入發展、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奮斗,積聚起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尤其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開展工會工作的新經驗,并最終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理論,使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新時期、以及進入新時代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具有了更鮮明的中國特色,其核心就是要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工會和開展其工作。在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中國特色,本身就是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同中國工會運動實際相結合并創造性地得到發展的最新成果。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是我們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實際出發的偉創造,也是在實踐發展基礎上與時俱進、不斷推進的永續過程。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始終注重理論建設,著力推動理論創新,因而相繼產生了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輝煌成果。因此,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產生發展及其成果,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和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貢獻。

三、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始終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恩格斯指出:“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5]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始終是契合著時代對中國工會運動的發展要求而產生、形成和發展的,因而它能夠體現時代精神,并且作為現當代中國最先進的工會思想成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從其產生看,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本身是時代的產物。這一方面是說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產生離不開產生它的那個時代的要求,歷史的呼喚、工人運動和工會運動的呼喚為它的誕生準備了必要的條件;另一方面是說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潮流,科學地回答了時代對工會運動所提出的種種問題。就中國工會運動而言,在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傳入中國之前,其他各種工會學說影響下的中國工會組織和工會運動都不可能真正代表工人利益,也不可能取得顯著成效,因為它們不符合時代潮流和工會運動正確發展方向,而只有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產生之后,才真正揭示了中國工會運動的發展規律,指出了中國工會運動發展的社會主義前途。從其內容看,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是結合時代和中國實際對本身也是時代精神精華的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特別是工運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如所周知,從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看,在近現代中國的社會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理論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在理論上發生了兩次大的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即思想和鄧小平理論,而在兩大成果中所包含的關于工人運動和工會運動的思想,則既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核心內容,又是沿著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發展道路繼續探索的根本指導。同樣,在新的時代條件和發展階段上,作為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又一次歷史性飛躍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包括其中所蘊含的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更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新內容,以及當前進行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探索創新的科學指導。除此之外,中國工會在黨的領導下,在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指引下,在長達90余年漫長奮斗中所總結創造的工會基本理論和基本經驗,如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工會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維權觀等,都是結合中國工會實際對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繼承和創新性重大發展。從其發展進程看,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發展,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革命工會工作者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路線,結合中國工會實際和實踐,不斷探索開拓的結果。這也就是說,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發展盡管受到過“左”的錯誤指導思想的干擾,但就其基本方面來說,從總的方向上說,則始終是正確的,沒有離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特別是工運原理的軌道。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革命工會工作者,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歷史的潮頭,緊扣時代和實踐提出的新課題,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特別是工運理論進行分析研究,從而在每個歷史時期中都作出了科學的理論創造,使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永葆青春和活力,始終是指導中國工會工作實踐發展的強大思想理論武器。總之,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既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特別是工運原理一脈相承,又在實踐和探索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這充分顯示了它的時代性、革命性和科學性,不愧為時代精神的精華。

四、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始終是在總結經驗教訓中曲折發展

曲折發展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尤其是作為揭示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科學理論,其產生、形成和發展更不會一帆風順。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即是如此。縱觀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發展史,不難看出,其運行軌跡既有順利時的輝煌,也有曲折時的暗淡,因而充滿曲折。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在其發展中就曾受到過黨的一次右傾和三次“左”傾錯誤路線和錯誤理論的嚴重影響,因此在一定時期中處于正確與錯誤交織的狀態。在新中國建立和社會主義初創時期,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發展同樣也受到三次“左”傾錯誤指導思想和錯誤理論的嚴重影響,因而使其正常的發展道路出現時斷時續狀態,直到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即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經過徹底的撥亂反正,我們黨端正了指導思想,糾正了工運領域的“左”傾錯誤,才使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發展走上了康莊大道。上述情況說明,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道路并非坦途,其原因一是在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復雜社會條件下開展馬克思主義工會運動本身就是前無古人的創舉,必然要出現曲折,因此作為現實的理論反映,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發展也必然出現曲折;二是客觀事物本身的發展規律有一個逐步暴露和被人逐步認識的過程,因此在這一過程中,人們出現認識上的失誤和理論上的錯誤也十分可能;三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會曾經受到“左”傾錯誤指導思想、特別是教條化思想的影響,照搬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個別詞句,照搬別國革命的經驗,因而造成中國工會理論上的嚴重錯誤;四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會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認識水平還有待提高,因此在結合中國工會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特別是工運原理過程中,難免出現不正確現象,因而產生錯誤的理論認識。但值得慶幸的是,中國共產黨畢竟是偉大的黨,黨領導的工會畢竟是真正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他們在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科學指導下,能夠及時發現和糾正自身產生的錯誤,總結吸取經驗教訓,從而使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發展象一艘有著偉大舵手的航船,總能繞過處處暗礁險灘,到達勝利的彼岸。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曲折發展的規律告訴人們,要致力于推動這一理論的發展,就要看到其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就要準備好以百折不撓的毅力和追求真理的勇氣,持之以恒地不懈奮斗,就要隨時準備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如此,才能將其不斷推向新的高峰。

