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歷史沿革及當代價值
時間:2022-05-06 04:22:38
導語:馬克思主義歷史沿革及當代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灌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理論的萌芽最早見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表述了科學理論對無產階級的重要性,需要加強對工人階級的教育。列寧對灌輸理論進行了系統化的論述,形成了當今灌輸理論的基礎。隨著時代的發展,灌輸理論面臨挑戰,但是灌輸理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理論依據之一,在意識形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以及教育民眾方面仍然占據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當代價值。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思想政治教育
一、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定義
關于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學者白秀銀[1]認為,“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原理大廈的構成部分之一,同時也是無產階級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論指導之一”。此外,有許多學者都曾對灌輸理論進行過定義,但目前尚未形成定論。從灌輸理論的產生過程來看,經由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列寧和后續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完善才形成的科學理論,其本質是關于認識和實踐的關系問題,是一種原則,它包含了灌輸的主客體、內容和方法等。總的來看,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基本含義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第一,工人階級不能也無法形成進步的社會主義思想,所以必須讓掌握先進思想的人對其進行教育;第二,灌輸的基本內容是進步的社會主義思想和政治觀念;第三,無產階級政黨充當著教育者的角色,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則是被教育和被灌輸者;第四,灌輸的方式主要有理論結合實際、宣傳教育等。另外,在這里有必要區分一下灌輸和灌輸理論,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灌輸理論。灌輸是從實踐層面上來講的,它旨在剔除受教育者錯誤的觀點,使之接受正確的觀念,是由灌輸者有針對性地向受教育者宣揚統治階級的理論和政治觀點。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則是從理論層面來講,它不同于開展實踐活動,同時又來源于實踐活動。它將實踐層面上升到思想層面,重點在于指導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更深入地看待問題,從本質上剖析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是對立存在的,最后明確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此外,認識起源于實踐活動,同時,認識的主觀能動性會反過來指導實踐的開展。所以兩者密不可分,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在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共同發展。
二、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產生的形成和發展
(一)灌輸思想最先被馬克思、恩格斯論述。1844年1月馬克思發表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在這篇文章中他論述無產階級和先進的思想意識的關系,指出無產階級是客觀存在的,哲學要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就不能只是停留在觀念上,需要借助無產階級這一物質基礎來實現其作用。[2]9而無產階級是一個被壓迫的階級,理論基礎薄弱,那么哲學就能為其發展指引方向。工人得到了理論上的支撐,就能擺脫剝削,最終實現自由,[2]16這是馬克思首次表述灌輸思想。而恩格斯是在1844年給馬克思的信中提出“灌輸”一詞,在信中提到共產主義運動中有一些不好的習氣會影響共產主義運動。恩格斯明確提出灌輸思想是在1844年10月完成的《共產主義在德國的迅速發展》一文中,他觀看了描繪西里西亞紡織工人的繪畫作品后,認為用報紙和書本宣傳社會主義思想遠不如繪畫作品帶來的成效大。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在這篇文章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產黨一定要重視對工人的教育,要讓他們明白兩個階級之間的對立,[2]434而解決對立的方法就是無產階級取得政治上的勝利,奪取政權。共產黨擔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即向工人階級宣傳和灌輸先進的思想,以便提高其思想覺悟更好推動共產主義的發展。通過以上的引證,可見馬克思和恩格斯并沒有系統的論述過灌輸理論,大多分散在他們的一些作品之中,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但不可否認,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灌輸思想為后世馬克思主義者研究灌輸理論提供了重要借鑒。(二)考茨基將灌輸理論體系化。對于考茨基,后人的評價褒貶不一,可以肯定的是,他在早期的研究過程中與馬克思互相交流想法,為馬克思主義作了很大貢獻。但是到了后期他走上了機會主義的道路。19世紀后期,共產主義運動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無產階級沉迷于合法斗爭并開始傾向于通過議會等溫和的方式來取得權益,放松甚至放棄了先進理論對于共產主義的指導。考茨基根據時代的變化,積極進行理論研究工作。1886年在《新時代》雜志上考茨基發表了他的灌輸思想,主要內容有:第一,工人運動中不可能產生先進的意識,而那些處在生產過程之外的領導人物才有可能產生進步的思想;第二,馬克思完成了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思想的結合,從而使工人階級有了明確的方向;第三,指出社會主義政黨在工人運動中發揮的作用。1888年,在《海因菲爾德綱領》的制定過程中,考茨基使用了“灌輸論”意義上的灌輸含義,提出無產階級必須要有政治觀念,在知道了無產階級的地位和任務后,與資產階級做長期斗爭。1901年10月,他提出一個較為完整的灌輸體系,總的來說,主要有四個方面:首先,無產階級斗爭并不會產生先進的科學理論,他們不是產生和被產生的關系,而是有著不同的前提。其次,資產階級分子中知識淵博且有較高政治覺悟的人更有可能形成進步的思想。再次,資產階級中個別有能力的人會向無產者宣傳社會主義思想。最后,將灌輸的任務賦予了無產階級政黨。(三)列寧進一步完善灌輸理論。上個世紀初,以伯恩施坦等人為主的機會主義者宣揚針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言論。他們在雜志上刊登大量文章來傳播其機會主義的觀點。針對這些情況,列寧及時予以反擊,認為經濟斗爭只能在短期內給工人帶來利益,而工人要想徹底擺脫被壓迫、被剝削的命運就必須推翻資產階級的制度。