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交往理論論文

時間:2022-09-10 10:15:00

導語:馬克思交往理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克思交往理論論文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根本目標。交往的不斷擴大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深刻揭示馬克思交往理論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目標之間的內在聯系,對于深刻認識“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之于科學交往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無疑具有雙重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理論淵源:交往歷史演化與人的全面發展歷史過程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根本目標。馬克思主義曾指出:“代替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一種自由人的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逼渥鳛閾P棄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未來更高級的社會,既是“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的生產能力成為從屬于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也是“以每一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首先,人的本質即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人離不開社會就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每個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的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社會關系越豐富,人就越能發展自我、展現自我,從而在更寬闊的交往合作中,不斷釋放自身的能量,使自身得到更大的發展。第二,人的本質力量即人的素質的不斷提升。人的能力和素質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過程,需要以體力和智力為核心的多方面能力自由而充分的發展。而人的發展首先以人的勞動能力的發展為標志。馬克思明確指出:“我們把勞動力或勞動能力,理解為人的身體即活的人體中存在的,每當人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時就運用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通過勞動,人們不但可以全面發展他們的體力和智力,而且在勞動過程中的人與人的社會交往也讓人的能力發展越全面,自主性越強。第三,人的個體需要的全面滿足和發展。人是有生命有需要的人?!八麄兊男枰此麄兊谋拘浴!比说男枰侨俗非竽繕撕蛯崿F自我的本質力量和超級動力。人的所有實踐活動都離不開人的本性的需要,所以需要的豐富和發展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內在動力。第四,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馬克思認為,人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有個性的個人”逐步代替“偶然的個人”?!坝袀€性的個人”就是社會交往與個人相適應,個人對社會有自主性。馬克思所講的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主要是強調人的平等發展、自由發展和創造性發展,使人的個性發展不再受到社會的壓制。

“交往”是貫穿于馬克思社會哲學思想形成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的重要范疇。早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就反復提到“同別人的實際交往”,又從人對自然的依賴問題上提到“人與自然交往”,把人與自然的交往視為人生存的基本條件。但這部著作沒有對交往范疇作出具體界定。在1845年撰寫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用大量筆墨研究了交往問題,多處提到交往、交往形式、交往關系、普遍交往等范疇,比較詳細地論述了交往與生產、分工的相互關系,以及交往在人類社會歷史演進中的作用,并先后使用了“個人之間的交往”、“和他人交往”、“普遍交往”、“世界交往”等術語。在《資本論》中,馬克思也頻繁使用了交往范疇??梢?,交往范疇的內涵非常廣泛,將其概括起來主要是指: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相互作用的活動過程。這種活動本質上講是一種社會交往實踐活動。從內容上,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精神、人員等等交往;從方式上看,包括生活中的、生產中的、分配中的、消費中的交往;從范圍上看,包括一切個人、民族、國家等處在社會中的相互間的交往。

對交往與人的發展問題的特別關注是馬克思交往理論的重要特征。馬克思交往理論的內容是多樣的,從不同的研究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但是對于馬克思交往理論內容表述基本一致中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就是交往是人的本質體現,交往關系是人類社會的存在方式。在人的社會關系中,交往關系是最基本的關系,是人們社會生活的內容?!叭藙撛飙h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人生活在一定的交往關系中,自然地會受到社會關系的影響。人們通過交往建立起一定的社會關系,而這些社會關系又會不斷促進或抑制人的自身發展,成為人們交往的動力因素?!吧鐣P系實際上決定著一個人能夠發展到什么程度?!比藶榱藢崿F利益,彼此之間要發生多角度、多層次的交往,并形成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網絡?,F實生活中的人通過社會關系網,去實現物質、精神、文化、信息等資源的交換和互動。所以從馬克思交往理論關于交往與人的發展內容我們可以看到,馬克思對于人這樣一個主體在社會交往過程中至高無上的主體作用,也突出了馬克思對于人的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提醒。

