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思想在鐵人身上忠實踐行

時間:2022-11-09 11:44:40

導語:馬克思主義思想在鐵人身上忠實踐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克思主義思想在鐵人身上忠實踐行

[摘要]馬克思主義的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實踐第一等哲學觀點,在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鐵人王進喜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他把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思想在工作中靈活運用,具體指導實踐,為祖國石油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探討鐵人王進喜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鮮活精神,意在激勵全黨全國人民學習鐵人的這一精神,團結拼搏,頑強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鐵人王進喜;踐行鐵人王進喜,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從1950年成為新中國第一代石油工人開始,一直到去世前,他為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他身上完美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思想。他的人生發展歷程,就是用馬列主義、哲學思想指導工作實踐,為油拼搏、無私奉獻的一生。本文僅就鐵人身上所體現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國家缺油是最大困難———善于把握主要矛盾的觀點

王進喜當了鉆井工人后,特別是入黨當隊長以后,對國家缺油形勢認識十分清楚,這源于黨多年來對他的培養教育,他多次參加省級以上勞模會等大型會議,視野變得開闊起來。他工作中處處以大局為重,以國家為重,善于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思想為指導,帶領鉆井工人艱苦創業,大打石油翻身仗,為黨和人民立下了汗馬功勞。1960年4月10日,石油部機關黨委作出了《關于學習同志所著〈實踐論〉和〈矛盾論〉的決定》,向全體參戰職工發出了學“兩論”的號召,要求會戰職工用“兩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指導大慶石油會戰的全部工作。王進喜帶領1205鉆井隊職工每天在井上忙完,回隊吃完飯,就坐下來就著油燈學“兩論”,他們就“什么是當前的主要矛盾”展開熱烈的討論。有人說,人是鐵、飯是鋼,當前主要矛盾是吃不好、睡不好,生活太苦。有人說,當前主要矛盾是生產上缺這少那,輔助工作跟不上。也有人說,去年老家鬧災,主要矛盾是工資不夠開銷,總靠政府救濟怎么行。王進喜說,剛才大家說得都有些道理。有些矛盾,比如生活困難、生產條件差等,從我們隊這個小圈子來說好像是主要矛盾。但從全國形勢來看,從大會戰的要求來看,我看它不是主要矛盾。現在困難大,矛盾也多,但要從全局說,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難;千矛盾,萬矛盾,祖國建設急需要油而國家又缺油這是最主要矛盾。

1961年大慶油田“4.19質量大會”后,王進喜開始意識到當時油田的主要矛盾是生產進度和施工質量間的問題。許多職工為了片面追求速度,而忽視了質量,造成了井斜超標等嚴重后果。為此,他經過反復考慮,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想通過改變鉆具結構來找到一個更好的防斜打直辦法。他和技術人員一起經過多方查找資料,在辦公室里度過了無數個不眠的夜晚,發明了“填滿式鉆具結構”,經過在鉆井隊反復實驗,打出了最大井斜只有0.6度的筆直井。這就是善于把握主要矛盾的結果。

二、擔子越重越光榮———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觀點

王進喜帶領1205鉆井隊職工到大慶參加石油會戰后,開始意識到了肩上的責任重大,就是要和隊友們一起把國家貧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為此,他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帶領職工“人拉肩扛運鉆機”“破冰取水保開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唱響了一曲又一曲英雄主義贊歌。1960年4月,1205鉆井隊的鉆機到了以后,在沒有起重設備、汽車也很少的條件下,王進喜帶領隊友撬杠撬、滾杠滾、大繩拉,用雙手和雙肩硬是把60多噸重的鉆機卸下來,又搬運到井場安裝就位。在這過程中,王進喜對著1205鉆井隊這群血氣方剛的西北漢子說:“鉆機到了沒吊車卸,我們絕對不能等,革命不能等。我們幾十個工人就是幾十個吊車,幾十個人就是幾十臺拖拉機。我們人拉肩扛也要把鉆機全都拉上井場。”人拉肩扛過程中,王進喜和幾個司鉆輪流喊著號子,他們喊出了“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的豪邁詩句。