五、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發展要靠中

國共產黨人和中國工會工作者的勤奮實踐、探索、思考和開拓科學理論是人們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過程中對客觀事物發展規律進行正確揭示的結果,理論的基礎在實踐,而實踐的主體正是人本身。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產生發展離不開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工會工作者在中國社會歷史條件下,在革命、建設的洪流中,把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基本原理同中國工會運動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開展中國工會運動的偉大實踐及其對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事實上,中國共產黨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從成立之日起,就把開展工人運動和工會運動作為自己的基本任務,并注意在工人運動和工會運動實踐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錘煉理論。因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和工會工作者就總結創造出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會工作經驗,比如組織自己階級力量及團結農民和其他革命階級的經驗;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進行合法斗爭與非法斗爭的經驗;進行武裝斗爭和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等非武裝斗爭的經驗;在敵占區進行隱蔽斗爭和在革命根據地搞好生產、鞏固政權、支援革命戰爭的經驗等。在新中國建立和社會主義初創時期,中國共產黨又領導中國工會和工人階級為鞏固新生人民政權、建設社會主義新國家而艱苦奮斗,開展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并相應總結創造出接管、改造官僚資本企業,進行民主改革、生產改革的經驗;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以及團結、教育、改造資產階級的經驗;積極參加各項政治運動的經驗等。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又領導工會和工人階級全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并在這一偉大實踐中,創造出工會工作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經驗;堅持黨對工會領導與工會依法依規、獨立自主開展工作的經驗;堅持工會工作要服從服務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經驗;堅持工會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與維護職工群眾具體利益相統一的經驗;堅持維護是工會基本職責同時要搞好維權服務、建立聯系廣泛、服務職工工作體系的經驗;堅持工人階級和工會組織團結統一的經驗;獨立開展工會對外交往的經驗;堅持以增強工會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為主線、全面深化工會改革、夯實工會基層基礎的經驗;以及堅持以理論創新帶動制度創新、工作創新的經驗等。對上述這些經驗的總結提升,就構成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豐富內容。除此之外,這里還應著重指出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和工會工作者,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中國建立和社會主義初創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新時代,都始終圍繞著“建設什么樣的工會、怎樣建設工會”、“中國工會走什么道路”這些工會運動實踐中提出的重大基本理論問題,不斷進行艱辛探索、思考和開拓,因而形成了關于中國工會的性質、地位、作用、職能,工會與黨、政府和企業行政的關系,工會與職工群眾的關系,以及如何加強工會建設與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論觀點,構建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基礎理論的科學體系,使之真正成為指導在中國社會歷史條件下開展工會運動的強大思想理論武器。一部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人和工會工作者在中國社會歷史條件下、在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指導下,開展工會運動實踐和理論探索的奮斗史、思考史和創新史。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人和工會工作者的艱辛探索和不斷創新才使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得以產生、發展并走向輝煌。因此,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創造性地發展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仍然需要依靠中國共產黨人、中國工會工作者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地不斷探索、思考和開拓,這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發展的強大內在動力,也是中國共產黨人、中國工會工作者應當肩負起的新的時代任務。