正是從交往的存在方式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理論視角出發,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人類交往的三大歷史形態,并通過分析交往的歷史演化展示了人的發展的一般歷史過程。馬克思認為:“人的依賴關系(起初完全是自然發展的)是最初的交往形態。”這是以人的依賴關系或個人之間的統治和服從關系為基礎的交往。由于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人的生產能力只是在狹窄的范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發展著”。這種人與自然界的狹隘關系約束著人們之間的交往關系,表現在個體與社會關系的發展尚處稚嫩狀態,個體在很大程度上是從屬于一個較大的整體的,比如原始狀態中發展出來的家庭和更大的氏族。在這一交往形態中,維系交往關系的紐帶主要是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宗法制度和封建等級制。這種交往“表現為人的限制即個人受他人限制的規定性”。馬克思把第二種交往形態概括為“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在這種交往形態中,人的交往是依賴于物質的。物質的生產和使用是人們生存和生活的基礎。所以為了滿足物質上的需要,勞動和生產在這一階段成為人們社會交往發展的助推器。對資本來說,唯一有直接意義的使用價值就是使它自身增值,具有這種使用價值的特殊商品就是工人的活的勞動力。所以資本家通過工人的辛苦勞動獲得大量的物質滿足需要,而工人卻一無所有。這就是資產階級血的剝削階段,一定意義上也推動了人類交往。第三種交往形態是自覺聯合起來的個人之間的自由交換,這是馬克思設想的人類理想的交往形式。馬克思把它概括為“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很顯然,它與第一階段有相似之處,但它不是簡單的對第一種交往形式的復歸,它以物質和精神條件的高度發展為前提。在這種交往形態中,由于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勞動本身也擺脫了謀生的手段,產生了人對物質的高度滿足和對精神的高度需求,從而使人的交往實踐活動表現出人類活動的完整性,表現出人全面發展的豐富性,成為自主活動、自由全面發展的主體。這一階段的交往活動不再具有約束性,而真正成為自由全面發展的活動,實現了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的“完整人”的理想人格。

二、必要條件:交往發展推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交往的發展與人的發展的一般歷史過程的一致性表明,交往的發展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首先,交往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條件。人類要生存首先就是要物質滿足的需要,物質滿足自然就離不開生產活動,而生產活動的不斷擴大必然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更加頻繁。有了人與人之間不斷頻繁的交往,才會讓人在交往中得到不斷發展,使人的社會關系不斷豐富和完善。在這種復雜的社會關系中,人的需要層次不斷發展,人的追求目標、自身發展都要不斷適應社會關系的需要,從而在這種交往中不斷提高。隨著交往的不斷擴大,社會對人的能力、素質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人自身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和發展,其體力、智力等各種能力不得不全面發展,其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自身修養等也不得不隨著社會的進步而全面提高。同時,社會交往的發展更加強調了人的發展,人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得以不斷張揚,人的個性得以自由全面發展。

其次,人的全面發展也是交往能夠有序進行的有力后盾。人是普遍交往的實踐主體,所以交往發展的范圍、發展的水平都與人自身的發展狀況有直接的關系。人的實踐活動的全面發展為普遍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隨著人們的實踐活動不斷豐富,人們產生的社會關系也就不斷完善,人們的自身素質也不斷提高,人們普遍交往也就成為可能。人的需要的全面發展是交往不斷擴大的內在動力。人的需要是永無止境的。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自身各個方面的需求都在不斷擴大、不斷提高,因為這種需求,人們的生產實踐活動也在不斷豐富,隨之人們的交往面也在不斷擴大。人的能力和素質的不斷提高、自由個性的不斷張揚也是交往得以有序進行不可忽缺的重要條件。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日益復雜化,人們之間的交往也在不斷豐富化和復雜化,只有作為實踐活動主體的人的素質和能力不斷提高,這種越來越復雜的交往才能和諧有序地進行下去。