政治斗爭的開展離不開科學的理論作指導,灌輸理論便隨之產生。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人》中,列寧認為社會離不開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的共同發展,一個政黨要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經得起考驗。指出社會主義工作者的任務是要剖析在俄國階級斗爭的形式和資本主義的剝削,最后將這些研究理論通俗化,傳播到無產階級中去。實際上,這也指出了灌輸的主客體和內容。1897年在《俄國社會人的任務》中列寧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他認為革命運動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的理論,強調了理論對于革命的重要性,[3]同時,還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1901-1902年間列寧所寫的《怎么辦?》一文,是對灌輸理論最為全面的總結,他的主要觀點是先進的思想不在工人階級中而在資產階級中那些有覺悟的人的頭腦里,所以工人階級只能處于一個被教育的地位。同時,要看到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處于對抗狀態,兩者此消彼長,所以對意識形態的灌輸不可懈怠。此外,列寧還提出了一些灌輸的方法,例如,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宣傳教育等。(四)灌輸理論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在實現中國化的過程中,灌輸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部分,與我國社會狀況相結合,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產生了巨大影響。長期以來,我國各屆領導人都普遍注重灌輸理論在社會主義中的作用,積極推進該理論在我國的發展。[4]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將灌輸理論視為革命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并在所寫的文章中多次強調了灌輸。而且提出了灌輸的“十大教授法”,批判強制性的方法,主張采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此外,還對灌輸的客體作了補充,因為農民人數在我國占很大的比重,所以要將農民納入宣傳教育對象。鄧小平結合國內外環境,又適當地發展了灌輸理論,突出了該理論的歷史地位。要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結合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拓展灌輸內容,對于灌輸的方法,鄧小平認為要靈活多變,不要照搬照抄過去的方法,還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最后,提出將青少年列為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要把對青少年的灌輸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開展。改革開放以來,國際環境日益復雜,我國市場經濟深入發展,強調必須沿著馬克思主義道路前進,堅持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還把道德教育和新時代的精神,如抗洪精神等加入到灌輸內容中。此外,他強調灌輸一定要解決人民的實際問題,讓百姓清楚地了解黨的各項政策。黨要牢牢把握輿論的風向標,保證其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不給外來敵對分子任何可乘之機。進入新時期后,共產黨吸取蘇聯解體的教訓,不斷探索執政規律,提出在思想上建黨,增強黨的理論建設,堅守意識形態陣地。加強全黨全社會的理論學習并密切聯系我國實際,做到一切為了人民。而且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的后繼者,是灌輸的重點對象,要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堅定社會主義的信念。
三、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面臨的挑戰
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持續深入,人們面對的客觀環境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變化。灌輸理論被認為是一種強制性的方法而遭到人們的反感,還有人們自我獨立意識的加強,不愿接受千篇一律的灌輸方法,一些錯誤的思想出現在思想教育中,而在實際運用該理論時,人們即使以灌輸理論為指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其取得的成效也較小。關于灌輸的錯誤思想大致包括以下幾方面。(一)灌輸“無用論”。一些人將灌輸理論看成“無用論”,他們認為灌輸理論雖然曾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現在看來其實是脫離現實生活的空話。灌輸理論產生于無產階級爭取政治地位的時代,當時的工人沒有精力和相應的知識去創造理論。而現在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世界文明成果為人們所借鑒,人們學習的能力和掌握的知識都有所提高,而且隨著人們實踐經驗的增加,思想水平和覺悟也會自發提升。在這樣的條件下如果還進行灌輸,不僅壓制了人們的主動性而且還浪費時間,最終引發人們的抵觸情緒。所以灌輸在理論上是不足的,在實踐中是基本無效的,我們應該摒棄灌輸理論。(二)灌輸“過時論”。另有一些人則把灌輸理論看作“過時論”,該觀點認為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戰爭年代,以帶有強制性特點的灌輸方法向那些文化水平低的工人宣傳科學社會主義,不僅是必不可少也是有顯著成效的。[5]但是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提高,政治意識也逐漸覺醒。尤其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中國人民在完成義務教育后,政治覺悟也遠比“列寧時代”高得多,教育環境也大不相同,所以灌輸就過時了。況且,當前人們把經濟的發展和思想進步看成因果關系,夸大了經濟的作用。(三)灌輸“強制論”。還有一些人則把灌輸理論看作“過時論”,他們簡單地從字面意思來解釋灌輸,突出“灌”,理論學習在他們看來完全就是被動接受而不需要自己理解,而且西方的道德教育強調尊重人的主體地位,關注人的興趣和愛好的理念受到歡迎,使人們對灌輸理論有所抵觸。此外,信息化網絡在方便人們交流的同時,也加速了不良信息的擴散,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報紙、課堂教學等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有限,如何利用新興媒體進行灌輸,是灌輸理論面臨的又一挑戰。
四、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當代價值