井架豎起后,打井離不開水。正常情況下,這些水是由水管線輸送的。但當時通往馬家窯的水管線還沒有接通,等罐車送水大約要3天時間。在困難面前,王進喜還是那句話,端水也要打井。有人不同意,說,你看哪個國家端水打井?王進喜果斷地說,就是我們國家,我們就是尿尿也要開鉆。一場轟轟烈烈的破冰取水戰役打響了,凜冽的寒風中,從早晨直到黃昏,大家硬是用水桶、臉盆等極其簡陋的工具,把50多噸水端到泥漿池,保證了薩55井提前開鉆。這就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結果,如果王進喜工作中不積極主動,而是等、靠、要,鉆井速度就不會快,也不會激勵會戰職工冬戰三九、夏戰三伏,用最短的時間拿下大油田。

三、把白饃饃蒸出來看———實踐第一的觀點

王進喜對工作永不滿足,他總是不斷琢磨怎樣才能節省時間,提高工效,多搶進尺。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把白饃饃蒸出來看”,意思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把工作干利索了再說。這是馬克思主義實踐第一觀點的生動詮釋。他相信權威的話,但他絕對不盲目輕信權威的話,他把實踐放在首位,用實踐來檢驗理論的可行性,創造了許多鉆井神話。1956年11月,貝烏5隊在三角灣打765井。在快要完鉆的時候,上級通知因地質需要接著在附近再打一口井,井位就定在765井13米開外的地方。雖然只有13米遠,但按制度規定也得放架子拆搬,這得花好幾天時間。王進喜心急火燎,連夜來到井上,他一看井場附近地勢平坦,幾十米內沒有任何障礙物,就和技術員田肇雄商量能不能整拖搬家,他們查閱了很多資料,連夜設計出了方案,征求大家的意見,有人說:“要是拖倒了架子可咋辦?”王進喜說:“你不用怕,學走路就不能怕摔跤,要革新就得大膽嘗試。咱們不去干,鉆機也不會自己走過去,為了開條新路,冒點險就冒點險吧!”田肇雄說:“我想了,用兩臺拖拉機兩邊拉著,井架不會倒。”最后大家決定試驗“整拖搬家”。經過試驗,獲得了成功,全玉門油田都知道了王進喜的大名。這充分說明了實踐在油田生產中的重要性,光有理論,沒有實踐,再好的理論也就是理論,當然實踐和蠻干是兩回事兒,需要經過科學慎重的理論指導和精密計算。王進喜參加大慶石油會戰,在第二口井鉆至700米淺氣層時,突然發生井噴。氣水流裹著泥漿沖天而起,如不及時制止,就有可能井毀人亡。正常情況下,壓井需要重晶石粉,可當時井上沒有。

大慶石油會戰初期,井上缺這少那是常有的事兒。有人說:“現在情況危急,需要迅速去安達聯系重晶石粉壓井。”這屬于不尊重當時井上的實際情況需要,王進喜一聽就急了,他大聲吼道:“等你調來重晶石粉,鉆機早就掉到地球里去了。”王進喜當機立斷決定加水泥來提高泥漿比重,有人反對,說那樣容易造成水泥“灌腸”把井堵死。王進喜果斷地說:“水泥凝固要20幾個小時,我們壓住井及時循環就不會‘灌腸’。”大量的水泥加進去就沉了底,不能有效融合。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王進喜忘了腿傷,不顧生命危險,扔掉拐杖,大吼一聲,第一個縱身跳進齊腰深的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經過3個多小時的殊死搏斗,終于制服了井噴。后來,井隊及時循環泥漿,把水泥污染的泥漿替出去,也沒有發生“灌腸”現象。因為王進喜深知水泥凝固時間是24小時以上,這就是實踐第一的觀點在鉆井現場的綜合運用。

