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05 05:15:00

導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民族特色傳統文化

論文摘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要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民族特點相結合,要堅持立足中國國情,要注意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和養分。

總書記鮮明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之所以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于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這個重要論斷表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要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民族特點相結合,要堅持立足中國國情,要注意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和養分。

一、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民族特點相結合

民族特點是指_個民族的民族特征和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社會生活等方面的與其他民族的不同點。它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生活條件的變化而不斷發生變化。馬克思主義是一種世界性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理論,是對世界歷史發展規律和趨勢的科學把握。但是,馬克思主義要付諸實踐則只有同各個民族、國家和地區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才是可能的。在這種結合中,普遍的真理被具體化,具體的實踐經驗和民族文化優秀成果被概括和提升,融合為一種體現著普遍和特殊相結合的理論成果,并成為該民族、國家和地區的革命和建設的指導思想,從而使馬克思主義打上民族性的烙印。馬克思主義產生于19世紀中葉的歐洲,馬克思和恩格斯面對的是歐洲資本主義的社會思想文化關系和發展進程,回答的是當時的經濟、社會、歷史發展和階級斗爭提出的重大問題,制定的是當時社會主義工人運動的戰略和策略。因此,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論必然是帶有歷史特點的,同時又是具有民族形式的。當把馬克思主義應用于其他民族、國家和地區的時候,就有一個同當時歷史條件、發展過程和民族特點相適應的問題,即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必須要與民族特點相結合。

馬克思和恩格斯歷來強調,脫離各個國家的歷史條件和發展進程來談論他們的理論,沒有任何理論意義和實際價值。各國的工人政黨要勝利地領導本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都必須從自己國家的歷史條件出發,制定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民族特點相結合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187z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來的情況發生了多大變化,《宣言》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同時他們明確強調,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這段重要論述,確立了兩個基本原則:其一,不管情況發生多大變化,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完全正確的,必須永遠堅持,決不能背離和丟棄。其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革命實踐的產物,堅持和運用這些基本原理,必須以當時具體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必須與民族特點相結合。列寧認為:“我們決不把馬克思的理論看做某種一成不變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東西;恰恰相反,我們深信:它只是給一種科學奠定了基礎,社會黨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實際生活,就應當在各方面把這門科學推向前進。我們認為,對于俄國社會黨人來說,尤其需要獨立地探討馬克思的理論,因為它所提供的只是總的指導原理,而這些原理的應用具體地說,在英國不同于法國,在法國不同于德國,在德國又不同于俄國。”共產黨人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時,不是要求消除多樣性,消滅民族差別,而是要求把這些原則在某些細節上正確地加以改變,使之正確地適應于民族的和民族國家的差別,針對這些差別正確地加以運用。

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堅持立足中國國情

同志鮮明指出:“我們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繼續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都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也都是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確定黨帶領人民推進事業發展的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戰略策略,為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提供科學指導,是我們黨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這一重要論斷表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密切關聯的重大問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要堅持立足中國國情。

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共產黨人在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同時,就肩負著如何使馬克思主義適合中國國情,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歷史任務。這要求中國共產黨人既要全面、系統地認識和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又要結合中國國情加以靈活運用,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形成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道路與理論。早在1938年10月,就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運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待解決的問題。”悱這一科學的認識論,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發揮指導作用的關鍵前提,成為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并初步開辟社會主義建設新道路的重要保證。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鄧小平沒有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中的詞句和個別結論,而是緊緊抓住“實事求是”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的精髓,從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出發,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為主要代表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考察了世紀之交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科技信息化的新形勢,依據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以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這是在新形勢下將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和社會建設理論同中國國情有機結合的光輝典范。

三、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注意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和養分

總書記鮮明指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僅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的結合,而且包括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的結合。任何理論只有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正確指導實踐,而任何理論只有與文化相結合才能深入人心。馬克思主義要在中國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就必須充分考慮中國傳統文化,使之體現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注意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養分,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質、思維模式、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結合起來,使之與中國文化融為一體,創造出體現時代要求又具民族特色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原則。在批判繼承中國傳統化、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第~,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實行指導思想上的一元化。第二,對中國傳統文化要采取科學的態度,即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第三,堅持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的方針,提倡不同學術觀點的交流和碰撞。

很早就意識到,來自國外的思想理論要在中國發揮作用,必須與中國本土的文化傳統結合起來。他明確指出,要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具有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堅持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用生動活潑的民族語言闡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形成了許多富有新意、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概念和思想。鄧小平理論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成果,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批判繼承的結果。

鄧小平理論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蘊涵著豐富的傳統文化精髓,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哲學智慧。鄧小平理論中的富民強國方略,巧妙處理復雜矛盾、統籌把握全局形勢的斗爭藝術及其偉大的凝聚力感召力,無不深刻體現了其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淵源關系。“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又批判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如“發展變化”、“民本”和“自強不息”等重要觀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成果。科學發展觀是在總結中國現代化建設經驗、順應時代潮流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也是在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科學發展觀所強調的以人為本、統籌協調、與時俱進、社會和諧等重要理念,都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汲取了傳統文化的智慧和養分。

綜上所述,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進程中,馬克思主義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根本指導思想,老祖宗不能丟,丟了就會喪失根本。同時,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民族特點相結合,要堅持立足中國國情,要注意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和養分,努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