最后,隨著人自身發展的進步,社會交往已經跨越到全球性交往?!皻v史”也轉變為“世界歷史”。全球性的交往將進一步促進人們的全面發展。全球性的經濟交往將使生產力發展世界化,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在全球性的經濟交往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密切、聯系進一步加強,這促進了人的社會關系的國際化。同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隨著人與人之間經濟交往范圍的不斷擴大,使得全球性的政治交往也豐富化,政治民主更加成為可能,為人的自由、民主、平等提供政治保障。只有在全球性政治交往中,人的自由、民主、平等才能更有地位,人的全面發展才更具有現實性。全球性的文化交往融合了各個國家歷史文化的精華,讓人們更全面、更靈活地選擇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實現人的知識水平、精神境界、思想素質的國際性發展。同時全球性的文化交往讓人們了解了各個國家的文化,相互間的理解和融合成為一種可能,也使得全球性交往成為現實。全球性的交往已經成為一種世界的普遍現象,這將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寬闊的平臺,同時隨著人的全面發展的不斷深入,全球性交往也必將更加豐富和完善。和諧世界、和諧社會、和諧人類也將成為一種可能。總之,交往和人的全面發展是有機統一的。隨著交往的日益普遍化,人的全面發展也在一步步地變為現實。

三、實踐意義:科學發展觀是交往發展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實踐回歸

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同志對科學發展觀作了新闡釋新概括,強調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從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容看,科學發展觀是交往發展的內在要求。一方面,一個社會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它是否充滿活力,是否生機勃勃,依賴于交往的發展程度。人類交往歷史告訴我們,從一定意義上講,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靠人們之間的積極交往實現的。沒有人們之間豐富多彩的生產實踐和交往實踐,人類社會是不可能達到今天如此發達程度的??茖W發展觀的第一要義就是發展,并且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一切正是適應了交往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國三十年改革開放,全新開放的交往和交往觀念打破一潭死水般的社會狀態,使全社會的人,組織、機構、部門在一種全新的觀念中高速度、高效率地運轉起來,與世界接軌,與世界同步,和世界一起發展,讓中國沿著文明、科學、進步的大道闊步前進。另一方面,在未來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的生活質量將會顯著提高。這不僅僅表現在物質產品極大豐富和極大滿足,人們的健康水平、思想素質明顯提高,而且還表現在人們因為擺脫了傳統的勞動分工的限制,可以支配更多的閑暇時間。人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工作崗位,精神需求可能上升到首要地位,人類整個社會交往活動的品位和層次也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人的交往活動空間進一步擴大。在這種局面下,隨著人們生產實踐和交往實踐在未來社會中的不斷發展,精神交往關系越來越顯得重要也是合乎邏輯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系走向緩和、平等、和睦也是必然的。否則,理想社會的實現就是不可思議的。而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強調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人的社會實踐的發展,人的精神領域的發展,人的全面解放。這是********理想的需要,也對人類交往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讓人的全面解放、構建一個和諧世界成為一種可能。

科學發展觀還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保證??茖W發展觀,其核心是以人為本。******同志指出以人為本就是“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為本回答了科學發展觀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在為誰發展上,科學發展觀強調堅持發展就是為了人民,強調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出發點。總之一切的發展只有一個宗旨,就是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靠誰發展上,科學發展觀始終強調發展要依靠人民,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才是社會的主人。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調動人民的主觀能力,發揮人民的創造水平,集中全社會全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來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這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發展成果分配問題上,科學發展觀強調發展成果由人民共同享有,走共同富裕道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身心修養也不斷上升,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權益都得到了更全面的保障。廣大人民群眾惠及到了發展成果,中國才能健康有序地發展下去。一切問題的中心都集中在人的身上,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所在。所以說科學發展觀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指導思想,堅持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保證。

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最終目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其具體內容就是要建立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未來理想社會是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發展的社會,是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是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睂崿F社會和諧是馬克思主義的崇高理想。這個理想并不是空想,而是社會運動發展的必然走向。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告訴人們,社會主義建設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才能健康全面地向前發展,才能實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理想。實現社會和諧,主體是人。追求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最主要的就是涉及人的交往,推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人與人交往的活躍,促進了社會向前發展,成為人與社會交往的基礎與動力;在人與社會交往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又推動著人與自然的交往。這個交往發展的過程,是社會大步向前發展的過程,也是推動人自由全面發展的過程。