四、干工作不能光圖表面———實事求是的觀點

王進喜作為聞名全國的勞模,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工作標準也很高,他認為,我們不能干那些驢糞蛋子表面光的事情,我們干工作,要一是一,二是二,實事求是。正因如此,在他生前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話。假如我們每個人都能像他那樣實實在在,認認真真,干一樣是一樣,何愁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不能實現。實事求是的觀點,正是馬克思主義一以貫之的哲學觀點,要求我們不搞假大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去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我們的戰斗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作貢獻。1961年4月19日,大慶油田質量大會后,油田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狠抓施工質量熱潮,恰好這時1205鉆井隊打了一口質量不合格的井,剛剛超出規定井斜的0.6度,按常規來說,這口井還可以用。王進喜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主張把這口井填掉,上級黨委也支持他的意見。有很多人想不通,有人難過地對鐵人說;“填了這口井就給標桿隊的隊史寫下了恥辱的一頁。”王進喜說:“沒有這一頁,隊史就是假的。這一頁不僅要記在隊史上,還要記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要讓后人都知道,我們填掉的不僅是一口井,還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壞作風。”填井的時候,王進喜讓各隊干部、工人代表都來參加,向他們轉達了康世恩副部長的指示,檢討了自己的錯誤。他背著水泥,邁著沉重的步子走在前邊,工人們眼含熱淚跟在后頭,大家決心要把隊伍里存在的低標準、老毛病、壞作風,同這口質量存在問題的井一起填掉。

由于“”的干擾和破壞,大慶油田出現了地層壓力下降、原油產量下降、原油含水上升的“兩降一升”嚴峻形勢。王進喜焦急萬分。在油田呼吁得不到支持的情況下,他于1970年3月17日到北京向匯報。在王進喜組織下形成的《當前大慶油田主要情況報告》,實事求是地分析了當時大慶油田生產和地質開發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在《報告》上批示:大慶要“恢復‘兩論’起家基本功”“要加強領導班子建設”“要加強軍管的力量。”總理的批示,鼓舞了油田的干部工人,油田上下迅速行動起來,積極貫徹落實的批示精神。1970年原油產量由上年度的1580萬噸,上升到2118萬噸,增長率為34%。大慶油田的突出貢獻,支撐了瀕臨崩潰的國民經濟,也為1976年大慶年產原油上5000萬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干部的腦子里想著職工——密切聯系群眾的觀點

王進喜當了領導干部以后,深刻認識到脫離群眾的危險,所以,他就一個井隊一個井隊跑,解決鉆井生產和職工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很多工人說,老鐵工作上對我們真嚴格,生活上對我們真關心。有這樣的領導干部,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呢。鐵人王進喜說:“家屬大嫂沒油燒,幾十里外的鉆井工人就覺得冷了。咱不能把馬列主義、黨的政策光放在書架上、文件夾子里嘛!”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干的,他用實際行動踐行馬克思主義的密切聯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無可辯駁地證明,他是當之無愧的聯系群眾、解決各類困難的典范。

鉆井工人逐油而遷,總是到最偏僻最荒涼的地方去打井。因此找對象非常困難。鐵人對這個“老大難”問題最為著急。當隊長時就積極為鉆井工人找對象。1205鉆井隊技術員郭繼賢哪方面都好,就是這方面缺乏活力。大隊長王進喜見一個為他介紹一個,把大隊范圍內的女青年都給談煩了。生產技術室一位女技術員被說動了,王進喜趕快把二人關在屋子里讓他們談。結果一上午郭繼賢沒說幾句話,實在是沒法談下去。過后鐵人拍著這位木訥先生肩膀說:“你這老兄弟可真是不爭氣呀,咋個辦哩?”如今,已年近退休、兒孫滿堂的郭繼賢說:“說起來慚愧,大隊長為我的事真是操碎了心,終生難忘啊!”1261鉆井隊司鉆陳國安在崗位上工作時,突然感到下肢無力,雙腿一軟坐在鉆臺上,送進職工醫院一時看不出什么病,確不了診。這時有人說他無病裝病,鐵人嚴厲地批評了這些人。一心一意地幫助陳國安求醫問診。他借到哈爾濱開會之機,多方聯系把陳國安轉到省城醫院。經過一年治療,效果不大,王進喜又乘到北京開全國人代會的機會,求人幫忙,幫陳國安住進了北京宣武醫院。陳國安長期住院治療,愛人是個家屬,領著3個孩子,生活越來越困難。王進喜把陳的愛人從農業生產隊調到大隊機關后勤服務隊。叫后勤組把他家從遠離大隊的陳家大院搬到解放村,住進了紅磚房。讓工會經常去了解情況,定期給些補助,使母子4人生活得很安定。