六、按照新的時代和任務的要求,把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推向前進

按照新的時代和任務的要求,把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推向前進,這是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人和工會工作者應當肩負起的偉大使命。我們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是不斷向前發展的,黨所領導的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也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它在前進道路上必然要不斷遇到新情況,需要解決新問題,這就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正確指導,同時科學理論本身要保持強大生命力,也就必須不斷開拓創新。因此,只有按照新的時代和任務的要求,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包括工運思想為指導,不斷把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推向前進,才能以工會理論創新帶動工會體制創新和工作創新,使工會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不斷開創工會理論建設和工會工作的新局面。按照新的時代和任務的要求,把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推向前進,就要加強對黨的工運思想的學習和研究,加強對工會基礎理論和工會工作重大現實問題的學習和研究。黨的工運思想既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核心部分,也是發展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根本指導。加強黨的工運思想的學習和研究,一是要學好、學透黨的幾代領導人的工運思想。、鄧小平、、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始終關注和高度重視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他們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對此作過許多重要論述,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作為新一屆黨的領導集體的核心,對我國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多次、系統的重要論述,更具鮮明的時代性,這既是對我國黨的建設、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的科學總結,又是全黨、工人階級和工會智慧的結晶,是黨的工運思想的精華。除此之外,還應注意學習和研究黨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文件、文獻以及黨關于工運的路線、方針、政策中所體現和貫穿的黨的工運思想,學習和研究黨的工運思想發展史,以便了解和掌握黨的工運思想的來龍去脈,弄清我們黨、特別是黨的領導人是怎樣把馬克思主義工運理論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實際、同中國工運的實際相結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創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工運理論,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工運理論的。這既要學習創新精神,又要揭示發展規律。在把握重點的同時,還應注意要把學習和研究黨的工運思想同學習和研究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特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起來,同學習和研究黨關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全部思想結合起來,同學習研究貫徹黨的精神結合起來。此外,學習和研究黨的工運思想,在內涵上,應重點把握黨的工運思想的基本觀點、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力求全面準確地了解和掌握黨的工運思想體系。二是要加強對工會基礎理論和工會工作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主要是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基本原理的學習和研究,加強對社會主義條件下工會性質、地位、作用、職能及與黨、行政和職工群眾關系的研究,加強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體系的研究等。在重大現實問題研究方面,重點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維權服務理論的研究,工會工作方針政策措施的研究,工會工作基本規律的研究,以及工會自身建設與改革的研究等。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工人階級隊伍發展變化的研究,社會主義新型勞動關系的研究等。加強黨的工運思想的學習和研究、加強工會基礎理論與工會工作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處理好基礎理論與應用理論研究的關系。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理論研究是相輔相成、辯證的統一。一方面,基礎理論研究是應用理論研究的基石,基礎理論研究搞不好,就不可能指導應用理論研究取得顯著成效;另一方面,應用理論研究又是基礎理論研究向實踐轉化并發揮指導作用的中間環節,應用理論研究搞不好,就不可能發揮好基礎理論對實踐的重要指導作用,也不可能反過來促進和豐富基礎理論研究,更不能使工會理論整體獲得創新性發展。所以只有兩種研究都重視、都發展才是正確的,任何割裂二者之間聯系、片面強調一方而忽視另一方的觀點和做法都是錯誤的。二是處理好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關系。理論研究的目的在于不斷地用創新性理論指導實踐。因此,理論研究必須與應用研究相統一,即著眼于中國馬克主義工會理論的應用,著眼于對工會工作實踐的理論思考,著眼于實際和發展,結合新科技革命、社會革命條件下經濟關系、勞動關系的深刻變革,結合職工隊伍發生的重大變化,科學回答關系工會工作發展的重大理論問題,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益的參考,為工會重點工作的推進提供理論支撐,為工會全局性工作提供政策性指導。三是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繼承是創新的前提,創新是繼承和變革的結果。理論研究的最大優點就在于它的探索性,最大價值就在于它的創新性。因此,既要繼承已有的優秀理論成果,又要圍繞工會工作實踐中提出的重大現實問題,及時把帶有普遍性的新鮮經驗上升為新的理論,加大理論的探索和創新力度,既推動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發展,又更好地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運動的實踐,使繼承與創新在發展的基礎上得到有機的統一。注重工會理論建設,著力工會理論創新是我們黨和工會的優良傳統。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各個歷史時期,在開展工人運動和工會運動的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會始終注重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探索、研究和創新,在各個歷史時期都取得過重大的工會理論創新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在我國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進入新時代并不斷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的今天,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會繼承和發揚以往的重視工會理論建設和創新的優良傳統,結合新的時代和任務,把中國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繼續推向前進,無疑對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對于中國工會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不斷開創工會工作新局面,團結帶領廣大職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都具有重大的理論與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作者:戴文憲 單位:中國勞動關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