在共產主義運動的年代,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曾發揮過巨大的作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自我獨立意識的加強以及思想多元化發展,在灌輸理論的理解上出現了偏差,對灌輸理論帶來極大的沖擊。但實踐證明,灌輸理論在當代仍然有現實的價值,在社會主義的發展中有很大作用,在保持我國社會主義性質,抵御各種錯誤觀點方面有重要意義,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助推“中國夢”的實現。(一)捍衛意識形態陣地。1.國內環境的變化,必然要堅持灌輸理論。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我國現代化建設穩步前進。在經濟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國民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二,經濟實力大為增強。在政治上,社會主義民主制度逐步推進,公民的政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在文化方面,進步的思想觀念和落后腐朽文化并存。在多方面的作用下,我國的意識形態領域和人們的價值觀也出現了多樣化的傾向。而且伴隨著改革開放,各種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不斷滲入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導致人們的價值觀出現偏差,在這樣的情況下,必然要堅持正確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這時,灌輸理論就要展現它應有的作用,教育群眾學習正確觀點,能夠辨別并抵制各種腐朽的思想。2.應對國際環境的改變,灌輸理論尤為重要。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帶來了動力,世界成為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各國之間的貿易和交流也逐步擴大,經濟全球化不僅帶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而且也使各個國家的文化和思想相互交融,推動了世界文化的發展。但是,西方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敵視從來都沒有改變過,他們利用一些新興媒介不遺余力地宣傳西方文化和價值體系,吹捧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何等優越,來貶低我國的政治制度。[6]上個世紀末,蘇聯的解體就是放松意識形態造成的惡果。在當代,要吸取歷史教訓,正確看待經濟全球化的作用,時刻保持憂患意識,防止西方國家對我國的文化滲透,堅持正確的政治制度,加強灌輸,確保無產階級統治思想掌控意識形態的發展,不給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留下任何空隙。(二)推動“中國夢”實現。在新時代提出“中國夢”這一理念,所謂的“中國夢”是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在古代走過了輝煌歷程,發明創造不計其數,文獻著作流傳世界各地。但近代以來隨著殖民主義的入侵,中華民族遭受了世界所罕見的壓迫,曾經的輝煌不復存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尤其是在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后,中國經濟突飛猛進,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愿望也愈加強烈。“中國夢”是在總結社會主義歷史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聯系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的情況下提出的,在新的條件下為中國的發展指明了方向。1.將“中國夢”增添到灌輸的內容中。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形成凝結了無數人的智慧,它形成之后并沒有停滯不前,它在實踐中被賦予新的內涵。在早期的革命運動中,無產階級的根本任務和社會主義思想是灌輸的主要內容。先進的社會思想和政治觀念是列寧向俄國工人階級宣傳的內容。在我國,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實際結合,產生了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灌輸的內容反映了時代的需要。在2012年提出“中國夢”的理念,為我黨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夢”是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中華民族百余年來不斷追求的目標,其核心內容與“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基本一致。我國必須堅定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最終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中國夢”是社會主義理論最新成果,保證了社會主義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就要把“中國夢”作為灌輸的重要內容,將全國各族人民凝聚起來。2.把灌輸方法應運于實現“中國夢”的大眾化進程中。國家與個人休戚相關,國家強大,個人的權利才能得到保障。反之,如果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奮斗,那么這個國家的前途會一片光明。指出“中國夢”這個概念形象生動,而且群眾易于接受。可見在“中國夢”的宣傳過程中,既不能把它簡單化輕視其作用,也不能過于復雜而使群眾難以理解。灌輸主體要提高理論水平和自身素質,認真學習和研究“中國夢”的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最后設法傳遞給群眾。灌輸內容要切合群眾利益,反映群眾的呼聲。灌輸的方法要靈活多樣,借助現代媒體,[7]比如制作關于“中國夢”的影片、歌曲等。同時,“中國夢”的實現,是一個充滿艱辛的過程,必須做好長期準備。將“中國夢”的內涵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話,使“中國夢”被群眾所理解、熟知從而得以踐行。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就要將那些晦澀難懂的理論術語,轉變為學生能夠接受,易于接受的語言,從而更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白秀銀.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及其當展研究[D].北京:電子科技大學,2012.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列寧.列寧全集(第6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2—324.
[4]雷青松.運用灌輸理論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J].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14(5):30-33.
[5]閔緒國.二十年來灌輸理論研究綜述[J].哈爾濱市黨委校學報,2008(3):71-74.
[6]譚蘭.列寧“灌輸理論”的現代價值[J].廣西社會科學,2005(6):21-23.
[7]宋迎法.灌輸理論思想發展脈絡及現實意義[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0(3):117-123.
作者:閆星星 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 上一篇: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研究
- 下一篇:人格魅力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