以上僅是個別王進喜聯系群眾的實例。俗話說,畏威易,懷德難。王進喜對職工既能“真嚴格”,又能“真關心”,有“真感情”,真可謂威德兼具。因此,廣大干部、工人和家屬把他看作真朋友。有事愿意找他辦,有話愿意和他說。他就是用這種辦法凝聚職工的斗志,鼓勵他們為油拼搏、無私奉獻的。

六、講本領不要忘了群眾———“一分為二”對待成績的觀點

王進喜在大慶油田成了名人之后,他的思想成熟度也同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他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他說:我是個普通工人,沒啥本事,就是為國家打了幾口井,一切成績和榮譽都是黨和人民的,我的小本本上只能記差距。可見,他善于運用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看待自己身上的優缺點,他永遠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因而也就能夠在思想上高出常人一籌。時至今日,他的“講進步不要忘了黨,講本領不要忘了群眾,講成績不要忘了大多數,講缺點不要忘了自己,講現在不要割斷歷史”的“五講”哲學思想,仍然閃耀著奪目的光輝。

1964年,大慶油田對外公布后,人民日報社派出一名記者隨新聞采訪團來大慶專門采寫鐵人的稿子。這位記者到鉆井二大隊機關以及1205鉆井隊等一些先進隊深入采訪,組織座談,又和王進喜本人長談了十幾次,寫出一篇近萬字的長篇通訊,鉛印出來首先送給鐵人本人審查核對。交換意見時,王進喜說:“這篇稿子我只能同意百分之十五。”記者忙問:“問題在哪里?”王進喜說:“這篇稿子把我寫成了孤軍作戰,獨來獨往,沒有黨,沒有領導,沒有群眾,好像就是我王進喜一個人苦干。”記者問:“鐵人同志,你看有沒有哪些事實不真實?”王進喜說:“以我看,大慶會戰取得勝利,一靠黨的領導,二靠廣大群眾努力。看不到黨的領導,看不到群眾作用,這就是不真實。”1964年12月,王進喜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出席全國三屆一次人代會。

會議結束時,請王進喜、陳永貴、董加耕、邢燕子四位勞模吃飯,在別人看來這是多大的榮耀呀,可鐵人回大慶后沒對任何人講起過。后來,有人從《文明導報》的“文摘”欄里看見董加耕的回憶文章才知道。邢燕子介紹情況時說:“人代會上接觸,感到鐵人雖然愛說愛動好開玩笑,但是很謹慎,是個謙虛的人。請吃飯時,談到‘工業學大慶’,稱贊鐵人‘干得很兇’是‘工業帶頭人’。他就規規矩矩地坐在那里,不說話,吃的也很少,一個勁地看,聽講話。”在鐵人王進喜紀念館第四展廳,有一節專門介紹鐵人“五講”的形成過程。“五講”是1966年10月,王進喜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為演員李光復的題詞。當時,王進喜帶領石油部報捷團進京報捷,應邀前往劇院觀看演出,見到了李光復。“五講”充分體現了鐵人不僅是實干家,而且是哲學家、思想家,是他畢生學習和實踐的結晶,是他為我們留下的寶貴思想財富。2008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視察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時,他俯身在展柜前仔細觀看,并一字一句地讀出聲來,贊許地說:“鐵人同志說得好!”

〔參考文獻〕

[1]孫寶范,盧澤洲.鐵人傳[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

[2]宋洪德,蓋立學,馬英林.鐵人精神———民族的教科書[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史陽 單位:東北石油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